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相識曹植

相識曹植

曹操在雙塔寺居住一個月。幸虧雙塔寺客房衆多,留得曹操和一些大将居住,其餘士兵,在雙塔寺周圍紮營守護。一夜,小寧被方丈玄悟大師叫到屋內。玄悟道:“小寧,曹軍在本寺暫住。你和其他師弟先行擠在一起住吧。你雖然沒有剃發出家,也算是半個雙塔寺的僧人。一直以來,全都是你自己一人住在偏房。本寺衆僧也沒有将你當成外人。現如今曹軍進寺,房間不夠,需要委屈你一下了。”小寧道:“方丈師傅,我小寧,今日來到雙塔寺已經将近兩年。我雖然年紀小,但是卻是懂事之人。方丈對我,很是慈愛,我心底很是感激感恩。我的父親姓容,他被迫從軍,留下我和我母親守在家中。現如今,母親已故,被曹軍之人殺死。現在曹軍在寺中,我要找到殺母之人。”玄悟道:“阿彌陀佛,我佛慈悲。小寧,你現在在寺中,不能随便說出殺生之語。曹軍人數衆多,你要報仇,可曾想過,你能否成功呢?要是殺他不成,又被曹軍殺死,豈不是丢了自己的性命?”小寧滿臉鐵青,生氣道:“殺母之仇,不共戴天,我小寧雖然才十歲,但是知道,這仇恨着實不能放下。”玄悟道:“你年齡尚小,即使殺母之仇,出現在眼前,你的母親,定當也不希望你枉送性命。一來你沒有功夫,怎樣才能殺死他?二來,他們曹軍百萬雄師,你怎樣才能進他身?再說來,你知道誰殺了你的母親嗎?”容小寧道:“我不知道那人姓誰名誰,卻知道他長得什麽模樣。要是他還在曹軍中,我一定會辨認出來!”玄悟道:“今晚我将你叫來,也是最近幾日,見你陰沉沉的臉,滿眼殺氣,時不時去偷窺曹軍。這些行為,不要再幹,以免曹軍發現,将你捉了去。”玄悟說得倒不錯,自從曹軍進了雙塔寺,容小寧都在觀察曹軍裏面的人。他在尋找殺母之人。他有時候為了進去曹軍大将住的房間,冒充僧人,說是前去送齋飯,亦或是打掃房間衛生。進去之後,瞧了瞧幾個人,發現這些人的身影身材面貌都不是那人。

“方丈,小寧知道,您老人家是為我着想。”小寧眼含淚花,道:“我不再去曹軍就是了。殺母之仇,我先放下。健康成長。”玄悟道:“阿彌陀佛,小寧能夠理解即可。你年齡還小,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因為仇恨,一直活在陰暗裏。你在寺中,待的時長不短。在多待幾年,便可以離去。”小寧道:“好的方丈。”說着離開了房屋。自己一人,在雙塔寺院中漫步。他仰望頭頂,星空漫天。院中樹木,雪花堆積。他看着皚皚白雪,心中那團仇火,似乎已經熄滅大半節。他自己拿去樹幹,在院中的白雪上,寫字。寫的內容,是僧人教他的《道德經》。他一邊寫一邊念:“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随。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背到“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心中已經沒有了仇恨。

他渾身大熱,心情舒暢。深吸一口涼氣,頓時覺得天地之間,沒有渾濁,只有清淨。人高興的時候,連空氣都是那麽清新淡雅。

這時,走過來一位少年。定眼一看,是曹植。曹植走過去,道:“這位小兄弟。你方才說得,可是《道德經》?”容小寧回頭看見,一位比自己高一頭的曹植,他紅彤彤的臉,展現出笑容,道:“是道德經的一部分內容。你也會道德經?”曹植哈哈一笑,自诩道:“道德經我四歲就會背了。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是萬經之王。”容小寧道:“原來這道德經有這麽多的用處。這道德經是玄慈師傅教我背的。我也不知道什麽意思,閑事無聊,才拿來背誦。”

