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改革
劉紅還在東海市學習的時候,安西市委下達了一份幹部任免文件,其中涉及電視臺部分為:決定免去餘思維同志安西電視臺臺長的職務,另有任用;決定任命劉紅同志為安西電視臺黨總支書記、臺長。
對劉紅的這個任命轟動了整個安西電視臺。
電視臺的幹部職工議論紛紛,仿佛是炎熱的7月萬裏晴空飄起了雪花、滴水成冰的1月荷花盛開。總之是新鮮好奇,人人關注。有人羨慕地說,劉紅真是如魚得水、平步青雲, 35歲就成為正處級的幹部了。有人嫉妒地說,劉紅到安西電視臺工作不到十二年,就從一個普通的播音員走上了臺長這個最高的職務,的确手段高明、不可貌相。也有人神秘地說道,劉紅的大哥是省委的高幹,背景和後臺相當厲害。還有人臉上帶着詭異的表情,私下裏傳播說劉紅和市委書記楊為民關系非同尋常。
不管人們對劉紅服氣不服氣、接受不接受,她在事實上已經是安西電視臺的一把手了。她進修回來以後将如何開展各項工作,怎樣管理思想活躍、自恃清高的廣大職工,大家各懷心思,拭目以待。
在東海市進修的劉紅知道任命自己的文件已經下發以後,她一方面深感自己肩上的擔子更加沉重了,心裏頭七上八下的;另一方面卻急切地盼望返回安西,把自己腦海裏的許多想法付諸實踐。她在晚上睡不着覺的時候,心裏計劃着如何大幹一場、怎樣大展宏圖。
第二天,劉紅給已經完成學習返回安西的楊為民寫了一封長長的信,衷心感謝楊書記和市委的賞識和提拔,仔細彙報了自己學習的收獲,提出了今後工作的二十一條意見和建議。
楊為民收到劉紅的來信以後欣然命筆,寫下了“巾帼不讓須眉”五個潇灑遒勁的大字,寄給了遠在東海市的劉紅。
劉紅一遍又一遍地欣賞楊為民的手跡,幸福地體味着市委書記對自己的勉勵和教誨,對未來的工作和事業更加信心百倍了。
公社廣播員,調入金山縣城,進入安西電視臺,代替春燕主播新聞,都是劉紅人生的重要節點。這一次是劉紅人生當中又一個重要階段的開啓。她意識到自己在仕途上和心理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自己前所未有地強大。
1999年2月底,劉紅從東海市學成歸來。
上班的第一天,劉紅自己并沒有馬上接手臺長的工作,而是委托臨時負責的副臺長曹建華繼續全盤管理,自己另有重要的任務要去完成。
劉紅的心中十分清楚,沒有各級領導的支持是萬萬不行的。于是,她密集地拜見市委、市政府的分管科教文衛的領導和廣電局的領導,彙報自己在東海市的學習情況,虛心地請示工作,尋求大大小小的領導的支持。
做完拜訪的功課,劉紅又馬不停蹄地與曹建華、吳是非黃聞道等幾位副臺長和自己信任的中層幹部長時間地談心談話,了解自己離開半年多的電視臺的詳細情況。
劉紅在認為自己已經全面掌握了電視臺情況之後才正式召開了電視臺的領導班子會議。
劉紅在一番感謝過去的合作和希冀未來緊密團結的啓發教育以後,向副臺長們全盤托出了電視臺的改革方案。
班子成員看着劉紅的改革方案,曹建華吃驚地瞪大了眼睛,黃聞道驚訝地張着嘴巴不知道該說什麽,吳是非低頭不語……
Advertisement
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劉紅的膽子這麽大,步子邁得這麽快,改革的力度這麽強。同意吧?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反對吧?又覺得冒犯一把手,不合時宜。大家一時間都不知道如何表态、表達什麽樣的态度。
劉紅看到班子成員的态度暧昧不清,心裏十分焦急。在東海市進修的半年時間裏,她看到了沿海地區的發展日新月異、催人奮進。回到安西以後,她看到的卻是按部就班、慢條斯理和暮氣沉沉。二者的反差太大了。她明白,如果安西電視臺不實行斷腕折臂式的改革,只有死路一條。
曹建華猶豫了半天,然後愁容滿面地說道:“劉臺,你這個改革方案非常新穎,可以說是振聾發聩,氣吞山河。我就是擔心職工的思想一下子轉不過彎來,情緒會受到影響,産生不穩定的因素,最後局面失控,搞不好到咱們這個班子都可能要下臺。”
劉紅義正詞嚴地反駁道:“我的曹臺,如果不改革,咱們班子不是可能下臺,而是必定要下臺。這兩個選擇,你是選擇必定下臺還是選擇可能下臺呢?”
