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章
跟來時相比,歸途就顯得快速得多了。
來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莫長老他們基本都是在陸地上趕路的,但回去時卻沒必要顧忌那麽多了,将弟子收入專門裝人的工具中後,就直接往回飛,速度比乘坐飛梭之類的東西還要快得多。
海洋與天空,一向都不是人族的‘領土’。
海中暫且不說,深海中潛藏着的種族恐怕到現在都還有一些人類不認識的,而天空雖然沒有海裏那樣繁多的品種,但能飛行的生物大多都是成群結隊,哪怕每個單拎出來普普通通,可由于它們基本都是以族群為單位行動,導致了大多數人族修士都不願意去招惹它們。
尤其是物種不同,想法還有差別,很多時候人族只是單純因為空中沒有那麽多障礙而選擇在空中趕路,卻仍然會莫名其妙與鳥族發生争鬥,所以大多數時候,除非是孤身一人,亦或者是十萬火急的情況,不然大部分時間裏人族修士都是會選擇在陸地上趕路的。
畢竟他們在陸地上生存了數萬年,最熟悉的莫過于陸地,揚長避短這個道理,誰都懂,沒有必要飛去跟‘空中霸主’杠上。
不過鳥族雖然會襲擊人類,但不知為何,大多數時候落單的修士它們反而不會去理會,就喜歡招惹那種成群結隊的,一點都不知欺軟怕硬為何物。
……
…………
一個大宗師全力趕路,速度是很快的,沒廢多少時間便到了太虛天駐地。
高境界修士,如果不是為了顧忌小輩的話,趕路一向走的都是虛空通道,這比單純的直線趕路還要快上許多倍。
宗師境界的修士能浮空,而大宗師才會開始接觸空間的奧妙,其中挪移虛空便是大宗師必備的一個技能,可以說,不懂該怎麽短距離虛空移動的大宗師,根本不被正統大宗師所承認。
當然,也有一些法器能讓人在較低境界時擁有這項本領,不過這類法器珍貴異常,往往在市面上出現也溢價嚴重,連很多修二代也是沒有這種東西的。
嫏嬛也是沒有的,她有的都是那種一次性的,畢竟家裏再寵她也不至于沒了分寸,什麽好東西都往她身上堆,嫏嬛對此也無所謂,真碰上那種能挪移虛空的敵人,她有這種法器也無用。
想也知道,一個通過自身學會挪移虛空的,和一個靠法器挪移虛空的,究竟哪個能在虛空中如魚得水。
Advertisement
不過看到莫長老在這麽快的時間內就趕回了宗門,嫏嬛對這種能力還是忍不住升起了一絲羨慕,但正所謂時間為尊,空間為王,命運不出,因果稱皇。
一旦是涉及到了這四種的能力,都不是能輕易學會的,哪怕空間這種能力在九州似乎很容易見到,可實際上這依然改變不了它難學難精的本質。
像儲物戒得已量産,這并不是因為那些匠人能熟練運用空間,而純粹是因為很久之前人族發現了一種蘊含了空間能力的礦石,這才得已讓儲物戒成為能‘流水線’制造的産物,大多數修士,都只能老老實實修行到大宗師境界,才能初涉這個領域。
所以嫏嬛雖然羨慕這種能力,但也沒有不自量力想過現在就去學,只是将這種羨慕壓在心底,化作前進的動力。
她同莫長老告別,出示身份令牌通過傳送陣傳到了自己的屋外。
太虛天占地極大,所處的太虛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多座山共用的一個名字,其中光外門弟子所居的區域就極大,從第一院到第雙九院,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壯觀人數。
而很多長老,又單獨占據一峰,其中只住着供長老驅使的仆役和投入他門下的親傳弟子和記名弟子,嫏嬛其父是太虛天宗師,她身為其家眷,住的則是太虛天主峰聖山。
跟大部分教科書版的魔教一樣,太虛天的宗師不叫魔尊,叫聖君,立的下一任掌教叫聖子聖女,所居的山脈也叫聖山,總之,他們不認為正道修的就真的是正道了,反而認為自己所修的才是正道,只是不屑跟正道用同樣的稱呼,于是便稱之為聖道。
嫏嬛是不在意這一點的,她在自己的院落中沐浴更衣,順便将接觸過外界的用品全部都拿去了除菌室消毒後,這才拿着從秘境中得來的《五蘊紫-陽幻錄》去集智閣尋人。
集智閣獨立于太虛天所有部門之外,歸宗主和太上長老直接管轄,盡管其中少有修為高絕之輩,卻地位尊崇,哪怕是長老,亦不能輕易得罪集智閣一普通弟子。
不過這卻并未引大部分人的不滿,只要尚且還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不對他們肅然起敬。
要知道,人族最初根本沒有功法,所有的功法靠的都是坑蒙拐騙,從他族那兒得來的,然後再由類似集智閣中的那群人一樣的存在,去一個個試驗能否修煉、是否安全。
很多驚豔絕才的修士,都死在了這條以身涉險的路上,但人族能崛起,靠的也是他們以身涉險。
憑心而論,這種胸襟有幾人能擁有?
