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漢武帝獨尊儒術5
第35章 漢武帝獨尊儒術5
【元光元年, 诏舉賢良。】
【董仲舒原本是舉首,然而經過漢武帝親策之後,反而将公孫弘擢為第一。】
【漢武帝這樣的做法, 說明在當時,他并不滿意董仲舒的對策。】
【而這名垂千古的“天人三策”——】
【卻正是後人所據以判斷董仲舒影響漢武帝“推崇儒術”的主要材料。】
【因此我們難以認為, 漢武帝在此時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從而開啓了新的文治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 諸子百家凝望天幕。
天音所說的“天人三策”——
應當便是之前動畫裏展示出來的,“漢武帝”與“董仲舒”之間的, 三次策問與對策。
他們現在已經知道。
所謂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并不是像秦始皇那樣,禁絕了百家的發展——
于是漸漸生起了吃瓜的心态。
除了一部分人在彈幕裏向漢朝的“後人”詢問諸子百家還剩下哪六家之外——
其他人都在看着漢朝的發展。
秦始皇也十分好奇漢武帝此人, 他能與自己一樣, 被兩千餘年後的世人拿出來分析與解說。
Advertisement
恐怕, 也是一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皇帝吧。
他很好奇漢武帝會采用的治國之道。
儒家?秦始皇并不看好。
漢武帝也凝視着蒼穹之上,神色頗為複雜。
其實,他當時并不怎麽關心“選擇哪種治術”, 他更在意的是發現治理人才。
——這才是他所期待的。
當時在漢武帝策問之際, 公孫弘的對策所談, 乃是國家治理之術。
并沒有涉及到“崇儒”或是“尊刑名道德”。
漢武帝皺眉看着天幕, 他實在是難以理解這突然出現在高空之上的光屏與聲音。
但除了漢朝之外, 秦朝與先秦那些人——
他們似乎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漢武帝:“……”這讓他覺得更加奇怪了!!!
他扭頭對衛青與霍去病說:“要不你們誰打朕一拳,朕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衛青:“……”
霍去病:“……”
【漢武帝“尊崇儒術”的實際政策, 其實是出現于公孫弘、董仲舒舉賢良之後的十年。】
【元朔五年,為博士官置弟子, 以此作為行政官員出身的途徑之一。】
【這時候, 公孫弘已然拜相。】
【那麽在這一過程當中, 朝廷是否詢問過董仲舒的意見呢?我們不得而知。】
【但可以說,董仲舒應當并不是參與“獨尊儒術”這一歷史事件的主要人物。】
董仲舒本人,也在觀看着天幕的分析與述說。
他實在是不明白——
為什麽自己總是被提出來說?
難道是因為後世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當時的對策,給了漢武帝很大的影響嗎?
不是主要人物就不是嘛!幹嘛總是拎出來說,還與公孫弘對比啊!很沒面子的!
董仲舒:QAQ
漢武帝則是默默注視着天幕,同時仔細琢磨着“我們不得而知”這一說法。
再聯想到“歷史事件”“後人”“名垂千古”等等諸多存在着奇怪疑點的說辭——
良久以後。
漢武帝的內心,終于緩緩浮現一個假設。
這解說歷史之人怕不是後世之人?
雖然這個想法剛誕生出來的時候,漢武帝馬上就想否決掉——
先不說在高空之上呈現文字與畫面、讓畫面動起來、将聲音傳遍天地等等。
單憑回溯歷史,來到他們的時代。
凡此種種……
這樣的事,人怎麽可以做到?
但不知為何,他還是總覺得有這可能性。而且越想越有可能,近乎于确定了。
漢武帝再一看“聊天對話框”。
秦始皇之前,還信誓旦旦地跟他說,這是蒼天顯靈,特意在給他們述說古今之事。
漢武帝:“……”
秦始皇說得越情真意切、越真實篤定,漢武帝就越懷疑,非常懷疑,疑上加疑。
漢武帝:“……”
秦始皇,沒想到你是這種人!!!
你給朕等着!!!
劉徹之前差點就信了。但是無論怎麽想都覺得奇怪,就是說不出問題出在哪。
現在,天音裏的很多奇怪之處與疑點,都解釋得通了。肯定是後世之人,在述說歷史吧。
劉徹:朕就不信,秦始皇他沒看出來?
秦始皇,他絕對是在诓朕啊!!!
劉徹臉上的表情變了幾遍,随後一臉複雜地看着随身屏幕裏,自己與秦始皇的消息記錄。
[秦始皇:我吃了仙丹,所以活到了漢朝。]
劉徹:掀桌.jpg
皮!讓你皮!朕還差點就信了。
差點,跟你求仙丹!!!
