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不是你弟弟的同學

我不是你弟弟的同學

周茼安開車行駛在白銀鎮的山裏,遠處連綿不絕的山脈像是一雙雙大手,遒勁的筋脈深深紮進大山。

這一座座山像五指山一樣壓着深山裏的人,裏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好在一條條公路已經打通,這困住人的“五指山”也就逐漸成了金山銀山。

現在正是金秋十月,山上植被茂密,已是金紅一片,讓人對詩裏說的“層林盡染”有了具體的感受。

這讓茼安想起了自己的家鄉,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她也是從這一重重山裏走出來的啊。

此次到栗州是為了采訪,周茼安所在的雜志社做了個“先進科技工作者”的專題,要求各個小組自行選擇行業,對該行業的知名專家進行采訪,目的是了解各行各業的發展情況。

茼安作為小組長,跟組員讨論後,選擇了智慧農業這個課題。

茼安查詢了大量資料,選定了農業無人機細分領域,目前正是快速成長階段,普通老百姓了解較少。

更重要的是,茼安自己對農業的發展很感興趣。

同路兩位同事梁漫漫和李浩跟周茼安已經是老搭檔了,三人經常一起出差。

白銀鎮山路十八彎,後排的梁漫漫若不是因為暈車,此時的車裏應該都會是她好奇的聲音。

茼安看了一眼漫漫,見她确實有些難受,想幫她轉移些注意力:“漫漫,要不看看遠處的風景吧,說不定可以緩解一下暈車的症狀。白銀鎮現在正是旅游旺季呢,很多大學生來這兒寫生。”

“真的嗎?那豈不是會遇到很多學藝術的帥哥。”漫漫只挑最感興趣的問。

李浩見她一提帥哥就興奮的樣子,打趣她:“你就花癡吧,咱可是來工作的,你以為來豔遇啊。”

漫漫已經陷入了與“繪畫少年”的浪漫幻想裏:“工作肯定是要工作的,我也只是偶爾看看帥哥,調劑一下心情嘛。帥哥不會介意的,茼安姐也不會介意的。”

看着後視鏡裏投來的殷切眼神,茼安只能無奈點頭。

周茼安一行一路到了鎮上,在預定的客棧辦理好入住,就準備跟約好的受訪者聯系。

李玉峰是江州大學的教授,采訪本來是約在江州,那也就是茼安工作的城市。

但是李玉峰教授帶着學生到栗州的村寨裏測試産品性能。茼安想着這樣可以近距離感受農業無人機的運行狀态,也可以拍攝受訪者和現場工作照片,值得跑這一趟,就帶着兩位小夥伴,到了栗州的白銀鎮。

*

下午五點鐘,周茼安帶着漫漫和李浩,已經在李教授所在客棧的院子裏等着了。

約半小時後,一陣說笑聲傳來,應是李教授團隊從項目上回來了。

周茼安之前只與李教授的學生周益林見過面,見對方一行人走進院子,茼安起身迎接。

周茼安一邊站起身向進院子的一行人做自我介紹:“李教授,小周老師,你們好,我是《萬物》雜志社的記者周茼安,這兩位是我的同事,梁漫漫和李浩。”

漫漫和李浩也跟李教授一行人打着招呼。

周益林也介紹到:“周記者,這就是李教授。上次你來學校,李教授臨時有事出去了,沒見到,還麻煩你們跑這麽遠來采訪。”

“不會,我們也應該實地看看項目的。”茼安邊說邊和李教授握手。

周益林接着介紹其他同行人員:“這兩位也是李教授的學生,研一的,顧祈和饒硯。”

周茼安這才将注意力轉移到另外兩位年輕人身上。

茼安本只打算微笑點頭跟兩位年輕人打招呼,但當目光掃過他們時,眼神卻略微凝滞。

饒硯?弟弟的同學?再仔細一看還真是他。

對方也緊緊地盯着自己,嘴角勾起一絲笑,似乎是想看她的反應。

周茼安沒想到在這碰見他,上次見還是自己大四實習的時候,而他那會兒才上高一。

六年沒見,小夥子看着長高了不少,已經褪去了高中生的青澀。不過茼安沒時間敘舊,現在最重要的是工作。

“顧同學,饒同學,你們好,初次見面,請多指教。”茼安回過神,也依次和他們問好。

*

簡單介紹後,采訪開始。一群人圍坐在院子的石桌旁,李浩在旁拍攝,漫漫協助。

“李教授,最近這段時間,我們查了農業無人機相關的書籍和文獻,但還是對這個行業一知半解,還是有很多專業問題想向您請教,同時也代表很多不了解這個行業的讀者觀衆,如果有不專業的地方還請您多多包涵。”

