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秦王掃六合2
第2章 秦王掃六合2
——秦!王!掃!六!合!
五個光華奪目的篆文大字憑空出現,橫亘在天幕之上熠熠生輝,如若華美的寶檠銀钰,剎那之間險些閃瞎了衆人的眼睛。
至于先前的玉樓金闕、雲窗霧閣,早就宛如風卷殘雲一般,消失在光焰萬丈之中。仿佛從來都沒有存在過,僅是他們的幻想罷了。
齊桓公一臉驚愕,完全沒反應過來。
他不自覺地揉了揉眼睛,瞪着雙眼,迷茫地看了看身邊的管仲,複又看向迢遙的天幕之上。那五個锃光瓦亮的篆體大字,依然還是巋然不動地橫在天地之間,目測起來堅若磐石。
齊桓公:?????
他目瞪口呆地盯着“秦王掃六合”的天幕大字,仿佛是在辨認其中的字體,又仿佛是被這天道預言般的文字,驚吓得完全說不出話來。
秦、王、掃、六、合?
什麽東西啊!!
難道不是上蒼降下旨意,讓他可以安心去舉行封禪大典嗎??他連自己這次封禪大典的舉行要去哪處名山大川都想好了,就告訴他這個??
而且這天降異象!這個祥瑞!
明明是出現在他們齊國的上空啊!關西邊的秦國什麽事!他們秦國在西邊大老遠的,怎麽可以平白無故搶我們齊國上空的祥瑞啊!
不是,等一下,真的不是搞錯了嗎?
齊桓公茫然而又不敢置信地,掐了掐自己的臉,又掐了掐管仲的臉:“仲父,天幕之上所寫,那是秦國的文字嗎?你可認得這幾個字?”
管仲的臉色也是驚異萬分,睜大了眼睛,又驚又疑地看着天空的五個篆體大字。
Advertisement
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顯然,他們家國君,其實早就已經認出了那五個大字。只是不敢承認、更不願意承認罷了。
管仲也是一樣。
雖然各國的文字并不相同,但他們對秦國的文字也不能說是一竅不通。那五個大字的字形,雖說有些古怪,但他們還是可以推測其字義……
冥冥之中,春秋戰國時空的他們,讀懂了天幕之上“歷史視頻”裏的文字。盡管經由歷史的發展與演變,流傳至兩千多年後的篆文,也早與當初秦國的文字不盡相同,但他們就是讀懂了!
秦、王、掃、六、合。
春、秋、戰、國、系、列。
——是的。在流光溢彩的“秦王掃六合”五個大字之上,左上角處,還懸浮着一行篆體的小字,是為同樣泛着無盡光華的“春秋戰國系列”六字。
正當管仲細思“春秋戰國系列”是何意之時,迢遙的天幕之上,又無端端地開始風雲變幻,在仙樂渺渺之中,竟然傳來幾道莫辨雌雄的人聲!!
【李白曾經寫過一首詩,詩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其中,秦王掃六合,也即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便是我們本期将要講述的主題。】
這、這難道是蒼天之語?
在這兩道人聲出現之時,天幕之上的畫面也發生了萬般離奇的改變,如若有一位擁有偷天換日之能的仙神,在雲霧的背後,随手便抹去了先前巍然聳立的數個文字。
但天際的異象,卻并沒有因此而存在絲毫的停止,而是在篆體大字消弭之後,複又出現一列列如同在水波中漾開的墨色的文字。
如若是後世之人,定能很快辨別出,天幕之上的水墨文字,正是唐代李白所寫的詩文。
但這裏,是春秋戰國時期。
齊桓公與管仲駐足在原地,兩人怔怔地看着天際,眼耳共用,不敢錯過分毫。
在其他時空裏,那些人亦是如此。
他們看見天幕的盛景,看見其上秦王掃六合的喻示,看見仙人信手拈來的、水墨般的文字,自然也聽見了那幾聲、驚心駭目的蒼天之語。
那些水墨文字與蒼天之語,兩者之間仿佛遙相呼應。文字倒也并不是憑空映在那裏的,而是一字一字,銜尾相随地出現。
就好像蒼天或仙人臨時起意,想要展示給天下間的凡夫俗子。
上蒼……想要告示什麽呢?
