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章

第 61 章

蔡運通咳嗽一聲:“我說小姑姑。”

蔡月娥看向二侄子, 蔡運通說:“現在知道了吧?人的口味是會變的,以前不碰的,現在就是美味。”

蔡月娥裝出尴尬樣來:“這個你記得就好了, 等你爸百年之後, 他的忌日,你香菇燒雞, 香菇燒肉、釀香菇,總之,來個香菇宴, 那你肯定就是蔡家第一大孝子。”

蔡運通一臉受教,又跟蔡運亨說:“大哥, 你記住了嗎?要孝,咱倆一起孝。”

蔡運亨沒給弟弟好臉色。

蔡月娥過去揭開了砂鍋,砂鍋裏香菇味道飄出來, 說:“哥,趁熱吃。熱的時候才叫香,涼了就沒那個味了。”

蔡皓年不喜歡香菇的那股子味道,他知道紅蓮喜歡吃, 他總不能自己不喜歡, 所以也不許別人吃吧?

所以桌上有香菇的菜,他最多不碰就是,有時候她要給他打香菇雞湯,他也會推掉, 這麽多年, 再怎麽樣她也該知道自己不碰香菇吧?

眼前的老妻就不用說了, 妹妹也是清清楚楚,就是掌廚房的兒媳婦, 給他炖了那麽多年的湯,做了那麽多年的飯,他面前的菜,永遠保證沒有香菇。就是運通也知道他不吃。

看着妹妹陰陽怪氣的笑容,蔡皓年臉黑如鍋底看她:“你夠了沒有?”

蔡月娥放下鍋蓋,繼續去喝她大嫂做的粥:“不像我,依然還是喜歡大嫂做的粥。”

“珑兒也喜歡嫲嫲做的粥。”

“珑兒哪個不喜歡?小臉蛋都吃得像個球了。”蔡金煥過去捏堂妹的臉。

這時,二姨太帶着兩個兒子下樓,她說:“今天媽媽親手做了你們和爸爸都喜歡吃的香菇雞絲粥。”

聽見這話,蔡雲通給小姑姑擠眉弄眼,收到小姑姑一個白眼。

Advertisement

兩個兒子下樓來,雖然不太情願,還是很禮貌地叫:“小姑姑、大媽、大哥……”

蔡家大房的人應聲,蔡運通笑:“紅姨,你這個手藝可真不錯,我們都在說我爸好口福。”

二姨太最恨的不是大房的人,她最恨的是蔡月娥,她看了一眼桌上的鹹薄餐,給兩個兒子打了砂鍋粥,說:“哪兒比得上小姑太太,手藝那是整個星洲都誇贊的,我這點本事也就你爸不嫌棄而已。”

“媽,還有我和哥哥也喜歡呢!”運暢說。

“還有爸爸也喜歡。”運順補。

兩個孩子低頭喝粥,運順擡頭:“媽,好香,好鮮,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粥了。”

“喜歡的話,以後讓你媽天天給你做。”蔡皓年看着兒子說。

兒子們露出驚喜的表情,看向他們媽,運順問:“真的嗎?”

看着兒子,蔡皓年心裏慨嘆,這麽多年大兒媳給他們準備飯菜,琢磨他們的口味,還抵不過一碗香菇雞粥?問題是這一鍋粥,應該還是孩子們想吃朥粕粥,秀英吩咐廚房準備的白粥。她就加了點雞肉和香菇就成她親手做的了?果真是喂狗還會搖尾巴。

看兒子吃得開心,二姨太也說:“你們喜歡,以後媽媽天天給你們做。”

二姨太發現老男人面前的粥都沒動,問:“皓年,你怎麽不吃?”

“小五拿來的鹹薄餐,我吃多了。”

蔡運通連忙走過去,拿起桌上的那一盤鹹薄餐:“就是,小姑姑怎麽做這麽多?您吃不下了,那我們分了吃了。”

他回到座位上,跟孩子們說:“姑婆婆做的鹹薄餐跟嫲嫲做得一樣,你們來嘗嘗。”

孩子們本來想吃,這會兒一人一塊,剩下一塊被蔡運亨夾了給大少奶奶:“給你。”

蔡皓年眼睜睜看着他才動了筷,嘗了個味道的鹹薄餐,就這麽被瓜分完了。

蔡皓年站起來:“我出去喝口茶。”

“那行,我也先回了。”

蔡月娥提起食盒,跟蔡皓年一起往外走,她看着蔡皓年忍不住想笑,蔡皓年恨不能賞她一個爆栗。

這時二姨太走了過來,她對蔡皓年說:“皓年,我陪你去喝茶。”

又跟來了,生怕他跟小五多說一句嗎?

