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都說到“棄疾似去病,宋皇非漢武”了,主播覺得還是有必要稍微為個別宋皇們發一下聲啊。根據我們現在的綜合評價來看,漢武帝可是在古代四百多個皇帝裏脫穎而出、名列前三的重量級人物,一般皇帝還真沒法跟人家比。所以,比不上漢武不丢人,丢人的是比不上徽欽。】
–
宋
宋皇們:你還不如不發聲,丢人的那倆也是我們宋朝的皇帝啊!
“後世的評價,漢武帝能排進前三?”司馬光不敢相信,“這不可能吧……”
–
漢
“前三?”劉邦震驚了,幾百個人裏排前三,不容易啊!
劉恒:知道我孫子出息,但我沒想到他這麽出息。
劉啓:厲害了我的兒!
劉徹:雖然不知道評價标準是什麽,但既然後人說我是前三,那就是前三吧。
【南宋後面的皇帝咋樣主播沒關心過不好說,但孝宗趙昚主播個人認為還是可以的。】
趙昚:想不到我還能得個好評,真是太不容易了。
【其實主播以前并不知道宋朝還有趙昚這個皇帝,畢竟中國古代皇帝好幾百個呢,主播自己書都快念不完了,哪來時間去關心哪一朝都有哪些皇帝?能知道宋朝有趙匡胤和趙構就已經很不錯了,趙構還是主播通過岳飛認識的呢!】
宋朝皇帝們:……
Advertisement
“說得沒錯!像我們這種土裏刨食的,每天關心的也就是肚子能不能填飽,誰會花心思去記哪一朝有哪些皇帝呀!”老百姓紛紛贊同阿藜的說法。
【真正讓趙昚進入主播視野的機遇來自于一首寫古代帝王的歌,也是因為這首歌,主播知道了宋朝還有神宗、哲宗和孝宗,并發自內心地對歷史生起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朕倒是很好奇,那首曲子是如何描述朕的?”阿藜因一首歌對歷史産生了興趣,趙煦也因阿藜的敘述對那首歌産生了興趣。
章惇思索了片刻,道:“應該是好評價。”後世人對官家一直都是喜愛的态度。
【不得不說那首歌填詞真的很精悍,主播簡單透露兩句吧,神宗的詞是“變祖宗成法,開邊河湟”,哲宗的詞是“紹述新政,收取青唐”,至于孝宗嘛……】
–
明
“确實精悍,短短幾個字就概括出了神宗和哲宗最主要的事跡。”朱元璋點點頭表示肯定。
–
宋
趙顼:這評價不錯。
趙煦:很客觀的總結。
趙昚:按照這個規律,我不會是失敗的隆興北伐吧?
【史學家給孝宗的評價是“南渡諸帝之首”,但詞作卻并未對孝宗的政績進行總結,而是更多着墨于孝宗個人的內心世界。當聽到“鐵馬秋風,中原北望”的時候,主播不得不承認自己受到了深深的觸動。】
“鐵馬秋風,中原北望。”趙昚愣了許久,他沒想到會是這樣的一句話,沒有過高的稱贊,也沒有預想中的批判,有的只是簡單的現實。“寫得挺好的。”他很喜歡。
【辛棄疾确實生不逢時,那趙昚生而逢時了嗎?
我們前面分析過,宋軍有過精銳部隊韓家軍和岳家軍,但韓家軍的領頭人韓世忠在紹興二十一年去世了,而岳家軍的領頭人岳飛,也在紹興年間蒙冤而死,所以到了趙昚上位的時候,他缺少可以挑大梁的懂兵的将臣。
我們現在知道結局,去看孝宗的北伐會覺得他太草率。但換個角度想,他剛上位,面對的是已經偏安二十年快要失去進取心的朝廷,他能拖下去嗎?骨頭是越熬越軟的,要想占據主動,盡快掃除這種怯懦的風氣,北伐其實是最快的方法。】
“是最快,但也存在風險。”劉徹搖頭,“一旦失敗,日後再想振作就難了。”
比如隆興北伐失敗後,趙昚不就再也沒北伐過了嗎?
【隆興北伐的失敗使趙昚在與主和派的拉扯中失去了主動權,他手下的主戰派重臣變得更少,主和派重新在朝堂上占據主導。再加上,趙昚頭上還有個與他主張相反、不支持北伐的太上皇趙構,趙昚在位二十七年,趙構當太上皇二十五年,趙昚幾乎整個執政生涯都在受趙構的制約。】
趙昚:……
衆人:這趙構還挺長壽啊。
【內部不行我們再看看外部。趙昚對位的金國皇帝是誰呢?是金世宗完顏雍。完顏雍比趙昚早一年上位,趙昚又在完顏雍病逝的同年禪位太子趙惇,這倆人的在位時間幾乎完美重合。根據歷史記載,完顏雍是将金國推向鼎盛的皇帝,有“小堯舜”之稱,後世人評價“金代九君,世宗最賢”,可以說,趙昚遇上了最強勁的敵人。】
衆人:這是什麽倒黴鬼的運氣?天時地利人和是一個都不占呀!
