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傳說

傳說

我伫立在上海湯臣一品的20層的落地窗戶前面,面朝窗外的黑色天幕,面朝匍匐在腳下流淌不止的燈紅酒綠,面朝鋼筋水泥高聳的大廈,回憶自己的以往經歷,頓時,感到淚流滿面。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歷歷在目。在我的腦海中不能抹去。

-------神龍

我走到寬大的桌子前面,優雅得打開筆記本電腦,登錄一個系統,輸入自己的信息之後,頁面彈跳到一個窗口,裏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記錄我的一生事跡。

我是一條上古神龍,從荒蕪時代,活到現代社會。我經歷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變革,我每走過一個朝代,都會用自己的神力記錄下來那個朝代發生的故事。從伏羲時代,再到繁華的上海。我盤旋在上海的上空,或者居住在海中深底。

每次入夢的時候,我會回到我的出生地方,洛陽洛河邊。出生的時候,我的父親很是焦急。因為那天晚上正好是蚩尤大戰上古四大神獸。洛河的水勢突然猛漲。我的母親很是痛苦,畢竟在農村的茅草屋裏面,肚子裏面還有即将出世的我。

白虎、朱雀、玄武三個神獸,在我的母親的頭頂盤旋,對面就是巨大的蚩尤。不知道大戰了多少個回合。随着我的哭啼聲,戰争結束了。我出生的時候,是個人肉身體。眼珠明亮,哭聲不斷。青龍瞬間席卷了茅草屋,我瞬間被它帶走。青龍用的鮮血,滋養我長大。幾年之後,我的肉身發生變化。開始出現龍的特征。身體上面開始發出金黃色的光芒。我是一條金龍。

青龍将我困在山洞之中,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我逐漸長大。自己從山洞逃出來。跌跌撞撞跑到了一個村莊。因為我的身體長得奇形怪狀。所以村中見我,各個吓得立即躲了起來。我走到一戶人家,從他們那裏偷了一件衣服,穿到自己的身體上面。這樣子我發黃色的肌膚,被覆蓋住,露出人頭和四肢。身體上面的龍鱗也被衣服遮蓋。

随着朝代得不斷變換,我身上的衣服也随之更換。自己學習的方言,也不斷地變換。同時,身體上面的龍鱗變得越加堅固。拜托青龍的束縛,多年之後,我在一個茶館吃飯的時候,聽聞,在昆侖山脈發現一具龍的屍骨,心中猜想,那可能是青龍。

上古四大神獸,在歷史的朝代中,也逐漸失去靈力,相繼死去。但是關于它們的傳說一直存在。這對于我來說,可以更加清楚得認識它們。

關于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但是印度以及印度佛教所謂的龍并不是真正的龍,而是一種被稱作“娜迦”的蟒蛇,佛經所說的“大鵬食龍”食的就是“娜迦”。

---神龍

茶館的說書人,一直在說着關于它們的故事,下面的聽衆,豎起耳朵,津津有味得聽着。

說書人道:“

青龍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來看,青龍是東方的神獸,也可以被稱為蒼龍,它在四大神獸中最為高貴。龍不管在以前還是現在都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關于它的非常多,各有各的說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蒼龍的戰績。”

“在中國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合想象成為龍的形象,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青色,故名“青龍“。青龍在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東方的靈獸,青龍既是名字也是種族,青龍的方位是東,左,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

Advertisement

而在衆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于夏朝是屬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青龍的故事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裏,慢慢的也開始流傳着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着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老頭,你說這些五行八卦,我們聽不懂,直接講故事,挑重點的講啊!”

“對啊,就一盞茶的功夫。”

“好。

下面講一個關于青龍和白虎的戀愛故事。

老君山有一塊岸礁,彎彎曲曲伸向東海,遠遠看去,活像一條石龍,當地村民都叫它“石青龍”,傳說這是被東海龍王鎮在這裏的青龍的遺骸。

很久以前,青龍在東海龍宮裏當侍衛将軍,這位青龍将軍對上有令則行,對下有求必應。有時還變村民,到人間察看民情。

有一次,玉皇大帝下旨,要在東海水晶宮挑選一名得力将領到天庭任職。海龍王忍痛割愛,把自己最得意的青龍将軍送上去。

青龍動身那天,海龍王一直送到海面,并對青龍說道:“我特地推選将軍榮升,望你到了天庭後,不要忘了東海龍宮這個出生之地!”