天命之所向??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
當是時,無數時空裏的無數人,都已經捕捉到了蒼天之語中、至為關鍵的一部分。
齊桓公一口老血,直接堵在胸口不上不下。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讓他意外地聽懂了現代漢語。雖然十分匪夷所思,但他就是聽懂了!
齊桓公,頓時十分哽塞。
不是天意顯聖讓他去封禪也就算了!居然還真的是秦國滅了六國!一統天下!而且到底為什麽要來他們齊國的上空,宣告這些啊???
讓他們不要跟秦國争嗎???
齊桓公一個踉跄,差點沒站穩,先前因為祥瑞而感到大喜的情緒,瞬間急轉直下。大喜轉眼之間化為大悲,簡直是欲哭無淚。
他在管仲的攙扶之下,含恨望着蒼天。
哪個秦王啊!!
是哪一代的秦王滅了六國?時任秦國國君的任好嗎?所謂的六國又是哪六國啊?莫非是将來諸侯國之間互相吞并,到最後只剩下了六國?
天幕之上的“歷史視頻”直播還在繼續。
齊桓公已經沒有多餘的心思,就算深究也要等看完了這些曠古未聞的異象。管仲與齊桓公屏氣凝神地盯着天幕,鮑叔牙則在示意下,命人快快去記錄下這百年不遇的天象奇觀。
楚莊王,位于公元前606年的時空。
他原本熱血沸騰地準備回去號令楚軍,幻想着自己的軍隊屆時長驅直入、直搗周王城雒邑,順應蒼天之命、移天易日,将周天子的九鼎收歸己有。
然後,他也看見那五個篆文大字。
等一下、等一下。
楚莊王意氣風發的笑容當場僵在臉上,就連周天子派來犒勞慰問他的使者王孫滿,都不由得替他尴尬起來。剛才是誰在趾高氣昂地問天子九鼎?
楚莊王一時沒反應過來,還在大腦宕機的重啓狀态,他看着金宮銀闕褪去、而後顯露出來的這五個篆文大字,精神恍惚地咽了咽口水。
秦、王、掃、六、合。
楚莊王:翻桌.jpg
楚莊王進入暴走狀态:什麽鬼!!!
什麽秦王掃六合啊?秦王掃六合是什麽啊?秦什麽王啊?掃什麽六合啊?
居然不是傳我九鼎的意思嗎????
楚莊王簡直要抓狂,他顧不得驚駭,再三确認了天幕上的內容。
很好,秦王掃六合。
當頭一盆冷水,一腔熱血喂了狗。
想他熊侶不到二十的年紀登基,祖上又是颛顼帝高陽,乃是黃帝的後代!!
早在周夷王之時,他們楚國就已經開始不搞中原各國的那一套稱號與谥號了。當時的先祖熊渠,就已經封自己的三位孩子為——
句亶王、鄂王、越章王!!
雖然在周厲王之時,擔心厲王暴虐而受到其攻打,暫時去掉了王號……
但是在後來!楚武王三十五年,他們楚國向周王室請求尊號,因為周王室沒有答應,當時的國君大怒,于是自稱尊號為楚王!!
反正諸侯們都已經背叛周王室、互相侵伐。他們楚國也有軍隊,憑什麽不能參與中原的政事?憑什麽連要個尊號都被否了?
楚國從此開始墾殖百濮之地。
在那之後,楚國漸漸地強大起來!江漢間的那些小國,全都畏懼他們!即便那時候是齊桓公開始稱霸,他們楚國一樣也是日益地強大起來!
他們滅了鄧國,後又鎮南方夷越之亂!楚地跨越千裏!他們讨伐許國、黃國!他們滅了英國、夔國、江國、六國、蓼國……
楚莊王:好!!!
我有這麽強的軍隊,怎麽不能跟秦國争霸、争天下?區區秦國!僅僅是占據西方一隅之地!你們知道我楚國,現如今疆域有多大嗎?
東北方,齊國、宋國、燕國比不過我,北方晉國,也比不過我。所謂掃六合的秦國,疆土也還是比我小得多!周天子的小小疆土就更不必多說。我怎麽就不能稱霸?怎麽就不能問鼎中原了?
楚莊王:我有敝甲,偏要觀天下之政!
