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秦王掃六合3
第3章 秦王掃六合3
秦王政十年,呂不韋連坐嫪毐之罪,免去了相國一職。嬴政自十三歲登基,委國事于大臣,到如今鏟除嫪毐,罷免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權。
在天際出現異象之前,嬴政正在讀韓非的《孤憤》《五蠹》等著作,并對李斯說:
“嗟乎!寡人要是能夠見到此人,并且與他交往,死也不遺憾了!”
李斯說:“這是韓非所著之書。”
韓非,是韓國的公子,愛好刑名法術之學,其學說的理論基礎,來自于黃帝與老子。
他與李斯,都是荀況的學生。
先前,因為韓國間諜一事,秦國之內大規模地搜捕、驅逐從諸侯國來的賓客。李斯上書勸說,嬴政便廢除了這項驅逐賓客的命令。
當是時,李斯又趁機勸說,可以先攻取韓國,以恐他國。
他們商議完攻打韓國之事,便來到殿外,恰好看見天幕之上風起雲湧,金宮銀闕,淩空橫亘于流雲之間,巍然聳立。緊接着,天幕出現“秦王掃六合”五個篆體大字。
饒是未來的秦始皇,也是暗暗吃了一驚。
嬴政與李斯不約而同地停駐下來,凝眉舉目看向碧空之中。那五個流轉着光華的大字,及其左上角“春秋戰國系列”的小字,剎那間盈視而又駭矚。周圍早有人對着天空頂禮膜拜。
嬴政微微昂首,表面不動聲色。
只待片刻,忽然驚風飄白日,那些令世人驚詫萬分的幾個文字,又在彈指一揮間消失不見。
旋即,高空之上回蕩起陣陣天音,伴随着恢弘大氣的曲調,聲聲皆傳入世人的耳內。
【李白曾經寫過一首詩,詩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Advertisement
【其中,秦王掃六合,也即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便是我們本期将要講述的主題。】
【秦始皇,是本期的重要人物。】
原本應當是響徹雲霄的音量,但在傳至每一塊大地之時,卻又神奇而又令人難以置信地恰到好處。
鹹陽宮內,李斯已經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不管是之前的“秦王掃六合”,或是那首李白所寫的詩文。天幕之上,所示天下的文字,竟然與他們秦國的文字十分相像。天人之語,雖非平時所用的語言,卻也可以聽懂許多。
李斯的大腦在高速運轉之下,成功解讀了其中的大部分內容,頓時心生歡喜。
他原本是楚國人,跟随荀子學習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之後,考慮到他們本國的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再加上六國的國勢都已經衰弱,沒有一個是可以為其建功立業的。
而秦國不同——
自秦孝公以來,東周王室的形勢與地位衰微,諸侯之間相互兼并,關東化為六國,而秦國則乘勝征服了諸侯!現如今,諸侯服從秦國,就好像郡縣一般!以秦國的強大、秦王的威能,應當足以掃平諸侯,成就帝業,實現天下一統!
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這恰好是他們這些布衣出身的游說者,奔走四方、施展抱負的大好時機!
李斯于是向荀子辭別,西行入秦!
當是時,李斯看見天幕所言所現,不由得有些心潮澎湃。他當初的選擇!可太正确了!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這不正是他們現在所圖謀的事情嗎!現如今,這就是萬世難逢的一個時機!
如若等到諸侯複又強盛起來,相聚在一起訂立合縱的盟約,到那個時候,即使有類似于黃帝般的賢能,可就也已經不能再吞并它們了!
李斯心裏的大局展開,由此誕生一個合乎情理的想法與猜測,這與嬴政也不謀而合……
“秦始皇,當是寡人!”
如今的秦王、未來的秦始皇,昂首看着天幕之異象,倒要看看天人是如何評說他的。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春秋戰國的大勢。】
嬴政:……好,寡人等着你說。
秦始皇,必是寡人。
李斯:……
怎麽突然話鋒一轉?先好好聽。
【公元前722年起,至公元前481年止,凡二百四十二年,孔子因魯史修《春秋》,後人遂稱為春秋時代。】
【其後第二年,至公元前222年秦滅六國的前一年,共二百五十九年,稱為戰國時代。】
無怪乎宮商羽是一個撲街up主,視頻開頭沒有爆點,內容也毫無趣味可言。
只是按照自有的一套邏輯。
常常自得其樂。
沒錯,宮商羽之所以做視頻,僅僅是為了自我欣賞、整理之用。
從沒想過,自己要有多少播放量。
然而,在宮商羽絲毫沒發覺的情況下,《春秋戰國系列:秦王掃六合》的在線觀看人數,正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瘋狂增長!!
