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開張
葉木青拿着這些香料, 找了間磨房讓人磨成細粉,她好拿回去做調料。等到她從磨房回到大姑家, 大姑已經後街出攤了。只有劉海棠在家, 劉海棠不好意思地說道:“哎呀,我睡得真死, 你來的時候我都不知道。”
葉木青也笑道:“你天天學女紅, 眼睛肯定累, 多睡能養養眼睛。”
劉海棠再次默默感慨,這個表妹會說話。她挽着葉木青親熱地說道:“我最近确實感覺眼睛太幹澀,我娘就說讓在家歇一天, 正好陪陪你,給你幫幫忙。”
葉木青道:“那好, 你陪我去買點菜吧, 然後我們回來開始做吃食, 我先得試試好不好吃。”
劉海棠點頭答應:“行。”
兩天先去菜市場買些蔥姜蒜和芫荽。葉木青又去買了幾個盤子和碗。這錢真不禁花, 就這麽一會兒功夫, 連平氏給她的本錢還有自己以前存的老本幾乎都花沒了。還好, 這是小買賣, 當下就可以見錢, 不然真不好支撐。兩人買完東西, 葉木青順路到磨房去拿磨好的香料, 林林總總地加在一起共一大罐, 劉海棠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麽呀?”
葉木青說:“這是調料,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兩人拎着東西回家, 葉木青又想起她的綠豆和蠶豆還沒磨成粉,于是又跑了一趟磨房,這麽一通折騰下來,她已經夠得夠嗆。
不過,接下來,就可以在家做實驗了。大姑家的竈房又大又幹淨,各種廚具也齊全。
葉木青先做的調料,把菜油放鍋裏燒熱,加至七八成熱,然後再各種混合香料倒進去,然後,改成小火,油溫稍稍低些,等上一會兒,待油溫再降低些,再撒入一些芝麻。香料被油一澆熱,逸出好聞的香氣。
劉海棠忍不住吸吸鼻子,“真香。”
葉木青笑道:“這是用來拌涼皮的涼粉的調料。”
香料調好後,葉木青開始做涼皮了。這可是個麻煩活。
她先在面粉中加上适量的鹽,澆上涼面和面,面最好硬一些才好做。和好面後蓋上濕布醒上大約一刻鐘。然後找只盆,倒上水,在水裏揉面。等到面水渾了再換揉,一直揉了五六遍才差不多。剩下的洗面在盆裏沉澱兩個半時辰。
在這三個時辰中,葉木青開始着手做其他的,首先是把洗面剩下的面筋放鍋裏給煮了,這跟涼皮是配套的,也可以炒菜吃。煮完面筋,葉木青開始調芝麻醬,搗些蒜汁,切些蔥絲,芫荽。這些都切好,放到案板上的小碗裏。她又開始做涼粉了。
做涼粉的步驟跟涼皮差不多。仍是先和面,活的是蠶豆面,和好面,醒一會兒,開始用水洗面,然後把面水倒進盆裏,倒進去之後就不用管了。
在等着面水沉澱的空閑,葉木青又開始琢磨明天要出攤的東西,小車來不及做了,而且現在錢也不湊手。她不好張口找大姑借。思來想去,便想先弄張桌子湊和用着,以後再換好的。她把想法跟劉海棠說了。
劉海棠道:“我聽說這條巷子裏有戶人家要去省城,他們家的家什要賣,娘也去了一趟,不過沒有用得着的東西,也不知道她家有沒有你要的那種桌子。”
葉木青道:“要是不遠,咱們就去看看吧。”
劉海棠當下便鎖上門,帶着葉木青往鄰居家走去。
這戶人家離劉家不遠,在一條巷子裏,因為要搬家的緣故,院子裏亂糟糟的,劉海棠說明了來意,鄰居熱情地邀兩人進去,葉木青進去左看看右看看,最後挑了一張半舊的長條木桌,擡着也不算沉,高度長度也挺适合。她就問多少錢。
那鄰居想了片刻道:“都是街坊鄰居的,這東西你就給十文錢吧。”
葉木青痛快地掏了錢,跟劉海棠把桌子擡回院子,然後再用水清洗一遍,晾幹,明天就可以用了。葉木青看着還有空閑,又把自己住的那間客房給收拾好,衣服整理好,忙活了一陣,又跟劉海棠閑敘一會兒,差不多時間就到了。
葉木青去查看面盆裏的水,面水已經沉澱得差不多了,上面的水變清了,面漿沉到盆底。她先把上面的清水舀出來,再用筷子攪勻,再用略有些稀疏的布篩掉裏面的疙瘩。
