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建安三曹
建安三曹
妖魔山上的雙塔寺,是百年寺廟。平常來祭拜之人,皆是周圍鄉村之人。很少有外來客人,到此一游。最近幾日,有大批馬車路過妖魔山。他們有兵人,有商人。有小孩兒,有老人。見這次來到妖魔山的軍隊,旗幟上寫着“曹”字。小寧聽聞街上,有人說道曹軍已經來到妖魔山,他心下頓生仇恨,眼眶紅潤,殺母之仇,他在腦海中,遲遲揮斥不去。
這日吃午飯之時,全寺中的人,全部在食堂吃飯。他問一個小和尚道:“小康,你方才說得是真的嗎?”小康一邊啃咬饅頭,一邊說:“對的!我和小旭一起去街上買菜。看見街道兩邊的飯攤上,有一排排軍人在吃飯。看他們旁邊的旗幟,寫着曹。想着應該是曹操的大軍過來了。”小寧激動道:“你見到曹操了嗎?”小康見小寧如此激動,道:“在大街我是沒有見到曹操。卻見到了曹丕。”小寧問:“你從來沒有下過寺,怎麽會認識曹丕。你連他的樣子,都沒有見過。”小康道:“我和弦旭都見過了!我們兩個從一桌吃飯的人讨論中,聽到有人叫另一人,曹丕,你坐下來和我們一起吃飯吧!”小寧道:“曹丕是曹操的兒子,他會屈膝,和普通士兵一起吃飯嗎?”小康道:“小寧你還真要相信!我們肯定那人是曹丕,因為他的穿着比較華麗。”小寧道:“那你給我說說那日的詳細情況。”小康和小旭,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講述兩個人在街道上見到的狀況。
那日飛雪依舊很大。早上十點左右,車辚馬嘶聲,從北傳來。小康提着一筐蘿蔔,站在旁邊觀看。見為首那人,年約五十歲,滿臉胡紮。身旁有兩位年輕的,年齡約莫十六歲的男孩子。左邊一位是曹丕,右邊一位是曹植。他們兩個穿着棉襖,棉襖将他們的小臉,快要蓋住。
他們進城之後,百姓看見,慌張兮兮。曹操道:“大家莫慌,我們是路過此地,我們不殺平民。”說着吩咐下去,只見一位将士,名叫張遼,對着後面的兵喊道:“大家聽令,不要動百姓的一分一毫。要是吃飯買東西,一定要付銀兩。”說着曹操主動自己以身作則,謙卑走到一位賣饅頭的老頭身邊,道:“大爺,這些饅頭,我們全要了。你分給我們的兵隊。”随即掏出銀兩。下面軍人,依次效仿,對待百姓客氣有禮。
曹操和張遼等人聚在客棧二樓,邊吃飯邊商讨事情。曹操道:“我們大軍與劉備大軍比起來,要多多少?”張遼道:“是他們的十倍。”曹操汗顏道:“但是我們在赤壁之戰,卻是戰敗了!”張遼道:“曹帥,不必自責,勝敗乃兵家常事。”曹操嘆息道:“我們選其精銳編為青州軍,自此兵力大振,先後擊敗袁術、陶謙、呂布等部。漢獻帝誇贊,賞識在下,封為司空,總攬朝政。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主力,又先後削平袁尚、袁譚等勢力。”樂進豎起大拇指,道:“曹帥機智警敏,任性好俠,兵法韬略,我們才能戰勝那麽多戰役。”曹操回憶過往,道:“樂進,你有所不知。在下年輕之時,當時村中之人,認為曹某沒有什麽才能,卻有一人對在下誇贊,說在下不平凡。那人便是喬玄,那人曾對在下說過,天下将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颙對我說,漢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徐晃道:“曹帥,不管他人如何評價,您熟讀兵法,還有《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于世。有這些知識,已經為您的軍事生涯打下穩健的基礎。”曹操道:“我被任命為洛陽被部尉的時候,很難治理。那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國戚聚居之地。我到那邊,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懸于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幫殺之。我曾用五色棒,處死蹇圖。從此,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說着,望下飄落的雪花。只見街道兩旁的兵隊,盡收眼底。他們穿着曹軍服裝。走到今天,實屬不易。曹操道:“光和三年,大将軍窦武謀劃誅殺官宦,不料其事未濟,反而為官宦所害。在下上書陳述窦武等人為官正值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采納。爾後,在下多次上書進谏,雖偶有成效,到東漢朝政日子腐敗,在下知道無法匡正。”
皇甫嵩道:“中平元年,黃巾起義,我等與曹少合軍進攻颍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随之,曹少遷為濟南相,在那地,曹少治事如初,濟南國,有縣十足個,他們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你到職之後,大力整饬,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群清平。”皇甫嵩每每回想起如何和曹操大破黃巾軍,如何曹操整治貪官污吏,心中有一股正義之氣,義憤填膺。說着端起一碗面湯,飲入喉嚨中。他繼續說着一些戰役。
