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百姓之威
第10章 百姓之威
天幕的聲音響徹在每個人耳邊,上至帝王,下至貧苦庶民。
有人嗤笑不屑,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毫不在意,只做着自己的事情,有人仰望天幕,怔怔的不知作何感想……
衆生百态,盡在天幕之下,而天幕之下,盡是平民百姓。
“百姓的……天下……?”
“這怎麽能是我們的天下呢……”
行在路上的田勝和荊元也在看着天幕——
“師兄,你說……這後世到底是什麽樣的啊?”
荊元感覺有什麽一直在撞着自己的心髒,讓他不能将目光從天幕上挪開。
田勝搖了搖頭,但和荊元一樣表情怔松。
“我只道我們活在現在,難得有天幕這樣的奇跡出現,只盼……”
兩人不由得對視一眼,皆懂心中所想——
只盼所行之路,一切順暢。
……
秦宮朝堂。
嬴政聽不見禦宇之內的百姓之聲,但他擡頭注視天幕,第一次心中所想雜亂無言,思緒難辨,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Advertisement
【孔子最早提出君舟民水這個概念。】
【《荀子·王制》中更是直言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孟子也說過“民貴君輕”。】
【可言語之輕,總能讓歷代的一些帝王忽略其中的警示之意。】
【或許他們也想不到,那大多數時間都平靜無波的水,究竟能做到何種地步——】
只見天幕畫面中,先是出現廣闊的河流,和位于其上的小舟,河流波動,開始變得湍急起來,小舟行駛再小心不過,卻依舊晃晃蕩蕩,搖搖欲翻,最終一個猛烈的水波浪頭打過來,終于傾覆在了河流翻騰的水面上。
舟船确實抵不過河流的沖擊,但眼前的天幕畫面之中,卻也是再尋常不過的場景。
誰都知道水流會傾覆船只,但也從未見過哪個漁夫畏懼水流啊。
這是大多數人觀看完這一畫面的想法。
然而天幕在播放完這一畫面之後,場景瞬間一轉,只見一個尖尖角率先出現在畫面之中——
這是什麽?
随着衆人的疑惑,畫面逐漸拉遠,露出尖尖角之後的全貌——自船首開始,寬大廣闊的甲板,巨大的船身,仰視起來,竟有種巍峨深重之感!而甲板上行走的人,對比之下,竟是顯得渺小不已,其上……其上竟還有多處“房屋”?!
這哪裏是小船,這分明是巨輪啊。
嬴政呼吸都亂了。
這船……這就是後世之船?!
“嗡——”
畫面中,巨輪發出厚重悠遠的汽笛聲響,開始行駛在海面上。
而天幕畫面再一次拉遠,廣闊無邊,幾乎與天際連接在一起的海面,轉眼就毫無預兆的出現在了衆人面前。
那是衆多河流交彙而成的大海,那是萬千百姓足以比拟的大海!
或許有人見過海,或許也有人曾經行駛在海面上。
可未曾有人見過如此巨大的船只,也未曾有人以這樣的視角拉遠,來看大海與如此巨輪的對比沖擊。
那承載房屋,将人襯托得如此渺小的巨輪,與廣闊無邊的大海相比,竟也只如那河流上的小小船只一樣……
以及……海上天色驟然轉暗,風雨欲來——
此時,就連蒙恬王翦等鐵血将領,都不由得露出了驚異駭然之色。
從未見過的巨大浪頭,從未體驗過的深海之懼,以銳不可擋之勢,毫無阻擋的朝着那艘巨輪洶湧沖撞而去。
砰砰——
只幾息而已,巨輪便發出了滲人恐慌的咯吱聲。
慢慢的,從船頭開始,以人力無可抵抗的态勢,巨大的船身逐漸豎起,朝着深海之下,一點點沉寂,湮滅了下去……
【這就是……水能覆舟啊。】
君可還得見,那巨輪之貌?
恐怖的是,吞噬巨輪之後,海面又恢複了一如既往的平靜,溫順馴服,仿佛之前的一切從未發生過一樣。
歷朝歷代所有人都是一片沉寂。
半晌,才有人猛地抽了口氣——
“乖乖,我滴乖乖……”
程咬金捂着還在砰砰亂跳的心髒,臉色都有些發白。
“這天幕未免也太吓人了吧……”
房玄齡還沉浸在那震撼之幕中,聞言才堪堪回過神:“不是天幕吓人,而是這普天之下的衆多百姓……”
李世民也是艱難回神,不禁感嘆道:“天幕所示,聞所未見,天幕所言,振聾發聩啊。”
……
漢朝未央宮。
劉徹微張着嘴,思緒簡直繁多。
那行駛大海的巨輪是怎麽造出來的?