霸主們:分析大勢?我愛看!
如今天人現世之用意還未可知,聽取大勢之分析,搞不好可以逆天改命!!雖然絕大多數人的心裏,對上天的安排有些惶恐而不敢違逆,但他們也幾乎沒有不往那個方向想的!!
天命之外,事在人為!!
萬一在窺見一絲天機之後,可以扭轉乾坤,或至少、可以保全自己的國家與後代呢!誰知道,天人的用意,是否便是如此!誰說沒有機會,與秦國争霸、争天下呢!
諸國的國君們。
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這些。
而未來将會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嬴政,卻是十分敏銳地,捕捉到了一個極為不起眼的關鍵詞。
後人。
他暫且按下心中的疑慮,繼續聽天幕說下去。
除了嬴政與諸國君之外,春秋戰國還有另外一批人,他們的關注點與前二者都不同。
這些人,有着第三種關注點。
——孔子???
——魯史??春秋???
孔子因魯史修《春秋》,遂稱為春秋時代??
諸子百家之中,認識孔丘、孔仲尼的,不乏有許多人都大為震驚了。
因魯史修《春秋》……
除了魯國的孔仲尼,還能是誰??
他、他竟然可以得到上天的點名??竟然用他編撰的《春秋》,作為一整個時代的名字??
諸子百家:不是,憑什麽啊!
不服!!!!!!
孔子正在魯國,根據魯國的史書而作《春秋》,聽到這裏,啪地一下竹簡掉了。
他的弟子,也紛紛驚嘆、贊美他的牛掰:“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為木铎!!!”
齊國,晏子大為震撼。
自從大賢之息,周王室已經衰落,禮崩樂壞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孔子還在講究什麽儀容服飾,把禮節搞得很繁瑣,愣是規定那些尊卑上下的禮儀、舉手投足的節度……
那些亂七八糟的繁文缛節,幾代人都學不完!從幼年到老年,也不能窮盡他所謂的禮樂!
不僅如此,儒者們能言善辯、言辭流利,又倨傲任性、自以為是,崇尚那些喪事的禮儀、竭盡哀情,甚至可以為了葬禮的隆重而不惜傾家蕩産!還有什麽四處游說、乞求官祿,就不說了。
晏嬰:怎會如此啊!!!
可惡!
是誰都不能是孔丘啊!
晏嬰還曾經勸他們國君:不要聽孔丘的!不要聽孔丘的!不要聽孔丘的!
晏嬰:……難道他錯了??
鄒國,孟子大為震撼。
孟軻曾經跟着子思的弟子學習。子思,就是孔伋,孔子的嫡孫、孔鯉的兒子。
孟軻學業精通後,去游說了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然後又去了魏國,梁惠王非但不認可他的主張,還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際……
唉!其實說來也是。
在孟軻的時空裏,各國都在實行變革。
秦國任用商鞅,富國強兵;楚國、魏國,也都曾任用吳起戰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齊威王與宣王則任用孫膑、田忌等人,使諸侯國來朝拜。
天下都在致力于搞“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能。在這種時候,他稱述堯舜及夏商周的德政……
确實是有些不合時宜了。
當孟軻發現天幕似乎在頌揚孔子,以孔子修魯史作《春秋》而命名這一個時代——
孟軻:!!!!!
他們儒家,就是墜棒的!!!
天不棄我!!
孟軻決定回去整理詩書,闡述孔仲尼的思想學說,還要寫自己的《孟子》!!
孟軻:回家鄉去了!!
墨子……
墨子也十分震驚。
他曾經學習過儒家的學說,也曾受孔子之術。
不過,墨子覺得。
孔子的禮節實在是太繁瑣了!!厚葬死者會浪費好多錢,讓百姓變得貧困。長期服喪,也完全沒必要,反而傷生害事……
像是夏禹治水的時候,親自拿着畚箕和木鍬去疏通黃河,燒火的餘燼沒來得及排除、衣服弄濕了沒來得及擦拭,死在山陵、就葬在山陵,死在胡澤、就葬在胡澤。
像是這樣,節財、薄葬——
那多好啊!!!
所以說,上天為什麽選擇了孔子?!
“節用”、“節葬”,難道不應該嗎?廢除那些劃分等級的禮樂,難道不應該嗎?
