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56章 牧野聞歌

◎“垂死病中驚坐起”◎明月漸漸攀升,南淮笙随李杜二人來到看臺前,三人仗着眼神好只在人群外側站定。

彼時此處已經被各路躍躍欲試的才子文人圍得水洩不通,南淮笙身量修長,擡頭便瞧見臺上的一應布置。

臨時搭建的方臺上擺着一張雕工精美的桌案,桌案上筆墨紙硯具備,桌後則挂着一幅幅未曾落有筆墨空白卷軸,想必是待才子題寫詩詞所用。

果然,不多時就見一位身穿禮服的中年男子上臺宣布此次中秋鬥詩的比賽規則。

“請諸位欲參賽的才子抽取竹籌,按竹籌所标次序登臺賦詩,賽末将決出八首佳作,分享四方商行資助的千兩白銀,其餘參賽者也會有一封精美月餅相贈,”男子高聲道,“本次鬥詩以‘月’為題,誠邀諸位才子踴躍報名!”

南淮笙聽到“四方商行”這幾個字時便開始琢磨是不是家中産業,就見杜浦朝他打趣道:“原來這鬥詩賽是賢弟家中資助的,賢弟也不提前告訴我一聲,好叫我準備準備再來。”

他連忙道:“杜兄說笑了,以杜兄之才若還需幾番思量,那今日恐怕沒幾個人敢登臺了。”

李太玄被他二人一唱一和逗得哈哈大笑,朝南淮笙問道:“世侄可要一同去抽簽?”

南淮笙果斷拒絕:“不了不了,我當個觀衆就好,專門負責為兩位喝彩。”

李杜二人當然知道他的情況,沒人會強求他參賽賦詩,不過逗逗他而已,兩人說罷便相攜前去抽簽。

昨日秋闱剛結束,今日洛陽城中正是才子文人齊聚之時,南淮笙在原地等了許久才見李杜二人各自拿着一支紅頭竹籌回來。

南淮笙問道:“兩位抽的第幾?”

李杜二人将竹籌遞給他,讓他自己看。

南淮笙接過竹籌,只見一人抽中三十六號,一人排在四十九號,他驚訝道:“竟然有這麽多人報名。”

杜浦:“今日獎酬豐厚,昨日秋闱又剛結束,許多前來應試的生員還未離開洛陽,自然願意登臺一試。”

李白笑道:“我看還有不少人在排隊,主會之人恐怕沒想到有這許多人報名,方才還在加急寫號。”

南淮笙也跟着樂了,參賽的人越多,那不就意味着他越有可能發現潛力股麽。

又過了一會兒,那名身穿禮服的中年男子終于開始叫號:“請第一位才子登臺賦詩!”

南淮笙朝臺上看去,只見上去的是個胡須花白的老者。

杜浦為他和李太玄介紹道:“這位老者今年七十有二,據說已經參加過十二回秋闱,毅力非凡,實乃令人佩服。”

南淮笙眨了眨眼睛,秋闱和春闱一樣都是三年一屆,秋闱在前春闱在後,秋闱中舉後才能進京參加春闱考取進士,這位老者若是參加了十二回秋闱,那少說這舉人已經考了三十六年,這還得是屆屆不落的情況下,确實稱得上毅力非凡。

“老人家興許今年就考上了,”南淮笙頓了頓又說,“今年一定能考上。”

杜浦笑道:“老人家要是聽見了肯定高興。”

李太玄這個才賜金放還從官場退身而出的人陷入沉默,書生皆道功名好,又豈止其中曲折催心。

南淮笙問道:“杜兄未曾參加此次秋闱,是早已中舉?”

