第38章

038

038/木雲木夕

所有人都看向尤氏。

尤其顧母看她的眼神有些不悅。

顧母道:“難為兩個孩子如此懂事,去看了二郎。老四媳婦,你不分青紅皂白罵什麽呢?”

這讓尤氏有些猝不及防。

她讪讪一笑,試着找補道:“姩姐兒,我罵你作甚?我不罵你,你趕緊跟着你爹娘回去罷。”又招呼三娘、四娘,以及四爺顧眺,準備離開。

尤氏放柔了聲氣,解釋道:“老太太,兒媳真沒罵人吶。兒媳就是說了六丫頭幾句,讓她以後出去和我這個做母親的說一聲,這不過分罷?省得一時錯眼不見,讓人白白着急,兒媳是這個意思。”

顧母不理她,只擺擺手,示意他們下去。

從念慈堂出來,尤氏便有些不太高興,拉着三娘和四娘的手,沉着臉從文氏母女身邊走了,嘴角往下耷拉着,模樣有些醜。

文氏有些無言,顧明卻大喇喇地完全不放在心上。

“沒事兒。姩姐兒不怕。你四嬸娘心情不好,等晚上吃席的時候她就好了。”顧明笑着牽起姜錦年的手安撫道。

姜錦年點點頭,她才不怕尤氏,尤氏就是氣得嘴巴掉在地上,她也不會看一眼的。

哼。

六娘感激地看了一眼姜錦年,想和她說話,但是又不敢,只悄悄做了個口型,說:“我走了。”

姜錦年朝她擺擺手,沖她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

Advertisement

文氏和顧明對視一眼,夫妻二人均在對方眼裏看到了稀奇和詫異。他們大概是沒想到,原來小孩子這麽小就已經這麽懂事了嗎?

他們早已忘了自己這麽大的時候是什麽樣的了。

姜錦年回到薰風院,待在書房練大字,她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鬼王蓮三個字,擰眉沉思,她總覺得自己忘記了很重要的事兒。

可是不知為何,就是想不起來。

她想了半天,最後把這張寫滿了大字的宣紙揉成一團扔進了畫缸裏。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文氏進來催促她該去花廳用飯了。

姜錦年答應一聲,從書案前起身,走了出去,和父母一道兒往花廳走去。

路上,姜錦年察覺到母親文氏一直憂心忡忡,她仰頭問文氏道:“阿娘,您怎麽了?是身體不舒服嗎?”

顧明停下腳步,側身看向妻子,關切道:“娘子,你怎麽了?”

文氏神色一怔,答道:“沒有。我沒事。許是今兒歇晌睡過頭了,頭暈乎乎的,還沒緩過勁兒來。”

顧明伸手攬住文氏的肩,柔聲道:“那你今兒別坐太久,早點和老太太告退,回家歪歪就好了。”

文氏嗯了一聲。

到了花廳,四房的人已經到了,彼此見過,坐下閑聊,吃茶點。

花廳裏擺滿了各色菊花,一派花團錦簇。

院子裏種滿了桂花樹,空氣中飄滿了沁甜的桂花香。姜錦年喜愛聞桂花的香味兒,便踮起腳尖摘了一些金黃色的桂花放到自己的香囊裏。

六娘也在一旁幫忙。小姐妹悄悄講小話。

姜錦年:“四嬸娘回去以後還罵你了不?”

六娘:“罵了。母親不許我和你玩兒。不過我爹罵母親了。我爹說,七丫頭聰慧,又懂事,還友愛兄長,又有擔當。我和你玩兒,是好事兒。叫母親不許橫加阻撓。氣得母親不理我爹了。”

姜錦年噗嗤一笑,露出一排整齊的石榴齒。

六娘被小七娘臉上好看的酒窩晃花了眼,羨慕道:“小七,你真的好好看呀!我要是能有你一半好看就不愁了。她們都說我胖,以後嫁不出去呢。”

姜錦年把手裏的桂花放進香囊,擡頭看着六娘,認真道:“她們胡說!六姐姐,你這樣就很好。等你再大些,你抽條了,吶,就像這株桂花樹,從一株小樹苗長高了,你就會很好看了。”

六娘目瞪口呆地看着小七娘,嗷嗷大叫道:“嗚嗚嗚,小七,你怎麽這麽會說話呀?你真的好聰明!”

