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

第一期結尾時提到的故國落幕令所有人都懸起了心,已經憑借提示猜到結局的明人如今正期盼着光幕能透露更多信息,好讓大家能對症下藥,挽救大明;而大部分沒有線索的人則陷入了一無所知的焦慮,害怕下一期講的就是自己身處的時代,但無論如何,大家都是希望光幕再次出現的。

在衆人的翹首以盼下,光幕于一個月後再度現身,這次,畫面裏還是那個熟悉的身影:【各位觀衆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直播盤點歷史名人系列第二期!】

“來了!來了!第二期來了!”

衆人奔走相告。

有官員剛下朝回家,正好趕上光幕開始播放,一時間他們也顧不得換衣服了,索性直接就近坐下,對下人吩咐道:“快去拿些紙筆來,等會兒萬一說的是我們我好做記錄!”

【首先,讓我們先來揭曉上期的謎底。

第一個提示,“夢中之情,何必非真”。這八個字截取自明朝文學家湯顯祖創作的散文《牡丹亭記題詞》,全句為“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這句話,但我相信你們一定知道《牡丹亭記題詞》裏的另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畢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誰還沒向往過浪漫真摯的感情呢?

第二個提示,“老梅标冷趣,我與爾同清”。這句話出自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的詩作《戴清亭》,是馮夢龍晚年在壽寧擔任縣令時所寫,表明了馮夢龍決意要做一個像前輩戴镗那樣清明廉潔的良吏的決心。

衆所周知,湯顯祖生于嘉靖二十九年,逝于萬歷四十四年;馮夢龍生于公元1574年,逝于公元1646年,即明萬歷二年至清順治三年。

所以“他見證了王朝的腐朽,他目睹了故國的落幕”分別對應的是誰,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吧?

沒錯,我們這期要講的主人公就是湯顯祖和馮夢龍,兩個活躍在明朝晚期的文學大家,而本期主題就是:《湯馮——大廈将傾,多少良辰美景,都付與現實的悲哀與無情》。】

重點:明朝晚期。

其他朝代的皇帝:安心了安心了,原來還是明朝的事。

明朝皇帝們:!!!

我還以為是誰家房子着火了呢,走近一看,哦,原來是我家。

Advertisement

朱元璋氣得兩眼發黑:“到底是哪個不肖子孫把咱的大明搞沒了!”

朱翊鈞從床上驚起:“什麽叫明萬歷二年至清順治三年?!”這麽暧昧的描述很容易讓朕以為朕是亡國之君的!

-

明·崇祯時期

“咔——”

對着光幕做筆記的馮夢龍一不小心折斷了手中的毛筆。

-

也有人發現了其他的嘩點,比如:

“公元,這是什麽紀年法?”

“先記下來,等光幕結束再研究。”

【由于這次的兩位不怎麽同期,所以我們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來,先講湯顯祖。】

-

明·萬歷時期

湯顯祖将早就準備好的宣紙挪到面前,一臉嚴肅地提起筆,随時準備記錄。

希望阿藜姑娘多透露點有用信息,他想。

皇宮中,有了危機感的朱翊鈞也在召集內侍記錄天幕所言。

“都好好聽,必須一字不落地記下來!”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明代戲曲家、文學家,代表作“臨川四夢”,即戲劇《牡丹亭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除此之外,湯顯祖還著有詩作《玉茗堂全集》、《紅泉逸草》、《問棘郵草》。

湯顯祖天資聰慧、才學過人,但為人過于頭鐵,不願意攀附權貴,這導致他在科舉上屢屢碰壁。好不容易在萬歷十一年考中了進士,當了個官,湯顯祖又因看不慣朝臣貪贓枉法、刻掠饑民,憤然給神宗上了一篇《論輔臣科臣疏》,痛批官場腐敗,但很遺憾,并沒有什麽用。神宗表示你小子怎麽敢指導我的啊!于是發怒把小湯踢到徐聞縣當典吏去了。】

朱元璋:官場腐敗?好啊,好得很!

朱翊鈞:……

朱厚照:這熟悉的感覺……上次是我在背景板裏當反派角色,這次是換成萬歷了對吧?

