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阻力
劉紅實行改革以後的第一個月,各個頻道都沒有完成臺裏下達的廣告任務。職工的工資按照規定和完成廣告任務的比例發放,因此工資拿的最多的人只有原來的80%多,最少的還不到原來的50%。
那些年齡高、職稱高、工資高的三高職工因為臺裏取消了職稱工資,自己的工作量又趕不上年輕人的,收入下降幅度最大,牢騷怪話也最多,成為了電視臺改革當中最大的阻力派。他們去找劉紅反映問題,被劉紅幹脆利索地批駁了回去。
他們又轉而去找曹建華反映訴求。
曹建華的面子比較薄,心底也很柔弱,聽了幾個老職工的意見便頂不住壓力了,帶着幽幽的表情地找到了劉紅,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道:“劉臺,不知你知道不知道,現在臺裏的職工對改革的意見特別大?我們是不是暫緩實施一些激進的改革措施?我覺得首先要收攏人心、凝聚共識,然後再穩步地推進改革。”
劉紅聽了曹建華的勸告心裏十分惱火,本想對他發上一頓脾氣,但是一想今後的工作還需要他的大力支持,于是耐着性子給他講道理,介紹自己在東海市進修的時候學到的古今中外艱難改革的例子。
最後,劉紅語重心長地對曹建華說道:“曹臺,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堅決貫徹落實改革方案,我保證很快就會取得顯著的成效。到了那個時候,全臺的職工一定會感謝我們班子的。”
曹建華的耳朵一向比較軟,聽了劉紅的諄諄教誨,無言以對,只好硬着頭皮表示道:“你說的有道理。歸根結底我還是支持改革的。只是希望一切都穩妥、穩健、穩定。”
半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除了新聞頻道勉強地完成了廣告任務,其它頻道和部門的業績慘不忍睹。全臺的幹部職工沒有一個月拿過全工資,一些職工的家庭開銷都出現了困難。
一時間,安西電視臺人心浮動,一片哀鴻。
老臺長孫維德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一直十分關心電視臺的事業發展。他聽說電視臺的情況以後,專門給劉紅打來了電話,詳細詢問了改革的進程和目标,對劉紅的工作給予高度的評價。
最後,孫維德叮囑道:“老章、老翟和小陳是很不錯的同志。他們建臺的時候就來了,是電視臺的元老。老人是個寶哇。”
劉紅笑着問道:“孫臺長,您說的太對了。這些老同志工作非常認真,電視臺就缺這樣的好同志。”
孫維德接着說道:“聽說他們的工資都拿不全。”
劉紅耐心地解釋道:“孫臺長,你不知道,現在電視臺的開支比您當臺長的時候大多了。一年沒有幾千萬廣告收入的話,真的就影響到職工的收入了。”
孫維德說道:“臺班子可以向市委反映啊,争取財政多撥一些錢嘛。”
Advertisement
劉紅說道:“您不知道,市委正在醞釀把我們這樣的事業單位改制成自負盈虧的企業化管理,資金壓力太大了。”
孫維德慨嘆了幾句便挂了電話。
沒過兩天,調到市委辦公廳的前任臺長餘思維又打來了電話。
餘思維客氣地與劉紅寒暄了幾句,然後切入正題:“咱們電視臺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溝通人民的橋梁,導向金不換啊。”
劉紅笑着說道:“餘臺長,您雖然離開了電視臺,但是一點也沒有忘記電視臺的職責和使命啊。”
餘思維感嘆地說道:“雖然離開電視臺了,但是永遠不能忘記宗旨啊。無論如何職工的心不能散。如果心思散了,工作就會出問題。如果工作老出問題,就會影響到喉舌作用的發揮。”
劉紅說道:“餘臺長,你說話還是那麽富有哲理,叫人受益匪淺啊。您對電視臺的改革有什麽高見,我想聽聽您的意見。”
餘思維大笑起來:“我哪有什麽高見啊?我倒是有個小建議供你參考。”
劉紅說道:“您說吧,我一定謹記在心。”
餘思維說道:“新聞采編和廣告經營恐怕要分開,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這樣獲得的效果可肯會更好一點吧。”
劉紅笑着說道:“餘臺長,你說的太好了。我們一定照辦。”
劉紅突然發現近期關心電視臺的領導幹部一下子變多了。她幾乎每天都能接到幾個這樣的電話。開始的時候,她還能耐心地解釋,後來工作一忙也就三言兩語地打發完事。
在當時那個年代,電視臺是一個熱得發燙、門檻很高的單位,一般人是很難進來工作的。進來的不少人都是憑着這樣或那樣的關系。這些人自然通過自己的關系把電視臺改革的慘狀反映到了市委市政府。
市委書記楊為民得到輿情以後高度重視,立即派出市委宣傳部長帶隊的工作組到電視臺調研實際情況。
楊為民私下裏特意把劉紅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當面詢問電視臺的實際情況。
劉紅一五一十地向楊為民做了詳細的彙報,然後把心裏面的委屈和苦惱也全部向他傾訴了。
楊為民聽完以後笑着說道:“你們的改革沒有現成的經驗照搬,是真正的獨創和探索,全靠自己摸着石頭過河,遇到一些問題也是難免的。今後,你在處理涉及到廣大職工利益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行,把思想工作做到前面,讓職工理解和消化以後再實施,效果就會好一點。沒有關系,你不斷地通過這些磨練,一定會變得更加成熟的。”
聽了楊為民的一席談話,劉紅的心中頓時豁然開朗:“楊書記,您說的太正确了。我的性格的确比較急躁,有些急于求成,光想着追求速度卻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請您放心,我一定盡快糾正存在的錯誤,改進工作方法,讓改革走上正确的軌道。”
楊為民滿意地點評道:“很好。好好地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提高和完善工作能力和水平。”
劉紅鄭重地點了點頭。
工作組在電視臺通過與幹部職工的交談、了解,最後得出的調研結果是:一些留戀大鍋飯的職工不求上進,思想落後,無理取鬧,阻撓改革。
楊為民親自閱讀了這份調研報告,并且在報告上批示:
安西電視臺的改革完全正确。市委市政府要大力支持。另外,全市各單位都要認真學習電視臺的改革經驗,在全市範圍內推廣他們的好做法、好經驗。
劉紅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後信心大增,立即召開全臺幹部職工大會,全文宣讀了工作組的調研報告和市委楊書記的重要批示。
坐在禮堂裏的職工全都傻眼了。他們不明白:自己不過是對不符合實際的改革提了幾條意見,表達了心中的一點不滿,怎麽就糊裏糊塗地變成了阻礙改革的保守分子?