趙匡胤:真是太離譜了!
趙昚:已經眼前一黑了,我還有救嗎?
陸游:我覺得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辛棄疾:是的,我們要相信奇跡。
【生不逢時,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孝宗身上,他并不完美,也做過錯誤的決策,但在兩宋的皇帝裏,他幹得還是可以的,“乾淳之治”就是他能力的證明。“隆興和議”雖然仍是屈辱合約,但至少南宋不用再對金稱臣,南宋每年給金國的銀絹減少為各二十萬兩、匹,比紹興和議時少了五萬,“歲貢”也改稱“歲幣”,名頭上好聽了那麽一點。也是在這次,宋金兩國正式約定了歸正人的歸屬問題:凡是越過宋、金邊境投奔南宋的百姓,金國都不再追回,南宋也不再遣返。南歸的移民終于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護。】
“名頭再好聽也改變不了屈辱的事實。”趙昚嘆氣,和議哪有那麽容易談成?其中必然存在利益交換,他甚至都能猜到自己許出去了什麽,“朕還是太欠考慮了。”
“當局者迷,官家已經做得很好了。”辛棄疾安慰道。
【隆興北伐之後,趙昚還是在堅持閱兵練兵,他身體力行地帶着皇子們一同習武,哪怕因此而傷了眼睛都毫不在意,仍舊堅持禦騎習射。但大宋畢竟是大宋,軟久了的骨頭哪有那麽容易硬起來?主和終究還是大勢所趨,虞允文死後,宋廷再也沒有出現像虞允文那樣名聲卓著、堅決主戰的重臣,趙昚最後的支撐也沒了。這位一生都在北望中原的皇帝,最後被不孝子氣病、郁郁而終,死後兒子連喪事都不肯給他主持,不得不說也是很凄涼了。】
陸游和辛棄疾先後看向表情麻木的趙昚,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陸游:真不知道該說什麽。
辛棄疾:官家的不孝子也不是咱倆可以議論的。
趙昚:累了,怎麽太上皇的人生那麽美好,我的人生就那麽一言難盡?
【說到底,北伐不是過家家,不能短期見效,它是一場需要長期堅持的持久戰,辛棄疾可以是希望的火種,但只有辛棄疾一個人也是不行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整個國家無法上下一心,如果沒有訓練有素的軍隊、沒有靠譜的同僚、沒有君主的支持和充足的後勤準備,一切都将是空談。】
“世界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無論做什麽都需要細心謀劃、認真準備。”劉徹将視線從屏幕上移開,“南宋的路,還長着吶!”
【不過恕我直言,就大宋君臣那對外軟骨頭、對內窩裏橫的毛病,上下一心?不可能的!什麽時候能不歧視武将,不熱衷于搞黨争內鬥,對着敵人能硬氣起來說“我不給你送錢”了,再來讨論收複燕雲或者北伐的事吧!
猜猜強漢、盛唐、剛明中間那個是什麽?其實原本該是富宋的,但是吧,咱們現在更喜歡叫弱宋,因為宋朝對外實在太一言難盡了,有錢也遭不住你宋扯着“禮儀之邦、愛好和平”的遮羞布往外上貢啊!】
宋朝皇帝們:……
宋朝大臣們:……
【如果世上真有平行時空,那麽主播希望北宋人早點意識到尊嚴是靠打出來的,而不是退讓出來的這個事實;也希望南宋人時刻牢記,你們的祖墳還在北方呢!】
沉默,是今天的大宋。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直播的全部內容,我們下期見啦!】
光幕又一次消散,大家重新自由活動。
–
南宋·高宗時期
或許是打擊太大,秦桧硬生生把自己氣中風了,大家找到他時他已經徹底癱在床上不能動彈。
民間的抗議聲越來越大,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趙構立刻退位。
“你們想幹什麽?”趙構驚慌地看着朝自己圍上來的宮女太監們。
“既然官家注定要禪位,那不如現在就把位置讓出來吧!”他們道。
–
南宋·孝宗時期
北伐呼聲越來越高,民衆收複故土的願望越來越強烈,漸漸壓過了主和派反對的聲音,主和派不再強勢。
在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的建議和支持下,趙昚放棄了速戰的想法,沉下心整肅朝綱、厲兵秣馬,只待時機成熟後揮師北上,恢複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