墨子:我不懂,但大為震撼。
墨子:氣到昏厥.jpg
除了繁瑣的禮儀之外,他們墨家,還覺得孔子“述而不作”。他們要,“述而且作”!!!
還有,人與人是平等的!不要等級!人與人之間“兼相愛”、“交相利”,難道不應該嗎??
墨子:好,什麽天命?
都給我爬吧。
我墨翟,不認天命!!!!!
墨子怒而寫下:非、命。
其實,在這春秋戰國時代,百家争鳴,誰也沒想到,孔丘還有儒家——
将來,居然會那麽出息!!
什麽因為孔子編撰《春秋》而将之命名為春秋時代,這絕對只是湊巧吧?絕對是湊巧吧???
諸子百家:窒息.jpg
法家、名家、雜家、農家、兵家、醫家、小說家、縱橫家、陰陽家:接二連三地震驚!
除此之外,還有道家的諸位。
莊子……
莊子表示無所謂。
老子……
老子覺得沒問題。
我們道家,主打的就是一個佛系!
況且孔丘還曾經受業于老子,況且老子他們也真的覺得,這無所謂、沒問題……
不過,對于那些所謂的禮法。
該蔑視,還是要蔑視的!
該否定,還是要否定的!
諸子百家這邊,短暫地沸騰完之後,天幕上的視頻依然在繼續,有神妙的天人之聲傳來:
【東周以後,周王室衰微、不能號令天下,而諸侯争霸之局起。】
【春秋時代,大國主要是晉、楚、齊、秦,其後起的,便是吳、越。】
秦王政聽着這些春秋之局勢,又想到天幕剛才所說的內容:戰國時代跨越了二百餘年,以秦滅六國的節點為終止。
嬴政斷定,自己是生活在戰國時代!
而春秋時期的霸主們,則是從天音上,分別聽見了自己的國家名號。
晉文公:猛一擡頭.jpg
天幕!居、居然第一個念了晉國!這一定有它的深意吧!(拖下去冷靜一下
楚莊王:意料之中。
楚國!如此強大!怎麽可能會沒有姓名!寡人倒要看看,這天下大勢究竟如何!
到時候!讓楚國效仿着後世崛起而一統天下的秦國,寡人給他來一個如法炮制!
齊桓公:吳、越?
聽起來完全寂寂無聞,恐怕是在他作古之後才興起的。那一帶,如今還是未開化之地。
齊桓公:這麽說,寡人生活在春秋時代!而且很可能,還是春秋時代的早期!
秦穆公:……
秦穆公還沒反應過來。
他還停留在之前的震驚與大喜之中,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寡人只要想想就激動!
不知道是哪位賢能的子孫後輩做到的!!
除了這些霸主以外,列國的國君也紛紛感到愕然與驚奇,試圖從光幕之中窺曉天機。
周天子:很好,被點名批評了!
歷代的周天子,都開始扶額汗顏,但他們又都沒有辦法,他們衰微是真的衰微了!!
沒辦法,江山只能改姓秦了。
他們根本無力回天!!!
卻不知是哪一位秦王,最後定六國、大一統,取代了周朝,收服了天下?
歷代的秦王,也在聚精會神地觀看!
蒼天說、蒼天說——
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啊!!!
秦始皇是誰?是誰??
秦始皇——
歷代秦王:會不會是我自己啊!!!!!
作者有話說:
回複秦始皇的寶貝:加更制度!我思考了一下!暫時定為100雷/1000營養液,肝一次加更吧!
PS:手速很慢、很慢,短短一章,要寫一整天,所以定得稍微高一點,v後還債!
PS:請一定要謹慎投雷/灌溉,因為我只能保證自己很喜歡,不能保證你們也喜歡QAQ
PS:你們說的內容,我會盡可能加!但是不保證一定會有!主要還是會按照自己的節奏與規劃!
*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秦始皇的寶貝 1個
*
《史記·秦始皇本紀》
[1]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
[2]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3]十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
[4]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說秦王,請先取韓以恐他國,於是使斯下韓。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1]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2]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
《史記·李斯列傳》
[1]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
[2]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
[3]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
[4]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賢,由竈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今怠而不急就,諸侯複彊,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并也。
《史記·孔子世家》
[1]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産厚葬,不可以為俗;游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1]孟軻,驺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淮南子·要略》
[1]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政。禹之時,天下大水,禹身執蔂垂,以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東海,當此之時,燒不暇撌,濡不給扢,死陵者葬陵,死澤者葬澤,故節財、薄葬、閑服生焉。
《論語·八佾》
[1]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為木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