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才更佩服他們。
集智閣,便是以這些人為基礎而創立的,他們從當初跌跌撞撞的摸爬滾打,全憑運氣去将其它種族的功法改成适合人族修煉的功法,到現在只要遵守規則,幾乎不會有人因修煉而死亡……這都是他們的功績,盡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至死都不會在歷史上留下姓名。
嫏嬛沐浴更衣,也不是為自己接風洗塵,而是單純覺得去見他們不該那麽随便。
這些開創功法的修士大部分都不是強者,甚至很多一生都沒有與人争鬥過,可要說功勞,還真不是那些只知争鬥的人能比得上的。
當然,那些征戰沙場的修士也不差,沒有他們開疆擴土,也就沒有了如今修士安逸修行的環境。
……
…………
藏書閣位處偏僻,集智閣為求安靜,位置更是偏僻中的偏僻,其建築物本身,更是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太虛天從不在生活條件上苛責弟子,哪怕是外門弟子,只要想要有人服侍,就可以直接去報備,光弟子精舍就堪比凡間豪宅,更別提其它建築物了。
但唯獨集智閣,千萬年來都還維持着當初草創時的原樣——一座破破爛爛的茅草屋。
據說,先輩當初便是在一座簡陋的、不避風不避雨的茅草屋中創出了一部部驚豔的功法來,後人為效仿先祖遺風,便一直如此,結草銜環。
嫏嬛其實是不太理解這種行為的,對她來說,安穩舒适的環境更容易令她感悟武學,這種破茅草屋,總會讓她升起沒必要的擔心。
不過集智閣中的弟子早已習慣了這種環境,并不覺得清苦。
嫏嬛熟門熟路的走進去,看守在門口的長老掀了掀眼皮,下一秒便又耷拉了下去,目光落在了手中的玉簡上,看上去不太盡責。
一般來說,哪怕是嫏嬛她爹過來了,都得報備說明來意後才能進去,平常普通弟子沒有诏令更是不得進入,但嫏嬛卻是其中的意外。
她幼時便跟集智閣衆的人混得很熟,因為現代人有別于九州的思想,算是跳出了刻板框架,往往不經意間的一句便能啓發衆人,于是久而久之,嫏嬛便被默認能随意到此處溜達,在集智閣中的修士眼裏,嫏嬛已經算得上是半個圈內人了。
可惜嫏嬛本身并不是那種能跳出框架與衆不同的天才,于是在逐漸融入九州這個世界後,這種令人另眼相看的能力自然而然便消失了,畢竟這不是她本身的能力,知道的那些有用的沒用的知識早就被集智閣裏的人掏空了。
但集智閣中的人不知道這一點啊,所以他們理所當然的将嫏嬛給歸類到了‘傷仲永’一類的人物當中去,并将這個鍋甩給了當初教導了一批批弟子照本宣科帶萌新弟子入門的執事了,認為嫏嬛是又一個被‘應試教育’毀掉的天才。
對這個美妙的誤會,嫏嬛自然沒想過去澄清,隕落的天才總比從始至終都是庸才要來得更受重視。
反正她不要臉,不覺得受之有愧。
至于集智閣中一些人同情、惋惜的眼神,對嫏嬛來說更是無所謂,畢竟說到底,還是她賺了不是?
集智閣中的弟子品級分為甲乙丙丁這四個等級,但這代表的并不是他們的修為和能力,只代表着他們更擅長處理哪個品級的功法而已。
九州的功法武技品階分為天地玄黃四階,具體劃分其實很粗糙,像太虛天的鎮派功法《太玄經》就是天階功法,大部分一流門派的功法也都是天階,可同樣是天階,同境界下那些功法卻根本比不過《太玄經》。
不過真實的世界就是如此,大多數時候都需要靠經驗去判斷一件事,不可能如游戲一般,每個數據都标明得好好的,很容易就能區分出高下來。
嫏嬛對集智閣實在太過于熟悉,略微辨認了一下放下,便變化腳步穿行過複雜的陣法,來到門口标着‘地’字十三的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