姜錦年眨了眨羽睫,咳咳了兩聲。

啊,她是不是仗着長大了一些,在六娘面前說話越發沒有顧忌了呀?

小姐妹正唧唧歪歪說話間,忽然一陣腳步聲傳來,院子裏忽然安靜了下來。

不知何時,院子裏已經掌燈。

姜錦年心裏一緊,循聲望去,她心裏猜測是永樂長公主大伯母來了。

她沒猜錯,确實是大房一家五口來了,沒有二郎顧戬之。

長公主一身曳地大紅織金妝花緞宮裝,梳高髻,珠翠滿頭,金光閃閃。步履從容,眼神犀利。

她旁邊還跟着一個長相俊美的內監,個子颀長,佝偻着腰。姜錦年猜測他便是長公主的貼身內監梅洛。

他們從庭院中央的甬路走過去,沒有注意到她們,三郎顧斂之卻發現了她們,忙湊過來,笑嘻嘻道:“六妹妹、七妹妹,你們在這兒在幹什麽呢?”

她們還沒說話,卻見原本已經走過去的長公主伯母突然停下了腳步。

長公主側身,看向他們,問道:“三郎,是誰在哪裏?”

三郎忙答道:“回母親,是六妹妹和七妹妹在這兒玩兒。”

話到了這裏,六娘和姜錦年只得從陰影處走出來,見禮道:“大伯母金安。大伯父萬福。”

定國公顧瞻颔首,語氣溫和地嗯了聲。

長公主淡淡唔了聲,“擡起頭來,有陣日子沒見着你們這群小輩了。聽說,七丫頭在外頭有了奇遇,如今大好了,讓大伯母好好瞧瞧。”

姜錦年想起母親文氏的叮囑,心裏驀地打起鼓來,面上卻穩得住,擡起頭,小聲道:“大伯母。”

所有人都看向小七娘。

長公主眼瞳大擴,驚得手中的帕子都掉了。

一旁的梅洛也是眼瞳一擴,爾後便不着痕跡地彎腰拾起了帕子,撣了撣灰塵,折好放進懷裏,又從袖中取出一方新的錦帕,遞到長公主手裏。

“公主。”梅洛出聲提醒長公主道。

長公主終于回過神來,收斂情緒,試探道:“沒人提過,七丫頭很像宮裏的麟若公主嗎?”

姜錦年心裏一緊,面上卻一派茫然,搖搖頭,看向六娘。

六娘忙解釋道:“我聽說,麟若公主半年前已經死于一場大火了。”

姜錦年嘴巴大張,驚愕地擡頭,看向長公主,“大伯母,我真的、和公主、長得像嗎?”

大郎顧景恒道:“母親不說,兒倒是沒注意,可經母親這麽一提,七妹妹和麟若皇表妹确乎有幾分相似呢。”

“是罷?”長公主盯着姜錦年若有所思道。

大娘顧堇婵也道:“我說七丫頭看着怪眼熟的,原來是和宮裏的麟若皇表妹長得像啊。”

三郎有些懵,迷糊道:“像嗎?我怎麽不覺得。”

二娘顧堇姝也歪着腦袋來回看,蹙眉道:“啧,不能說很像,也不能說一點兒都不像。”

顧瞻眸光動了動,輕咳了兩聲,道:“我瞧着不怎麽像。小孩子但凡養得水靈點兒,都一個樣兒。走,老太太該等急了。該開席了。”

話雖如此,顧瞻心裏卻有些七上八下的。

文氏母女回府後,他第一次見到變正常的七丫頭時,也覺得和麟若長得像。

可是老太太給她作保,一錘定音,他便不信也得信。

文氏出去游歷大半年,形跡遍布大江南北,他一時也難以查到什麽有用的信息。

再者說,麟若也不該跟着文氏回來,這太匪夷所思了!文氏應該沒這個膽量偷龍轉鳳,指鹿為馬!

