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31章
==================
既然能換錢, 之後每天收攤兒回來幾個人都會去河邊、水溝、稻田摸螺,運氣好還能捉到不少螃蟹、鳝魚和泥鳅。雖說随着摸螺的人越來越多,收獲一日不如一日, 但也多多少少能換些銅板補貼家用。
日子一天天過去, 天氣越來越涼爽, 稻穗慢慢變黃,玉米葉子也開始枯萎, 地種得早的已經在忙着秋收。
李輕舟卻還沒回來。
“我們明天在家過中秋,不來擺攤兒了, 各位不要跑空了。”每來一位客人, 月笙都要提醒一下。
忙活了一上午, 準備的東西總算是賣完了。月笙一邊幫着收拾用具,一邊跟李重山說話:“重山,等會兒你就在這兒看着東西, 我和喬喬去街上逛逛, 買些明天要用的。你有沒有什麽要買的?”
李重山正把木盆一個一個摞在一起, 聞言想了會兒, 才道:“沒什麽要買的。”倒也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真的一時想不起來, 家裏現在不缺吃不缺穿, 确實沒什麽要買的。
月笙也就不再問,又囑咐了幾句就和李喬挎着籃子走了。
月笙和李喬卻沒直接去買東西, 而是先去了回春醫館。
醫館裏依然只有宋宴清和小六子兩個人在。
月笙把特意留的魚丸和炸小魚給了宋宴清, 又給陳秀雲抓了藥。
臨走時還是忍不住問了宋宴清:“宋爺爺, 宋小叔可有消息說什麽時候回來?”
宋宴清半眯着眼, 懶洋洋地答:“沒哦。”
許是見月笙眼裏的失望太明顯, 又補充道:“不過這小子雖然不怎麽着調, 每年中秋還是都回來了的,說不定今晚就到了,你也別着急。”
沒得到想要的答案,月笙還是禮貌地道了謝才告辭。
Advertisement
雖然已經對李輕舟回來不抱太大希望,但中秋節還是要過的,該備的東西還是要備好。按照習俗,中秋這一日要吃月餅和螃蟹、祭月神,還要飲酒賞月。
于是月笙又和李喬去買了做月餅要用的面粉、糖和核桃、瓜子等幹果仁,還買了立香、寒瓜和桂花酒。就這麽些東西,就花了差不多一百文。不過過節嘛,總是要比以往破費些的。
之後月笙就去了江大柱的肉鋪上買肉。明天就是中秋節,不少人都要準備吃些好的,今天的肉賣得挺好,月笙他們過來時,案板上就剩了些賣相不怎麽好的邊角肉。
“猜到你今兒要來買肉,給你留了兩斤上好的五花肉。”江大柱一見月笙過來就趕緊去鋪子裏拎了塊串好的五花肉出來,見和月笙一起來的只有李喬,又問:“輕舟還沒回來啊?”
一說這個月笙就垮了臉,“還沒呢,先前他是說中秋節前一定會回來的,但這都十四了,也沒個影兒。我剛剛還去醫館問了下,宋爺爺也沒收到消息,他只說往年中秋宋小叔都是回來了的。”
江大柱夫婦也沒法子得知李輕舟現在到底是什麽情況,何芳蘭只能安慰道:“中秋合該團聚,輕舟肯定不會忘記的。人宋郎中不也說了,年年中秋都趕回來了嗎,今年興許是有什麽事兒在路上耽擱了,說不定今晚就回來了。”
怕李重山一個人等得着急,月笙沒在肉鋪多待,只和江大柱夫婦說了會兒話,就結了肉錢,和李喬一起回去了。
回了家,月笙也沒閑着。在房裏繡了會兒喜服,就去地裏摘了些茄子和小南瓜,留了幾個晚上吃,剩下的全切塊片,用簸箕曬着了,這樣冬天也能嘗個味兒。
就這麽忙忙碌碌的,就到了晚上。
十四的月亮已經挺圓了,清冷皎潔的月光灑滿整個院子,哪怕不點燈也能看的清楚。晚風微涼,時不時地吹過,引得樹葉飒飒作響……
一家人早就已經洗漱好了,卻沒有一個人回房休息。都搬了板凳在院子裏坐着,有一搭沒一搭地說着話,時不時地望一眼院門口。
就連湯圓都沒回窩,一會兒在這個人腳邊蹭蹭,一會兒又把爪子搭到那個人腿上,玩得不亦樂乎,倒是幫着幾人排解了些許煩悶。
就在月笙已經有些昏昏欲睡的時候,湯圓突然沖着門口“汪汪”叫了起來,一開始還挺兇,沒一會兒就搖着尾巴,變成了“嘤嘤”叫喚。
“是不是輕舟回來了?”陳秀雲驚喜道。
月笙也來了精神,果然很快就有人在門外喊:“娘,月笙,我回來了!”正是李輕舟的聲音沒錯。
月笙幾乎是小跑着去開了門。就見門口站着一高大男人,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頭發微微淩亂,臉上長了胡茬,肩上挎着個包袱,手裏還提着幾個包裹,看着月笙的眼神卻如月色般溫柔,不是李輕舟是誰。
李輕舟見月笙瞧着他有些呆愣,忍不住笑了起來,輕聲說道:“我回來了!”又與跟在月笙身後的其他人一一打過招呼,還輕輕踢了一腳湯圓肉乎乎的屁 股。
月笙這才點了點頭,幫着接過李輕舟手裏的包裹,和李輕舟并肩往堂屋走去,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揚,臉上的梨渦一直沒消。
“是不是累着了?吃飯了嗎,要不要給你煮碗面條。”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
“還好,不怎麽累。下午在船上吃了大米飯和魚湯,這會兒還不餓。”
月笙聽着熟悉的聲音,心裏總算安定下來。
天色已經晚了,李輕舟既然已經回來,也不急在這一時問個清楚。雖然他嘴上說不累,但看着風塵仆仆的,想來也沒怎麽歇息好。陳秀雲他們便只和李輕舟簡單說了幾句,就催着他去洗漱歇息了。
李輕舟洗漱完回到卧房時,月笙正坐在桌前等着他。兩人一對視,就都情不自禁地笑起來,怎麽看都覺得有些傻。
“過來,我給你把頭發擦擦。”
李輕舟依言坐下,由着月笙幫忙擦頭發。
“近來家中可好?”