青龍再三拜謝而去。

青龍上天之後,玉皇大帝封他為靈霄寶殿的值殿将軍。

頭幾年,青龍像在東海龍宮一樣,對上下左右應付自如,日子倒也過得不錯。後來,他認識了皇母娘娘身邊的一位宮女白虎星,平時常有接觸,天長日久,雙方漸漸産生了愛慕之情,一見面總是含情脈脈地眉來眼去。但天庭法規森嚴,無法在一起傾訴衷情,日子一長,他倆越來越感到天庭的不自由。

有一天,青龍星和白虎星在後宮服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時,又一次見面了。這一回,他倆見四下無人,便壯着膽搭了腔。兩人真是情投意合,約定在王母娘娘壽筵之夜,衆天神赴蟠桃盛會之際,一同私奔凡間,永結伴侶。

好不容易等到這天,他倆偷偷溜出西天瑤池,急匆匆奔到南天門。正在高興之際,不料從靈霄殿傳來陣陣鐘鼓聲,南天門砰的一聲關上了,四大金剛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玉皇大帝得知他倆雙雙思凡,偷偷私奔,氣得胡須都翹起來,即令值日功曹将青龍、白虎押來審問。

青龍星和白虎星情深意篤,到了這般光景,什麽也不怕了,當着玉帝的面,直說出雙方相愛,願受天規懲罰,只求恩準他倆結為夫婦。

這下可更激怒了玉帝,當即傳旨青龍星貶回東海,白虎星罰到凡間受盡人世間苦難。

兩星永久分離,不得相會!

青龍星懷着悲憤的心情回到了東海龍宮。

原以為龍王待他不薄,回到東海以後想再托海龍王出面求情,尋回白虎星。

上次青龍上天宮,他笑臉相送,拼命奉承。這回青龍回東海,卻一反常态,冷漠得很。他高坐在水晶椅上,淡淡地對青龍說:“你這一回是違反天規被貶回來的,不能像過去那樣受重用了。念你昔日的功勞,如今派你當一個推潮神,現在派你去老君山的東海上面,當推潮神,這算不上美差,但也不算虧待你吧!”

青龍拜謝了海龍王,默默地退出水晶宮,從此做起推潮神來。

一日推兩潮,苦熬苦撐,沒有出過半點差錯。但他脫不開身,沒法去尋找白虎星,只有苦苦地思念着她。

再說白虎星,被罰到凡間以後,在鎮海一個官宦人家當了侍女。

一次,鎮海發了一場大水,房屋沖塌了,人畜淹死了,縣城裏是白茫茫一片水世界,順着大水飄到了東海大洋。這官家侍女也被淹得半死,随着洪水漂呀漂呀,最後被風浪刮到了老君山的一個沙灘上。

不知過了多少辰光,白虎星醒了過來,見身邊站着一個白發老者,一間才知是當地土地救了她。白虎星将自己的悲慘遭遇訴說了一遍,又求土地公公幫她打聽青龍的下落。

土地公公很同情他們,悄悄告訴她,青龍星自從被貶回東海,就在這一帶作推潮神。白虎星謝過土地公公,馬上趕去相會.。

一個群星燦爛的夜裏,白虎星和青龍星這封患難情侶久別重逢了,他倆又高興又傷心,互相傾吐了別後的苦戀之情。

誰知此事被海龍王派來監視青龍星的蟹精看到了,急忙去禀報了海龍王。

海龍王一聽發火了:“好呀!這青龍星、白虎星在天庭違反天條,到我龍宮又觸犯官規,真是罪上加罪呀!”

當即傅下令去将白虎星鎮在老君山西北面的一座山下,這座山後來叫“白虎山”;

将青龍鎮在老君山東南面的一塊礁石上,這座礁石後來就叫青龍岸礁。

青龍星和白虎星為了自由和愛情,受盡千辛萬苦,最後又被海龍王壓到山底下,永遠成不了夫婦。

可是,百姓根本不賣海龍王的賬,反而更加懷念這封情深意篤的戀人。

老君山上面的村民每逢大年三十夜,都要在家裏的水缸、米缸、菜櫥上貼上印有龍圖的“青龍紙”,以示紀念恩!

我聽完說書人講述的青龍故事,這時候,已經接近黃昏。我合上手中的劍譜,順便将劍譜放入到包袱中。劍譜的封面,寫着“靖難劍譜”。我心中暗想:這本劍譜是馮友興在靖難之役中,創建出來的劍譜。那場戰役是明朝成祖朱棣和他的侄子建文帝之間的一場內戰。建文帝是明成祖的侄子,由于一些原因,于1398年被立為皇帝。但是,建文帝的即位并不得人心,朱棣于1402年發動了靖難之役,最終奪取了皇位。馮友興是朱棣的手下将領,為了擊敗建文帝的軍隊,他精心設計,譜寫劍譜,讓軍隊裏面的每一個人,都開始練習,最終練就一身功夫。遙想那靖難之役持續了兩年,期間雙方都動員了大量的軍隊進行戰争,最終朱棣派出的将領馮友興在1402年擊敗了建文帝的軍隊,建文帝被俘虜。此後,朱棣奪取了皇位,成為明成祖。

沒錯,我現在身處的朝代是明朝1406年,明建文六年六月二十一日。正值炎炎夏季,此刻晚風吹來,我的身體猶如沐浴春風之中。

走在綠茵樹林大道中,我聽着鳥蟲鳴啼,不禁心中惬意滿滿。夕陽的餘晖,灑滿整個樹林,那些樹木的影子,斜斜照耀在地面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