李玉峰聽周茼安這麽一說,産生一些疑慮:“小周,我倒是很好奇,你為什麽選了這個行業,現在年輕人都更關注手機、AI、機器人這些,你為什麽想了解農業無人機,年輕人很少關注這個的。”

周茼安了然一笑,說道:“鄉村振興是我國基本戰略,我本人也一直很關注農業的發展,而鄉村的振興離不開科技的發展。如果這次采訪可以讓更多人關注到“三農”,我想再高的山也不能阻止現代科技進入大山吧。”

李教授邊聽邊用手點着桌面。他覺得周茼安一個年輕人,還願意關注農業,已然難得。

一旁的周益林也頻頻點頭,剛開始周茼安說想采訪,李教授是不同意的。周茼安多次誠懇表達自己的想法,李教授才松了口,并提出在這麽個偏遠小鎮上采訪,也是想試探他們的誠意。

經過這個開場,周茼安知道,李教授已經放下了一些對這個職業的“偏見”,她問出準備好的第一個問題:“李教授,您可以先談談農業無人機的應用嗎?目前很多人對無人機的印象還停留在航拍無人機,農業無人機主要應用于哪些地方呢?”

“農業無人飛機由飛行平臺、導航飛控、噴灑機構三部分組成,通過地面遙控或導航飛控,不僅用于噴灑施藥,還能進行撒肥、撒種、撒飼料等多種工作,滿足農戶多樣化需求,提高生産效率。”李教授回答。

周茼安繼續問提前準備好的問題:“那相比于傳統的農作方式,無人機作業的優勢有哪些呢?”

周茼安根據自己的提綱依次提問,李教授回答時,她也會邊記錄邊思考有沒有遺漏的點,并根據李教授的回答及時做出調整。

她準備得很充分,和李教授你來我往。逐漸地,這已經不太像是采訪,更像是交流會。

她過于認真,全身心專注在與李教授的交談中,絲毫沒有注意到來自于李教授旁邊的目光。

*

饒硯一進院子第一時間就認出了她。但她當時只顧着跟李老師打招呼,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

他沒想到在這個偏遠的鎮裏,會遇到故人。其實嚴格說起來也算不上故人,她好像都沒認出自己。

她身穿一件深灰色風衣,黑色的長發挽在腦後,脖頸纖細,肩膀瘦削。她和李教授面對面交流,他只能看到她側臉,認真又專業。

她很認真,時而點頭時而微笑,偶有幾縷發絲被風吹落,她會用手輕輕撥開,在夕陽餘晖下顯得溫柔又不染纖塵。

現在的她,跟饒硯印象裏那個唯唯諾諾的鄰家姐姐,一點都不一樣。

饒硯驚訝于她的變化,但轉念一想,兩人本就不算熟稔,又多年未見,工作的磨砺會使人快速成長,變化也在情理之中。

饒硯只在寧溪鎮的外婆家見過她兩三次。

他印象中的周茼安,是個沒有生氣的人,像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波瀾。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大笑,害怕犯錯被家長責罵,只有在和她弟弟相處時,會稍微輕松一點。

饒硯不知道她這幾年發生了什麽,讓她蛻變得完全不一樣了。現在的她專業、自信、沉着,面對李教授這樣的專業人士也能侃侃而談。

顧祈對采訪并不感興趣,只是出于禮貌沒回房間。采訪的內容對他們來說其實有些簡單,但旁邊的饒硯一反常态地沒有跟他吐槽臨時的“加班”。

原來他一直盯着那個記者看。

不能打擾采訪,顧祈用手機給饒硯發微信。饒硯似在想什麽事情,沒有注意手機的細微震動。顧祈撞了撞他的胳膊,提醒他看手機。

[顧祈:你收斂點!]

