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宋老爺子要辦學校啦!

大年初六, 宋家四合院的堂屋內坐滿了人。陶暮把大家召集起來, 就是為了商量用宋記這塊招牌辦學校的事兒。

“這事兒靠譜呀!”秦妙茹一拍大腿,第一個贊成:“宋老爺子廚藝這麽好,宋記的招牌又這麽響亮。趕在這個節骨眼上辦學校,正好還能蹭個熱度。再讓小暮在飛訊網上宣傳一下,肯定有好多人願意報名。到時候宋老爺子徒子徒孫遍天下, 咱華夏的好廚子都是從宋記出來的。看他們誰還敢說宋家後繼無人。”

現任飛訊網娛樂部主編, 曾經特別想認宋老爺子當幹爹的大飛也猛拍巴掌,特別捧場:“我也覺得這事兒能成。姚聖安和聖安集團不就是仗着他們人多勢衆就欺負宋記人少嘛。現在咱們開學校, 發展生源,等培訓出好廚子來,就讓他們到全國各地開宋記分店。咱也争取弄個上市集團出來。擠兌不死他們。”

相比之下,劉耀孟齊的想法就現實多了。

“辦學校是件好事兒。宋家家風清正, 宋記又是百年老字號,如果能以這種方式傳承下去, 真的是特別好了。”孟齊笑着說道:“就是老師和教材這方面。老爺子年紀大了,如果真的在第一線教學, 只怕精力不濟。再說他一個人也忙不過來。如果我們還能找到宋記的其他師兄弟就好了。”

陶暮扭頭看向宋老爺子:“我記得老太爺當時一共收了兩個徒弟, 除了姚聖安,還有一位二師弟,好像叫王一品是吧?現在還能找到我這位師伯嗎?”

宋老爺子緩緩搖頭:“人早沒了。”宋家子嗣不豐, 當年遭了那場大難後,同門師兄弟也都死的死散的散。宋老爺子剛從農場回到燕京那幾年,也曾到處打聽其他人的下落。可惜那些師兄師伯們大都年紀比他大的多。有些是在那個年代裏就沒挺過去。也有熬過來的, 活到七老八十,也都一個個去了。剩下那些家眷後輩,剛開始還好,時日長了,便也漸漸不來往了。

就剩下宋道榛一個人守着宋記這塊牌匾,靜靜等着自己什麽時候也沒了,就把宋記這塊招牌帶到棺材裏去。

可是宋道榛沒想到,有朝一日,他竟然還有振興宋記的機會。

“宋家的嫡傳弟子雖然不多了。但是宋記當年還培訓了不少學徒。這些學徒都是不記名弟子,因着天賦不好,所以沒有收入宋家門牆。也不允許他們打着宋記的招牌賣吃食。就是不知道這些人現在還有沒有。如果有的話,願不願意來當老師。”

宋道榛說着,其實也沒報什麽希望。當初宋家嫌棄這些人天賦不高,傳他們手藝卻又不許他們打宋記的招牌。所以那些人也未必就對宋記存着什麽感情。當然也就沒有振興宋記的義務。再說宋家當年瞧不上他們,如今宋記沒人了,又想起他們來了。宋老爺子也不知道,那些人肯不肯答應。

劉耀皺了皺眉說道:“其實我們不要把事情想的這麽複雜。能招到跟宋記有淵源的廚師固然好。就算招不着,在外面招聘也一樣。我記得溫聚祥的老板當年也在宋記學過廚藝對吧?溫老板這麽些年一直從事餐飲行業,他應該跟不少廚師都有聯系。我們不如請他幫忙介紹幾位靠譜的師傅,再讓宋老爺子把把關。如果沒問題,就請他們擔任學校老師。”

這倒也是個解決辦法。不過陶暮知道宋老爺子的心結。老爺子想振興宋記,當然想找跟宋記有淵源的人。不然學校開了,教學員的老師卻沒有一個出身宋記,估計老爺子過不去這個坎兒。

“我給溫葆打個電話——算了,我直接去溫聚祥一趟,跟伯父聊一聊吧。”

“也行。”劉耀說道:“我跟你小齊爸到附近轉轉,看看哪裏有學校出兌。實在不行咱們就自己買地皮建學校。宋老爺子在家可以整理一下宋家家訓,還有宋家當年是怎麽培訓學徒的。咱們先弄一套教材和教學流程出來。實在不行就去其他的廚師職業學校取取經。”

等校址選好了,順便再把建校手續跑一跑。劉耀還讓老爺子呆在家裏好好想想學校的名字。以宋記為首,是叫宋記廚師培訓學校,還是叫宋記烹饪學院,還是叫宋記廚藝什麽的……這可是個大事兒。

宋老爺子原本還因為姚聖安弄這事兒,搞得郁郁寡歡憂心忡忡的,被陶暮爺兒倆這麽一催,也沒心思憋屈擔憂了。捧着宋家家訓在小書房裏寫了好幾天的大字兒,最後給學校起的名兒叫宋記學徒培訓學校。

