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信物
第39章 信物
下聘和送大禮的前一日, 在隋州游蕩多日的張棹歌回了汝州。
她過了魯陽關便直奔峽谷溫泉,先美美地洗個澡,才悠哉地下山。
剛回到崔家的炭窯, 就看到崔筠在屋外散步。
她一手牽着馬,一手抓着帷帽, 目光倏忽被一株野生棣棠所吸引, 于是駐足低頭端詳那開得正豔的黃色花朵。
聽到動靜,她偏過頭對着張棹歌,眉眼一彎, 笑顏舒展。
剎那間, 野生棣棠仿佛失去了色彩,變得黯淡無光。
張棹歌不自覺地彎起唇角, 問:“七娘怎知我回來了?”
崔筠莞爾:“我說過我在鄉裏有耳目,棹歌莫非忘了?”
張棹歌想起确實有這麽一回事,笑問:“那你等很久了?”
崔筠小幅度地擺了擺腦袋,說:“我猜你應該會先去沐浴,所以也才來不久。”
沐浴一詞就像是觸發某段記憶的關鍵詞,崔筠兩頰悄然爬上一絲紅暈。
張棹歌也有些許尴尬,她鎮定自若地将馬拴在一旁, 一邊把洗好的衣服挂繩上晾曬, 一邊告知李姨娘的遭遇跟現狀。
擔心崔筠着急,又說:“經過這些時日的探查,我知道要從哪裏下手了。”
說完,她好半晌都沒等到崔筠的回應,扭頭看去, 發現崔筠注視她,眉頭不着痕跡地皺了皺, 又很快松開。
怎麽了這是?張棹歌不解。
Advertisement
崔筠見她看過來,才問:“可有用得着我的地方?”
“我一個人就能應付得來。”晾曬好衣服,張棹歌轉身進屋,“天兒還冷,喝碗熱水暖暖身子吧,我去把水燒開。”
進屋的時候,身後傳來了一聲嘀咕:“我不全是為了姨娘之事才過來的。”
聲音很輕,張棹歌還以為自己聽岔了,然而她如今的聽力極好,這裏又只有她們二人,她十分确定就是崔筠在嘟囔。
似乎明白了崔筠剛才為什麽會露出郁悶的神情,張棹歌哭笑不得。
她提着水壺出來生火燒煮,開門見山地問:“你來尋我,還有別的事嗎?”
崔筠輕咬下唇,說:“沒了。”
張棹歌置若罔聞,自顧自地說:“我還以為我們都這麽多天沒見,作為你親自挑選的夫婿,你會關心我是否缺胳膊少腿。”
崔筠:“……”
雖然她的确是抱着關心張棹歌的心情過來的,但被張棹歌直白地說出來,她哪裏好意思承認。
她說:“你看起來很健全。”
張棹歌笑問:“那你最近如何?婚事籌備得怎麽樣,有沒有什麽煩心事?”
崔筠說:“我近來一切安好。”
頓了下,似乎是覺得這樣回答未免太冷淡了些,又補充說:“寒食回了一趟鄧州祭掃先人。婚事有表兄幫忙倒是不需要我操心。需要上心的是春耕之事……”
崔元峰雖然答應将那些田産作為崔筠的嫁妝讓她帶走,但被他安排來種崔筠祖産的部曲要如何安置成了一個難題。
在崔元峰有意無意的放任下,一下子失去生計的他們組成了一小股勢力跟崔筠對抗,導致崔筠收回田地的過程十分艱辛。
最近她才将田地重新分配,安排好自家的部曲去耕種,想通過這種方式将田地的所有權一點點地奪回。
不過七百畝田地至少需要二十五個年輕力壯的勞力日夜不停地耕作,才能不誤農時。
崔家原有的部曲,加上曾經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崔元峰的舊部曲,一共二十三人。
想讓部曲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就需要再補充多一些勞動力。
但是,崔家還有仆役、奴婢及部曲的家眷等二三十口人。
七百畝田要養五十多張嘴,一日兩頓也只能吃個六七分飽……更多勞動力固然能分擔舊部曲的勞作任務、提高效率,但同樣會分走其餘人的資源。
為此,權衡一番後,崔筠去販賣人力的市場買了五個部曲回來。
崔筠嘆氣:“要是能有不增加人力也能提高耕作效率的方法就好了。”
說完,她突然反應過來自己的話題扯遠了。
這些農田生産之事她一般會跟青溪讨論,若在經營田産過程中遇到麻煩也只會向夕岚傾訴。
和張棹歌的相處輕松又自在,她不自覺就說了這麽多。
但對張棹歌而言,被迫聽了這麽多無關緊要的事,一定很枯燥乏味吧?
她歉然地說:“說起這些事便有些忘我,讓棹歌見笑了。”
張棹歌想說沒關系,但崔筠随口的一句話被系統當了真,并作為一項任務落到了她的頭上,這關系就大了去了!
【接到老板派發的新工作任務。】
【職業任務:你所任職的企業發展正面臨着困難和挑戰,如何提高企業效益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雖然新入職的你還在試用期,但作為目标是優秀員工的新職場人,你喜歡挑戰,也渴望施展抱負,為老板分憂!】
【說明:你的選擇不會影響你的就業崗位,但企業效益不好會影響工作環境以及員工的薪資福利。】
張棹歌:“……”
我的工作宗旨是能混則混,誰要成為優秀員工了?!
