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四大發明:造紙術3
第38章 四大發明:造紙術3
“竹紙的制造在于南方, 以閩省也就是福建一帶最為盛行。當竹筍生長出來之後,到山溝裏觀察它們的長勢,以将要生出枝葉的為上等原料。”
“每年芒種時節到來以後, 就登山斫伐,将這些竹子, 截斷為五到七尺長。然後,在山上挖一口塘, 往裏面注水,用來漂浸竹子。”
天幕之上, 扮演着“宋應星”的宮商羽, 不疾不徐地講述着《天工開物》造紙的方法。
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是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初刊于明代崇祯十年。
裏面講述的“造紙”方法十分詳細。
春秋戰國時期的君主與諸子百家等人, 看見主播居然從“挑選竹子”“砍竹子”講起, 甚至提到了砍竹子的時節、截斷的具體長度、如何注水漂浸竹子等等諸多細節,紛紛不由得心中大喜。
這是要手把手教他們造紙啊!!!!
這誰看了不激動。
秦始皇、漢武帝,以及在這些歷史時空裏的無數無數人, 內心都是按捺不住的喜悅。
他們恨不得馬上就去砍竹子!!!
“擔心塘中的水會有幹涸的時候, 就用竹管來通引, 不斷注入山上流下來的溪水。”
“浸到百日以上, 把竹子取出來, 用木棒不斷捶打,洗去粗殼與青皮。”
諸子百家:妙啊!!
居然連“水塘幹涸”這種事情, 都已經替他們提前想到,并且提出解決方案了。
這何止是傳授“造紙術”——
Advertisement
這簡直, 就是要把飯喂到他們的嘴裏!
如若不出意外, 他們應該只需要按照天幕所說的步驟, 步步操作便可獲得“竹紙”。
各大時空,無數人奮筆疾書。
他們十分興奮地,将天幕所展示的造紙技術全然記錄下來,就記在竹簡之上。
見識過天幕上的“紙”,他們看這些竹簡,是越看越繁重。內心對“紙”的期待,也更為濃烈。
要不了多久,“紙”就會問世!!
它将替代竹簡,成為新的文字載體!!
諸子百家:将會有更多的人,可以通過“紙”上的文字,學習到他們的學問。
先秦君主:這個時代,将會誕生更多的賢臣名士,他們将會,擁有更多的人才。
各國争先恐後,要借此将國力壯大起來。
墨子這邊,他一邊望天不斷記錄着“造紙術”的具體步驟,一邊思考起這些步驟。
墨子的腦海裏,出現“造紙”的畫面。
浸泡完竹子,所謂的“用木棒不斷捶打”“洗去粗殼與青皮”,大約就是殺青的步驟。
果然,天幕上的“宋應星”也說——
“這個步驟,便是殺青。”
“這時候的竹穰,看起來形同苎麻一樣。”
“用上好石灰,化汁塗漿。”
“石灰調成灰漿以後,與竹子一起,放入楻桶裏,煮上八日八夜。”
“用來煮竹子的鍋,用直徑四尺的。”
“鍋的邊緣,用泥與石灰封固。”
“鍋的高度與寬度,如同煮鹽的牢盆那樣,裏面可以承載十餘石的水。”
墨子一邊記錄,一邊在腦海裏想象。
這“造紙”的步驟環環相扣,幾乎已經把全部的過程,完完整整地呈現在他們的面前了。
墨子:思考.jpg
看起來,他打算要努力鑽研的計劃是落空了。
現在根本不需要他反複試驗、百般嘗試,天幕已經将步驟一五一十地告知于他們。
不過,這也就意味着。
不止是他,不止是墨家,也不止是那些擁有知識團隊的貴族、王侯将相——
或許整個時代的人,都有機會做出“紙”!!
墨子:這樣最好!!!!
他感激地看着天幕,只聽“宋應星”繼續說道:
“把楻桶放在上面,楻桶的周長一丈五尺、直徑四尺多。煮八天就足夠了。”
“歇火一天後,揭開楻桶,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內洗淨。”
“漂塘的底面、四周,都用木板嚴絲合縫地砌好,防止泥污。”
“如果是造粗紙,就可以省略這個步驟。”
嬴政一邊聽一邊點頭,如今他的身邊已經擁有了十分成熟的記錄天幕的團隊與體系。
他本人可以邊聽邊思考。
甚至還可以發彈幕、詢問。
不過他并沒有這麽做,因為現在發彈幕似乎沒有任何意義,而且詢問會影響他親自聽講。
這時候,天幕飄過的彈幕非常稀少。
大家都在努力記錄着。
而宮商羽本人看見直播間裏稀少得可憐的零星的彈幕,心下雖然想着“果然開直播還是要提前預告比較好”,但面上也是絲毫沒有氣餒的樣子。
總之還是随緣。
宮商羽并沒有要火爆的想法,制作視頻也是僅憑自己的心意,當然也會參考粉絲的期待。
如今這種狀況,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了!
