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46章 牧野聞歌

◎“相逢何必曾相識”◎七月十四這日,南淮笙剛散學和秦寒之走出國子監大門,就見崔二正站在秦王府的馬車旁,一邊跟王成談天說地一邊朝這邊張望。

南淮笙正納悶崔二今天怎麽有閑心過來接他散學,轉眼就想起來他前幾日将《聚雲詞》督印之事交給崔二去辦了。

他驚喜道:“莫不是詞集刊印好了?”他先前是聽書坊掌櫃保證說這幾日就能完成刊印直接嘗試售賣。

秦寒之:“一問便知。”

果然,南淮笙移步過去,就聽崔二激動地說:“少爺,先前交代下來書今日已印好一批,這會兒賣得正紅火!”

南淮笙沒想到居然已經賣上了,四方書坊這效率竟比他想的還高。

不過想想也對,上回的《無咎雅集》差不多也是花了這麽些工期,這次的《聚雲詞》收錄的詩詞僅有柳詠他們三人的,數量比上回少了些,而且還不用跟上回一樣印畫作,就算快些也是正常。

他說:“二叔這事辦得好,回頭再給四方書坊的匠人們加個賞錢。”

崔二嘿嘿笑道:“少爺現在高興還太早,等會兒到了書坊才要笑得合不攏嘴嘞,我過來時那位姓蘇的才子已經在那邊打起鳴了。”

南淮笙這下提前樂了,無他,實在是崔二這話雖糙但過于形象,他只能在心裏跟蘇大佬說聲對不住了。

王成卻沒半點包袱,在邊上笑得差點把馬驚走,要不是秦寒之這個王爺還在這兒鎮場子,他能跟蘇西山一起表演打鳴,好叫他家王爺知道,他王成可不是最不會說話的手下。

索性離日落還有些時候,南淮笙朝秦寒之商量道:“先去書坊一趟?”

秦寒之:“依你。”

兩人上車後,王成和崔二立刻駕着馬車往四方書坊去。

車廂裏,南淮笙想起方才崔二提到蘇西山的事,他支棱着耳朵聽了聽車外的動靜,發現崔二正大着嗓門兒和王成吹牛,于是他悄悄往秦寒之身邊靠了靠。

Advertisement

秦寒之:“?”

察覺到身邊人的小動作,秦寒之卻仍舊端坐如松,他如今已是經驗豐富,自然不會天真地以為南淮笙這是想與他親近示好,那麽剩下的可能必然只是這人有別的事要跟他告知了。

他問道:“可是有話要說?”

南淮笙一雙烏亮的眼睛微微睜大:“你怎麽知道?”

秦寒之笑而不語。

南淮笙眼神威脅好半晌卻沒收到效果,最後只能放棄,乖乖将自己剛才想起來的事告訴秦寒之。誰讓這家夥以後有可能要搞大事呢,他作為已經抱上七皇子大腿的先見之人,當然要将手裏的情報好好分享出去,說不得這些情報日後秦寒之就能在皇位之争中用上。

他小聲問道:“你可還記得前幾日在聚雲樓裏見到的那位蘇兄和他弟弟?”

秦寒之微微颔首:“嗯。”

見他還記得蘇西山兄弟二人,南淮笙又豎起耳朵聽了聽外面的動靜,發現崔二的大嗓門足夠響亮,他這才又壓低聲音說:“我聽到商隊的消息,說那兄弟二人在蜀地頗有些名氣,尤其是弟弟蘇子歸,于政論上頗有建樹。你若借此次機會招攬這兄弟二人,日後說不得這兩兄弟便能成你的一大助力。”

這話可不是他瞎編的,他雖記不得那兩位蘇氏大佬做了什麽官,但當年還是聽老師在講大佬詩詞時提過大佬被貶的事,那必然官位還不太低。再者那些有名的詩人詞人,大多詩詞成就與政治成就負相關,又知蘇家弟弟的在詩詞一道上名聲沒有蘇家哥哥顯赫,那蘇家弟弟的政治成就比哥哥高便極有可能。

所以他剛才的話不是瞎說,而是合理推測,南淮笙篤定地想到。

秦寒之卻有些驚訝,他定定地看着南淮笙,片刻後才眼眸中隐藏的笑意擴大開來。

以南家的産業規模而言,能得知兩個蜀地書生的消息自然不難,難的是南淮笙這個才剛清醒過來不久的小少爺竟然會主動注意此事,而且還替他做了招攬人才的打算,這如何能不讓他高興呢。

南淮笙所以半點不假,他得到的消息亦是如此,雖然那位蘇家兄長比之其弟才名更顯,但蘇家弟弟卻在朝政上更有見地,那日在聚雲樓短短碰面,也不難看出這兄弟二人的為人各自不同。

不過蘇家弟弟到底年輕,尚需歷練一番。

秦寒之輕笑道:“淮笙為我之謀自當銘記于心。”

“打住打住,你小聲些,”南淮笙連忙撲過去捂住秦寒之那張嘴,他比了個噤聲的動作,小聲說,“書坊快到了,當心別人聽見。”

這個“別人”當然是指崔二了,蘇家兄弟的事情要是崔二聽到,這個大嗓門當面拆穿他怎麽辦,畢竟南家的商隊可沒瞎打聽蘇家兄弟的事。

感受到唇上傳來的觸感,秦寒之喉結微微滑動,随後表情無辜地眨了眨眼睛,仿佛在表示自己什麽也不會再說。

南淮笙見狀心虛地收回手,安慰道:“我沒有責怪你,剛才,剛才只是怕事情洩露。”