你們對我楚國的強大一無所知!
什麽狗屁的勞什子“秦王掃六合”,我不信,請劃掉,重新寫上:楚王受九鼎。
謝謝!!
既然注定要有人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為什麽不能是我!天命,為什麽稱之為天命?
他卻要人定勝天!!
正如先輩不依靠周天子而自尊為楚王,他也要不依靠天命而稱霸、争天下!要守護楚國這片廣闊的疆土與楚國的子民!
他今日在雒邑,問鼎中原又如何!他還要讓楚國更加壯大!讓楚國從此千秋萬世!!
永不亡國!!!
楚莊王怒指蒼天:我命由我不由天!!
王孫滿:“……”
你們南蠻之地的人,居然不相信天命的嗎?
王孫滿,作為周天子派來慰勞楚莊王的使者,與楚莊王一同見到天幕異象。
同樣,也是大為震撼!!
他其實是周襄王之孫。
如今看見“秦王掃六合”之言,不由得眉頭緊鎖,為周王朝的命運,感到深深的憂慮。
算了。當年的蔔言說,周鼎可以傳三十代、七百年呢。秦王掃六合,必定也不在這一時。
恐怕,當應在後世二百餘年以後。
王朝更疊,此乃命理。夏至商,商至周,周覆滅後,也應當有新的朝代。
只不過,沒想到居然會是秦國……
當迢遙的天際,傳來莫辨雌雄的蒼天之語,王孫滿更加确信,橫掃六合、一統宇內的,應當就是位于西方的那個秦國。
那是一首李白的詩。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天幕之上只出現這幾句。
寫得很好,但無人去品這首詩寫得如何,所有人的關注點,全都系在這幾句詩的內容。除了秦王掃六合之外,還有一句“諸侯盡西來”。
當今的秦國正是位于西方。
看來天幕所言“掃六合”者,确系這秦國之國君無誤矣。但滅六國又是何意?
秦國,将來滅了哪六國?
所謂“六合”,乃上下與天地四方,可泛指天下。但“六國”之言,卻又似乎、并非虛指。
公元前638年,泓水之戰。
這是宋國與楚國之間的一戰,如果從楚莊王的時空來看,他早已知曉此戰的結果。
他們楚國大勝!!!
然而。
宋襄公還在以為自己的仁義感動了上天!因而在兩軍相接之際、才會天降祥瑞!
目夷欲哭無淚,對面的楚軍将要陳列完畢,而自家國君,還在看着天幕沾沾自喜……
當天際出現“秦王掃六合”五個字樣之時。
宋襄公的臉色這才漸漸地難看了起來,他的神情由錯愕改為茫然,又茫然改為震驚。
——不敢相信!!!
這什麽?秦王掃六合?再看一眼。這什麽?秦王掃六合?再看一眼。這什麽?
宋襄公:…………
不是誇贊我的仁義與德行嗎!!!
蒼天!!
我宋國跟楚國在這裏交戰,跟你秦國半毛錢關系都沒有,你跑這裏來說秦王掃六合!!!
這跟秦王有什麽關系啊!而且誰是秦王啊!有這號人嗎?寡人一定是在做夢吧!!!
歪,楚成王!你也看見了嗎?
就在咱們宋楚兩軍交戰的這泓水之上,蒼天正在告訴我們,秦國要一統天下了耶!!!
宋襄公:寡人沒瘋,真的。:)
目夷戳了戳宋襄公,眼下當務之急是與楚國的大戰,現在楚成王的軍隊馬上就要陳列完畢,楚軍的兵力強過宋軍,他們已經落于下風了。
宋襄公:寡人不想打了.jpg
宋襄公:真沒意思.jpg
宋襄公痛心疾首,沒想到這霞光滿天與瑤臺仙闕之異景,居然是為秦國而顯現的嗎?
宋襄公忽然想起,這次應戰之前,大司馬勸阻說,上天丢棄我們商朝的後代已經很久了,想要複興商朝,這是違背天命而不可赦免的……
原來歷史的車輪就是這樣不斷地往前。
宋襄公感到了深刻的壓力。
可是他依然覺得,君子不應當再次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應當俘虜頭發斑白的老人。像是古代的作戰,不以關塞地形的險阻而取勝……
寡人,雖然是殷商亡國的後裔,但也不攻擊那些尚未列開陣勢、陳兵還未完畢的敵人。
楚成王這邊……
楚成王的軍隊!已經列陣完畢!!