“都挺好的,娘親換了新的藥方抓藥,看着氣色一日比一日好了。鋪子上的生意也跟以前沒什麽區別,這段時日我們還摸了不少田螺、螃蟹,每日還能多換幾個銅板兒……”明明先前在院子那會兒,月笙都快睡着了。這下見了李輕舟,困意卻突然消散了,只想和李輕舟再多說說話。
李輕舟也很是享受這樣的時刻,日思夜想的夫郎就站在自己身後,動作輕柔又細致地用布巾一下又一下地擦過自己的頭發,輕聲細語地訴說着家裏發生的點點滴滴、村裏的八卦趣事兒。多日的奔波勞累在此時一一消散。
李輕舟就靜靜地聽着月笙說話,時不時地問上一兩句,聽到有趣的也會哈哈大笑。
等月笙講完村裏的事兒,李輕舟又說了自己走商時的見聞。
“這一趟我們直接去了珉州,那裏果然如宋小叔所說,十分繁華。米面什麽的都比我們這兒要貴上一兩文,一間客棧最次的房間一晚也要八十個個銅板。不過東西也多,布料色彩多樣,材質也好,衣裳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我還帶了些回來。”說着李輕舟就把自己帶回來的幾個包裹在桌上一一打開。
“這匹天水碧的你穿着好看,缃黃的就留給嫣嫣,娘親就用這匹绛紫的,缁色的這個就給重山。對了我還給你買了支簪子,你看看喜不喜歡。”李輕舟又在包裹裏翻了翻,拿出一個用帕子包起來的長條狀物件兒。
李輕舟打開帕子,裏面果然是一支發簪——發簪整體是銀質的,尾部是竹葉托着一輪白玉彎月,下方還墜着一顆瑩白的水滴狀小玉石。
月笙一眼就喜歡上了,拿在手裏愛不釋手地摸了又摸,又在頭上比了比。只是比劃完又有些心疼,“這些布料和這簪子是不是很貴?”
李輕舟見月笙眼裏都是歡喜,心裏也高興,他笑了笑:“也不是特別貴,這些布料都有些瑕疵,宋小叔又和店家相識,給了我們低價,加起來也就六百文。簪子是我在貨郎手裏買的,只花了一兩。”
月笙翻了翻幾匹布料,果然見有幾處地方顏色并不均勻,但月笙摸着布料是極好的,在鎮上的鋪子裏少說也要兩三百文,這樣一看确實是不貴了。而且東西都已經買回來了,離得那麽遠,也不可能還去退了,月笙也就不再糾結。
“等我把黎哥兒的喜服做完,就用這些布匹給大家都做身新衣。”月笙一邊說着一邊把包裹重新包好放着。
李輕舟在這時又遞給月笙一個小布袋子,“這個你也收着。”
月笙接過布袋子,還挺重,打開一看果然是一個個小銀塊。
月笙數了數竟然有十二兩多,眼裏笑意更甚,“這麽多啊?”
李輕舟點了點頭,“嗯,原本應該有十四兩的,不過買東西花了些。這些錢你先收着,我想着過幾日去當鋪把娘的镯子贖回來,畢竟是爹留下來的,也算個念想。還有舅舅那裏還剩下一兩半銀錢也一并還清,大伯那裏就還是先還一兩。等我再跑一趟就能把賬都結清了。”先前沈桂花賠了五兩銀子後,李輕舟就給舅舅家還了一兩半,大伯家也還了一兩。
月笙點點頭,“是得先把賬結清了,雖然都是親戚,但拖久了難免讓人生怨。”李輕舟并未瞞着月笙大伯、舅舅貼補聘金的事兒,月笙進門沒多久就知道了。
兩人聊着聊着,一直到快亥時中才回了床。
俗話說小別勝新婚,兩人許久未見,自然沒可能安安分分入睡,又折騰到後半夜才終于相擁而眠。
--------------------
啊啊啊,服了,寫了删,删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