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無夢令
第18章 無夢令
那處空白原本的內容齊滺記得,他寫的是關于梁昏帝蕭楫舟誅人十族的資料。
海平元年,蕭楫舟登基不過半年,雍明太子蕭桧舟在位時任命的太子詹事崔澤就在江南意圖謀反。
根據《梁史》記載,參與進這樁謀反案的朝臣不下百人,官位最大的是荊揚二州的刺史,因此這樁謀反案又被稱為“荊揚刺史案”。
一樁謀反案,竟然牽扯了兩位封疆大吏,其餘涉及官員林林總總不下百人,蕭楫舟怒震雷霆,恨不得血洗江南。
因此,當他發現這百人之間最多的關系竟是江南士族之間盛行的師生關系之後,便将“師族”也列入了連坐之列,将涉案人員通通誅了十族。
海平元年的第一場雪便是在這時候下的。據傳,十年難得一見的鵝毛大雪落入荊揚二州,落地之後,純白的白雪卻被染成了紅色,因此海平元年也被人稱為“紅雪之年”。
“紅雪之年”在歷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份。史學家認為,正是“荊揚刺史案”開啓了蕭楫舟收攏皇權的征途,也拉開了大梁王朝衰落的序幕。
可是,就在剛剛,當齊滺想查詢這件事的時候,竟然意外地發現,他在網上找不到任何關于蕭楫舟誅十族的資料。
他最開始還以為是校園網又壞掉了,按例罵完學校只收錢不幹人事之後,就拿起了之前做的筆記,想要通過自己的筆記來制作下一場直播的內容。
可誰能想到,當他将筆記翻到梁昏帝蕭楫舟誅十族的那一頁時,竟然發現關于誅十族的內容都不見了。
不是被塗抹掉,不是被撕掉,就是單純的原本寫滿了字跡的筆記紙在這一刻變得一片空白。
明明他用彩色的筆勾勒的重點印記還在,上面本該出現的字跡卻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該效果堪稱恐怖片,看得齊滺頓時吓出一身冷汗。
與此同時,關于梁昏帝蕭楫舟誅十族的故事,趙陵川給出了他的答案:“啊?還有這麽離譜的事?誅十族?多的那一族是什麽?”
一臉八卦的表情,仿佛第一次聽說這件事。
Advertisement
可是明明,就在不久之前,趙陵川還在和他吐槽:“嘶,那個年代當老師的也太慘了吧?不過你要是活在那個時候,也不用操心畢設了,直接和王川說老子不幹了,他肯定跪下來叫你爸爸。”
那時候齊滺還說他不想要這麽一個油鹽不進的兒子:“那我自己不也得沒命?”
可是轉瞬,趙陵川就忘記了這件事。
互聯網也忘記了這件事。
就連白紙黑字,也忘記了這件事。
隐隐約約間,齊滺好似想到了什麽。但那個念頭閃過的太快,快到齊滺無法捕捉。
齊滺沖着趙陵川擺擺手:“沒事了,你吃飯去吧。”
趙陵川:“啊?我想……”
齊滺:“我想吃二樓食堂的那家包子。”
“……”趙陵川,“好嘞。”
趙陵川走了,寝室內只剩下齊滺一個人。窗戶大開,風吹過額前的碎發,齊滺指尖在鍵盤上飛速飛舞,在搜索框裏輸入了一個名字——
【元津】
大梁尚書令元津,太後元沚的親弟弟,蕭楫舟的親舅舅,前朝西齊的安定王。幼時被梁景帝囚禁于元家村,後因蕭楫舟的出生被放出,從此踏入官場。
又因為蕭楫舟的上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官至尚書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只是這位朝廷肱骨皇親國戚,卻也折在了“荊揚刺史案”裏。
揚州刺史姚霆,其親妹姚霁為元津原配夫人,為元津生下一雙兒女。因此,姚霆被證實謀反,元津也在十族之列。
梁昏帝提出可不殺親舅,但元津要被罷官奪爵貶為庶人,太後元沚自然反對。
“荊揚刺史案”牽連太廣,朝野上下皆惴惴不安,因此當垂簾聽政的太後元沚借着元津被牽連一事提出要減少殺戮的時候,太後和皇帝的第一場戰争就開始了。
這場戰争最終以皇帝陛下勝利為終結,太後元沚終身囚禁萬安殿,尚書令元津不但被罷官奪爵,最終甚至丢了性命。
元津在海平元年的最後一天死于獄中。
眼前的網頁有片刻的空白,不住旋轉的光标看得齊滺心煩意亂。就在他第一千零八百次吐槽學校垃圾的校園網的時候,他想看到的東西終于姍姍來遲。
人物百科露出一點點關于元津的生平:
【元津,公歷2715年-2760年,字迦葉奴,雍州長安人,官至大梁尚書令……】
百科詞條甚至沒有打開,齊滺就已經失去了點開詞條的力氣。
公歷2715年-2760年。
元津活到45歲。
可是史書上原本不是這麽寫的。
公歷2754年,梁昏帝蕭楫舟在這一年的第一天登基為皇,改年號為海平,因此這一年也在史書上被稱為“海平元年”。
海平元年走到末尾的時候,“荊揚刺史案”也走到了尾聲,江南上千人頭落地,遠在北方的大興也人心惶惶。
終于,這把懸着的利劍落到了陛下的親舅舅——尚書令元津的頭上。作為“荊揚刺史案”主謀之一揚州刺史姚霆的舅兄,元津也在株連之列。
于是元津和太後元沚開展了一場和梁昏帝的鬥争,并最終落敗。
海平二年,梁昏帝蕭楫舟殺舅囚母,正式開始了他的親政生涯。
也就是說,元津本應該死于2755年,享年四十歲。
可是現在,他的卒年是2760年,享年四十五歲。
2760年,海平七年。
正是這一年,在十八路有規模的起義諸侯以及無數在歷史上甚至沒有留下痕跡的農民起義軍的反抗下,綿延了三十年的大梁王朝正式離開了歷史的舞臺。
這樣看來,元津的死因很有可能是死在農民起義軍的手中,而不是死在自己的外甥手中。
蕭楫舟放過了元津。
這是為什麽?
