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接下來是,明穆宗朱載坖,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年號隆慶。隆慶帝……額,比較喜歡享樂,好色到人盡皆知,最後也是縱欲過度死的,死後還因為史料記載不一致而被人混淆名字。你單看隆慶帝這個人會覺得很抽象,但你去看他在位期間的政局,又會覺得這人好像也不離譜。“減賦息民,邊陲寧谧,繼體守文”、“海內翕然,稱太平天子雲”,說實話,明朝中後期的皇帝能有這麽個成就,也是挺不容易的。
隆慶最重要的成就是“隆慶開關”和“俺答封貢”。“隆慶開關”就是解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使得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這一舉措為明朝積累了財富,一定程度也減輕了沿海的倭患。“俺答封貢”則達到了止戰的效果,有利于明朝北邊的穩定。
整體來看算是個不錯的皇帝。】
-
明·隆慶時期
朱載坖:居然不是惡評!
“還好還好,至少政策上沒有大毛病。”本來還懸着心準備迎接批評的朱載坖徹底松了一口氣,“比起被批評得極狠的老祖宗們,朕以好色和縱欲過度出名反倒不是什麽大事了。”
-
明·洪武時期
“雖然個人作風有點……但至少國家大事上還算有譜。”朱元璋被這些性格迥異的子孫們沖擊得有些麻木了,能遇到一個正經事上不出大問題的後代對他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
“四弟,你的子孫都這麽奇奇怪怪的,你确定你自己沒點問題嗎?”朱棡狐疑地打量着朱棣。
朱棣:……
後世子孫不争氣是他們的問題,跟我有什麽關系!
【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歷。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前十年勵精圖治,重用張居正實行改革,推行一條鞭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開創了“萬歷中興“局面。但接着就變懶了,開始沉溺酒色、大肆斂財。之後因為“國本之争”,不願意順從大臣意見立朱常洛為太子的朱翊鈞繼承了他爺爺嘉靖的“優良”傳統——不上朝。這爺孫倆主打的就是一個你擺爛我也擺,嘉靖二十年不上朝,萬歷三十年不上朝,可謂是青出于藍勝于藍,萬歷還得了個“明擺宗”的稱號。】
朱厚熜:……
Advertisement
朱翊鈞:……
朱常洛:這下好了,全天下都知道我爹不想讓我當太子了。
-
明·洪武時期
“多少年不上朝?”朱元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嘉靖二十年不上朝,萬歷三十年不上朝。”朱樉“好心”地重複了一遍。
朱元璋的拳頭捏得嘎吱作響:“咱只恨自己不能多活幾百年!”要是能多活個幾百歲,他一定要去把那群不肖子孫狠狠揍一頓!
-
明·正德時期
“哈哈……”朱厚照大肆嘲笑,“擺宗這個詞用得真是傳神!”
反正不是他的後代,他想笑就笑。
【由于長時間的怠政,因此萬歷非但沒能使中興的局面延續下去,還反而把明朝往絕路上推了一把。
用《明史》的話給萬歷總結一下吧:“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于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骛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雠,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于神宗,豈不諒欤。”】
-
明·萬歷時期
朱翊鈞後退兩步,像是力氣被抽幹了一般,無聲無息地癱坐在龍椅上。
“陛下!”朝臣滿臉驚恐,萬一今上在這裏出了意外,他們可擔不起責任啊!
“朕無事。”朱翊鈞擺手,“大家繼續聽吧。”
-
明·洪武時期
“大廈将傾,大廈将傾……”朱元璋頓時想起阿藜講湯顯祖和馮夢龍時用的标題,不禁憤然慨嘆道,“這個詞是真的一點都沒用錯啊!”
聽到朱元璋的感慨,朱棣的心情更加變得更加沉重。
【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年號泰昌。著名的“一月天子”,登基十天就因為縱欲過度一病不起,“明末三大疑案”的主人公或者隐形主人公。
家人們,聽到這個介紹就基本可以想象明末有多亂了吧?】
剛舉行完登基大典的朱常洛:現在的心情就是很絕望。
朱高熾:不敢相信,居然有人當皇帝的時間比我還短。
朱翊鈞:我兒子死那麽快?
【光宗噶得太快,我們還來不及看到他的施政,所以這裏就講講明末三大疑案吧。
第一個“梃擊案”,發生在萬歷四十三年。大概就是在某無人在意的一天,一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居所,意圖刺殺朱常洛,但沒成功,後來審問也沒審出啥結果,萬歷不願意深究直接把人處死了,這事就成了一個懸案。】
“都有人能闖進宮刺殺太子了,後續居然還能處理得那麽草率?”朱元璋對朱翊鈞的表現很不滿。
衆人:看得出來萬歷是真的很不喜歡這個太子了。
朱翊鈞:……
李承乾:太子不好當啊!