蔡月娥拉開車門上去:“大哥,我走了。晚上早點到,你跟親家太公也是老朋友了。”

“知道了。”蔡皓年說道。

看着蔡月娥的車子離開,蔡皓年又去涼棚下,二姨太給他倒茶說:“小姑太太也真是的,你都這個年紀了,鹹薄餐是糯米粉做的,吃多了容易不消化,積食。她不知道嗎?給你做那麽多?你都吃撐了,還能剩下大半盤。”

蔡皓年不想再跟她讨論這個問題,他怕自己控制不住怒氣,他說:“運通跟我說,一個國內來的姓吳的導演,有一個很t不錯的劇本,我初步也聽他介紹了這個劇本,我認為很符合當下的局勢。你上午有空跟他讨論一下,看誰來負責這部戲比較合适?”

“下午吧?上午我們去見見那位呂大狀,先了解一下離婚官司要怎麽打,下午我回去問二少爺?”

“這麽着急?”蔡皓年知道她心急,但是不知道她心這樣急,這是恨不能他立馬離婚?

“你看,今天小姑太太又來了,大姐和運亨運通也太着急了。我們先做好準備,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畢竟這個事情才是影響我們一家子的事。一部戲拍不拍又沒有多大的關系,不是嗎?”二姨太跟他一起喝茶。

“也是,那我們先去趟公司,運亨決定退出銀行,我先去安排一下,再一起去見哪位呂大狀?”蔡皓年說道。

二姨太幽幽嘆了口氣:“大少爺不知道您一片苦心,非要出去折騰,也好吧!”

蔡皓年吃了一塊餅喝了一肚子茶,如往常一般,兩人同一輛車,去亨通大樓。

亨通大樓是一棟非常氣派的六層建築,底樓是銀行大堂,二樓是銀行辦公層,三樓四樓是報社辦公地,亨通另有印刷廠,不在這裏,五樓是電影公司,六樓則是蔡皓年的辦公樓層。

此刻他把蔡運亨和銀行的幾位經理叫了上來,宣布蔡運亨即将退出亨通,亨通銀行總經理職務由下面一個副總經理暫代,這個副總經理是跟了他二十來年的老人,熟悉銀行一應事務。

這個安排應該是最好的,但是他宣布完了,總感覺這位臉上的表情怎麽就像是喪考妣似的?

不過這個時候紅蓮來找他了,得去見那位呂大狀了。

蔡皓年跟二姨太一起出發去律師樓,見到了這位呂大狀,剛剛坐下沒過十分鐘,他的頭就疼了。

自己和秀英的矛盾已經很難妥善解決,但是他還是希望,家醜不要外揚,現在聽下來紅蓮昨天未經他同意,已經把他們的情況跟這位律師都透露了。他當然知道律師有義務為當事人保密,不過有義務和執行又是一回事。

這是個會吹牛皮,但是手裏沒貨的。

華人律師裏有蔡皓新那樣手裏有真本事的大律師,也有那種家族跟英國人有關系,去英國留洋之後,回來靠着家族,靠着跟英國人的關系,在法庭上也算是混得開的律師。這位看起來就是這種。難怪昨天皓新說可以幫他請英國禦用大律師,是他覺得沒有合适這個案子的本地律師吧?

而紅蓮一直在問對方,最優和最差的結果。顯然,她對聽到的內容很滿意。

“皓年,這個資金的話,直接給錢好了,畢竟大少爺要和表少爺一起投資,他也希望是現金吧?”紅蓮跟他說,這麽一筆錢打發掉大房,她很滿意。

他早上沒吃什麽,現在只想吃飯:“吃午飯了。”

他跟紅蓮一起去吃飯,也點了一條魚,紅蓮吃了大半個魚身,他覺得自己很荒謬,她連自己不喜歡吃香菇都不記得,憑什麽能知道自己喜歡吃魚的哪個部位,還要留給他?

