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062
062/木雲木夕
小小的姜錦年親眼目睹着自己的姑母搶了屬于她的皇位,皇姑母風光登基,而她站在角落,只能袖手旁觀。
她吸了吸氣,咬緊唇瓣,藏在袖中的手攥緊手爐。
她看了一眼殷複,這人前世最後當了皇帝,想來他此刻早已生了異心。他幾次三番的試探,又帶了楊枝在身邊,說不定早已懷疑她的身份。
所以重來一次,她手中依然沒有什麽有力的倚仗,她甚至連退路都沒有。她若此時離開定國府,永樂肯定會掘地三尺把她找出來,秘密處置掉。她還會連累父母,說不定還會拖累二郎。
她越想越氣,指尖用力,手爐蓋差點掀翻。
姜錦年吃了一驚,忙不動聲色地重新蓋好。
殷複察覺到了姜錦年的目光,正要側身看她,卻被二郎搶先一步,擋在了小丫頭身前。
二郎背在身後的手還朝姜錦年做了個冷靜的手勢,往下壓了壓。
姜錦年眨了眨羽睫,深吸一口氣。
殷複看一眼二郎,唇角勾了勾,下巴點了點遠處正在一步一步走向高處的永樂,“大丈夫當如是。”
一旁的大郎聽了,興奮得應了一聲是,卻沒有注意到殷複說這話時眼裏閃爍着貪婪和勢在必得的野心。
可心思沉靜的二郎沒有錯過這一幕,他捏緊了自己背在身後的手,山眉輕蹙,眸光閃爍。
顯然,他并不了解自己這位姨表兄,他只是浔陽侯的兒子,焉敢圖謀皇位?
單憑他殷家的實力,還不如一個藩王有錢有軍隊,他到底是憑什麽生出了這樣不切實際的狼子野心?
Advertisement
七妹妹做的那個離奇的夢,到底是确有其事,還是此前七妹妹和殷複在江州見過,二人産生了矛盾或是沖突?
他決定和七妹妹好好談一談。
登基大典結束後,永樂坐上了金銮殿的龍椅,還要繼續以帝王的身份宴請群臣,姜錦年等人則看完熱鬧要坐車回府。
五娘拉着六娘一道兒坐馬車回府,六娘只好告訴她,“殷表兄一會兒要請我和小七、二哥哥去太平居吃飯,我不回去。”
五娘一聽,心裏有些失落,她也想吃烤乳豬。
雖然正值年節,府上夥食油水很足,尤其長公主大伯母要當皇帝了,府裏的銀子花起來更是流水似的沒個數。可府上的柳娘子不會做烤乳豬,她會做的別的菜,來來回回地吃,她也吃膩了。更想吃外面的菜,換個口味。
本來吃不吃,她都無所謂的。可是六娘和七娘可以去,單她被落下,心裏便覺得委屈和不甘。
于是五娘也說要去,六娘有些犯難,但還是和殷複說了。
殷複倒也沒把這個放在心上,大手一揮,把所有人都叫上了。
太平居的掌櫃認出他們是定國府的人,當下熱情洋溢地把人領進了二樓最大的包廂。
可以坐二三十人的那種大圓桌。
還做主送了他們一道餐後甜點。
一頓飯,花了二百兩銀子。
姜錦年看着殷複花起錢來連眼睛也不眨一下,不免有些好奇,摸着圓滾滾的肚皮下樓的時候就問他道:“殷表兄,姨母給你很多月例銀子嗎?你怎的這麽有錢?”
殷複笑了笑,一副風流倜傥的世家公子哥模樣。“這錢都是我自己賺的。我娘管不了我。”
姜錦年心裏一緊,追問道:“殷表兄,你做什麽生意,這麽賺錢?”
殷複卻擡手,要去摸小丫頭的腦袋,被姜錦年躲過,他笑道:“七妹妹,你這剛吃完,就不認賬了啊。我還偏要摸一下。”
說着,殷複再次出手。
姜錦年心底還是抗拒、厭惡殷複,即便眼前的少年殷複還沒對她做什麽不好的事情。于是她再一次靈巧地躲開了,她躲在二郎身後。
殷複看着二郎,似笑非笑道:“不行,二郎,七丫頭嫌棄我,我今兒還真就非得摸一下她才能作罷。你不許攔我。”
其他人都扶着欄杆笑。
姜錦年卻拍了拍二郎的脊背,低聲催促道:“二哥哥,救我。”
“我不攔你。你讓我先下去。”二郎臉色冷沉,身姿颀長挺拔,和尋常時候別無二致。
殷複信以為真,讓到一旁。
他沒看到的是,少年背在身後的那只手向小丫頭使了個手勢,示意她跳上他的背。
于是姜錦年瞅準時機,在二郎走到下一級木梯,躬身時,忙攀着少年的脊背一躍跳了上去。
“快跑!”小丫頭心提溜到了嗓子眼大喊道。
殷複被激得心癢了一下,本來只是玩笑話,此時卻生出了非要摸到小丫頭的決心。
他自小學武,之前是有所保留,沒有使出真本事,這會兒他使出了十成十的本事,要摸到小丫頭,簡直可以說是探囊取物,輕而易舉。
姜錦年感受到頭頂一涼,一股令她頭皮發麻的威壓破風而來。她脊椎一僵,害怕得閉起了眼睛。
她知道躲不過,只能忍着惡心讓他摸一下了。
誰知,當她睜開眼睛之時,她和二郎已經到了樓梯口的位置。而殷複的手竟然落空了。
殷複眸光大震,半晌說不出話來。
二郎這小子是何時練就得這種移形換影逃跑的本事的?着實太驚人了。
大郎也驚訝得嘴巴大張,看着樓下的二人,半晌才找回自己的聲音,“二郎,你、你跟着二叔才學了四五個月,你就這麽厲害了?我也想學。”
太厲害了。
有了這身本事,便是到了戰場上,恐怕也沒人能抓到他了。
三郎也嚷道:“我也要學!”