一些老職工經過計算發現,退休以後拿到手的退休金反而比上班幹活掙的工資還要高,于是紛紛托人找關系辦理病退或者提前退休的手續。
劉紅對此樂觀其成:首先,這些老職工幹不了多少活兒,還整天想着拿高工資,倚老賣老,不僅不服從管理,還影響年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退了好,退了就等于減少了電視臺改革的阻力。其次,想進電視臺的人非常多,上面批來進人的條子一大沓,直接找劉紅的人也不少。
曹建華還是整天憂心忡忡的,生怕電視臺職工捅出什麽簍子來,引爆埋藏在人們心中的炸彈件。不過,他從來沒有耽誤本職工作,每天仔仔細細地審閱每一篇新聞稿件,防止出現工作纰漏進而連鎖發生難以預測的大事。
為了密切班子成員之間的關系,使大家團結一致、心情舒暢地開展工作,劉紅想出了一個辦法。
國慶節前夕,劉紅笑容滿面地親自通知副臺長們:“10月1日是我的生日。為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我請大家吃頓飯,好嗎?”
受寵若驚的副手們連連點頭,趕緊答應了。
他們知道劉紅平時特別喜歡皮鞋,有收藏皮鞋的愛好,于是湊了份子給她買了一件生日禮物——一雙漆黑發亮、高檔時尚的名牌皮鞋。
聚餐是在中亞大酒店舉辦的。
吳是非代表大家向劉紅呈上大家的心意:一束鮮花和皮鞋。
劉紅看到漂亮的皮鞋,心中不僅沒有喜悅反而沉重起來:送禮是有講究的。送鞋意味着給別人穿小鞋。連臺領導都不懂送禮的禁忌,電視臺真的需要好好整頓了。
盡管如此,劉紅還是十分感謝大家的一片好意。
董小麗、馮琴等人一會兒唱歌跳舞,一會兒編出各種名目不停地給幾位副臺長敬酒。
副臺長們平常的酒量很大,喝個一斤半瓶不成問題。今天也許是心事重重的緣故,一個個喝得面紅耳赤,頗有些醉态。他們在優美抒情的音樂旋律中翩翩起舞,釋放着平時積攢在心頭的壓力和煩惱。
第二天上班,劉紅把曹建華叫到辦公室聊天,不經意地提到昨晚喝酒跳舞的事。
她壓低嗓門嚴肅地警告道:“你昨晚跳舞的時候抱着董小麗,手腳有點也不老實。小董在回家的路上都哭鼻子了。你以後可要注意影響啊。”
曹建華聽罷劉紅的話頓時瞠目結舌,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昨晚跳舞的情形,想去找董小麗詢問吧又覺得是自讨沒趣,只好作罷了。從此以後,曹建華在劉紅面前謹小慎微,低眉順眼,一想到自己有把柄握在劉紅的手上,即使是劉紅提出的工作要求或者人事安排不符合自己的觀點也只好百依百順,不好說出半個不字。
劉紅在改革的道路上大刀闊斧,勇往直前,堅持不妥協、不變通、不退讓的三不政策,在人們的心中樹立了奮力拼搏、銳意改革、作風強硬的形象。“安西的鐵娘子”的稱號在全市不胫而走。
劉紅并非一成不變,需要變通的時候還是随機應變、趁勢而上。比如,她把自己的出生年月從1964年9月18日改成了1966年10月1日,比實際年齡小了兩歲,希望以此延長青春的歲月,還想憑借着年齡的優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這一年,劉紅全力推動電視臺的改革,早出晚歸,心力交瘁,無暇顧及趙青松和龍龍。每次學校開家長會都是趙青松或者婆婆陳秀芳去參加,她連龍龍的班主任是誰、姓什麽都一無所知。
有一次,電視臺的一個職工笑着對劉紅說道:“劉臺,你的兒子得了大獎,祝賀你啊!”
劉紅馬上追問道:“我兒子得了什麽大獎?”
那個職工驚訝地說道:“全省青少年鋼琴比賽一等獎。怎麽,你不知道啊?”
劉紅高興得合不攏嘴巴:“是嗎?我都不知道。什麽時候的事情?”
那個職工回答道:“上個月。我女兒才得了三等獎。”
這一年,劉紅也有很多收獲。
她破格評上了副高職稱——主任播音員,先後被市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被省總工會推選為“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還榮獲全國廣播電視系統先進個人,成為安西政壇上一顆前程似錦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