曹操身旁坐着親八□□的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純、曹洪、曹休、夏侯尚、曹真。夏侯淵道:“尤記得中平六年,曹帥漢靈帝駕崩,何太後臨朝聽政,何進招進董卓進京,董卓進京之後,執掌朝政,把漢少帝廢為弘農王,而立陳留王為漢獻帝,曹帥不願與其合作,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曹操道:“曹某見那董卓實在猖狂,把弘農王母子毒死,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休道:“逐鹿中原,更是驚心動魄,我們兩次進兵徐州,一路上雞犬不寧,墟邑無複行人。”曹休說得這次進軍徐州,正是小寧母子遇害的那次。
曹操和十五名将在二樓暢談歡飲。下面的士兵也都吃飽喝足。坐在那裏暢聊。見一位十六歲的男孩,生得秀麗筆直,正是陳思王曹植,他正和幾位士兵讨論詩詞歌賦。
曹植道:“在下十歲熟讀經書,像那《山海經》,《尚書》,《國語》,《史書》。”一位年輕士兵,比曹植大上幾歲,道:“小公子,你熟讀經書,想必,自己也會吟誦幾首吧?說來聽聽。”曹植道:“有何不可?”說着來了幾句《楚辭·天問》裏的幾句話“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另一位年齡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人,鼓掌叫好,道:“公子年紀輕輕,卻能張口就來,厲害,厲害!公子知道此詩的意思嗎?”曹植道:“當然知道。楚辭在我六歲之時,已經背得滾瓜爛熟。前一句,意思是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為何而然。下半句,陰陽參合而生宇宙,哪是本體哪是演變?所謂三合,謂陰氣、陽氣、天氣相合也。《姑梁傳·莊公三年》: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疏》:陰能成物,陽能生物,天能養物,而總雲生者,凡萬物初生,必須三氣合,四時和,然後得生。”說着自己臉面尤其自信自豪。
只見對面走來一位孩童,個頭比曹植高個半頭,他正是曹丕。曹丕鼓掌,道:“弟弟,說得頭頭是道。”軍隊一位老者士兵,對着曹丕道:“大公子,你這也過來了?”曹丕道:“在下六歲學會射箭,八歲學會騎馬。這些本領定當要到沙場,才能方顯示他的用處,不然,學來之後,不學以致用,當真還不如不學,棄而不用,不是在下的本意。”說着坐了下來,見那曹丕氣宇軒昂,貴帝之相,下面說得話,端是比起曹植,有相當高見,他道:“在下,随從父親征戰四方,甚是喜愛軍旅生活,所過之處,見聞頗多。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人或有七尺之軀,死了也只占有一口棺材之地,唯有樹立德行,弘揚名聲,才能流芳百世。”
聽完,曹植等衆人,紛紛鼓掌。一位老者道:“公子,從國家到文章,在到死後的名譽。真是說得有理有據!”曹植道:“在下只是書讀得多,盡管是紙上談兵了。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包涵。畢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提起一位神通,在下敬仰得算的上是曹沖。在他五歲,智力已經“有若成人。”曹沖稱象,家喻戶曉。且且天性仁厚,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為此深受父親寵愛,然而,十三歲患病夭折,真是不幸。”說着曹植曹丕等衆人,眼中淚光閃閃,沉默不語,似是在悼念曹沖靈魂。
二樓之上的曹操聞言,心下喜憂參半。賈诩對曹操道:“曹帥膝下倆兒子,都文采飛揚,智勇雙全。想必已經在立嗣上狐疑不決了。”曹操臉面正成效猶豫不決的表情,經曹羽說到,他道:“兩位男兒,希望不要發生內亂即可。”曹操身旁的楊修,道:“曹帥,要想不讓兄弟二人發生內鬥,還是早早立嗣為好。顧左顧右,勢必會影響到下屬,影響軍心。”說着他們又吃喝起來。
曹軍軍隊吃喝飽了,繼續前行。曹操見到前方有雙塔寺,道:“我們一路厮殺,身上殺氣騰騰。見到此處,竟有廟宇,我等吩咐下去,收起兵器,排好隊,進去跪拜。”進了雙塔寺,見裏面有兩座塔,一塔名叫青塔,一名叫赤塔。裏面一塔供奉佛教,一塔供奉道教。曹操道:“我們拜完之後,在寺下回合。”說着曹操走入道教塔。進去之後,見到一位身穿道袍之人,面容幹枯,卻依舊紅光滿面,神采奕奕。他道:“來者何人?”曹操謙卑道:“在下曹操,路過寶地,前來一拜。在下一向崇尚仁義禮讓,以仁義、道德、禮讓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禮為首。在下不信奉道教,卻見貴寺,香火鼎盛,前來一拜。”那老者聞言,緩緩道:“老者左慈,歡迎曹官人今來。道教子弟衆多,曹官人,在道教塔中,自言不信奉道教,為何還要進來?”曹操道:“在下聽聞道教有神奇辟谷術,不知道這位大師,是否曾學會?”那老者道:“曹官人,想要知道,有何難事?住在寺中,察看一下,便知曉。”
Advertisement
一個月內,曹軍沒有離開妖魔山。曹操在雙塔寺中,那位老者在曹操的監視下,一個月不吃不喝,依舊神采煥發。
“大師,請受曹某一拜。”曹操臣服,道:“請問大師名號。”那老者緩緩道:“老者玄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