曹建華無語。
吳是非試探地問道:“劉臺,市委對這個方案是什麽意見?”
劉紅飛快地瞥了吳是非一眼,斬釘截鐵地說道:“市委關于企事業單位改革的文件,你們是在去年12月16號學習的。我查過班子的學習記錄。吳臺,你現在卻揣着聰明裝糊塗來問我,是在出卷子考我嗎?”
吳是非的臉上紅一塊白一塊的,不再說話了。
黃聞道知道現在說什麽理由都不會有好結果的,始終一言不發。
劉紅打開了在東海市學習的筆記本,給大家傳達了市委書記楊為民對安西電視提出的5點臺工作要求,又詳細地介紹了沿海地區幾家電視臺改革的情況,算是向大家交出了底牌。其實,她本來不想搬出楊為民,但是發現班子成員從心底裏還不是十分相信自己。她萬不得已亮明了底牌。
聽了劉紅的陳述,班子成員知道改革勢在必行,紛紛表示同意。
劉紅看到這個結果,于是主持會議轉入下一個階段,開始研究改革方案的細節問題。
春節過後上班的第一天,劉紅首次以安西電視臺黨總支書記、臺長的身份在禮堂主持召開了全臺職工大會。
劉紅一臉的凜然正氣,筆直地坐在主席臺的中央。曹建華、吳是非、黃聞道等分別坐在她的兩邊。
劉紅面對幾百個心态各異、表情迥異的職工,用堅定、激昂、不可辯駁的語氣宣布了她的改革方案:
第一,全臺的中層幹部任職現在到期,一律實行競争上崗。落聘者作為一般職工對待。
第二,全臺職工實行雙向選擇,擇優選用。落選者待崗3個月,期間只發最低工資。3個月後,如果仍然沒有被部門聘用,停發最低工資,自謀出路。
第三,撤銷廣告部,将廣告部的創收人員分散到各個頻道,繼續開展經營創收工作。
第四,給各個頻道下達廣告創收任務。全臺各頻道、部門職工的工資按完成廣告任務的比例發放。
第五,取消按職稱核定發放工資,一律按照所在崗位的工作定薪。
安西電視臺又一次像炸開了的鍋。
無巧不成書,安西電視臺的每一次炸鍋都與劉紅有關。
電視臺的職工吃慣了大鍋飯,高枕無憂,安于現狀,而且在社會上地位比較高,一向自我感覺十分良好。如今劉紅卻要搞雙向選擇,讓他們像市場上的騾馬一樣被別人挑選!理所應當穩拿到手的工資要重新分配,還要自己出去拉廣告。
為什麽?
憑什麽?
想要幹什麽?
