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十七章
十三。
《這個殺手不太冷》
什麽是愛或者說什麽是家?
內心孤獨的人相互救贖然後愛了。
裏昂為愛的人報仇從此成為只與盆栽相依為命的殺手。瑪蒂達從小缺少父愛在家暴中成長,要為弟弟成為一個殺手。他們給彼此陪伴、歡樂、家和生活,還有愛。
裏昂最後說:我愛你,瑪蒂達。我開始想要過得快樂,睡在床上,有牽挂。
我在想一個問題:如果瑪蒂達知道裏昂會為幫她報仇而死,她還會不會這樣做?
她肯定會的,不然她一生都難以平靜的生活,這是道坎。就算裏昂不去,她也會去,但是裏昂不會讓她去。
那裏昂死了,她以後真的就是一個人了,她還會再喜歡其他人嗎?在學校裏會讓她得到救贖嗎?
她13歲吧,以後還很長,她會淡忘,但影響是一輩子的,希望她心寬點,去一個充滿陽光的地方,再遇到一個愛她她也愛的人。不要忘記裏昂,雖然這很自私。
“我要愛,或是死。”
——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
十四。
《贖罪》
講的是一個13歲女孩做僞證毀了她姐姐和一個男人的一生。其實這句話我糾結了很久,不知道這麽說是不是言過其實了。但對于她姐姐來說,的确是這樣,她失去愛人,離開家,到最後去世沒等回羅比;羅比原本應該去當醫生卻坐冤獄,為了洗清罪名參軍,在撤退的最後一天得壞血病去世。
Advertisement
有點壓抑啊。
有一點美好就是羅比當了長官回去和西見面,他們和好了。她等他回來。
那倆個壞人竟然結婚了?!他們憑什麽?!
色調取景很美,男主有點帥啊。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真實經歷,沒看這個電影前,我想到寫小說的一個梗。也大都是現實無法完成的,用另一種方式實現。真怕等我開始我的文筆之路時這個已成為大衆梗了。
“尋你,愛你,娶你。無怨無悔一同生活下去。”
十五。
《理智與情感》
大姐理智,二姐感性。
放以前我肯定是向往二姐不顧一切勇敢追愛,與自己喜歡的人縱情能有什麽可怕的呢。
但是我看着她和衛在一起總覺得缺少點什麽,就是太快了,太浪?太跳動了?衛給人的感覺就很飄,很會說,沒有給人沉穩可以依靠一輩子的樣兒。
後來真的分手了,其實這怎麽說,要是他依舊繼承財産,他會不會娶二姐?
還有布,他一直陪伴守護,讓二姐認識到他的好,日久生情也是一種愛,或者這可以更長久。
大姐真的太隐忍理性了,還好,她的念念不忘有了好的結局。費也很老實,兩個人啊,都沒有勇氣捅破窗戶紙。這看着也挺揪心的。
我常想一個問題:如果喜歡上一個朋友,和他(她)說了,運氣好互相喜歡就成了,運氣不好朋友可能沒得做。
好像當事人都挺怕第二種結果,所以大都沒有勇氣,一直拖着,直到真的忍不住,坦白。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你不确定對方喜不喜歡你的時候,那他(她)大多數情況是不喜歡的?
無解。
可能性挺多的吧,得看人。
鄉村的景也太美了吧。
這樣的村莊誰不向往,誰不想去住。
十六。
《曼斯菲爾德莊園》
一個女生從小過繼到姨母家在莊園長大的故事。
“引導是自己的內心,如果你願意聽從的話。”
有盼望的确是個好事。
最後十幾分鐘有點甜。
埃蒙不知所措但眼裏有光,芬尼察覺到他的愛意高興得不得了。還有在餐桌上的互動,以及姨母讓芬尼去摘薰衣草,埃蒙立即站起來一起前往。(姨母神助攻)然後告白接吻結婚,一切看着很快,但就有種順其自然的感覺。
誰不喜歡溫柔的人呢。
“貝夫人,我們可以一直這麽快樂。”
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是不是會為以後不論對方有多讨厭,性格多差,都會自動美化,加濾鏡,希望他(她)真的是自己心裏所想的。
所以長得好看還是有點優勢,但能不能長久還得看性格、三觀。
真的會有浪子回頭嗎,可能是真的愛了或者浪夠了?