戰場上的将士們,才不管天上異象不異象!是吉是兇、是福是禍,都與他們無關!他們只知道,在這場戰役之中,那便是以命相博!要是顧慮太多、分神太多,死的就是自己!于是在一聲令下後,他們就直接沖鋒陷陣!!
開打了!!!
霎時間,泓水之畔,旌旗招展、戰車交錯!戈甲相接、亂箭紛落。獵獵的軍旗飄揚!戰鼓隆隆地擂響!其聲铿锵,猶作風雨鳴!加之沖喊厮殺聲、兵刃交接之聲!這些全都交錯在一起。
幾乎淹沒了天幕上傳來的話音。
宋襄公依稀只聽見。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統一天下……】
這一戰,楚軍勢如破竹,他們披堅執銳、勇猛直前,單憑兵力,就能壓過宋軍!
這一戰,宋師大敗。
這一戰,宋襄公被射傷了大腿。
這一年,是宋襄公十三年,冬天十一月。
等到宋襄公十四年,夏天,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到底還是,死于泓水之戰時的腿傷。
時間跨越,至公元前632年。
晉文公五年,五月丁未。
這一年的四月己巳日,晉軍也與楚軍有過一場交戰,城濮之戰,楚軍戰敗了。
晉文公的對手,也是楚成王。
晉方,除了晉軍之外,還有宋軍、齊軍、秦軍等等參戰,大敗楚軍後,舉行了踐土之盟。
這一年,晉文公稱霸。
然而在周天子宣布他為霸主的這一天,天幕之上,忽然顯露出一種玄奇怪異的景象。
晉文公倒不認為自己的德行能夠感動上蒼,非要說的話,那也得是他過去流亡多年、曲折坎坷的悲慘經歷,讓蒼天都不由得為此而涕泣……
現如今,晉文公看見碧空上的造化神秀之景,又聯想到因骊姬之亂、而被迫流亡在外的十九年生涯,以及自己在秦穆公的支持與幫助下、順利回到晉國,成為國君,諸多往事——
如是種種,皆成序章。
晉文公禁不住悲喜交加,一時之間感慨萬千。直到他看見天幕幾個大字緩緩浮現:
秦、王、掃、六、合。
晉文公:…………
他看了兩三遍,确信自己沒看錯。
晉文公:緩緩打出一個問號。
怎會如此啊!!
晉文公不敢置信地瞪着天幕,那五個篆文大字巋然不動地屹立在天地之間,仿佛有着法則之力。
蒼穹之上,出現瑤臺仙闕已經很不可思議了。
現在居然直接展露出預言般的大字來?
晉文公沉默,再沉默。
再再沉默。
雖然晉國與秦國的關系還不錯,但是為什麽要在他稱霸的這一天、這一地點、這一時間點——
特意天現異象,跟他說這些東西啊!
我正在稱霸!
周天子正在封我為伯!能不能給點面子啊!
王子虎站在晉文公的旁邊,也是有些尴尬得頭皮發麻。還有之前奉承贊美晉文公的人,這會兒一個也不敢說話了,看見天幕一個比一個惶恐。
周天子也陷入了沉思。
這裏是周王朝的雒邑吧,是他的都城吧。
那裏寫的是“秦王掃六合”吧。
蒼天!為什麽要在他的雒邑上空,顯露如此這般的神跡!
秦王掃六合?那他周天子呢???
周襄王:那我走?
不過他也只能想想,實際只能尴尬而又不失禮貌地微笑。
現在周天子的名號也只是徒有虛名,真要打起來完全不是諸侯國的對手。
然而,大家好歹也在打着“尊王攘夷”的名號吧……
周襄王不敢說話,那是上天的旨意!
不過竟然會是秦國統一天下嗎……
晉文公與周襄王的內心,在瞬息之間已是百轉千回。而天幕之上的變化,依然還在繼續着。
風起雲湧過後的碧空之中,這五個篆體大字昭昭離離,倚天拔雲,懸停于蒼穹之間。夾雜着渺渺茫茫的仙樂,雲中仿佛有一位神人在高語。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天上傳來幾道氣定神閑的聲音,蕩蕩悠悠,所念的似乎是某一種即将應驗的谶言。
晉文公強行冷靜下來,開始思索。
蒼天之語,最開始提到的那位李白,莫非就是天上掌管天理與命數的仙神?