不過,令宮商羽感到分外疑惑的是,雖然直播間裏的彈幕十分稀少,但觀看人數卻異常地多。
——多到,就像系統出bug一樣。
怎麽會這麽多啊!!!
宮商羽微微穩住心神,保持平靜繼續講述:
“将竹麻洗淨之後,用柴灰漿浸透,然後放入釜中按平,平鋪上一寸左右的稻草灰。”
“桶裏的水沸騰之後,就将竹麻取出放在另一個桶裏,仍然以灰汁淋下。”
“倘若桶裏的水冷了,燒到滾沸之後再淋。”
“如是十餘日,竹麻自然腐爛發臭。”
“取出來放入臼內,利用山區的水碓,将竹麻舂成泥狀,倒在抄紙槽內。”
說到這裏,宮商羽看見一條彈幕。
因為這時候的彈幕十分稀少,所以這條晃晃悠悠飄過的彈幕,可謂格外明顯。
[莊子:水碓是什麽?]
某一時空裏,莊周與惠施正在一起玩耍。
當天幕出現之後,惠施馬上聚精會神,當即在濠梁之上蹲下來。
惠施手忙腳亂,當場掏出竹簡。
然而這一次的天幕內容十分重要,卻又詳細而繁多,需要記錄的文字實在是太多啦!
惠施:與竹簡大眼瞪小眼。
這玩意,根本不夠記!!!
惠施經過極為短暫的思考過後,當機立斷抛棄竹簡,伏在地上便開始記錄。
——我直接記在橋上!!
莊周眨眨眼,默默地看完惠施行雲流水的一套操作,然後指着濠水平靜地說:
“你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施:“……”惠施要氣炸了。
現在是說“魚快不快樂”的時候嗎?現在是記錄天幕的時候!現在在直播“造紙術”啊!
惠施:腦殼痛。
他果斷塞給莊周一塊墨、一塊硯臺,叫他幫助自己繼續研墨,還有就是閉上嘴巴。
莊周:“你還随身攜帶這些啊!”
惠施:“……”你給我消停一點!
他連忙收斂心神,袖子墊着,伏在地上,不時仰着頭,專注于記錄天幕傳授的“造紙術”。
然後,他看見莊周又有了新動靜。
——不是。
你現在往哪兒跑啊?你跑去那邊幹啥?
莊周回過身,一臉淡定。
莊周:哦,我去橋下面、濠水那裏接點水。
他手裏還捧着一方硯臺。
惠施:“&%#%……”
惠施丢了個葫蘆給莊周,葫蘆裏面有水,可以直接研墨,不用跑去濠水舀啊!!
莊周:哦。
莊周倒水研墨。他看見葫蘆,想起上次惠施說,魏王送他大葫蘆種子的事情。
莊周:“上次魏王不是送你大瓠之種嗎?”
魏王送給惠施大葫蘆的種子,惠施培植之後結出的果實,有五石的容積。
惠施拿去盛水漿,因為太脆而無法自舉。
惠施拿去剖開做瓢,因為太大而沒有适合它容納的東西。
葫蘆沒什麽用,被惠施砸爛了。
莊周覺得,惠施也太不擅長使用大東西了!
為什麽不把葫蘆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
居然擔憂它太大,無所容納。
莊周張了張口,看見惠施半趴在地上擡起頭想要殺人般的目光:“……”
莊周不着痕跡地笑了笑,手中真的開始研墨。
他也在聽着天幕那位“宋應星”的述說,因為是直播的形式,沒有太多畫面需要展示。
不像那些動畫、圖案之類的。
莊周漫不經心地研着墨,看見天幕上那位衣着與頭部都有些古怪的“後世之人”。
他默默地聽着,聽到不懂的地方還發彈幕。
——水碓是什麽?
莊周發這條彈幕的時候,其實也沒指望能夠得到解答。
惠施想記“造紙術”,沒跟他玩。
莊周就來看看,天幕上有沒有什麽樂趣。
結果天幕上的彈幕也是少得令人發指,估計這會兒他們全部都在火急火燎地記錄着。
莊周:早就猜到啦!!
你們都在記,那我就不記啦!!
莊周慢悠悠地發完彈幕之後,突然發現天幕上講述造紙術的“宋應星”停了下來。
“宋應星”似乎是看見了什麽。
緊接着,莊周聽見“宋應星”念起了他剛剛發出去的那一條彈幕:
“水碓是什麽?”