但十幾年,為了她,他冷落妻子,誤解兒女,聽不進弟妹的規勸,一心一意對她,又算什麽呢?

蔡皓年想了一下說:“下午我要和越合的宗老板見面,見過面時間也就差不多了,鴻安的葉老板就到了,那是小五的親家,應瀾的爺爺,我肯定要早點過去。你問好運通,等我晚上回來跟我說?”

“好。”二姨太幽幽嘆了一口氣,問:“晚上這個酒會,要不要我陪你去?”

她怎麽想的?如果是以前那是普通老友,她去也沒什麽。現在是小五的親家,小五那麽嫌棄她,她還要去礙眼?

這種事她做得還少嗎?每一次委委屈屈說為了全家安寧,全家和睦要一起同進同出,他帶着她一起出席那些場面,秀英難受不說,弟弟妹妹們也嫌棄。一場聚會下來,都是她的委屈難過,自己心疼,還怨秀英和弟妹,說他們容不下他們母子。

自己不受人待見,還要去,還非要別人待見你?真不知道那時候自己的腦子裏是什麽東西。蔡皓年說:“你在家給運順和運暢做香菇炖雞?”

她眉眼含情:“嗯,酒會上肯定吃不下多少東西,等你晚上回來,吃香菇雞湯?”

蔡皓年有種晚上他還是在鴻安住一晚的念頭。

送她回亨通大樓,蔡皓年再次囑咐她:“下午你找運通問問那部戲?”

“放心吧!”

蔡皓年坐上車的時候,要不是前面有司機,他想抽自己一巴掌。

*

早上十點左右,葉應瀾和百貨公司的總經理陸永興一起去機場等爺爺。

葉老太爺戴着紳士帽,穿着一席深藍色的絲緞長衫,手裏拿着一根文明杖,緩緩走了出來,他身後跟着葉應章,還有槟城和星洲的兩位總經理。

葉應瀾開心地迎上去:“爺爺。”

老太爺見孫女,沒見孫女婿有點意外。

嫁孫女的時候,只想着餘家那小子能好好待孫女,就滿意了。

孫女嫁過去,有了大波折,嫁給了餘家長房長孫,兩人蜜裏調油,就覺得孫女和孫女婿時時刻刻在一起才對。

葉應瀾見爺爺有些驚訝,她就猜出來了,說:“嘉鴻原本要來的,是我讓他去洋行把該辦的事辦了,這樣我們才能早點回家。”

聽見這樣的答案,葉老太爺松了一口氣:“讓他忙正事。”

葉老太爺看向陸永興,“永興,辛苦你了。”

“應該的,老太爺,我們先上船。”

葉應瀾走到葉應章身邊,葉應章叫:“大姐。”

葉應瀾見他臉色有些蒼白問:“是飛機上吐了嗎?”

葉應章點頭:“吐了一路。”

“回酒店休息一會兒就會好。”

“嗯。”

幾個人一起上船,到了船上,陸永興彙報香港鴻安百貨當前的情況,葉應瀾在邊上補充。

聽着孫女結合當前情況的分析,葉老太爺看着坐在船上低着頭的葉應章。

他微微嘆了一口氣,應章,孩子是不錯,但是想想應瀾在應章這個年紀,車行出問題,她一個姑娘家,都要求去車行幫忙。明明孫女要比這個孫子強這麽多,就因為是個女兒家,就要把她嫁出去,成別人家的人。

有時候他躺在床上跟老妻說:“為什麽應瀾不是個男孩子?要不然,我就不用這麽發愁了。”

感嘆之後,又能怎麽辦?好在孫女婿和餘家待孩子都極好,還讓她有自己的生意,能發揮所長。

等他們把百貨公司的情況粗略說完,葉應瀾跟爺爺說着餘嘉鴻要安置湧入的那些廠商,能讓更多湧入的難民能被雇傭:“嘉鴻看了整個狀況之後,已經跟大舅舅和二舅舅商量,決定在香港……”

“這些日用品緊急調運的話,我們估計大約三個月到半年之後就可以緩解了,到時候香港就能自己生産自己供應了。”葉應瀾說。

葉老太爺知道孫女婿天賦驚人,但是速度這樣快,實在讓他沒想到。

而且聽孫女說她已經把在香港開車行的事也落實下去了,他笑:“你啊!”