後世究竟是什麽樣的?
這後世竟能造出那樣的龐然大物來?
雖說從天幕第一次出聲之後,就能猜出這天幕種種來自後世之人,可直到現在,劉徹才是第一次真正的對後世感興趣。
還有……那大海……
那百姓之威……
劉徹輕嘆了口氣:“諸位,可定然要謹記秦亡之訓啊。”
群臣拱手:“謹遵陛下之言。”
……
秦王宮上下更是一片寂靜和凝重。
嬴政握着劍柄,掌心已然出了不少汗,各種思量在眼底不斷閃爍,讓人不敢輕易明視過去。
試問朝堂之上,誰曾真正想過庶民之苦?
可聞先前天幕所言,秦之內部混亂問題諸多,那這破局之法,難道就是……
【秦朝之後是漢朝,不是什麽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
【在秦朝混亂之際,六國舊族必然是想過複辟己國,可這樣的做法不過是倒行逆施罷了,歷史總是不斷向前的,秦始皇開創了大一統的先河,結束了國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分裂局面,又如何還會倒退回去。】
【秦朝最終走向滅亡,的确少不了六國舊族的添柴加火,但最後的得勝者,卻絕不可能是六國舊族。】
“為什麽?!這不可能!”
秦朝境內,潛藏的六國餘孽失聲高呼,滿臉無法接受。
為什麽?!
難道秦皇當真是天命所歸?!
【商鞅變法,讓秦國的軍事武力逐漸走向強盛,軍功授爵,打破了貴族壟斷的利益權利,給予了普通民衆以軍功獲得爵位的登高途徑,所以秦人好戰善戰,也有勁兒打仗,再看當時的其餘六國,實施的卻還是貴族制。】
【平民百姓在秦朝過得不好,甚至不自由,但只要獲得軍功,最起碼有同等向上晉升的機會。】
【再看其餘六國,底層庶民卻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的。】
【而漢朝取代秦朝,卻也并不意味着平民百姓就過上了好日子——】
【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曾寫道——】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令人傷心的是秦宮漢闕裏那些走過的地方,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天地間,田野間,百姓們茫然無措的擡起頭,吶吶無言:為什麽他們總在受苦啊……
“既然都是苦,那我寧願要現在的生活,也不願掀起戰亂去流亡。”
可話是這麽說着,卻一點不顯得寬心和安定。
有人不禁望向鹹陽秦王宮的方向,低聲喃喃道:“太遠了啊……”
【差距都是對比出來的。】
【和秦朝相比,六國所實行的制度,使得庶民更沒有出頭之日,意圖複辟,純屬妄想。】
【而漢初百姓依舊受苦,卻為何能安定下來?】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統治開明。】
【可見百姓所求何其簡單,不過是一點溫飽,以及相對平和穩定的生活啊。】
“聽聽啊,快聽聽啊!”
他們所求的不過是這些啊。
嬴政仰望天幕,拇指下意識摩挲在劍柄上,眼底若有所思。
【話說回來,自商鞅變法後,秦國的軍事武力等逐漸和其餘六國拉開了一個分水嶺,可在秦朝統一後,繼續沿用原來的制度法規,卻完全是不适宜的,這才衍生出諸多問題和混亂。】
【可先前也說了,大一統的秦朝就像是一架行駛不定的馬車,想要停下來,難啊,而且也不能停下來!】
【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為何在屢遭刺殺後,還不斷出巡游視,又為何耗費民力修建秦直道等,是因為不得不為之啊,在秦之前,從未有過大一統國家的先例,作為始皇帝,在這架不能停止向前的馬車上,他只能邊駕駛,邊摸索着前進的道路,哪怕秦朝僅十五年滅亡,可往後的諸多王朝,無論制度如何變,卻盡是脫胎于秦之上的。】
【所以及至現代,秦皇暴君,秦朝暴秦言論不決,卻也不能否認秦始皇功績之卓越!】
【秦皇創業,何能守業?】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始終相信,若能給始皇足夠的時間,若能究其根本,察問題之所在,以秦始皇之能,必然能将守業之行繼續下去。】
“陛下!!!”
蒙恬不禁心潮鼓動,望向位于其上的帝王,目光灼燃:“陛下,我大秦必能延續下去!”
“善!”
嬴政也不禁高喝一聲,心潮澎湃——
從無到有,建立王朝,他是開天辟地第一人,功過三皇,德高五帝,即使前路再艱難,他也必當橫掃向前,掃清障礙!
【守業……如果說秦朝的守業是積重問題太多,無論換了誰都守業艱難,尤其敗在了胡亥上面,那另一個和秦朝何其相像的朝代……開局可謂是比秦朝好太多了,可其後的繼任者,卻完全能和胡亥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