【第二個“紅丸案”,發生在泰昌元年。朱常洛生病後召禦醫看診,太醫院崔文升給他用瀉藥導致病情加重。之後鴻胪寺丞李可灼進獻紅丸,朱常洛最初服用發現病情有所緩解,于是當日下午又吃了一顆,然後他第二天淩晨就死了。因為朱常洛服用的藥丸稱為“紅丸”,所以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紅丸案”。挺離譜的,咱也不知道是該說太醫不靠譜還是該說大臣不靠譜。】
各個時空的人紛紛瞠目結舌:“這是太醫和大臣都不靠譜吧!”
-
明·泰昌時期
已知,縱欲過度會生病,生病請太醫導致病情加重,重病之後吃紅丸直接把人搞沒了。
那我不縱欲不就沒問題了嗎?朱常洛如是想道。
還沒等他松口氣,阿藜就接着說道:
【但光宗之死是否與紅丸有關目前仍舊未有确切定論,我們只能看到從之後的天啓到崇祯到南明年間,這樁案件一直被反複重提,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激烈黨争,所以這也是一樁懸案。】
朱常洛裂開了,他現在看誰都覺得對方不懷好意。
-
西漢·武帝時期
“這明朝的水,已經徹底渾了。”劉徹搖搖頭,深覺明朝果真是個布滿腥風血雨的朝代。這一路下來,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京師保衛戰、奪門之變、禮議之争、國本之争,現在又來個明末三大疑案和激烈的黨争……精彩,實在太精彩了!多事之秋啊!
-
秦
“不對啊,這才兩個案子。”扶蘇皺眉,“如果朱常洛到這裏就死了,那三大疑案是怎麽來的?”
“因為黨争。”嬴政解釋道,“紅丸案在後續能有那麽大的影響,恰恰說明朱常洛剛死的時候也發生了激烈的争端,且這場争端必然就是第三樁疑案。”
扶蘇若有所悟。
“你猜,他們争的是什麽?”嬴政循循善誘。
“皇帝已死,為了日後的話語權……”扶蘇思索了片刻,肯定道,“他們争的必然是太子!”
他話剛說完,阿藜的聲音也随之繼續響起:
【第三個“移宮案”,也發生在泰昌元年。這就是個“我死後所有人在我屍體前搶我兒子”的故事。朱常洛駕崩當天,其寵妃李選侍控制乾清宮,與太監李進忠密謀挾持太子朱由校,欲當太後把持朝政,遭到朝臣的極力反對。在朝臣的保護下,朱由校得以離開乾清宮,之後,為防止李選侍幹預朝政,群臣又逼迫李選侍移到仁壽殿哕鸾宮,史稱“移宮案”。
“移宮案”并未因李選侍移居哕鸾宮而結束。移宮數日,哕鸾宮失火,由于衆人的奮力搶救,李選侍母女才得以死裏逃生。這件事發生後,反對移宮的官員散播謠言直指天啓帝朱由校違背孝悌之義,虐待李選侍母女,以致李選侍抱女投井。最終天啓不得不出面解釋,至此“移宮案”才得以暫時平息。】
-
明·泰昌時期
什麽!朕才剛死就有人惦記着挾持朕的兒子?
朱常洛怒不可遏,內心不僅升起了對朝臣的防備,還徹底打消了給李選侍封貴妃的念頭。雖然他平時比較謹小慎微,但這并不代表是個人都騎到他頭上撒野。
-
唐·太宗時期
“精彩,實在太精彩了!”李世民啧啧稱奇,“都亂成這樣了,也難怪明朝會滅亡。”
-
明·洪武時期
朱元璋聽得頭疼,完全無法做出評價。縱然他再怎麽心急如焚,也終究鞭長莫及。
【不得不說,泰昌帝雖然皇帝沒做多久,但這人生的精彩程度跟明朝其他皇帝相比也是絲毫不遜色啊!如果要給他寫本小說,那書名一定是——那個在位不到一個月,卻在明末掀起了腥風血雨的男人。】
朱常洛:你覺得我會喜歡這種“精彩”的人生嗎?
馮夢龍:有點意思,可惜不能寫。
湯顯祖:确實是個不錯的典型材料,或許你可以試試套其他朝代的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