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

一夜來了幾封急報,次日上朝又有一名軍中信使回朝複命,邊境戰局清晰起來。

信使道,吳将軍起初假意以支援為由,行軍直取天玑邊境州縣,遖宿的确上了當,被吳将軍突然改道截擊,劫了糧草,還折近三萬人。

陵光問,既如此,吳将軍為何會敗。

回禀王上……此一戰後,吳将軍東進迎擊遖宿,欲與天玑齊将軍會合,誰知一支遖宿軍隊突然自背後攻來。我軍受遖宿軍兩面夾擊,折三萬餘人。幸得齊将軍馳援,才未全軍覆沒。

那糧草,可有被遖宿奪回?

這倒沒有。我軍遭襲時,吳将軍讓運糧兵士故意在天玑潰散,糧食都被當地饑民哄搶一空了。

陵光點頭。此戰雖敗,好在未讓遖宿占到多少便宜。

只是,吳之遠此前連連取勝,如今卻不敵遖宿。朝上議論聲起,一時有些惶然。

公孫钤蹙眉聽着,問信使道,你方才說,我軍受遖宿前後夾擊。那麽背後那支軍隊,是從我天璇東南而來的嗎?

信使道,這也正是蹊跷之處。遖宿軍隊神出鬼沒,我軍未曾料到,他竟會自天璇攻來。

公孫钤沉吟片刻。

只怕不是神出鬼沒,是在暗渡陳倉。

王上,公孫大人說得有理。丞相道。遖宿只怕在邊境暗辟了通路,我們需得盡快查探才好。

陵光擡眼。查探怕是不夠。南境必須增兵。

只是,韓陵手下将士多布在北地與瑤光。吳之遠又征戰未還。一時間,衆臣也無解法。

Advertisement

最後又是公孫钤站出來。

王上,臣以為,可請吳将軍領兵十萬,回天璇鎮守南境。否則如果邊境城破,我國自身難保,還如何增援天玑。其餘副将與兵士可交由天玑齊将軍差遣,如此也不致失信于四國。

有大臣道,領兵不是小事,齊之侃此人是否可信。

公孫钤道,齊将軍行事磊落,顧全大局,大家不必擔憂。若王上放心不下,臣願親赴陣前監軍。

朝中寂寂,只他一人聲音回響。

王上沒有說話,只是眼神一變。

丞相道,公孫大人思慮周全,着實可貴,但如今朝中忙碌,亦需有人輔佐王上。

有大臣附和,道吳将軍手下多為吳老将軍舊部,身經百戰,知道輕重,想來不必太過擔心。

王上這才道,就依公孫副丞所言分兵。監軍之事,日後再議。

2.

待下了朝,公孫钤本欲往偏殿去繼續幫忙批奏折,卻被丞相叫住。

旁邊有其他大臣路過,打趣他道公孫大人字寫得不錯,我等羨甚。

丞相等公孫钤與他們一一客氣回去,嘆口氣道,生離之事,你在王上面前,還是少提。以往出使再兇險,也不比戰場刀劍無眼。

公孫钤道,生死事大,我自不會用性命開玩笑。

此事我自然懂,但事必躬親,未必是好事。丞相道,何況,王上雖知你文韬武略,也難免不由自主,關心則亂。

自己當日暧昧之言被無意觸及,公孫钤幾分赧然道,大人說得是,晚輩受教。

3.

待到了偏殿,陵光已在翻看奏折。看見他來,起身讓座道,把這個回了。

公孫钤道了聲失禮,坐下細看,原來是吳之遠的奏折。開篇是敗軍之将例行的認罪,臣一時不察致大軍死傷慘重,本應自裁軍前,但不敢擅自一死了之,請王上發落,雲雲。

不過當中比例行之言多出一句:臣有負王上賜書之意。

陵光道,看來那書,已到遖宿人手中了。至于他們是否信服書中所言,要看在齊之侃手下能否吃夠苦頭。你先将分兵之事細細寫給吳之遠。

是。

陵光在旁無事,忽道,這一仗雖有些難堪,但至少,仲堃儀不會再疑你謊報天璇軍力。

公孫钤苦笑。如此代價,未免太大。只是如今,不作此想,又能如何。

現在也只得努力靜心梳理分兵之事。

陵光支頭安靜了一陣,閑來又問,丞相方才,與你說了什麽?

公孫钤如實答,讓臣不要輕易以身犯險。

心道寫字需靜,王上你能不能不要說話了。

陵光問,就說了這個?

公孫钤閉了閉眼,擱下筆,坐得離他近了些,道,丞相大人讓臣不要以身犯險,負了王上一片真心。

房內果然靜了片刻。

不過也只是片刻,陵光坐直道,丞相肯定不會這麽說——

公孫钤又撫上他鬓發,傾身湊上前去。

這一吻,王上愣得沒有上次那麽久。

一呼一吸,皆是回應。

前夜的焦灼與倦意終于褪去,只剩晨光之中,安定溫暖。

手指所觸,發絲柔軟,發繩有些粗糙,若即若離蹭過掌心,惹人眷戀。

早先朝上豪言壯語,的确不該輕許。

若是遠赴邊境,只怕眷戀更甚。

待兩人分開,公孫钤道,臣說錯了,是臣一片真心。

王上一副你出息了的表情看着他,道,寫你的字。

公孫钤得償所願,道了聲是,又拿起筆。

王上有時話多,也真是逾禮的好借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