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改變?
歷史也會改變嗎?
是他記錯了嗎?
應該是吧。
除了自己得了精神病,齊滺想不到任何一個可能。
******
【海平元年,大梁王朝國都大興城,大興宮,太後寝宮萬安殿】
元津是哆哆嗦嗦跑進來的。
身上的绛紗袍被帶起了褶皺,腰間的绶印與玉佩叮當作響。配合着萬安殿內被風吹響的珠簾,清脆悅耳的聲音卻無端有幾分令人煩躁。
元津跑到元沚面前,“撲通”一聲跪下,上來就是稽首大禮。他的頭狠狠磕在琉璃地磚上,“砰”的一聲,額頭便出現了血跡。
血流在琉璃地磚上,流進琉璃地磚上被他磕出來的裂痕裏,緩緩向下滲透。
元津大喊一聲:“姐姐救我!”
這一聲讓萬安殿內的絲竹管弦在瞬間停滞,唯有風吹珠簾的叮咚作響讓這裏不至于安靜得令人窒息。
元沚輕輕放下手中的青玉杯,杯中清澈茶湯被漾開點點漣漪。
元沚淡漠的眸子落到元津的身上:“慌什麽?你是陛下的親舅舅,真要株連,我在株連之列,陛下也在株連之列。”
一百零八顆青玉佛珠被輕輕撥動,元沚輕聲道:“你起來就是,壞了我的琉璃磚,你給我補上。”
眼見自己的親姐姐居然火燒眉毛了還在注意幾塊琉璃磚,元津差點哭出來:“姐,你救救我吧!那是謀反的大罪!”
說着,元津忽然擡起頭,慌裏慌張地說:“姐,我要休妻。對,休妻!”
元津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他連撲帶滾地跪坐于元沚身前,手中緊緊握着滾燙的茶杯,像是借此機會汲取力量:“我被株連是因為姚霆,只要我休了姚氏,這件事就株連不到我的頭上。”
元沚的臉色瞬間一黑。
元津卻像是沒有看到姐姐難看的臉色一樣,還在慌張地說着:“姚氏、姚氏她……”
說了半天,竟愣是想不出姚氏嫁給他十餘年,為他生兒育女操持家務,究竟犯了什麽過錯。
無子?
姚氏為他生了一兒一女。
淫佚?
姚氏操持家務多年,可從未有過這般醜聞。
不事舅姑?
元氏上下已經沒有舅姑了。
口舌?
姚氏溫柔恭順,從未言他人之過。
盜竊?
吳興姚氏女,嫁妝比夫家財産還要豐厚,何須盜竊。
妒忌?
也無,他可是剛剛娶了第九房姨太太。
惡疾?
姚氏身體康健……
等等!
元津的雙眼突然一亮:“姐姐,姚氏驚聞母家噩耗,聽聞自己的兄長竟犯下謀反大罪,一時之間驚怒攻心氣絕而亡,你看如何?”
似乎是覺得自己想到了一個絕佳的主意,元津的臉上竟然漾開了笑意:“這樣好。姚氏死了,也不會牽連我了,還無需擔上休妻的惡名。”
元沚再也忍無可忍,抄起眼前茶杯,沖着元津便扔了過去。
茶杯落在元津額頭傷口上,疼得元津龇牙咧嘴。元津驚愕地擡頭,卻只看見姐姐鐵青的臉色。
元津不明所以:“姐姐?”
元沚冷斥:“不要叫我姐姐!”
