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晉江正版閱讀

第 110 章 晉江正版閱讀

“是你!”宣和帝猛地大叫了一聲,手腳支地往後退去:“皇兄,怎麽是你!”

皇兄不是死在遼東了嗎!就算沒死,怎麽會突然來到京城?還出現在皇宮?

他冷汗直流,心裏的驚吓比他想象的還盛,身後護衛嘩啦豎起刀鋒,說了聲“護駕!”後将他攔在背後。

刀鋒之下,藺泊舟白衣穩坐不動,神色沉靜:“臣受冤屈,來求陛下做主。”

他聲音平緩端正,除了坐在原地沒有別的動作。

“……”

宣和帝慢慢冷靜了一些,扭頭看見“撲通”跪地磕頭的裴希夷,擦了把額頭的汗:“皇兄。”

從驚吓之中清醒,再聽到“冤屈”二字,取而代之是難以言喻的複雜:“你沒死嗎?朕知道你的護衛軍回了團營,你消失遼東不知去向……沒想到你居然回京了……”

說着,宣和帝心中湧出一股憤怒。

他對藺泊舟萬分埋怨,認為自己相當仁慈了,僅僅只是想收回他的兵權、甚至并不想加害他的性命,可當時藺泊舟竟然燒城逃走,還圖謀造反。

宣和帝喃喃自語:“你還敢來見朕。”

現在的藺泊舟,形容憔悴。

可語氣還是像從前教導時一樣板正,又着疏遠,一字一句,都是宣和帝熟悉的穩重和分量。

“臣蒙受了不白之冤,要向陛

宣和帝惱:“什麽冤屈?”

“鎮關侯聯合監軍太監假傳聖旨,趁臣雙眼不便,坼州得勝兵馬俱在城外時,圖謀加害于臣,臣不得已燒毀城池逃走,孤身流落難民中半個月,而鎮關侯卻在此時竊取戰功,污蔑臣造反。”

藺泊舟雙目緊閉,“臣清清白白,從無二心,望陛下明察。”

宣和帝扭過頭來看他。

“什麽……”

這和他看到的軍報可完全不一樣。

軍情中明明白白寫着,藺泊舟拒不交出帥印,率領護衛軍與團營兵鏖戰後,燒城而逃不知去向。

宣和帝腦子裏嗡嗡響。

他隐約意識到自己好像被騙了,但又不肯承認。這是他脫離藺泊舟第一次下重要聖旨,可居然被人蒙騙,在犯蠢嗎?

“陛下不信,可以叫鎮關侯和崔朗來對質,坼州一役的實情誰更了解,一問便知。”藺泊說。

“朕為什麽要——”

聽從你的話,讓你和他們對質。

但宣和帝看到了藺泊舟這滿臉的病容,被白紗覆蓋着的眼睛,比起以前的皇兄,現在的皇兄蒼白潦倒了好多倍。

獨身回京見他,誠意已經讓宣和帝不得不動容。

宣和帝問:“崔朗呢?!”

“禪師抱病,沒來宮裏。”

“叫他過來。”

宣和帝滿頭都是汗,慢坐了下來。

他看着藺泊舟白紗覆蓋的雙眼:“你的眼睛?”“坼州戰前兩天臣眼疾複發, ”藺泊舟道,“路上問過幾個大夫,都說眼睛瞎了。”

“……”

宣和帝又怔住了。

一股冷汗和脊梁的放松感同時襲來。

藺泊舟瞎了對他來說是好消息,皇位不會允許身有廢疾者繼位,而且……眼睛再也看不見,意味着藺泊舟這個人也完全廢了。

宣和帝輕松了許多:“你怎麽想到獨自回京?”

“坼州贏了,遼東的局勢春天可以穩定下來,不必再由臣幹涉。再者,陛下對臣起疑心,臣卻對陛下忠心耿耿,便決定回京,向陛下表露清白。”

宣和帝沉默,他有些動容了。

交還衛所軍。

獨自進京。

只有最忠的忠臣才會舍棄一切,只求清白。

但是,他還有生氣的事并未發洩:“如你剛才所說,鎮關侯那晚想加害于你,你才燒城而逃。可鎮關侯只是想拿你的印绶,押解你回京而已,并不想害你,你是不是反應過度了?”

