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洛陽賦
第64章 洛陽賦
昌黎韓氏曾經給沈涵送信插手過洛陽倉的修建, 如果不是今日聽到百姓議論這位昌黎韓氏已經定了親的大小姐,齊滺真的要将這件事忘記了。
齊滺頭疼地扶額:“以往對關東不熟悉,只覺得關東貴族同氣連枝同乘一船, 現在看來, 關東貴族未必真的同舟共濟, 你中有我也不一定只局限于關東。”
齊滺不理解:“他們究竟要做什麽?”
造反?也不是。原本的歷史裏,蕭楫舟把荊揚二州的貴族世家殺了個七七八八,也沒見誰真的反了,第一個舉起造反大旗的人, 還是海平五年的阿鹿桓念玄, 而阿鹿桓念玄之所以謀反, 是因為覺得蕭氏皇族害死了他的父親, 而不是因為蕭楫舟的暴/政。
帝王的暴/政沒有讓世家貴族造反,反而是那些被壓迫得活不下去的平民百姓開始占山為匪揭竿而起,而這些世家貴族卻直到下一代王朝虞朝的建立, 都沒有幾個世家真的舉起過造反的大旗。
齊滺不明白:“和朝廷作對,對他們究竟有什麽好處?”
韓大小姐乘坐的牛車已經逐漸走遠, 剛剛路上還在湊熱鬧的行人也三三兩兩地散去。年關将近,昌黎的道路上熱鬧非凡, 人人的臉上都揚着喜氣洋洋的笑容。
看着百姓臉上輕快的笑容,蕭楫舟輕聲道:“貴族不敢造反,是因為他們偌大的家業反而不敢輕易地舍去。但是顯赫的家世在背後撐着, 又有誰願意對別人卑躬屈膝?”
說到這裏,蕭楫舟竟是自嘲一般說道:“尤其是,對着我們蕭氏皇族這種族譜都翻不上三代的出身?”
齊滺搖搖頭:“這麽擰巴……他們若是一直都這樣又當又立, 我倒覺得可以對他們下手了。”
“又當又立?”蕭楫舟好奇, “這是個什麽說法?”
齊滺:“罵人的話, 全稱是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
“……”蕭楫舟沉思片刻,竟然笑了,“你別說,有點這個味道。”
齊滺眨眨眼,他看向遠處昌黎韓氏幾乎可以說得上是宏偉的大門,幽幽地說道:“也讓我來會會這些傳說中的高門世家。我也想知道,他們究竟是風骨千年,還是一群只會欺軟怕硬的東西。”
頓了頓,齊滺又說道:“若是能早日開科舉,就不必這樣步履維艱了。”
Advertisement
世家貴族的關系網龐大,牽一發則動全身,這也是齊滺不敢輕舉妄動的原因。
只是……蕭楫舟不理解:“科舉?這和科舉有什麽關系?”
華國歷史上的科舉,源頭便是蕭楫舟的父親、大梁的開國君主、梁景帝蕭百川。
齊滺解釋道:“我說的科舉,和你父皇開創的科舉不一樣。磨父皇開創的科舉,是在官員之中進行考試選拔能吏,優者升、劣者汰。這個想法很好,但卻是依舊将範圍局限在了官員之中。”
“你要知道,大梁的開國之臣,不是這些世家貴族的子弟,就是只會帶兵打仗根本無法治理國家的武夫,所以當年梁景帝在進行科舉之後,将不會理政的武夫都撤了下去,讓有能力的官員頂上。”
“但那些官員都是什麽出身?能讀書認字的,哪個不是貴族出身?長此以往,世家貴族掌握國之重任,帝王如何不被他們掣肘?”
齊滺将梁景帝開創的科舉誇了又貶,蕭楫舟沉思了一瞬,才說道:“那你說的科舉……是類似于孝廉?”
晉朝齊朝時期采取的選拔官員的主要方法便是舉孝廉,只是到了南北二十七朝,國家戰亂不休,為了籠絡各大世家的九品中正制便應運而生,取代了原本的孝廉制度。
蕭楫舟道:“你若要恢複孝廉呀不是不行,雖然難了一些,但想做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孝廉也有可能成為貴族世家的手段,這點要想辦法。”
齊滺輕輕地搖了搖頭:“不是孝廉,但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不是沒有共同之處。我所說的科舉,是将全天下的讀書人都聚集在一起,讓他們考試。優勝劣汰,誰的試卷分數高,誰就能做官。”
蕭楫舟:“……”
蕭楫舟一時語塞。他的唇動了動,齊滺覺得蕭楫舟大抵是想說些什麽,但話到了嘴邊,又覺得反對不太好、贊成太荒謬,于是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說些什麽。
齊滺說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麽,無外乎是天下讀書人大多出身貴族,科舉也不過是另一種世家壟斷官職的方法。但是現在是這樣,焉知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之後呢?”
“我的想法是,一開始也許沒有幾個平民百姓之家的讀書人能出來做官,但只要我們在全國各地開設書院有教無類,也許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第一批能勝任官職的普通讀書人。”
蕭楫舟都震驚了:“全國各地開設書院?”
齊滺:“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出來能幹活能做官的人,不需要他們有多少學問,也不需要他們能讀多少經史子集,只要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知曉如何做人就夠了。”
蕭楫舟:“!!!”