漢武帝在私聊裏,對秦始皇激情輸出,不慎激活了兩張“武将”卡牌——
他看了看自己屏幕裏的兩張“卡牌”。
這兩張“卡牌”的牌面上,泛黃而斑駁,各自繪制着一位披堅執銳的、勇武的人物。
衛青與霍去病,發現漢武帝的神色不對。
他們猶豫着湊近上前一看,兩張卡牌的牌面上赫然寫着他倆的名字:
“衛青”、“霍去病”。
三人面面相觑,漢武帝依舊是一副側身示意給他們看的姿勢,臉上寫滿疑惑。
緊接着,他們看見對面的秦始皇那裏。
彈出卡牌——
這些耀眼的卡牌一晃而過:王翦、王贲、王離、蒙武、蒙恬、蒙毅、李信……
漢武帝:“?”
你怎麽牌這麽多!!
與漢武帝這邊比起來,秦始皇那邊的牌數可謂衆多,在短暫的瞬間,便接連閃過數張。
随後,銷聲匿跡。
在天幕還在播放《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漢武帝本人——
不行,他得去多觸發一點卡牌。
【至于公孫弘,他主議為博士置弟子員,改變了漢初以來官員選拔的基本制度,建立了以培養和選拔為主導的太學模式。】
【至此,歷史上所謂的“獨尊儒術”,完成了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
儒家的衆人,與諸子百家。
他們聽得最認真。
他們知道,天幕所說的這樣的“選拔制度”,肯定會極大地推動“儒術”的傳播。
雖然不知道“太學”那些東西的具體含義,不過他們也可以猜得出來。
應該是朝廷興辦學校、推廣儒學一類的,還有從儒生裏選拔人才等等。
這些制度設計與利祿的誘惑,肯定會讓“儒學”的地位,上升不止一個層次吧?
墨子:有沒有辦法,改變這一段歷史呢?
晏子等人也十分不服氣。
【獨尊儒術,實際上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至少從漢文帝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前兆。而在漢景帝時期,則開始嘗試以儒術治理天下。】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則是這一歷史過程的延續。除了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之外,賈誼、晁錯、窦嬰、田蚡、王臧、公孫弘、董仲舒,他們都是參與這一歷史過程的儒生或大臣。】
【在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當中,董仲舒起到的作用,也并沒有田蚡與公孫弘那麽大。】
董仲舒:“!”又來?
放過我吧!!!
其餘的儒生與大臣們,也發現了天幕提到了自己。他們,紛紛感到十分愕然。
漢武帝,漢武帝還在開小差……
漢武帝:沒必要看後人解說自己吧?
聽秦始皇說,這種天幕的“視頻”會放映各種各樣不同的內容,甚至還有制作仙丹的方法。
漢武帝:……?
等等,最後一項還是免了吧。
他不信了!!
【尊崇儒術,并不是僅僅因為帝王的個人興趣,或者儒生的思想影響。】
【它其實是西漢王朝所實施的、穩固統治根基的主要治策之一,與漢王朝大一統的進程也大體上是同步的。】
【至于這所謂的“儒術”,它的含義相對駁雜……】
諸子百家:?什麽意思。
“儒術”的含義,相對駁雜?“儒術”不就是指“儒家”那些人的思想學說嗎?
孔子的著作什麽的?
那些什麽《詩》《書》《禮》《易》《樂》《春秋》什麽的,諸子百家現在都爛熟于心了。
——指的是著作的名字。
難道,“儒術”居然還有其他別的含義嗎?
儒家衆:不知為何——
他們忽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在漢武帝之前的時代,“儒術”通常是指與國家治理有關的儀式、制度。】
【西漢前期,“儒術”并不僅限于六藝之學,而是包含了巡狩、封禪、律歷、服色等等。】
【我們知道,狹義的“儒術”,指的是以六藝之學為基礎的孔門學術。】
【然而,翻閱兩漢時代的文獻,會發現廣義上的“儒術”,其實是更常用的概念。與“法律”相對,“儒術”當指禮儀制度。】
【在漢武帝時代,儒家與儒術也并不統一。】
【正如之前所說的,這時候的“儒術”已經不僅僅限于六藝了,更多的時候,它與司馬談所概括的陰陽家更為接近。】
儒家衆:什麽?與陰陽家更為接近?!
這下給他們整不會了。
而且儒術又開始分為“廣義的儒術”與“狹義的儒術”了?