一行人進了酒店,葉應章吐了一路也沒什麽胃口,索性就一起先到隔壁百貨公司查看情況。

星洲到香港,要是放在以前,靠着信件和電報彙報,倒也可以。但是國內全面戰事起得突然,剛開始庫存貨還能頂上,很快貨物賣空,國內的貨還不能過來,去了星洲幾份電報,葉老太爺也指示其他幾家百貨公司協調,跨山隔海的,電報幾個字寫不清楚,信件又時間長,加上組織,哪怕另外兩家百貨公司支援了,也是杯水車薪。

走了一圈之後,葉老太爺就召集了星洲鴻安百貨的各個樓面經理一起開會,葉應瀾和葉應章坐在邊上旁聽。

她邊聽邊跟葉應章解釋,葉應章也是個挺認真的孩子,帶了一本本子記錄要點。

葉老太爺讓每一個樓面把當前的貨品全部列一二三的緊急程度,整理了清單,讓兩位總經理立馬拍電報回去,星洲和槟城兩家百貨先各抽十天的量放過來,另外槟城和星洲兩家百貨公司,由于地域緣故,很多日用品用的都是馬來亞、印尼和暹羅的供貨商,老太爺讓他們給采購的人發電報,讓這些供貨商老板來香港,同時也把他們的庫存緊急調運過來。

最後,葉老太爺說:“你們倆家庫存裏去年和前年舍不得減值的布匹,服裝也全部發過來,趁着機會賣了。”

“是。”一切都安排了下去,葉老太t爺才松了一口氣,放了那些經理去忙,這時已經是下午一點了。

三位總經理和葉應瀾陪着老太爺一起去酒店餐廳用餐,鑒于晚上還有酒會,一起吃簡餐。

陸永興問:“老太爺,國內的戰事,一時半會兒是停不了,香港必然會湧入越來越多的人避禍,我們百貨公司和酒店是否要擴建?”

葉老太爺停下了筷子:“這事,讓我再好好想想。”

吃過飯,大家散去,葉老太爺也憐惜孫子吐了一路讓孩子進房間去睡一覺。

葉應瀾陪着爺爺上樓,她想起一件事,說:“爺爺,我讓喬老板幫忙把三姨和二妹想辦法接出來。”

葉老太爺松了一口氣:“那太好了。”

“爺爺,長途飛行您也累了,您看四點左右,我和嘉鴻過來找您,一起去酒會現場?”

“應瀾,我一時間也不想休息,你陪我坐坐,跟我說說這些天你在香港的見聞。”

葉應瀾陪着爺爺進房間,爺爺的房間是鴻安最好的一間房,不僅有陽臺,還有一個大露臺,爺孫倆坐在露臺上喝茶,葉應瀾跟爺爺說着這些天所見所想。

“所以你認為百貨公司和大酒店要不要擴建?”葉老太爺問葉應瀾,“今天已經得出了結論,未來香港有大量的人口湧入。”

“爺爺,日本人狼子野心,南進是既定政策,百貨大樓建造周期太長,這個時候大規模投資并不理智。”葉應瀾站起來,走到欄杆那裏,往後看就是密密麻麻的唐樓,她說,“還有,爺爺,您來看。”

老爺子走了過去,葉應瀾指着這一片問他:“您想過這裏住着多少人嗎?這個時節,來香港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有多難嗎?”

葉老太爺手扶着欄杆看着如蝼蟻一樣湧動的人群,當初興建百貨公司和酒店的時候,并沒有想到有一天香港可以會取代上海,成為進出中國最大的口岸城市。

當時選了這個市口極好的位置,但是這個位置最大的問題,沒有擴展的空間。

葉老太爺撲在欄杆上,像是在問自己,也像是在跟孫女說:“這麽多的人,也代表了巨量需求,難道我們眼睜睜地看着需求拱手讓人?”

葉應瀾也撲在欄杆上:“爺爺,能不能換個思路?”

“什麽思路?”葉老太爺側頭看孫女。

昨夜葉應瀾就在想這個問題,幾年後香港會被日軍占領,而擴建百貨公司,再造一棟百貨大樓,大約也要三四年的時間,等造好了,香港也差不多淪陷了,這筆錢花進去,就白投了。

但是她不能跟餘嘉鴻這麽說,要不然餘嘉鴻會問她,怎麽知道香港淪陷的具體日子?她怎麽解釋?