就像當年宋家邊開飯館邊傳授學徒手藝,又在學徒裏邊挑揀看得順眼品行過關的收為入門弟子。這就是宋記的傳承,是屬于宋記的一部分。而宋道榛當年,就是負責傳授學徒這一塊。

在宋道榛看來,如今他們創建學校,也是為了招攬學徒然後從學徒裏邊挑選入門子弟。所以學校叫這個名兒,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在傳承宋記的歷史。

陶暮等人聽到這個學校名兒的時候,紛紛贊揚宋道榛這名兒起的大氣。

“宋記學徒培訓學校。也就是說,擱這個學校畢業的學生,還只是宋記的合格學徒而已。但咱們就要做到,從宋記出來的學徒都比那些正規廚師厲害。”秦妙茹拍着巴掌點贊。又疑惑的追問:“那咱們這個培訓期需要多久啊?”

一般廚師學校的培訓期三個月到兩年不等。秦妙茹就特別好奇宋記的培訓時間。如果短的話,她也準備過去進去學幾手。

宋道榛沉默了。宋記當年培訓學徒的時候,其實規矩并不嚴格。因為學徒不是入門弟子,也打不了宋記的旗號。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來去自由的。有人苦心鑽研三年五載,也有人沒長性學上幾個月就跑了。

“那一般能留在宋記後廚的廚師,得學幾年?”陶暮換個方式問。

這回宋道榛答應的就快了:“至少三年。”華夏菜色講究色香味俱全,刀工火候無一不可。沒有三年時間,連基本功都掌握不好,在宋記連廚房小工都上不去。

“那就學期三年。”跟職業大專時間相同:“系統學習的時間是三年。但是咱們宋記包分配。但凡順利畢業的學徒,都可以留在宋記後廚。反正咱們将來要在全國開分店,不怕廚師多,就怕不夠用。”

“那學費呢?”已經爬山飛訊網娛樂部主編的大飛同學仍舊對自己當年的主廚夢耿耿于懷。想趁着工作清閑的時候,重新訓練一下自己的廚藝。

陶暮有點卡殼:“……抽時間去其他培訓學校考察一下。”他覺得以宋記這塊招牌,至少得做到高精尖這個層次吧?

宋老爺子開口說道:“宋家當年傳授學徒手藝,其實是不交錢的。我們家就是想讓更多人掌握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當然,現在要辦學校,可定不能分文不收。但我還是覺得不要太貴了。夠維持學校運轉就行。至少要讓大多數人承受得起。至于承擔不起卻真心想學手藝的,學校也可以出錢供他們學藝。反正以後都要留在宋記幹活的。”

相比陶暮這個黑死人不償命的,宋老爺子的想法還是非常樸實。他一向認為宋家廚藝無價,但學徒還不算宋家子弟,也學不到宋家菜的精髓。所以要是收太多錢的話,就有點坑人了。

陶暮有些遺憾的撓了撓眉毛,還是決定按老爺子的想法來——畢竟是給老爺子實現願望麽。

陶暮向來雷厲風行。跟老爺子說了要創辦學校,當天下午,就拉着老爺子去溫聚祥吃涮羊肉。順便咨詢師資力量方面。

溫老板當年就是宋記的學徒。也是憑借這身手藝,才開了溫聚祥。如今大小也算個有牌面的老板。他其實特別感激宋家當年傳藝之恩。就是這麽多年,一直沒找到報答的機會。如今得知宋家要開學校發揚光大,溫老板二話不說,直接表示他本人就願意到學校當老師。

“宋老您不知道。其實我們這些學徒也特別感激宋記。如果不是宋記當年交我們手藝,我們也沒有安身立命的本錢。其實現在,有不少宋記當年的學徒,都在各大酒樓飯店當主廚的。只要您一句話,這些人至少得有一半,願意來學校當個兼職老師。”

宋道榛沒有想到他能從溫老板嘴裏聽到這樣的話。溫老板看着宋道榛這副模樣,猛地悶了一口白酒,真情實感的說道:“宋老,我知道我們這些學徒天賦不好,宋家當年看不上我們。也不許我們打宋記的招牌。可不管您怎麽看待我們,這手藝是實打實的傳給我們了。宋家做了幾輩子善事,教出那麽多徒弟。有姚聖安那樣的白眼狼。但也有很多人念着宋家的好兒。”他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您老人家千萬甭為這事兒犯愁。不就是老師麽,我們這些學徒,手藝雖然比不上您,但教教學生,替您老篩篩苗子還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

溫老板這麽說着,又笑道:“說到這兒,我就再多說一句話。如果您老信得着我,不如就把辦學校的具體事兒交給我去操辦。比如說學校要用的廚具定做,食材供應什麽的。我都能給您找到又便宜又好的供應商。而且每天用完的素材,比如說練刀工切出來的土豆絲兒蘿蔔絲什麽的,我還可以幫忙銷出去。雖說錢不多,但是能避免浪費。”

宋道榛定定的看了溫老板好幾眼。半晌,舉起酒杯說道:“來,咱爺兒倆走一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