藺泊舟忽然擡起下颌,視線看着宣和帝的方向。

“陛下所言極是,臣的确反應過度。”

他終于承認,宣和帝不由得自滿。

“被朕說中了吧,你貪慕權勢,熱衷名利,就算沒想過造反,但也不願意把權力交還給朕。你回到朝廷表露忠心,為的是你攝政王位置能繼續穩當,繼續對朕視而不見獨攬大權。皇兄,朕不是小孩子了,你的想法朕也能看的明白。”

藺泊舟離開遼東以後,宣和帝聽過許多人對藺泊舟的意見。

這權傾朝野,氣焰熏天的攝政王。

哪怕他不想造反,但他捏着權勢,不交還給皇帝,這又和造反何異?

“臣的确反應過度,可戀慕的不是權勢,而是身家性命。”藺泊舟一字一頓,聲音緩慢,沒有半分被戳中心事的意思。

宣和帝“哦?”了聲,意外地看他。

不是為權,還能為什麽?

他可不再天真了。

藺泊舟不答,只是說:“臣此次回京陳情後,有一個請求。”

宣和帝手指微微動了動,咬牙:“你說。”

藺泊舟伏倒在地,行禮:“臣請陛下解除攝政王之職位,讓臣回辜州養疾,為父母守孝,與妻子享魚水之歡,從此再不跨入京城半步。”

好像一記悶雷落下來。

宣和帝臉色扭曲:“你說什麽?”

藺泊舟清晰地重複:“請陛下讓臣回辜州。”

宣和帝唇角微微抽着:“你千辛萬苦回京城,就是想跟朕說,你不幹了,要回辜州養老?”

“臣一心一意為大宗的江山社稷謀劃,不料在群臣眼裏竟然落下這樣的口實,但他們所說也不是毫無道理,陛下如今長大,理應親政,臣在朝中只會阻礙陛下行事。”

藺泊舟頓了頓,又說,“再者,臣備受失明所困,整日自怨自艾感嘆命運不平,早已無心朝事。臣只想回辜州,與王妃安享下半生。”

“……”

宣和帝徹底沒話說了。

——藺泊舟回京,為的也不是向他奪權。

他心裏繃緊的事情松緩下來,感覺頭頂懸着的那把劍落下,本以為會把自己紮的遍體鱗傷,現在發現僅僅是胡思亂想而已。

莫名的尴尬湧上來,如果藺泊舟說的是真的,那自己臨陣換将,陷他于危險的境地,難道不是不仁不義之舉嗎?

宣和帝手指攥緊,思緒彌漫時,耳畔忽然笑了一聲。

宣和帝擡頭,見藺泊舟唇角微微擡起。

他本身就生的俊美,此時一笑,彷如春風拂面,萬千花開,讓人不覺輕松下來。

宣和帝有些訝異,他知道皇兄生的俊朗端雅,容貌出衆,但在他面前一直謹守禮儀,板着臉眉眼凝肅,先前宣和帝還想過藺泊舟這樣的人娶了妻,會不會對妻子笑呢。

現在發現,皇兄笑起來,真是毫無距離感了。

他不禁好奇:“你笑什麽?”

藺泊舟聲音也溫和:“臣心裏欣慰,離開陛下四個月,陛下的進步比以往神速,會懷疑,也比以往思考得更深了。”

宣和帝的手指驀地松開,眼睛發亮。

“真的嗎?”

藺泊舟真的很少誇他。

藺泊舟太聰明了,宣和帝知道自己皇兄的厲害,當他自己學完一篇時政,滿心歡喜,一問才知道藺泊舟七八歲時便跟着父王一個字一個字讀了。

藺泊舟當然也會表揚他,但只是颔首,作為臣子疏遠克制地表達,從來沒有像今天有溫度地笑着誇過他,像是個哥哥一樣。

宣和帝半信半疑:“朕比以前進步了?”