曹植聞言,道:“整個寺廟,只有你這個男童,留有頭發。難道你不是寺中之人嗎?”容小寧道:“我是俗家弟子。”說着打量一下曹植,道:“你是誰?看你穿着相當講究。我在寺中怎麽沒有見過你。”曹植道:“我是跟随曹軍來的。”容小寧聽聞曹軍,心中怒火中燒,他抑制住心情,道:“看你年齡不大,怎麽會跟随曹軍出來呢?聽說曹軍中的人,都是要上戰場,去殺敵的!”曹植道:“對的!我年齡才十六歲。跟随父親南征北戰。上過戰場!”容小寧道:“那你殺過人了?”曹植道:“殺過。”容小寧瞬間感覺後背毛骨悚然,道:“看你年齡不大,沒想到。”到嘴口的話,瞬間又咽了回去。容小寧心想:你這男孩子,還殺過人。真是心狠手辣。我要是出言不遜,要我小命可就不好了。我本來要說你這小小年紀,已經殺人,當真不應該。佛祖說過,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還上戰場。雖說你殺的人都是敵軍的人,但是那也是人命。佛祖渡一切人。不管你是東漢的人,還是哪個地域的人。

曹植道:“外面又下起雪花了。你進來我屋子裏坐坐。”容小寧跟随曹植走進屋內。見屋內多了幾個爐子。容小寧道:“這間房屋,之前是小龍住的房子。裏面的擺設幾乎還沒有動。”曹植道:“我們曹軍,來到雙塔寺,暫住之時,父親已經吩咐下去,寺中的物品,不要随便亂動,以免動了不該動的東西。所以,這間房子之前是什麽樣子,現在還是什麽樣子。”容小寧道:“小龍是我們寺中比較年長的一位僧人。他長大二十歲,就離開雙塔寺了。這也是我們雙塔寺的規矩。等到長大二十歲。會參加寺中的一些選拔,獲勝者會繼續留在雙塔寺。自己不想留在雙塔寺,也可以自行離開。”曹植道:“哦,原來,你們雙塔寺還有這麽一個規矩。”容小寧道:“不管走到哪裏,都會有規矩約束。無規矩不成方圓。小龍到了二十歲,他在寺中學習一些技能。他下山之後,就可以去謀生了。”曹植道:“你們雙塔寺還教授技能?”容小寧道:“我們寺中,除了平常的誦經文,還會教授一些武藝。現在兵荒馬亂,走到哪裏都會有戰争。學個武藝,方能夠保身。不說用來上戰場吧,至少自己性命能保住。”曹植道:“現在天下大亂。東漢皇室,搖搖欲墜。各路英雄,紛紛起義。我父親經歷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容小寧聞言,心中暗想:這兩次戰役,甚是龐大,百姓口中,紛紛傳說。是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軍隊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擊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戰争持續了一年多。容小寧道:“那你也參加這次戰役了?”曹植道:“對。我也參加了。我父親從小嚴格管理我們,教育我們讀書射箭。我十多歲的時候,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也曾廣泛涉獵。”容小寧豎起大拇指,道:“你讀的書,比我多很多。我只是背一些,玄慈大師教給我的一些知識。”曹植道:“我記得歲父親北征柳城,在《求自試表》中,寫北出玄塞。還寫了一篇《白馬篇》。”容小寧道:“你每次出征,都要将一些事情,寫成文章嗎?”曹植道:“對。我尤其喜歡寫詩。出口成章。”說着道出了《白馬篇》的內容。容小寧聞言,甚是欽佩。

曹植道:“親身經歷戰争,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感情,文章才能生動形象。不經歷的事情,要是提筆去寫,竟是空有文字,而沒有情感,讓人讀起來,乏味不堪,不如不寫。”曹植道出對詩句的理解,聽得容小寧一驚怔,但是容小寧哪能聽出來,裏面的門道,他對詩句一竅不通,文盲一個。不過,看曹植講得聲情并茂,自我陶醉,可以看出他對詩歌甚是喜愛。

容小寧道:“可以看出,你不喜歡戰争。”曹植道:“天下百姓都不喜歡戰争。我見到的百姓,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渴望安居樂業。”容小寧道:“我是鄉下之人,沒有多少文化。”曹植道:“你怎麽來到雙塔寺中?”容小寧本要告訴他,自己母親被曹軍所殺,然後遇見張叔叔等人,但是心下旋即一想,曹軍就在寺中,要是話傳話到軍隊,就不好了。容小寧面目寧靜,沒有做聲,心中卻已經暗潮湧動了。曹植見他不吭,自行站起身,望了望窗外的雪花,但見那雪花,棉絮般愈下愈大。曹植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等到第二天,大雪已住。曹操走到玄慈大師身旁道:“玄慈師傅,在這留住一個月,讓在下對道教,産生濃厚興趣。”玄慈道:“曹施主,道德知識,博大精深。希望曹施主,好好參悟。對于曹施主,打江山,甚是大有裨益!”曹操道:“在下謹記大師教導。”曹操傳達命令,繼續向前行駛。過了數十,曹軍走出新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