饒硯投去一個疑問的眼神,并在手機上甩過去一個問號。

[顧祈:你快把人看穿了,人旁邊那個小姑娘也察覺到了。]

饒硯擡頭,果然跟那個叫梁漫漫的女生對上了視線,頓覺心虛,又低頭看手機。但面對好友,不願承認自己的失态。

[饒硯:就你眼神好!]

[顧祈:我坐你旁邊都覺得丢臉...]

[饒硯:那請你自覺離開!]

梁漫漫坐在茼安側後方,感受到頻頻投來的注視,意識到那個男孩是在看茼安姐後,忍不住偷笑,八卦的火焰熊熊燃燒,但又怕影響工作,只能告訴自己克制。

周茼安沒有注意到其他人的動靜,将準備好的最後一個問題抛出。

“李教授,目前農業無人機電動的比較多,但是農業無人機載重都很重,續航的問題怎麽解決呢?”

“目前的電力動能無人機,除了動力電池本身的不足之外,為了保證無人機工作效率,我們能做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李教授說的,茼安查資料時也看到過。經過專業人士的講解,才了解得更清楚了些。

目前,有的前沿技術雖然在期刊上發表了,但實際上并不是很成熟,要應用到産品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教授看周茼安所有所思,繼續說:“所以在無人機續航這個點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當然技術瓶頸是暫時的,沒有什麽技術是中國人搞不出來的。”

訪談持續了近一個半小時,周茼安準備的采訪問題深入淺出,既能為不了解這個領域的人提供一些科普價值,也有農戶關心的無人機使用的價格和成本等問題,也涉及到農業無人機的技術瓶頸和未來發展趨勢。

“謝謝李教授,那我們就先不打擾了。明天早上我們到這兒來跟你們彙合,一起去項目上。”

采訪結束,周茼安跟李教授及其團隊道謝,并約定明天早上7點半在客棧集合出發去項目所在地:“各位老師早點休息!”

從李教授下榻的客棧出來,周茼安一行走在極具民族特色的街道上。已近8點,路上的旅客悠哉地散步。

晚風徐徐,十分惬意,采訪時緊繃的情緒也緩解了不少,茼安想着趁現在還不算很晚,回客棧後将采訪內容稍加整理。

“茼安姐,你注意到沒,那個叫顧祈的同學好帥啊,看起來像是高冷學霸那款耶。”還沒回到自己住的客棧,漫漫已經忍不住要八卦起來了。

“漫漫啊,你又來了,我們是去采訪李教授的,你就只看到人家的學生?”李浩調侃漫漫。

“是挺帥的。”茼安點點頭。

“你看,茼安姐也覺得帥。”漫漫聽到茼安這麽說,頓時覺得有了靠山,聲音也帶着小女生的嬌俏,“不過茼安姐,李教授另外一個學生,坐在顧祈旁邊的,在采訪的時候,一直盯着你看哎,他是不是被你的氣質征服了?”

周茼安覺得有些好笑,這個漫漫真是什麽都能聯想到浪漫故事上去,便解釋到:“不是,我認識他,他應該也是認出我了。”

“啊?”漫漫和李浩同時震驚。

“他是我弟弟的同學,他小時候見過幾次。”茼安覺得這倆人反應有點好笑,笑着解釋。

她對饒硯并不了解,甚至沒說過兩句話。她只知道他是隔壁吳婆婆家的孫子,但他并不生活在寧溪鎮,只是偶爾寒暑假會來看望外婆。

“但其實我不是你弟弟的同學。”

身後傳來這句話,周茼安三人集體回頭,看到饒硯出現在身後。

采訪結束後,周益林問過茼安住在哪家客棧,茼安表示就在附近,饒硯估摸着大致是這個方向,便跟來了。

他還有點喘,像是小跑着過來的。因為跑步的原因,幾縷頭發微微翹起,在晚風裏搖擺不定。

他長高了不少,估計得有一米八幾了,小時候有點肉的臉,現在看着也有棱角了些,眼睛倒是變化不大,明亮且赤忱。一身衛衣加休閑褲,看起來學生氣十足。

男孩高中到大學的變化很大,要不是因為剛剛有個自我介紹的環節,他又一臉看好戲的盯着自己看,茼安根本不敢認。

見茼安一臉疑惑,饒硯重複說道:“我不是你弟弟的同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