元津不明白元沚為什麽如此生氣,但他卻毫不猶豫地跪下,沖着元沚磕頭:“姐姐,弟弟有錯,你打罵弟弟便是,別氣壞了自己的身子。”
見元津現在還是一臉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的表情,元沚氣得手都在發抖:“滾!你給我滾!”
元津愕然。
在他記憶裏,元沚從來都是一副溫柔似水波瀾不驚的模樣,就連梁景帝臨死之前,元沚說出“絞殺陛下”的時候,語氣都是溫柔似水的,他何曾見過元沚如此的怒氣沖沖?
見到元沚這般怒火沖天,元津被吓得話也不敢多說,匆匆沖着元沚磕了一個頭,也不敢再胡說八道惹元沚生氣,轉身便走了。
他走到門口,還沒等離開,元沚忽然叫住了他:“元津!”
元津當時頓住,轉過身恭恭敬敬地沖着元沚行了大禮,才問:“姐姐,還有什麽事?”
元沚看着他,美眸中一片冰涼:“我警告你,你的小心思都給我收回去。如果姚霁出了半分差錯,我拿你是問。”
元津聞言動了動唇,看上去很想說什麽。但最終,看着元沚冰冷的臉色,他到底是一句話都沒敢多說,行了禮便匆匆走了。
看着元津近乎可以說是倉惶的背影,元沚的臉上滿是失望:“沒用的東西!還不如我那個天真愚蠢的兒子。”
萬安殿內女官被吓得紛紛下跪,只有從西齊時期便跟随在琅琊公主身邊的女官青鸾敢勸上一勸:“殿下,安定王幼時坎坷,現在遇到的都是和謀反沾邊的大案,難免失了分寸,殿下不要動怒,慢慢教就是了。”
“安定王。”元沚咀嚼着這個稱呼,一時之間只覺得這個稱呼充滿了諷刺,“你見過哪個王朝的王爺,十四歲了,卻連書都沒有讀過。”
青鸾頓時無言。
元沚手上不停地撥弄佛珠,目光卻放在了宮殿內那一扇畫着千裏江山的屏風上。目光如隼,不見平日裏吃齋念佛時的溫柔。
恍惚間,元沚又想起了小時候。那時候,她還不叫元沚,而叫叱羅沚。
她躲在父皇的寝殿裏捉迷藏,一覺醒來,卻正好看見蕭百川和慕容須蜜多帶兵闖到父皇的塌前。
慕容須蜜多一劍斬殺了她的父皇,蕭百川就在一旁負手而立。寬袍大袖雲淡風輕,仿佛出現在他面前的不是弑君重罪。
後來,父皇“暴斃”,哥哥登上了皇位,卻不過是蕭百川手中棋子,最終成了蕭百川篡位的工具,得了一個“恭”字為谥號。
她本是天之驕女,齊靈帝捧在手心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琅琊公主,一日之間成為階下之囚,名為榮養,實際上就連慕容須蜜多的侍女都敢給她冷眼。
而她僅剩的兄弟,安定王元津則被蕭百川以保護為名囚禁,她連見都見不到一面。
再後來,蕭百川的狼子野心再也掩飾不住,以臣代君建立了大梁,她這個二十了還沒有嫁出去的老公主便成了蕭百川的貴妃。
蕭知福出生那年是興業二年,彼時她腳跟未穩,不敢為弟弟求情。直到她在興業五年為蕭百川生下了第二個兒子蕭楫舟,元沚才敢提一提她那個作為前朝皇室皇子的弟弟。
好在此時,蕭百川也算是坐穩了皇位,也願意施恩西齊皇室來顯示恩德,她的弟弟、堂堂安定王,終于從被囚禁的元家村走了出來。
那是八年之後,她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弟弟。皇室皇子,卻畏畏縮縮,穿着粗布麻衣,手上俱是幹農活磨出來的老繭。
十四歲的年紀,卻連《論語》《孟子》都未曾讀過,記得的僅僅只有幼時學過的《三字經》《千字文》。
元沚緩緩閉上了雙眼,口中吐出一句堪稱怨毒的話來:“步六孤老賊該死!”
青鸾頓時跪了下去。
【作者有話說】
1,最後一句“步六孤老賊”指的是梁景帝。前文寫過,西齊時期用的是鮮卑姓氏,元沚名叱羅沚,梁景帝蕭百川名步六孤百川,大梁建立之後才改的漢姓。
2,改了一個設定,前文設定的是蕭楫舟七歲外放涼州刺史的時候,元津才被放出來。算一算不太對勁,改成了蕭楫舟出生,元津就被放出來了。
******
最近更新時間不穩定,大家不要等。什麽時候能穩定更新了會在作話說明,感謝^ω^
******
感謝在2023-07-26 23:38:32~2023-07-28 13:12:0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半夜不睡覺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閃亮的腳趾 7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