寥寥數言,晉文公其實并不能完全理解這幾句話之中蘊含的确切意思。它的發音習慣與說話方式與他們晉國的語言,其實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或者倒不如說。
都不知道是不是一個語言體系的。
但是晉文公很費力地聽懂了其中的一部分,也抓住了重點,譬如說“秦滅六國”“統一天下”。至于“本期”“主題”一類的,倒是自動過濾了。
因為,好像真的不太懂啊。
晉文公深呼吸幾口,理清思緒,忽然有些哀傷起來,又有些不甘心。
秦穆公在他流亡之時幫助過他,秦晉兩國也因此交好。
然而。
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
這豈非意味着他們晉國的滅亡?如若不是諸國滅亡,又何來的一統天下?
與此同時,另一個時空裏的秦穆公。
正在對着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将軍大哭的秦穆公,忽然也看見了天幕之上的神跡。
秦、王、掃、六、合。
秦穆公:???
秦穆公:!!!
——這是,發生什麽事了?!
【秦王掃六合,也即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便是我們本期将要講述的主題。】
秦穆公:什麽?秦滅六國?
什麽?一統天下?
【秦始皇,是本期的重要人物。】
秦穆公:……?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另一個時空裏的秦王政,也就是視頻裏所說的秦始皇,也看見了天幕。
作者有話說:
宋襄公,達成成就:沒活過兩章的霸主(bushi)
出局了!他在這亂世不太好活(允悲)恭喜宋襄公喜提谥號!你可以自稱宋襄公了!領先大家一大步!少走幾十章彎路(bushi)
*
回複1liu2056:是的,每天都更新(有事會挂請假條)
*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其三)》
*
【齊桓公的時空:公元前651年】
《管子·封禪》:“桓公既霸,會諸侯于葵丘,而欲封禪。”
葵丘之盟,齊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
秦穆公(任好)在位:前659年-前621年
《史記·秦本紀》(秦穆公)九年,齊桓公會諸侯于葵丘。
【楚莊王的時空:公元前606年】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魯宣公三年,即公元前606年。
《史記·秦本紀》共公二年,晉趙穿弑其君靈公。三年,楚莊王強,北兵至雒,問周鼎。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即這一年,秦國是秦共公(稻)
【楚王受九鼎(劃掉,這不是真的)】
“受”字,來自《墨子·耕柱》夏後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數百歲矣。這裏講的是九鼎。
【關于“六合”】
《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賈誼新書·過秦》有“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山海經·海外南經》也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雖沒有确切為東周時期的文獻,但在理解上應該問題不大。其中《山海經》也大約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作品。
【宋襄公的時空:公元前638年】
《史記·宋微子世家》(宋襄公)八年……冬,十一月,襄公與楚成王戰于泓……宋師大敗,襄公傷股。
《史記·楚世家》三十三年,宋襄公欲為盟會,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襲辱之。”遂行,至盂,遂執辱宋公,已而歸之。三十四年,鄭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敗之泓,射傷宋襄公,襄公遂病創死。
*
《史記·楚世家》[1]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
[2]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至于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谥。”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
[3]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随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随人盟而去。于是始開濮地而有之。
[4]文王二年,伐申過鄧,鄧人曰“楚王易取”,鄧侯不許也。六年,伐蔡,虜蔡哀侯以歸,已而釋之。楚強,陵江漢間小國,小國皆畏之。十一年,齊桓公始霸,楚亦始大。
[5]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結舊好于諸侯。使人獻天子,天子賜胙,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于是楚地千裏。
[6]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許,許君肉袒謝,乃釋之。二十二年,伐黃。二十六年,滅英。
[7]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潘崇,使為太師,掌國事。穆王三年,滅江。四年,滅六、蓼。六、蓼,臯陶之後。八年,伐陳。十二年,卒。子莊王侶立。
《左傳·僖公》[1]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将戰,大司馬固谏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将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
[2]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馀,不鼓不成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