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秦始皇焚書坑儒7

第30章 秦始皇焚書坑儒7

【衛宏的主要活動時期, 是在東漢光武帝時期。光武帝愛好經術,在建立東漢王朝之後,息馬論道、修太學、立五經博士, 掀起了一股“尊經崇儒”的風潮。】

諸子百家:光武帝,愛好經術?

他們現在還并不知道“西漢”“東漢”“漢武帝”“光武帝”的具體信息——

尤其是“獨尊儒術”的時代。

目前天幕給出的信息量還不夠。他們只能按照一些博聞強記的能力去推測。

至于諸侯國君們這邊。

他們所掌握的信息, 要比諸子百家更多一些。

畢竟諸子百家擁有的只是衆弟子,而國君們這邊, 負責記錄天幕的人數與人才則更多。

包括底下各類官職的賢臣,以及臣子底下還有各自的門客等等。

他們根據天幕在字裏行間所透露出的信息, 不斷地進行串聯、研究與分析。

有些人, 比如嬴政、嬴渠梁。

他們已經知道“東漢”是在“西漢”以後,而“獨尊儒術”, 應當是在西漢時期。

孔子的關注點, 則在“五經”“尊經崇儒”。

天幕說, 光武帝愛好經術、立五經博士。那這個“五經”,是哪五經?

孔子:我明明,修訂了六經:)

Advertisement

嬴政, 是不是你燒了?

是不是你燒了??

秦始皇:“……”

前面不是說你們儒家的子弟, 将著作都藏在舊宅牆壁裏、得以保存下來了嗎?

如果你們只存了五經、失去了第六經——

那也不應該找朕吧。= =

孔子在天幕上看見, 一段随着天音、緩緩顯露出來的注釋性文字:

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是為東漢初年, 被立為學官的五部儒家經典。

孔子:好, 《樂》沒了。

——算了,問題不大。

光是“尊經崇儒”這一說法, 就足以令他之前在“焚書坑儒”裏的窒息感煙消雲散了。

主要是,雖然“焚書”但“藏牆壁”了。

“坑儒”, 也不是真的坑儒。

至于“坑儒”是怎麽編出來的, 秦始皇比孔子自己要更好奇一些。

孔子只要知道, 坑儒是假的就行。

剩下的,就是秦始皇自己被抹黑的事了。

孔子一邊看着天幕,一邊期待着《獨尊儒術》的視頻,希望可以馬上就能看到。

儒家的子弟們,更是心潮澎湃。

這是後世對他們所學的認可!

果然不愧是我們夫子,我們夫子就是高天、日月、木铎!!

蒼穹的視頻,還在講東漢之事——

【明帝即位,天子親自講授,諸儒執經問難于前,臣下與士大夫之中,環着橋門觀看聽講的人蓋億萬計、數不勝數。史稱經學“盛于永平矣”。】

【到了章帝,大會諸儒于白虎觀、考詳同異,連着好幾個月才結束。他親臨指示,命令史臣著為通義,又诏令高才生授《古文尚書》《毛詩》《谷梁》《左氏春秋》等。】

孟子也在看視頻。

他與孔子等人,看到這裏。

不由得有些暗暗咋舌。

——天子親自講授?諸儒執經問難于前??

這簡直比聽見“獨尊儒術”還令人驚訝。那個時候的皇帝、天子,已經到這種程度了嗎?

春秋戰國時期的君主們也震驚了。

他們以為“愛好經術”就是普普通通的“愛好經術”,比如認可儒家的思想學說。

然後,用來治國。

——誰能想到天子會親自去講經、諸儒有不懂的還來問天子啊!!!

——還有那些臣下與士大夫,其中環着橋門觀看天子講經的人,數以億萬計。

這,都是什麽鬼啊!!

還有什麽皇帝大會諸儒、考詳同異,一搞就是搞好幾個月,還親臨指示。

——牛掰!!

諸侯國君們的認知裏,一般都是任用法家、儒家、墨家的思想,來治國什麽的。

誰能想到,居然還能這麽玩!!

不過也由此可見,後世至少在東漢光武帝那一段時間,儒家的地位肯定非常之高了。

孔子在震驚之餘——

目光落在《古文尚書》《毛詩》《谷梁》《左氏春秋》這些著作的名字上面。

天幕有給出少量的注釋性文字。

在漢代時,《書》改稱為《尚書》,即“上古之書”。其為儒家五經之一,故又稱《書經》。

它分為“今文”與“古文”兩部。

西漢時期,伏生所口述的二十八篇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劉餘在拆除孔子舊宅牆壁之時,所發現的為《古文尚書》。

《尚書》主要記載了堯舜禹至東周的歷史,長期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

其內容,大致為君王任命官員、賞賜諸侯之時所發布的政令,以及君臣的談話記錄等等。

至于《毛詩》,則是西漢時期,魯國毛亨與趙國毛苌所輯注的《詩》——

也即《詩經》。

還有《谷梁》則是《春秋谷梁傳》,與《左氏春秋傳》《春秋公羊傳》同為“春秋三傳”等等。

孔子:感覺後世發展得很好啊!

其實光是這些,就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畢竟春秋時期的自己,還是比較艱難曲折的。

比如他們大家可能會比較喜歡管仲、商鞅和張儀等人的意見。

戰争頻發,孔子的思想也難以令國家強大。

更難以令天下統一。

孔子一時間感慨萬千,心想雖然不能在活着的時候、親眼看見儒家的興盛——

但是能在天幕看看後世也非常好啊!