【湯顯祖被貶徐聞的這段時間吧,聯合知縣熊敏捐俸創辦了一所“貴生書院”,教民知書識禮。他将書院的十二間教室分別命名為審問、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并在《徐聞留別貴生書院》一文中道:“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海波終日鼓,誰悉貴生情。”

湯顯祖熱心傳道授惑,無論來者是誰都待之以誠、誨之不倦。劉應秋《徐聞縣貴生書院記》中曾載道:“日日津津不厭,諸弟子執經問難靡虛日,戶履常滿,至廨隘不能容”。

通過湯顯祖的教育和宣傳,徐聞文風漸盛,科舉盛行。清《王夫子賓興》碑文曰:“自明義仍先生來徐聞建書院,而徐益知向學,當時沐其教者,辍魏科登賦仕,後先輝映,文風稱極。”

萬歷十九年至明末徐聞連年旱災,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學,仍出了十五名舉人。明清兩代徐聞多次修繕貴生書院,并訂立了《院規條》,還撥出學田九十六石作為會科經費,可見湯學已經深入徐聞人心。後來,湯顯祖病逝的消息傳至徐聞,徐聞縣興建了“湯公祠”,以此表達當地人民對他的崇敬和懷念。】

-

徐聞縣

“湯公的關照,吾等一直銘記在心。”徐聞學子熱淚盈眶,“來日吾等定不負湯公教誨,為大明百姓請命,做大明的直臣、良臣!”

-

“辦學院?倒是個不錯的法子。”劉徹提筆在絹布上圈圈點點,“這個科舉已經提過好幾次了,餘姚的王守仁、蘇州的唐寅、臨川的湯顯祖都參加過,應該是一種大範圍的人才選拔模式,目前已知有會試、殿試,殿試後稱進士,舉人……還須再看看,說不定會試之前還有什麽考核……”

不過最大的問題是——支撐如此大規模考核的,是什麽?

劉徹百思不得其解。

【再之後,湯顯祖內遷浙江遂昌知縣。此前,遂昌一直因窮山薄水、虎害猖獗而導致生産落後、賦寡民稀、流民滋生,湯顯祖到任後組織村民壯丁,親自帶隊上山打虎,他們先後殺虎十七只,徹底消除了虎患。

湯顯祖把百姓果腹、安定生産視作頭等大事,他勸課農桑,每逢立春時節,都會作為“帶頭大哥”親自扶犁繞春場一周,行耕籍禮;同時備辦花酒,與當地百姓“把酒話農桑”。五年間,遂昌生産安定,社會和諧,獲“仙縣”之稱,湯顯祖被譽為“仙令”。

他重教興學,為遂昌修建了歷史上的第一座書院和第一個公立圖書館,并拿出了例歸知縣所有的訟費及相關款項,用于設施的修繕和對清寒學生的補貼。閑暇之時,他還以縣令之身份兼學長之職,與衆學子一道講課問學,并親手為生員批改文章。自此,遂昌習禮尚文的傳統日益濃厚,士氣民風為之大振。

他輕刑寬獄,去鉗剭,罷桁楊。嗯,這裏還涉及到兩件比較傳奇的事——“除夕遣囚”和“縱囚觀燈”:除夕之夜,湯顯祖讓獄中囚犯回家過年,與親人團聚,三天後,囚犯全部自行回獄服刑,無一人逃脫;元宵節,他組織囚犯到城北河橋上觀賞花燈,與民同樂,事後,囚犯依然自行回到了獄中。我想,這大概就是湯顯祖獨有的溫情吧,他的脈脈溫情驅散了黑暗,照亮了人心。】

湯顯祖過于騷氣的操作直接把大家搞沉默了。

朱翊鈞:……不知道該罵他大膽還是該誇他幹得不錯。

湯顯祖:不用糾結,人已經辭職回家了。

“要是湯公也來我們這當縣令就好了!”一些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羨慕地感慨。

【湯顯祖任職期間,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萬歷二十六年,又聽說朝廷将派稅使來遂昌擾民,湯顯祖無力抵抗,終于不堪忍受,給吏部遞了辭呈;極度憤怒的他甚至不願等批複的到來,直接就揚長而去。

啊,不愧是咱們的湯大佬,果然全身都是反骨!】

湯顯祖:……

腦瓜子嗡嗡的朱翊鈞:這個大臣太有脾氣了,朕可能有點招架不住……

百姓:說實話,我們也不喜歡來擾民的官老爺。

【有反骨是好事,王大佬有反骨才能開創心學,湯大佬有反骨才能寫出牡丹亭。】

王守仁:?

怎麽這裏也有我的戲份?

王華:是的,我家那小子一直很鬧心。

【湯顯祖離開後,遂昌百姓自發為湯公立生祠、建遺愛祠以祀。在從隋到清有姓名可考的遂昌縣官三百一十五人中,僅此一例。】

-

明·萬歷時期

聽到這裏,湯顯祖眸中閃爍着細碎的光,他只是做了一個父母官分內的事,何德何能讓百姓惦念至此。

-

明·正德時期

“遂昌百姓自發為湯公立生祠……”朱厚照看着光幕上的文字,陷入了沉思。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