十七。
《南方與北方》
來自南方溫柔的閨秀在北方與一位冷酷的紳士相遇了。
男女主間的隔閡與偏見到最後才化解。
初見男主對待工人的方式粗暴,讓女主覺得他不近人情,第一印象就不好;
女主結識了一位工會朋友,他因雇主降薪而要發起工人運動,女主與他們一家相處過程中,對男主會有些想法;
男主一直強調女主不會喜歡他,他也不會跟她在一起。後來工人罷工起哄,女主出面與男主一起面對,被誤傷。男主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去坦白,卻被女主拒絕;
女主的哥哥曾攤上過事,一直躲在國外,媽媽生病才喊他回來。他離開的時候與女主告別擁抱,被男主看見誤會;
車站告別那次發生過命案,女主受到牽扯被警察問話,它為了保全哥哥只能撒謊。警察和男主說了,男主替她隐瞞,幫她度過這一劫;
女主讓工會朋友找男主尋工作,她相信他倆好好談,男主會同意。(果然如此);
女主的爸爸去世,姨媽接她回倫敦,男主看着她坐着馬車走遠,說回頭。女主回南方,她對這裏的态度已經反轉,覺得南方的慢吞吞會毀掉一個人;
男主的工廠破産,而女主此時繼承了很多遺産。女主回北方把存到銀行的錢用來投資男主;
車站偶遇,男主的眼神也太溫柔了。他問你要跟我回家嗎。
這個劇情真的太慢了!
其實這也沒啥,主要是男主。很久很久以前特別愛看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小說,現在更喜歡溫柔的人。我也相信男女主在一起,男主會對她很好。但就是前期過程好難受,除了他跟女主告白,對女主的态度也太冷了。可能是表情的原因?沒大笑過?
挺佩服男主的母親,她看着強勢,但更看重兒子的看法。她本不喜歡女主,覺得她拿腔作勢,但還是願為了男主而慢慢喜歡她。
十八。
《怦然心動》
朱莉因為布萊斯的眼睛對他一見鐘情,爸爸跟她說看東西要看整體是否大于部分的總和。布萊斯沒有和她一起保護楓樹,把她送的雞蛋丢掉,還不誠實,迫不得已應和同伴嘲笑叔叔也被朱莉聽到,最後想在全校面前吻她(哈哈又憋多久了,這麽應激):這些都給朱莉留下不好的印象。雖然她已經認為布萊斯不值得她喜歡,但“蒙蔽”雙眼的時間太長了,忘不掉啦,還低頭不見擡頭見的。可能她自己也猶豫,也不相信布萊斯真的會很壞。
布萊斯是日久生情,他與姥爺有一段對話,另一個版本翻譯的很經典。“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才上初中的朱莉,有同齡人不常見的執着、堅強、聰慧、善良、樂觀、勇敢與直爽,她就是“高光”呀。
最後,布萊斯為她種了一顆楓樹,不要臉地去摸她的手,哈哈。
十九。
《海蒂和爺爺》
太治愈了,超溫暖的,哭得我嘩嘩的。
一個八歲的小姑娘就感覺她很堅強、獨立。
裏面的每個人都很暖心啊。
海蒂是幸運的。
景也太美了吧。
二十。
《七宗罪》
暴食、貪婪、懶惰、忌妒、憤怒、驕傲、色欲。
我都有點!
沙摩塞:“這裏對冷漠姑息養奸,甚至把它當成是美德。
我的意思是,比起應付生活的困苦,沉迷于藥物要容易得多,就像去偷比去賺要容易得多一樣,就像打孩子要比養育孩子容易的多。愛要付出,需要努力、堅持才行。
-我們在說的是精神病。
-不,我們在談我們自己的生活。”
米爾斯:“我不認為你是因為相信這些,所以才要走的。因為你快要走了,所以你才想去相信這些的。而且想讓我認同你,告訴你你是對的。都是狗屁。不,我不會認同你。”
喬:“只有在這個肮髒的世界,你們才能義正嚴辭地說,那些人是無辜的。但這正是關鍵所在。每個街角、每個家庭中,都有這種死罪,而我們如若無視。因為太普遍了所以我們選擇容忍。因為它很微不足道,我們早上、中午、晚上都容忍了。但是,再也不用忍了。”
沙摩塞在那座城活了大半輩子,對那裏的醜陋肮髒與冷漠本應是習慣了,但也或是看透了,又深感無力,想到逃離,在餘生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他心裏的想法應該是和米爾斯說的差不多吧,要不然他早辭職或者調職走了吧。
想到電影開始,沙摩塞問米爾斯為什麽大費周章來這裏。米爾斯說和你退休前的想法一樣。
米爾斯年輕做什麽都要幹頭,就算遇到人心險惡他還能堅持下去,認為邪不壓正,也不單單沙摩塞所說的英雄主義。況且,他還有個新婚妻子,他是幸福的。
但我好恨,看到最後的箱子,只想說m。
喬自以為的上帝視角,懲罰一些“惡人”,對,在家、在學校、在公司…不管在哪兒,哪裏沒有忍過,那能因為忍不了就殺人嗎,這有點極端,否則要警察、法律做什麽。
“世界是美好的,是值得我們去奮鬥的。”
只相信後半句。
電影的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