藺泊舟眉眼染着些陰影,上半張臉有種若有若無的病态和陰郁,但唇角的笑意溫柔,像春風一樣溫煦至極。

讓人不自覺忽略了那絲絲的寒涼:“陛下的棋藝,也比以往精進了。”

宣和帝直接跳起來:“是嗎皇兄!”

他神采飛揚。

但應該想到了自己現在和他的尴尬關系,坐了下來。

藺泊舟說話的聲音緩慢,恢複了宣和帝記憶裏嚴格又疏遠的樣子。

“但下棋終究不是正業,臣回了辜州,陛下将來親政,更要拿出心力為大宗謀劃,為百姓辦事才好。”

宣和帝:“好!”

他還是太年輕了。

藺泊舟垂着眼皮,心裏一陣平靜。

恩威并施,打一棍子給一顆糖,既輕易地奪回了他的信任和親情,又能繼續站在他思維權威者的位置,對他的行為任意指責,而且越指責,他心裏會越崇拜自己。

這種話術,換成任何稍微上了年事的人,都不會如此天真地上當。

所以,等自己離開了朝廷,宣和帝又會被多少人的口蜜腹劍欺瞞,犯下錯事呢?

藺泊舟手指輕輕地撚了下,本以為自己會開始憂慮,憂慮朝廷,憂慮江山社稷,但此時他心裏卻是一片平靜。

“崔朗怎麽還沒來?”

宣和帝忍不住抱怨。

但抱怨完,又道:“既然他沒來,我們再下盤棋吧?”

他腦子裏回想着藺泊舟剛才帶給他的棋局上的壓迫感,他的棋力在進步,現在還能按着他打的人已經不多了。

不過……宣和帝腦子裏忽然閃過剛才仿佛被掐着喉嚨似的森寒,應該是一雙猙獰的手,輕而易舉捏住了他纖細的喉嚨,稍微用力,就能把他連着頭和身子碎成兩段。

他手抖了一下,但很快,那種感覺就淡去了。

他期待地看着藺泊舟。

藺泊舟沒拒絕,淡淡道:“好,再弈一局。”

棋室裏兩道身影對峙,歲月靜好。

而另一邊,崔朗接到太監的召問,提着衣擺站在門口:“你說,那個棋待诏是誰?”

太監說:“攝政王,千真萬确。”

“完了。”

崔朗額頭冒出冷汗,猛地大叫了一聲,緊接着再問:“他倆談了多久了?”

太監說:“約莫一刻鐘。”

崔朗心髒狂跳,幾乎要吐血來了。

他最知道聰明人只需要幾句話就可以玩弄人心,令乾坤翻覆,尤其是藺泊舟這個人,他能鎮住宣和帝六年,就随時能再鎮住,絕對不會有意外。

所以,藺泊舟怎麽來的京城?

一路的關卡在幹什麽?鎮關侯在幹什麽?京城的守衛在幹什麽?!

藺泊舟最知道一個巧言令色的人多麽需要戒備,否則幾個月前也不會二話不說,直接找人殺了自己。

從藺泊舟入京起,說不定他就已經贏了。

“壞了。”

崔朗渾身都在冒着冷汗,後背的脊梁冰冷,連腿都有些僵硬。

太監看着他吓壞的模樣,忍不住笑:“攝政王又不是長了三頭六臂,禪師怎麽吓成這樣?”

“……你懂什麽。”

就像下圍棋一樣,當兩個人之間的棋力存在天差地別,弱的一方根本感知不到對方有多厲害。

只有與他相距不算太遠,才能知曉對方的深沉難測,才了解對方一步一步的算計。

崔朗與藺泊舟,現在捏的都是宣和帝這枚棋子。

至于勝負恐怕馬上就要決出來了。

崔朗咽了咽喉頭,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邁開步伐。

走向了這局要決出生死的棋盤。!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