這時候,上午買來的大盤子就用上派場了。先在盤底刷一層油,然後往盤子裏舀面水,攤平攤勻後放到鍋裏蒸。家裏的鍋大,又有兩層篦子,可以同時蒸四盤。蒸了一會兒,約摸着該熟了,掀開鍋,把盤子端出來放到涼水裏浸上一會兒,冷卻冷。面皮放涼之後是半透明狀的,至此,涼皮已經做成。因為今天是試做,葉木青也不敢做多,否則放到明天怕不新鮮。
葉木青拿了一些涼皮,飛快地切好,再佐以剛才做好的香料、麻油、蒜泥,再撒點芫荽和蔥絲,拌好,跟劉海棠分食。
劉海棠先嘗了一口,先想什麽,但又忍不住再吃了幾口才停下說話:“香辣可口,讓人吃了還想吃。”
葉木香嘗了幾口也确實不錯,可能是面粉的緣故,覺得多少有些粗糙,而且不夠白,有些發黃。不過,這時的麥子是原生态的,吃起來也更勁道,更有味道。那個茱萸只是有些辣味,跟辣椒相比味道差遠了,但也沒辦法,只能湊和用這個。總體來說的,味道還是不錯的。
葉木青只嘗了幾口,劉海棠見她不吃,自己端過來毫不客氣地吃完了。
葉木青看她吃得這麽香,還是滿有成就感的。
接着,葉木青又開始試做涼粉。劉海棠負責燒火,葉木青負責操作。
做涼粉的面水也沉澱好了,葉木青把上面的清水舀去一部分,把沉澱下來的面水倒進燒開的鍋裏,然後不停地用筷子攪拌,攪拌均勻後,再文火慢煮。煮的過程中還是片刻不停地攪拌。鍋裏的漿水漸漸由稀變稠,由渾變清。葉木青手上的速度越來越快,生怕慢了粉漿會不均勻。這可是體力活,攪拌一陣後,葉木青的胳膊不覺有些酸脹。攪至再也攪不動時,葉木青終于停了下來,火也可以停了。過了一會兒粉漿變涼成型。顏色是淡綠色的,晶瑩剔透。
葉木青又涼拌了一小碗,兩人分着吃了。
劉海棠吃完,意猶未盡地說道:“這種差事太好了,天天有好吃的。”
葉木青笑道:“你也就吃個新鮮,天天嘗也該煩了。”兩人一邊說話一邊收拾東西,看看天色,她們該準備晚飯了。
劉海棠也會做飯,不過,她覺得葉木青比自己的廚藝好,也就默認了她的主廚地位,自己負責燒火打雜。
葉木青問問一家人的口味,劉海棠回答的是:“随便做,誰都不挑食。”既然如此,葉木青也只能随便了,廚房裏有什麽她就做什麽吧。
她看了看竈房裏剩下一些韭菜,估計是大姑做水煎包剩下的,她就拿過來做了個韭菜炒雞蛋。然後又炒了臘肉蘿蔔和青菜豆腐湯,最後三道菜分別是涼皮、拌涼粉、炒涼粉,主食是昨天的剩饅頭。
待到掌燈時分,葉大姑劉富良他們陸續回家。
劉富良一進院子就問道:“你們兩個做啥吃的了?一進院子就聞到了香味,還是辣的。”
劉海棠笑着說道:“你一會兒就知道了。”
劉海寧進來也說:“姐,木青,你們肯定做好吃的了,我老遠就聞到了。”
葉大姑見兩人把飯已經做好,誇了兩句,便張羅大家開始吃飯。
飯桌上,葉木青做的涼粉涼皮得到了一致好評,葉木青發現,大姑一家對她做的韭菜炒雞蛋幾乎沒動,把其他的幾個菜吃個精光。一想也明白,大姑整天做水煎包,這個時候正是韭菜上市的時節,估計大家都吃膩煩了。
劉富良說道:“這涼粉真不錯,又嫩滑又爽口,待天再熱些,吃着更好。”
劉海寧說炒涼粉好吃,葉大姑和劉海棠最喜歡吃涼皮。
葉大姑看着葉木青感慨道:“真不想通,你那腦瓜裏怎麽這麽多好點子,一個接一個的。”
葉木青自嘲道:“可能是我平常最喜歡琢磨吃食的緣故吧。心心念一技,其技必良。”
劉海寧眼睛一亮,接着說道:“我倒覺得這話頗有道理。”
葉木青笑道:“念好也好,做飯也好,天下的道理大概是相通的。”
劉海寧服氣地贊道:“說的極是。”
吃完飯,葉木青張羅着去收拾碗筷,卻被大姑趕了出去:“今兒個跑了一天該累壞了,你去洗洗臉泡泡腳,早點上床睡覺,明天一早又得忙活。”
葉木青也着實有些累了,正要準備回房休息,突然想到她還有事情沒做完,只好又折了回來。
葉大姑見她又折回來,便說:“不是叫你回房歇着嗎?咋又出來了?”