殷複抿了抿唇瓣,當即道:“還有我!”
女孩們雖然不癡迷武學,但也着實被二郎這身手給驚豔了一把。
尤其是大娘,她低聲道:“二哥不是身子不行麽?這看起來也沒有不行啊,反而很行的樣子。”
二娘輕輕鼓掌:“二哥好厲害啊。有朝一日,他該是能趕上父親的罷。”
五娘和六娘都很羨慕地看着二郎背上的小七娘。
姜錦年圈緊少年修長的脖頸,心落回肚子裏,低笑道:“二哥哥,咱們快走。別讓他追上來了。”
少年沒有回頭,只往上颠了颠小小的七妹妹,嗓音清潤低沉:“抱緊。”
“嗯。”姜錦年乖巧應下,抱得更緊。
聞着少年身上散發的柏香和藥香,姜錦年把臉埋在他瘦削的肩背上,登時覺得前所未有的心安。
姜錦年和二郎共乘一輛馬車,不久,殷複也爬了上來。畢竟是親戚,才剛吃完人家請客的飯,誰也不能當面拒絕他同乘。
殷複一副大受打擊的模樣,撇撇嘴說:“二郎,七妹妹,你們真的……太讓我傷心了!為了躲我,至于那麽努力麽!我是什麽洪水猛獸嗎?”
說得委屈巴巴的,跟真的似的。
若不是姜錦年是個重生的芯子,她都要同情起他來了。
二郎性子素來冷,聽了殷複的控訴,面上平靜無波。
說完越發委屈尴尬的殷複:“…………”
馬車辚辚,穿過大街小巷往正安大街駛去。
默了良久,殷複盯着姜錦年和二郎來來回回看了幾遍,他沉聲道:“要不是我打小就認識你倆,我真要以為你倆比我還大了。你們怎麽能如此冷漠呢?”
姜錦年扁了扁嘴,沒吭聲,心裏卻暗道,你猜得倒也不全無道理。
可惜她失憶了。不然她可能更加冷漠更加無情呢。
回到薰風院,姜錦年心又提溜起來,她怕母親文氏會生氣,在裏間沒找到她,問雪鷗才知道,文氏在念慈堂那邊伺候。
姜錦年又去念慈堂給顧母拜年,順便給母親文氏也拜了年,說了兩句吉祥話,得了顧母的紅封。
大郎他們也陸續進來,給顧母拜年。
衆人圍着顧母,尤其是大娘,把永樂登基的盛況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一遍,聽得顧母眉花眼笑。
文氏捏着女兒的小手,低聲問她,“姩姩,你今兒去了,你大伯母沒看到你罷?”
姜錦年點頭,“大伯母離我們很遠,她都沒看我們。”
文氏心下稍安,還想再問些什麽,礙于人多不好問,只得把話頭先咽下。
回到薰風院,文氏這才沉着臉問女兒,“姩姩,你怎的欺騙阿娘?昨晚你答應得好好兒的,說好不去了,今早天沒亮,你又背着我,跟了你爹去。你知不知道,你這樣做,阿娘很痛心?”
姜錦年心裏一慌,忙抱住母親的胳膊,軟聲道:“阿娘,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阿娘別生我的氣。”
說着小丫頭紅了眼圈。
文氏聽丈夫顧明回來說起,今日一切如常,她便放了心。只要長公主不對女兒下手,她就還能活。
此刻見女兒如此乖巧,文氏的心軟得不像話,忙把女兒抱在懷裏,緊了緊,又親了親她的臉蛋。
“姩姩乖,阿娘不生氣。”
随着永樂長公主登基為帝,定國府的門檻幾乎要被人踏破,來拜年的一撥又一撥。林管事應接不暇,實在疲于應對,便在請示了顧母後,在府門前挂了一個接福的紅紙袋,以接受那些不太熟的人的拜年帖子,而不必請進門奉茶招待。
倒是省了很多事。平均一天之內要接兩三袋帖子。
大年初二,姑奶奶顧敏帶着姑爺和兩個兒子回娘家拜年。
文氏的娘家也在京城,但前些年因為文氏生了一個癡兒,且又不能再生了,文家便自覺面上無光,又沒錢貼補嫁出去的女兒,于是便不大和定國府走動。
今年女兒好了,顧明便想帶着妻女上岳父家拜年,一則顯擺一下女兒的聰慧;二則給妻子掙些臉面。
文氏心裏始終壓着一塊大石頭,她愁得夜裏覺都睡不着,人也肉眼可見地萎靡消瘦了下去。
她不是很想回去,因為她不想連累娘家。
夫妻倆争執不下,問女兒的意見,姜錦年捏着手指想了半晌,說:“阿娘身上不好,等過些日子,天氣暖和了,咱們再去外祖家也是一樣。”
這才平息夫妻倆的小風波。
正月裏見客,吃喝,姜錦年鮮有能靜下心來練字、看醫經、習武的時刻,她肉眼可見地長高了一些,也長胖了一圈。
客人來了,任誰見了她,都要誇一句水靈,好看,美人坯子……
她也因此收了不少拜年的紅包,她全都攢起來了,放在銀箱裏,留着日後流放過苦日子時用。
展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晚,一大家子都說要出去逛燈會,姜錦年卻不是很想去,因為她總覺得自己可能會遭遇危險。
每年花燈節,總有拐子拐人的事件發生,若永樂派人僞裝成拐子,那她可逃不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