杜浦點點頭,說:“正準備明年春闱。”

南淮笙心下了然:“原來杜兄也是明年下場。”

杜浦:“賢弟有相熟之人也是明年下場?”他自然不會以為是南淮笙自己明年要參加春闱。

想起這事南淮笙心中便十分惋惜,他明年春闱的時候還不知道能不能去京城呢,那會兒正是京城人才濟濟才子雲集之時,錯過了豈不是要再等三年。而且明年的春闱肉眼可見的神仙打架,真錯過了說不定再難遇上。

他說:“卻有幾位友人準備明年下場。”

“哦,”杜浦來了興趣,“不知賢弟可否介紹一二。”

“當然,”南淮笙說,“先說前月從蜀地入京的蘇氏兄弟,這兩位文采具佳……”

南淮笙将幾位友人一一介紹給杜浦,又說:“屆時杜兄入京可入住聚雲樓,閑來無事還能與蘇氏兄弟二人切磋文章,蘇家大哥還有一手好廚藝,杜兄可千萬別錯過。”

聽到這裏,李太玄也忍不住贊同說:“那位蘇小兄弟的廚藝比之宮中禦廚也不遑多讓。”

杜浦笑道:“李侯與賢弟如此盛贊,我到時候必須厚顏叨擾那位蘇兄弟了。”

這時,臺上主持的中年男子高聲道:“請第三十六位才子登臺賦詩!”

南淮笙:“杜兄,到你了!”

杜浦緩步上臺,只見他稍作沉思便擡袖在桌案上筆走龍蛇,片刻後筆勢一收便有兩名小厮前來收取卷軸高挂與臺上。

李太玄定睛看去,沉吟道:“‘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妙語,妙語!”

南淮笙更是心情激動,一手抄着他的記詩小冊子,一手拿着毛筆飛快将這首高頻考點記錄在冊,末了還不忘加備注。

“八月十五,中秋夜,杜子陵與李太玄及南淮笙賞月會夜游,恰逢會中鬥詩賽,遂作此詩。”

完美,南淮笙看着新鮮出爐的千古流芳之作及其備注會心一笑。

杜浦一下臺就因李太玄的連翻稱贊面紅耳赤,他連忙道:“李侯謬贊,我不過班門弄斧,不及李侯之十一。”

李太玄不贊同地說:“子陵實在過謙,此中之景何其雄渾闊大,正如子陵之胸懷也。”

李杜二人你來我往互相稱贊,南淮笙像只啄米的小雞似的在旁邊連連點頭,兩位說的都對,他實在不能太贊同!

又過了十多人,李太玄終于登臺,南淮笙在臺下翹首以待,只見巨幅的卷軸飛揚的文字一一展現。

他耳邊傳來衆人的吟誦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另一個書生道:“‘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又有人道:“‘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杜浦喃喃沉吟:“‘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他微微一笑,自言自語道,“這便是李侯所願,‘舉杯消愁愁更愁’,那便索性‘散發弄扁舟’,如此灑脫胸襟舍李侯其誰。”

今日收獲絕版之作兩首,南淮笙高興得幾乎要冒泡泡,當即翻開一頁新紙給秦寒之寫起信來。

他現在可必不擔心聯系不上京裏了,反正秦寒之那家夥都能将小紙條千裏迢迢從京城送到賞月會上來,他就不信秦寒之沒留人手在這兒等他回信。

衆參賽才子賦詩完畢,八首佳作盡數評出,李杜二人攜手上臺領獎。

南淮笙手中書信終于落款,他剛收好書冊和毛筆,就聽身後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他扭頭朝後看去,只見一名十五六歲的病歪歪少年郎踉跄着停在不遠處,臉色蒼白地哀嘆道:“上邪,垂死病中驚坐起,詩會終究錯過矣。”

南淮笙:“!”

快看他發現了誰!

【作者有話說】

猜猜淮笙發現了誰[偷笑]——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出自杜甫《旅夜書懷》——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出自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文中引用的詩詞多為寺人和詞人在人生不同階段所創者,表達的情感會與文中所述有出入,如果有寶子還需要做詩詞鑒賞千萬別被誤導。

比如本章李說杜此句體現其胸懷闊達,實則詩人寫此詩時已經入蜀,又因在當地賴以存身的好友離世而無依無靠被迫離開此地,這句描寫闊大景色的詩句也是用來反襯詩人當時暮年漂泊的凄怆心情的。

而杜說李詩體現了李的灑脫胸襟,實則這首詩是詩人在賜金放還數年後所做,詩人是抱着遠大的政治理想去做官的,但是事與願違,工作內容詩人極不喜歡,所以這首詩抒發的是詩人遠大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的牢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