事已至此,他只能站出來維護文氏母女,否則,照他所了解的長公主的脾性,文氏母女定要受無妄之災的。

衆人往大廳走去。

似乎人人都沒将方才的插曲放在心上,姜錦年的心裏卻像是煮沸的開水,騰騰冒着熱氣,霧茫茫的霧氣盤旋在她的心尖兒周圍,她覺得自己的身世沒這麽簡單。

可長公主看她的眼神,明顯不是見到親人劫後餘生的欣喜,而是見到本不該出現的人時的震驚、恐慌。

她在怕什麽?

會是她的錯覺,看錯了嗎?

姜錦年維持着小臉的平靜,腳步虛浮地随着六娘和三郎一塊兒走進大廳,在孩子們那一桌坐下。

文氏見他們進來,心裏一緊,指甲摳進肉裏,死死維持住面上的一派端莊祥和,與尤氏等人一起迎上前,見禮打招呼。

顧母掐着點兒,扶着秋菱的手,從後院緩緩來了。

婆媳倆四目相對。

顧母略等了一瞬,沒等到對面端莊貴氣的長公主大兒媳給自己行禮,只好自己屈膝行禮:“永樂長公主殿下萬安。”

永樂忙堆笑上前扶了一把,“婆母快別多禮。都是自家骨肉。”說着往後退了半步,鄭重朝顧母行了一個萬福禮,“婆母金安。”

顧母看永樂一眼,勉強扯唇笑了笑,伸手扶她起來,笑呵呵道:“好,好,好。永樂,您許久沒回來了,您忙着國家大事,這些老婆子都理解。今兒是中秋佳節,我特意吩咐廚房做了您愛吃的爆炒鳳舌。咱們吃完飯,再去園子裏逛逛,吃團圓餅,賞月,聽曲兒。”

永樂盈盈笑道:“但憑婆母安排。”

簡單寒暄畢,永樂吩咐人把禮物捧上來,“人人都有。”

除了大房的人,他們來之前,永樂就已經把東西給他們了。

姜錦年等五個姑娘,各得了一條珍珠璎珞,小巧雅致,只有中間綴着的赤金配飾圖案各有不同,姜錦年的是海棠花瓣中間鑲嵌了一粒紅寶石。

她挺喜歡的。

應該值不少錢,她想。

得了重禮,人人都喜氣盈腮。

按照規矩,顧母領着一大家子的男女去祠堂,祭祀祖先。

長長的供桌上擺滿了新鮮的瓜果、糕餅和十大碗冒着熱氣的菜。

顧母領頭,燒香跪拜。火盆裏燒紙錢,一堆堆金黃的紙錢化為火紅的灰燼。

永樂是唯一一個沒有下跪的晚輩。

姜錦年注視着永樂肅穆的臉,心裏升起一種怪異的感覺。

若她真是麟若公主,那她和永樂長公主必定認識,為何見了她,卻并沒有觸發谶言預警?

莫非她不是麟若公主?

又或者,引發谶言預警的條件,不是認識,而是別的。

譬如死于非命?

楊枝的命運谶言是死于非命,而顧瞻是因為叛國死于絞刑,顧戬之則是一代短命權宦,按照現有條件推測,顧戬之很有可能是因為體內的鬼王蓮發作去世。

那麽,這三個人的死皆不是正常的死法,會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姜錦年又想起,她第一次看到楊枝的谶言,是在她掐她脖子快要窒息的時候;而窺見顧戬之的谶言,則是在她醉酒的狀态下。只有顧瞻,她當時是清醒的。

所以谶言的觸發機制又似乎和她的狀态也沒有絕對的關系。

文氏見女兒一直盯着永樂看,便走過去,伸手摸了摸姜錦年的腦袋,姜錦年卻打了個抖。

她直覺母親文氏一定有什麽秘密瞞着自己,否則,她為何那麽怕長公主,怕她和自己說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