齊滺:“書院要多,要讓每一個人都能讀得起書。但書院不需要每個都大都好,只要能承擔得起教人識字、明辨是非就夠了。”
蕭楫舟目瞪狗呆。
齊滺:“至于錢……”
他的目光落在不遠處昌黎韓氏恢宏的大門上:“我們可以興辦國企,将鹽業、銅鐵等重要行業國家壟斷,不重要的行業也可以以國家的名義開辦企業,只要注意保證行業利潤率、不會壓榨到普通商戶無法生存就夠了。”
“到時候錢有了,我們就興辦書院,讓每一個國人都能讀的起書,可以選擇自己想要選擇的未來。讀書人多了,官位就是供不應求,世家貴族就再也不敢給朝廷甩臉色。”
齊滺轉頭看向蕭楫舟:“文殊奴,你怎麽看?”
文殊奴……文殊奴覺得……
“我們把昌黎韓氏搞死吧。先有了錢,才能建書院,不然現在國庫裏的錢不夠花的。”
齊滺對蕭楫舟的上道表示贊同:“對,先撈錢。不然你太能花錢了,之後還要修建運河,都是錢啊!”
齊滺扒拉着手指頭算了算,默默道:“我終于明白為什麽戶部那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鐵公雞了,錢到月底不夠花啊。”
蕭楫舟也摸摸算了算,之後難過地發現,錢好像真的不夠花。對外要秣馬厲兵應對戰争,對內要大搞基建改善民生,處處都是錢,五大糧倉的糧食加一起都不怎麽夠造的。
富有四海的陛下第一次開始為錢發愁。
侯十三走到昌黎韓氏府邸的某處偏門敲了敲門,門房很快過來開門,用還帶着哈欠連天的聲音說道:“誰啊?”
寒冬臘月,吹口氣都恨不得化成冰,門房不耐煩地開門,他瞅了瞅侯十三身上還算是得體的小厮衣衫,臉上又不耐煩了些:“你是誰?來找誰的?”
十三大人這些日子以來心态一天比一天好,已經完全可以受得住這些人的白眼。他笑嘻嘻地送上一袋銅錢,說道:“小哥,我們找韓二管家。”
門房颠了颠手上的荷包,大抵是價錢滿意,他臉上那股死人氣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肉眼可見的笑意:“韓二管家?你們可曾有信物?你們有名有姓,我也好去通報。”
韓二管家是昌黎韓氏某個分支的子嗣,長大後文不成武不就,偏偏有一張讨人喜歡的嘴,便成功到家主的家中當了二管家。
侯十三道:“我家主人姓魏,是城陽來的商戶,聽聞韓二管家最近有意找新的海鹽合作商戶,我們就自告奮勇前來了。”
說着,侯十三又遞上一個荷包:“煩勞小哥轉呈韓二管家。”
那個門房看着第二個小了一圈卻明顯更加精致的荷包,想了想還是沒有打開,而是對侯十三說道:“我現在就替你轉告,但二管家能不能見你,可不好說。”
侯十三點頭:“應當的,多謝小哥跑這一趟。”
門房關了門,侯十三轉身跑到齊滺和蕭楫舟面前邀功:“二位公子,成了。”
蕭楫舟将手中用來裝逼的折扇在手上繞了一圈,才敲到侯十三的頭上:“就幹這麽點活,難道還要領賞嗎?”
他特意收斂了氣勢,嘴角的笑都比平日裏高了三分,看上去不再如之前那樣一看就是個富家公子,現在反而真有了幾分暴發戶的模樣。
侯十三捂着頭委屈:“哪裏,小的又不是小……二公子,怎麽敢和大公子要賞。”
齊滺:“???”
這和我有什麽關系?
蕭楫舟手中的折扇也不轉了,眼神危險地看着侯十三。
侯虞捂臉,想說自己并不認識這個弟弟;唯有侯七還算有良心,開始琢磨着為自己的寶貝弟弟找個風水好一點的墳頭。
就在蕭楫舟忍不住要殺人滅口的時候,昌黎韓氏的側門再一次被打開,剛剛那個門房探出頭來,對他們說:“你們進來吧,我們二管家要見你們。”
蕭楫舟這才收回了看向侯十三的死亡射線,跟在門房的身後,從側門進了韓氏府邸。
昌黎韓氏确是百年世家,就連通向管家的下人房,環境也是清幽雅致。門房帶着他們一路穿過彎彎繞繞的亭臺樓閣,就在齊滺要被這地方晃花了眼的時候,門房終于停在某扇門前,說了一句:“二管家,他們來了。”
很快,門內傳來一道悶悶的聲音:“讓他們進來。”
齊滺跟在蕭楫舟身後進了門,一進門,就聽到裏面的人說:“你們就是穆府君介紹來的人?”
那人轉過身,露出的臉赫然與穆懷安有三分相似。
【作者有話說】
舟舟:老婆太會花錢了怎麽辦?
滺滺:老攻太會花錢了怎麽辦?
對視一眼:花昌黎韓氏的錢(确信)
******
想了一個梗,一群人裏面找一個兇手,別人都不知道兇手是誰,唯有主角一眼就認出了兇手,因為兇手洗護用品都用國際大牌,家裏卻有一塊開了封的上海硫磺皂。
慣用國際大牌的人怎麽會用這種老國貨?肯定是用上海硫磺皂清洗血跡!
結果我基友說我适合寫笑話大全(委屈)(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