天幕之人一字一頓地念了一遍,随即開始插入一小段解釋,也就是回答莊子的問題。
這一幕落在各時空的歷史人物眼裏。
他們一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記着記着,把天幕之人那一句“水碓是什麽”也記下來了。
只聽天幕之人說道——
“水碓,是利用水力舂米的一種器械。”
宮商羽一邊說着,一邊将旁邊的插圖版《天工開物》拿過來,熟練地翻到某一頁。
然後,将一個畫面展示給觀衆們。
剛好《天工開物》裏就繪有一個水輪帶動四個碓的畫面。
宮商羽一邊展示,一邊同步說着。
“水碓,通常設置在江河溪流的岸邊,可以根據水勢的大小,設置多個水碓。”
在某一時空裏,默默無聞的許行瞪大了眼睛。
他聽見“水力舂米”的時候還愣了一下。
不是“造紙”嗎?
怎麽又“舂米”了?
随後,許行看見那一幅,天幕所展示給他們看的、繪制有“水碓”的黑白圖形。
圖形的筆畫與結構都十分簡單,但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水、棚、石頭等等。
棚中的是長柄的杵,還有埋在地裏的臼。
杵的長柄,通過某種精巧的連接方式,連接着水裏的圓形器具。
雖然這不是動畫,但卻能讓許行光憑想象,想象出它動起來的情景——
河裏的水是流動的,流動的水帶動了圓形的器具,進而帶動長柄的杵。
于是,這些杵就會自動地舂米。
那些固定在地上的臼,裏面放的便是稻谷。
天幕的畫面一晃而過。
“水碓”這一舂米器械的連接方式,許行還沒有來得及看清,只是看見了它的結構。
主要是這幅圖案的繪制,有點模糊不清。
關于各部件的連接方式及其細節,繪制得有些模糊,就好像經歷過磨損似的。
許行不由得感到有些惋惜。
但他已經知道了這種結構與運作方式,只要肯花時間鑽研,肯定可以造出來的。
就在許行這麽想的時候——
宮商羽在放下《天工開物》過後,拿起一旁的紙筆,當場在A4紙上畫了一幅“水碓”。
這是“水碓”更為詳細的結構圖紙。
雖然是徒手畫,但其線條十分筆直,形狀也是十分到位,還畫了連接部位的細節等等。
宮商羽以前做過相關方面的研究。
所以畫出“水碓”的簡筆示意圖并不難。
這下不僅僅是許行,從春秋戰國至漢代的無數觀衆,都驚呆了。
他們看着天幕上“宋應星”的操作。
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
接二連三的震驚,使他們的內心十分激蕩。
他們與天幕之人的講解、時間。
居然是同步的!!!
而且天幕之人居然會現場給他們解答問題!!
在這之中,許行最為激動。
宮商羽也認出來這位是諸子百家當中,“農家”的許行。是“農家”的代表人物。
宮商羽:沒想到這麽冷門的歷史人物都有人扮演,看來觀衆們都是真正熱愛歷史的啊!
宮商羽十分欣慰。
兩手分別持着A4紙兩端、給觀衆展示“水碓”的示意圖之時,信手拈來般徐徐說道:
“水碓的構造是這樣的:水輪的橫軸,穿着幾根短橫木,這幾根短橫木與橫軸成直角。
旁邊的架上,裝有幾根舂谷物的碓捎。
當橫軸上的短橫木轉動、碰到碓捎的末端,将其壓飛,另一端便翹起來。
短橫木轉過去,翹起的一端就落下。
幾根短橫木連續打着它們對應的碓梢,就可以達成一起一落的舂米效果。”
宮商羽拿着繪有“水碓”的A4紙,簡簡單單地說完,便打算回到正題:
“舂米、舂竹麻,也都是一樣的。
利用水力帶動水碓,與利用筒車澆水灌田,也是同樣的方法。
如果是流水量少、地方又狹窄的地方,就設置兩三個臼;
流水量大、地方寬敞,就算是并列設置十個臼也沒問題。
這些并沒有固定的限制。
用水碓來加工稻谷,則可以省人力十倍。
用來加工竹麻,也是同樣的效果。
如果沒有水碓——
又要舂竹麻來造紙,使用人力也是可以的。”
許行聽到這裏,微微愣住。
省人力十倍????
十倍!十倍!十倍啊!
那些春秋戰國時期的君主們也都眼底放光,比起後世的秦始皇、漢武帝——
他們更加需要這些東西!!!
他們要增強國力!!
衆國君:寡人就不信了,這次還打不過秦國?
秦王政:“……”
難道寡人就不會造水碓嗎??
還有之前提到的,用來澆水灌溉的筒車。
筒車,寡人也要造!!!
顯然在春秋戰國時期,大家即将紛紛內卷起來。
正在這時,天空緩緩飄過一條彈幕。
又是莊周發的——
作者有話說:
水碓duì。本章參考《天工開物》《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