葉木青苦笑道:“我也想去歇着,活還沒幹完呢。我得提前把做涼粉涼皮的面水給弄出來,明早再弄哪來得及呀。”
葉大姑忍不住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自嘲道:“你瞧我也糊塗了,還以為你跟我一樣現做都行呢。”
葉木青一邊跟大姑說話一邊去準備東西,做小生意就是麻煩,各種雜事一堆。世上的錢哪有那麽好賺的。
由于下午都試做過了,葉木青做得順手許多,她分別用小麥面和綠豆面和了兩大盆面,然後再洗面,最後把面水倒進兩個大盆裏,用鍋拍蓋上沉澱。這些面水,一般沉澱兩到三個時辰,其實三個時辰更好,正好明早起來就可以做涼皮和涼粉了。然後各種調料調好,放好,一切收拾停當,她才放心地去睡。
一夜好睡,無夢到天亮。
次日清晨,不知誰家的公雞打了個鳴把葉木青吵醒了。她翻身下床,利落地洗漱收拾,然後開始蒸涼皮,攪拌涼粉,她把涼皮上抹上油,一張接一張地摞起來。涼粉做了一盆,因為不知道客人有多少,葉木青也不敢做太多。
接下來是準備出攤要用的一應東西。桌子、碗碟、油鹽醬醋,蔥姜蒜等等一些零碎東西。姑父劉富良特意晚早一會兒,幫着葉木青和葉大姑把出攤的桌子和東西擡到後街。
等到葉木青把桌子擺好,東西拿齊,已經是朝陽東升,街上衆人紛紛開門,買菜的買菜,上工的上工。街面上漸漸熱鬧起來,但買東西的人很少。
後街上的小攤也開始擺上了,人們一邊互相打着招呼說着閑話一邊有條不紊的幹着手裏的活。
問的多半是:“吃沒吃?沒吃來過包子/饅頭。”
“吃過了吃過了。”
葉木青雖然是新人,但由于葉大姑的關系,也有人跟她打招呼。
“你是那誰的侄女是吧?這麽快就擺上攤了?你這賣的是什麽呀?”
葉木青一一笑着回應:“大嫂/大姐/大哥,我這賣的是涼皮涼粉,一會兒調一碗,你們嘗嘗啊。”
“哎呀,那多不好意思。”
葉木青倒真沒客氣,她是真的想讓大家嘗嘗。
她先調好了一碗涼皮,又用大姑的鍋煎了一碗涼粉,正準備讓大夥嘗嘗,大姑卻對她說道:“你一會兒再給大夥吃,這兩樣東西先端給你攤位的房東。”
葉大姑一提,葉木青才猛然想起這茬,心說,還是大姑更懂人情世故。
她端着兩碗東西,回到攤位前,輕輕敲門,裏面很快就有人應門:“誰呀,什麽事呀?”
開門的是一個四十來歲的富态女人,葉木青笑着說明來意:“嬸子還記得我不?就在你家門口擺攤的。”
那人聽葉大姑提過這事,對葉木青也有些印象,這麽一提,她就立即想起來了:“哦,記得記得。”
葉木青把東西遞上去:“嬸子,我賣涼皮和涼粉,今天第一天開張,你們先嘗嘗好不好吃。”
婦人客氣地推托:“你們做小本生意的也不容易,哪禁得住這麽吃。”
葉木青笑道:“嬸子快別推托了,你就嘗一口,給個意見吧。”
那婦人這才接過東西,說道:“一會兒我把碗給你送來。”
葉木青回到攤位,又做了兩碗,這才讓大夥品嘗,這明顯是狼多肉少,好在大夥也知趣,每人也就嘗個一兩口,都紛紛贊道:“真好吃,這生意肯定好。”
過了一會兒,葉木青的房東把碗還回來了,不但洗幹淨了,還還了兩碗粥回來。葉木青和葉大姑一人一碗分着喝了,又各買個了饅頭就當早飯了。
半個時辰後,街面上愈發熱鬧起來。人也越來越多,這個時節,春暖花開,輕風和暢,人們也喜歡出來閑逛。平常不甚繁華的後街也開始變得擁擠起來。
後街上的小吃攤也開始忙碌起來,有人來買包子,有人來油糕,也有人來買水煎包。唯獨葉木青的攤前有些冷清。
葉木青看着大家都忙,就自己清閑就有些坐不住了。但大夥都不吆喝,她也不好大聲吆喝,這樣顯得太突兀。她只得想了別的辦法,還是老一套:試吃。
她拌好了涼皮,涼粉,主動邀請客人免費品嘗。有的客人心懷疑慮就拒絕了,有的抱着試試看的心态就嘗了嘗,一嘗吃着還真不錯,便有了興趣,問葉木青:“這多少錢一碗?”
葉木青道:“四文錢一碗。”
問的人覺得價錢也不是很貴,就爽快地說道:“給我來涼皮。”
葉木青笑着答應道:“好的,請稍等。”
說完,她就開始麻利的切涼皮,拌涼皮。
客人給了錢,就站在攤前吃完了。
葉木青想着,下次還是準備些簡易的桌椅吧,讓人站着吃多不好。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有了一個吃螃蟹的人之後,葉木青的生意就開始活泛了。
衆人見前面的客人吃得倍兒香,又見攤主是一個清清爽爽的小姑娘,幹淨利落又笑臉迎人,而且價錢也不太貴。有人就開始按捺不住,開始跟風來買。
有的人要涼皮,有的人要涼粉,還有的人要煎涼粉。于是葉大姑在賣水煎包之餘還幫着葉木青煎涼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