對于系統發布的任務她其實不算陌生,之前從軍時就接過不少職業任務,從而獲得了諸如騎術、箭術、槍術等技能的機會。
但她萬萬沒想到,上門女婿這個軟飯職業居然還會觸發這類任務。
她不是吃軟飯就行了嗎?
吐槽歸吐槽,她還是接下了這個任務。
系統說得對,企業經濟效益不好,老板欠薪怎麽辦?
況且她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解決崔筠的難題。
——提高生産技術就行了。
張棹歌之前在鄉裏閑逛,發現農戶耕作多靠人力,像孟家和崔家這些有耕牛和耕犁的人家,所用的耕犁也都是直轅犁和長曲轅犁。
她依稀記得即便到了工業化的現代,部分山區也依舊在使用的曲轅犁是唐代後期才出現的,因最早使用的地方在江東一帶,故而又稱之為江東犁。
江東犁并不是直接從直轅犁變化來的,它是由長曲轅犁和短轅犁(蔚犁)逐漸改良後的産物。注1
長曲轅犁雖然也叫曲轅犁,但論輕便、靈巧肯定不如江東犁。
可惜從她初中開始,曲轅犁就逐漸被淘汰,到她上大學,村裏種地的人家基本都用上了柴油耕地機。長時間沒接觸過曲轅犁,她一時半會兒很難完全想起它的構造。
不過沒關系,崔筠養了這麽多人,總得讓他們發揮一下價值。
張棹歌說:“七娘想要提高耕作的效率,何不從農具下手,改進農具?”
崔筠此前只當張棹歌是傾聽者,從未想過勞煩她什麽,冷不丁得到她的回應,不禁微微發怔。
消化了張棹歌的話,崔筠眸光微亮,生出絲絲期盼:“是将直轅犁改為長曲轅犁的這種改進嗎?可是如今的耕犁已經足夠便捷了,還能如何改進?”
崔筠再次展現出她聰慧敏銳的一面,并不需要張棹歌舉例說明,就想到了提高生産力的關鍵。
張棹歌端起一碗水溫已經降下來的溫開水給崔筠,說:“先喝水,喝完水我再跟你說。”
說完,她先行出去喂馬。
崔筠乖乖喝過水,又等了會兒,張棹歌才得空帶着她去到崔家的田裏,讓正在耕作的部曲将他們所用的長曲轅犁帶過來。
張棹歌說:“長曲轅犁的轅太長了,不僅轉向不方便,想要用犁铧翻更深層的土地時也會受到阻礙,所以可以将它的轅縮短一些。這樣還有一個好處,需要兩頭牛才能拉動的犁只需一頭牛就足夠了,因為它的轅變短變得更曲後,牛可以更好地發力了……”
部曲們聽得一頭霧水,崔筠卻認真專注。
“……這只是一些粗淺的想法,具體如何改進還得你找精通農具的人來研究。”
崔筠誇贊道:“我想應該沒有人比大郎更精通這門學問了。”
“這都是我在淮西時,從江東過來的浮浪戶那兒聽說的。我并不懂這些。”
崔筠笑說:“知道這些就足夠了,我會派人按照你的想法來改進的。”
系統的任務并未顯示完成,張棹歌猜測要等改進後的耕犁問世并且真的能提高耕作效率才算完成任務。
任務沒有時限,她能做的都做了,就沒再操心這事。
夕岚來尋崔筠,看到她們蹲在地上研究耕犁,頗為無奈地說:“小娘子、張郎君,明日便是下聘日了,你們在此做甚?”
崔筠起身,拍了拍裙擺,說:“下聘不需要我們親自到場,是今日還是明日有什麽區別呢?”
夕岚無言以對。
她總覺得自家小娘子對待這門親事的态度過于淡然,哪有一點待嫁女子的春閨萌動之心?
張棹歌亦是如此。
這不是她們主動求來的婚事麽?
不過夕岚想到自己跟青溪成親前後的那段日子裏雖忐忑、彷徨和歡喜過,但随着二人婚後聚少離多,她的心思都在幫崔筠處理大小事務上,這種心情就随着時間的流逝越發寡淡了。
她又怎好去說小娘子?
張棹歌被夕岚這麽一提醒,也覺得自己的反應太平靜了,倘若窦嬰在這裏,一定能看出她跟崔筠是假結婚的。
料想崔筠不會隐瞞窦嬰她們假結婚這件事,可萬一遇到跟窦嬰一樣聰明的人看穿了她們結婚的真相,跑去跟崔元峰告密呢?
張棹歌回到窯場後,看到林中的手指粗細的竹子,便砍了一段,做成一個精致小巧的占風铎。
想到芥子空間裏還有五個精巧的鈴铛,她面無表情地将它們都加到占風铎裏面去。
看着新鮮出爐的手工藝品,她滿意地點點頭。
果然,世上沒有21禁的物品,只有21禁的念頭。
只要心無雜念,世界将處處是河蟹。
翌日,張棹歌将占風铎送到崔筠的手上。
崔筠怔然:“這是?”
張棹歌環顧四周,用确保旁人能聽到的音量說:“信物。當它發出聲響的時候,是風在替我傳達我的思念之情。”
崔筠的心撲通直跳。
這時,張棹歌又壓低聲音,用只有她們二人才能聽到的聲音問:“如何,這樣就不會惹人懷疑了吧?
崔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