“儒家與儒術也并不統一”又是什麽意思?
陰陽家:啊?
鄒衍大喜,道家的一些分支也眼前一亮。因為這陰陽家,本來就可以說是道家的支派。
他們主要提倡道家的“陰陽說”與“五行說”。
諸子百家:哦豁!
難道,又要有什麽反轉了嗎?
【陰陽家,有着“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的主張。】
【而這,與“儒術”裏的巡狩、封禪、律歷、服色一類形塑的王朝形象的儀式化實踐——】
【有着共同的內在思想因素。】
儒家衆:冷靜。
這應該不能代表什麽吧?!
充其量,應該只能說是後世的“儒術”吸收了“陰陽家”的一些內在思想?本體肯定還是“儒家”呀!
他們安慰自己。
但是天幕又說“儒家與儒術也并不統一”。
儒家衆:qwq
【因此我們不能用以前的“儒”,譬如《漢書·藝文傳》《儒林傳》的“儒”,來理解漢武帝初年的“鄉儒術”。】
【漢武帝初年的“儒術”——】
【大體還屬于行政實踐的範疇,主要指的還是與王朝的儀式化形象與儀式化制度相關的知識、政策。】
儀式化形象?儀式化制度?
他們大致地明白了。
很多人忽然神色凝重地看着蒼穹。
他們仿佛管窺到了一個時代。
【漢武帝的“尊儒”,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禮儀制度”方面的儒術。第二是“六藝知識與思想”方面的儒術,也就是今天的“儒學”。】
【其中第一層面的儒術,即為漢武帝所“鄉”的對象,同時也是窦嬰、田蚡所好的對象。】
【然而,建設這一層面的儒術,所需要的知識,卻主要是來自于六藝類文獻、以及掌握這些文獻的儒生,因而才有了對第二層面儒術的推重。也就是立五經博士、诏賢良以及為博士官置弟子員。】
【因此,尊崇六藝的背後,是王朝對儀式制度的形象化、體系化的追求。】
【這才是漢武帝時期各種變革的原動力。】
諸子百家看出來了,所謂的“廣義儒術”,其知識資源來自于六藝類文獻。
這是在以六藝知識與文獻為基礎文飾政治。
這是在以之重建社會倫理,塑造王朝禮儀與形象。
進而建構出統一的意識形态、文化信仰。
這是漢王朝在面對當時社會政治上諸多難題之時的自然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漢代以後的儒生與先秦時期的儒生也迥然不同了。他們雖然積極入世,但人格畸形扭曲,呈現出了道德退化的趨勢。】
孔子乍一聽,愣住了。
人格畸形?扭曲?
道德退化?
為什麽?怎麽會這樣?
【漢武帝時期,儒家高揚的道德品質,更是江河日下,不可與先秦儒生同日而語。】
【例如布衣丞相公孫弘,表面上忠誠敦厚,實際上“為人意忌,外寬內深”,以“曲學阿世”,積極為漢武帝的制度建設、尋找各種合理的依據。】
董仲舒:好耶!這下終于輪到公孫弘了!
先秦儒家聽到這裏——
紛紛屏住呼吸。
前面是“漢代以後的儒生”與“先秦的儒生”不同了,甚至“人格畸形扭曲”“道德退化”。
現在又是“儒家高揚的道德品質,更是江河日下”?!還有公孫弘的“曲學阿世”??
先秦儒家開始有些不能接受了。
【儒學發展到這時候,原本的思想與精神面貌喪失殆盡,儒生也一改過去“迂遠而闊于事情”的性格特征。】
【他們不斷地調節自己,甚至調節儒學,以适應統治者的統治,力争成為最得心應手的政治工具。】
孔子:啊????
喪失殆盡、調節自己、調節儒學、适應統治、力争成為、政治工具……
這些一處處關鍵詞,如同一柄柄箭矢,一箭一箭毫不留情地插在孔子的身上。
孔子:幾欲吐血.jpg
他有些站不穩腳跟,直到顏回等衆弟子上前攙扶,才穩住身形慢慢地回過神來。
孔子思量萬千。
孔子木讷:懂了。
原來“獨尊儒術”是這樣來的嗎??
這還算他們的學說嗎?!
諸子百家:可喜可賀,可喜可賀啊。
孔子:GUN!!!!
作者有話說:
本章參考:徐建委. 獨尊儒術的歷史進程[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2,36(3):176-187.
朱翔非.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考辨[J]. 江淮論壇,2006(5):144-149.
王建中. 漢武帝"獨尊儒術"背景剖析[J]. 學習與探索,2004(3):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