面臨空前絕後的生存危機和奇恥大辱,電視臺的職工慷慨激昂,憤憤不平,幾乎一邊倒地反對劉紅的改革方案。
劉紅一時間承受了巨大的思想壓力。
職工們吵吵嚷嚷了幾天,發現沒有什麽效果,再四處一打聽才明白過來:人家劉紅是帶着尚方寶劍來的。有市委主要領導的堅強支持,自己再鬧也是螳臂擋車、無濟于事。
接下來,職工們陷入到無可奈何的沉默之中。
在劉紅的親自策劃和運作下,安西電視臺的改革掃蕩阻礙,砥砺前行,乘風破浪,勢不可擋。
中層幹部的上崗競争首先開始。
根據方案,參與競争的人員要發表10分鐘的演講,闡述自己的管理理念,然後由臺領導和職工代表給他們打分,其中職工代表打的分數占總分的70%,臺領導的占30%。最後按照分數高低聘用幹部。
從分值來說,職工代表的分值占到絕對優勢,充分顯示了職工代表的權力。職工們發現自己一下子成為了決定幹部的主人,電視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短時間內變大增強了。
中層幹部的競争上崗順利結束了。董小麗、丁岩、曉月、馮琴等一批業務強、服從大局的職工走上了部門的領導崗位。董小麗擔任新聞頻道的副總監,負責全頻道的廣告經營。丁岩擔任由原業務部改名為總編室的主任,馮琴擔任副主任。曉月擔任專題文藝部的主任,小郭擔任了副主任。遠山也成為了播音組長。
劉紅也保留了一些前任臺長餘思維重用的與自己的關系不太密切的幹部,例如楊麗繼續擔任組長,享受副科待遇。她的心中非常清楚,電視臺畢竟是業務單位,需要懂業務、能力強的人來挑大梁。新上任的領導對前任領導的下屬趕盡殺絕的辦法,對自己的主政沒有一點裨益。
一些工作能力不強、工作不到位而且還不服從大局的幹部自然而然地落選了。理由也很簡單,職工代表和臺領導給他們打的分數不及格。
楊麗是個有心人。她根據公布的成績對比以後發現,同樣競争專題文藝部主任,職工代表給自己打了68分,臺領導卻給自己0分,最後得分68分。職工代表給曉月打了40分,比自己少28分,臺領導卻給她打了30分,最後得分70分,超過了自己。原來一個人是否成功當選,決定權歸根結底還是在臺領導的手中。
楊麗氣得兩只眼睛直冒金星:劉紅,你太歹毒了!明明自己操縱了一切,還要讓職工代表背上罵名。
全臺職工的雙向選擇也很快完結。
職工中有的繼續留在原崗位,有的調整到了新的崗位,各自有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于是各就各位安心地幹起了工作。
絕大多數職工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只有幾個平時人緣不好、業務水平不高、責任心不強的職工落聘了。他們整天哭哭啼啼地找劉紅反映情況、訴說委屈,同時也到處找關系為自己說情。
劉紅鐵面無私,堅決按照改革方案處置落聘的職工。
看到劉紅的改革真槍實彈、刀刀見骨,電視臺的職工這才真正感受到劉紅的威嚴和果決,或多或少地收斂了平時散漫的工作作風。
劉紅為了顯示自己作為領導的大度和風範,恩威并用。她對播音員做了令人佩服的安排。雅蘭因為年齡偏大的原因調整到總編室當節目編輯,杜娟轉崗成為專題文藝部的編導,社交廣泛的東方則到新聞頻道做了廣告業務經理,輔佐董小麗。
劉紅新招了一批廣播學院播音主持系的畢業生,擔當起新聞主播。
年輕的面孔,蓬勃的朝氣,亮麗的青春風采,讓安西電視臺的熒屏煥然一新,引起了市委和觀衆的熱烈反響。
值得一提的是,劉紅雖然高升為一臺之長,行政事務繁瑣複雜,各種會議接連不斷,但是她依然在百忙中擠出時間,堅持在每周的星期一和星期六主播《安西新聞》。如果平時遇到重大的時政新聞,她當仁不讓,親自上陣。
電視臺的臺長親自主播新聞,劉紅卻輕而易舉地做到了。這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勇為人無,敢為人先,驚世駭俗,石破天驚,這就是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