——已經完全忘記了天幕是在講秦始皇“焚書坑儒”而不是“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孔子本人。

【當時的學術,由政府主導。】

【關于經學的文本教義、用來解釋經學教義的傳文,都有着朝廷官方的認定。】

【于是,經師們對傳文裏相關的歷史做出了相應的修改,以便更好地按照官方的教義來規定、解釋經義。】

嬴政看到這裏也有點懵。

他先前也沒想到,後世會有那麽一段時間,對儒家這種學說,擁有如此之高漲的熱情。

簡直就是狂熱的地步了。

甚至不像是以思想學說為治國的工具、理念,反而是将這些教義居于更高位了。

發展成如此,是與“獨尊儒術”有關?

嬴政耐心地看着天幕,那道熟悉的聲音,還在平靜地述說着。

【撰寫《诏定古文尚書序》的衛宏,也是當時著名的經師。他在光武帝時期,曾任給事中議郎,也曾受诏校訂《古文孝經》。同時也著有《毛詩序》《古文尚書訓旨》等等。】

嬴政:“……”

看出來你們是真的很熱愛了。

【至于《诏定古文尚書》,則是當時朝代裁定的古文經書之一,也是衛宏受诏校訂的一部著作。他為該書作序,自然也是要偏向于當時官方所認定的論調。】

嬴政:懂了,官方認定要黑朕。

【《诏定古文尚書序》裏,這一段秦始皇“議瓜坑儒”的故事,或許并不是衛宏自己編的,有可能是在當時,已經流傳着這麽一個故事。同時,也是一個官方、朝廷所認可的故事。】

【換言之,“焚書坑儒”是一種“官制”的“歷史事實”,認定與确立于東漢初年。而衛宏在《诏定古文尚書序》裏記載的,應當便是當時,被确定下來的官方版本。】

秦始皇:西漢都沒這樣說,你東漢開始黑。

他其實也很能理解“勝利者書寫歷史”“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男孩”這類的思想。

但,沒必要吧?

你們這般抹黑朕,難道就是圖個開心嗎?

讓你們的百姓覺得你們很不錯,比起秦始皇更是好多了?還是什麽別的?

秦始皇:朕尋思着,朕也沒有亂編周朝吧。

——所以是。

能力不行,拉踩來湊?

嬴政一臉黑線,只覺得無語,而且将秦朝延續下去千秋萬世的想法更加強烈了。

與此同時。

兩行水墨風格的文字,緩緩在天幕顯現。

——這是東漢初年,王充所著《論衡》。

《論衡·謝短篇》:

秦燔五經,坑殺儒士,五經之家所共聞也。

【這裏說,秦時焚燒五經、坑殺儒士,是“五經之家”都知道的。所謂的“五經之家”,即為當時研究講述《詩》《書》《易》《禮》《春秋》這五部經書的經師們。】

諸子百家:好,變了。

諸侯國君:好,坑殺儒士了。

秦始皇:好,好的……

——五經之家所共聞也,

真會說!!!

【由此可見,在東漢初年的這一時期,秦始皇“焚書坑儒”之事,是官方所認可的儒家經師們的共識——他們衆口一辭,一致認定了此事。】

秦始皇:“……”

不知道為什麽。

突然就感覺自己被欺負了。

秦孝公:過分,真不是東西!

秦國的國君們,開始在彈幕裏讨論“如何把漢朝弄沒掉”,與此同時,漢高祖劉邦正在默默地窺屏。

——他現在還不是漢高祖。

劉邦:“……”

不知道為什麽,感覺自己挺危險的。

天幕之上。

先前的《論衡·謝短篇》消失。文字,又替換成了《論衡·語增篇》——

傳語曰:秦始皇燔燒詩書,坑殺儒士。

【“傳語”是對經書的解釋,存在着各種不同的形式,會使用義理、也會使用史實。】

【從王充《論衡》的這一句之中,我們可以得知,秦始皇“焚書坑儒”之事,是被寫進傳語的。】

【而衛宏在《诏定古文尚書序》裏記載的“議瓜坑儒”的故事,應當便是當時出于解釋經書的需要、而被寫進“傳語”的諸多歷史故事之一。】

衆:好家夥。

前面是寫“秦燔五經,坑殺儒士”。

這裏,直接點名秦始皇了。

他們現在算是完全完全地看明白了。

秦始皇“焚書”,是确有其事。

而“坑儒”,則是一段僞造的歷史。不僅僞造,并且還是三重僞造。

從《說苑·反質》開始,西漢初年的方士們編造出來這樣一個故事,用來自吹自擂、游說權貴、博取祿利。

至于第二個版本,則是司馬遷将《說苑·反質》的內容,改造寫進《史記·秦始皇本紀》。對于事件的真僞,未曾嚴格地鑒別。

第三個版本,便是《诏定古文尚書序》。這是東漢初年,儒學經師們加工編造出來的。開始直言秦始皇“坑殺儒士”。

蒼穹之上,天音作出細致的總結後——

【真實的“焚書”,虛假的“坑儒”,由此編造合成了一段僞史。】

【東漢初年,儒學經師們之所以這樣編造,是為了将儒家經典擡舉為聖經,将儒生們塑造為殉教的聖徒,為儒學的“國教化”制造輿論。】

【兩千餘年以來,秦始皇始終蒙受着種種誣蔑不實之詞,“坑殺儒生”便是至為典型的其一。】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的衆人緘默無言。

秦始皇,則是傲立看着穹宇。

作者有話說:

本章參考:《後漢書》《論衡》等

李開元.焚書坑儒的真僞虛實——半樁僞造的歷史[J].史學集刊,2010(6):1-12.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