她昨夜只說建百貨大樓再加上裏面裝修起碼要三四年時間,現階段湧入人群的這些基本需求該怎麽辦?

餘嘉鴻給她了一個辦法,當時她聽得眼睛一亮,不知道這個辦法爺爺會不會感興趣?

“爺爺,我剛才不是跟您說嘉鴻今天在談洋行的倉庫嗎?我的車行也開在銅鑼灣的洋行倉庫裏,我們是不是往這個思路上走?”

老太爺搖頭,孩子有些異想天開了:“百貨公司不是這樣的,葉家的百貨公司一直是彙聚全球名品著稱,如果在那種簡易的廠房裏賣,那‘鴻安’兩個字就毀了。”

“嘉鴻說可以跟‘鴻安’走完全不同的兩條路。”葉應瀾跟爺爺說,“我們坐下說。”

葉應瀾給爺爺倒了茶:“是這樣的,嘉鴻認為我們可以把百貨公司裏,日常用頻率高,但是價格不高的貨品給拿出來,比如牙膏、牙刷、肥皂、毛巾之類的産品,單做一個大型商店。他說他在紐約的時候,逛過King Kullen,而他創始人卡倫也是被當做商業案例寫進他們大學的課本裏,商店概念是這樣,離開高租金街區,擁有停車場,批量出售,價格優惠,他最大的特點是一共1100種商品中,300種商品成本價銷售……”

葉老爺聽得入迷,葉應瀾總結:“爺爺,這樣的話,我們把百貨公司價格低的日用品,牙膏牙刷之類的全部放到這個大商店來,這樣百貨公司騰出空間賣高價格的産品,兩家商店不會互相影響,鴻安百貨還是鴻安百貨,這個大型實惠商店,可以叫惠萬家,就是量大便宜。甚至還能成為小商販的批發商。”

這時門鈴響起,葉應瀾去開門,餘嘉鴻在門口:“我在房間沒看見你,就想着爺爺應該沒休息。”

“嘉鴻過來了。”葉老太爺給孫女婿拿了一個茶杯,倒了茶,“應瀾在跟我說大型實惠商店的說法,你再給我細細說。”

這些天固然舅舅家的事情,他們也上心,葉家的百貨公司也是葉應瀾的心病,百貨公司因為地方限制無法拓展,就算能拓展三四年的造大樓,現在這個形勢不知道是個什麽情況了。

看着應瀾發愁,餘嘉鴻搜羅了自己兩世的見聞,想到了超市概念。

放在現在來說,超市在美國出現時間也不長,但是它是極有生命力的,到了戰後發展非常迅猛,香港這個時候人群湧入,擁有了人群基礎,适合做低價量大的超級市場。

兩人在床上越聊越來勁,要不是按着她睡,她恐怕就一夜不眠了。

餘嘉鴻是親歷者,說起超市來,很多問題解釋起來更加清楚,如何量大,如何低價,現在的商品動辄50%-100%的毛利很正常,就是這個利潤,像鴻安百貨這種大型百貨公司,也需要很大的客流支撐,才能有可觀的盈利,否則虧本的比比皆是。

餘嘉鴻跟老太爺聊完超市這個概念,又講起了這些洋行的倉庫,他今天又去看了兩個倉庫,位置也不錯,他說:“明天早上我和爺爺一起過去看看?”

“好。”葉老太爺應下。

跟葉老太爺商量好,夫妻倆一起回了房間,換了衣服,打扮停當和葉家祖孫彙合。

葉應章穿了西裝戴了領結,他是出自姨太太肚子,縱然是長子,一直也不受重視,第一次出席這種場合有點怯場。

餘嘉鴻給他調整了一下領結:“沒事的,要是等下爺爺那裏忙,沒空照顧你,你就找我和你大姐?我們誰有空,你就跟誰,有人帶着會好的。”

“謝謝姐夫。”葉應章感激一笑。

鴻安歌舞廳的歌女在臺上獻唱。

親家的酒會,餘修禮夫婦自然當成自家的事,最早到,一起招待客人。

蔡運亨和喬啓明一起去打過球,兩人各自回去接了太太,早早過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