秦寒之微微颔首,之後卻默默不說話。

南淮笙偷偷拿眼睛的餘光觀察他,反複懷疑自己剛才的話是不是說的太重,可他剛剛明明沒說什麽狠話。

但轉念一想,這位七皇子就算現在已經是在宮外立府的秦王,可幼年時創傷豈是那麽容易治愈的,這小白菜心思本就敏感,剛才說不定自己哪句話就刺傷了秦寒之脆弱的心髒。

南淮笙左思右想,最後靠在秦寒之身邊輕輕搖晃着他的胳膊,哄道:“不生氣了可好,方才真沒兇你。”

美人示弱最是讓人心軟,可秦王今日卻郎心似鐵,任南淮笙如何說軟話都沉默不語。

過了好半晌,南淮笙技窮,最後洩氣地一腦袋撞在秦寒之肩膀上不動了。

在南淮笙看不到的地方,秦寒之卻微微勾起唇角,那雙銳利的鳳眼中是藏不住的笑意。

若是王成在車內,定要大呼他家秦王此刻享受極了。

不多時,秦王府的馬車在四方書坊不遠處的街道旁停下,南淮笙打開車窗朝外看去,便見書坊外果然又排起了長隊,只是這次隊伍中前來搶購詞集的女子竟然比上回還多出許多,當真是奇也怪哉,稀奇至極。

南淮笙疑惑地說:“這回《聚雲詞》只有柳兄三人的詩詞收錄其中,怎麽瞧着排隊的顧客竟然比上回無咎雅集還多,而且其中女客更是多不勝數。”

秦寒之但笑不語,坐在車外的王成卻積極地回答道:“王妃……南公子有所不知,柳三公子可是京中定有名的大才子!”

南淮笙早已熟悉王成的口誤,如今已經能直接從王妃的話中自動過濾掉“王妃”兩個字。

雖然他知道柳詠是大才子,可轉念一想總不至于如此有號召力吧,要知道這年頭識字的人才有多少,能随便花錢買書的人又有多少。

他正想着,就聽王成又說:“柳三公子的詞作可是京中各大樂坊争相搶奪的稀罕物,只要柳三公子有新詞的事一傳出去,怕是各大樂坊的娘子們都能搶破頭。”

崔二一拍腦門,說:“原來這回刊印的竟然是這麽大一個才子的詩詞,難怪書坊掌櫃說紙都要印貴了。”

南淮笙恍然想起來竟然還有這茬,要知道那位柳大佬可是個中頂流,能有這號召力半點不奇怪。而且還有李大佬在,這位的詞作音律絕暢,他當年就是這位詞背得最快。

如今三位裏只有蘇大佬在京中名聲不顯,可等《聚雲詞》流傳開,這位定然會成為京中書生們津津樂道的人物。

而他這個蹭到編者挂名的人,名字自然也會跟着這本詞集為人所識,千百年後的人研讀這本《聚雲詞》時,定然也少不了順便帶上他一嘴。

不過這還遠遠不夠,誰知道在千百年的流傳中這個版本的《聚雲詞》會不會失傳,他可不能把籌碼全押在這一處,只有廣撒網才能抗風險。

南淮笙美滋滋地想着,只是可惜秦寒之這家夥竟然不樂意在上面挂名,白白錯失一個留名的機會,不過這家夥以後要是真成了大事,那當然也不差這點小打小鬧。

他朝秦寒之問道:“可要一起下去看看?”

秦寒之搖搖頭,說:“我在此等你。”

南淮笙也不強求,秦寒之本就身份特殊,書坊這邊現在正是人多的時候,他過去反倒容易出狀況。

“我去去就回。”

南淮笙說完便下車去,在崔二的護送下一路穿過人群朝書坊大門走。

眼看着就要擠到書坊門口,南淮笙卻忽然聽見一個有些耳熟的男子聲音。

“幹啥呢幹啥呢,上後面排着去……”那出言的正義書生口中的語速忽然變慢,恍惚片刻,最後驚訝道,“竟然是你!”

南淮笙聞聲看去,只見這書生确實有幾分眼熟。

那正義書生略帶幾分羞臊地撓撓頭,又說:“你若想插隊的話我讓你。”他說着就要從好不容易排過來的隊伍中離開。

南淮笙這下想起來了,原來是上次雅集出售那日以為他要插隊的書生。

只是這情況未免有些太過尴尬,他連忙拱手道:“兄臺誤會了,我不是來買詞集的。”

那正義書生這下更是臊得不脖子通紅,這可如何是好,竟然接連誤會了人家兩次。

南淮笙見這書生滿臉窘迫,定然是知道誤會了自己所以太過尴尬,他笑道:“兄臺不必介懷,相逢即是有緣,不如我請兄臺進內喝杯茶,也好互通姓名?”

正義書生被眼前的笑意晃了眼睛,他呆愣愣地說:“相逢何必曾相識……”

南淮笙:“?!”

他怎麽覺得事情不太對,這位莫不是,莫不是!

遠遠看着兩人進了四方書坊,秦王府的車窗忽然關上。

王成見自家王爺突然下車往書坊去,他連忙跟上:“王爺,不是在車中等王妃麽?”

秦寒之頭也不回:“熱。”

王成就納悶了,既然熱,王爺先前怎麽不說?

【作者有話說】

《琵琶行》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