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接駕

第18章 接駕

薛攀一聽這話,不覺來了精神——行啊,總算是來了,也不知道,這一回,這位王公公又要給他帶來什麽樣的“驚喜”了。

他立刻就吩咐老蒼頭備馬,又問“張德輝可在鋪子裏”?

老蒼頭如實答道:“張大掌櫃的早就在鋪子裏候着的了——就是他給送府裏的信兒。”

薛攀點了點頭,也不再廢話,徑直就帶人朝着他們家那個棺材鋪子去了。

等到了鋪子裏,見到了這位王公公竟然是滿臉堆笑地迎上來同他客套,薛攀心中愈發有底,想着這肯定就是那件大事兒要到了。

畢竟這位王公公可一向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

作為太子身邊兒貼身服侍的大太監,太子最信任的心腹之一,這王公公顯然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從這位王公公承辦的都是些私密之事就能看出來,太子對他還不是一般的信任。

這就更加不簡單了。

一個太監,能做到這種程度,不得不說還是挺讓人佩服的。

不過最讓人佩服的還是他的能屈能伸——這位公公在這個方面的造詣可以說是薛攀生平僅見。

這王公公第一次來薛家,是代表太子府來找薛家人要那塊名貴的棺材板子的。

那個時候,他趾高氣揚,擺譜擺了個十成十,簡直可以說是用鼻孔看人。

不要說是薛攀這個年輕的小子了,便就是薛老爺在世,他都不會給面子。

不過這當然都是在薛攀穿過來之前發生的事兒了。

Advertisement

薛攀當場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一番“裝神弄鬼”成功讓他驚疑不定地回去報信了。

薛攀如此準确地拿捏住了太子的心思,自然沒有人敢小觑。

特別是王公公這種人精,更是立刻就看出了風向,并且立刻采取了行動。

果然他第二次來,就成了太子的信使,親自來接“薛大爺”到姑蘇商議要事了。

既然是有求于人,那他的态度立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什麽叫前倨後恭,王公公現場表演給你看。

雖然連薛家的夥計們都看不下去,但王公公自己卻一點都不尴尬。

偏偏薛攀一時間還沒法跳下太子這艘船,那麽跟太子的人也就少不了有接觸。

特別是這回,涉及到這麽一件大事,更是得交給心腹來辦。

所以王公公又來了。

他這一次來,情況又是不同。因着他乃是作為太子送給薛攀做事的“手下”來的。

一切還得從上一次薛攀的蘇州之行說起。

太子在蘇州秘密召見薛攀,雖在薛攀的預料範圍之內,但是他原本也沒想着第一次跟這位爺見面居然就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他那多少有點兒“大逆不道”的發言,居然被太子給聽進去了。

不但聽進去了,還認真思考了。

結局就是,一場會面,雙方進一步達成了友好合作協議。太子痛快地采納了薛攀那個“大逆不道”的建議,準備“以退為進”,借着這一次南巡的機會,在康師傅那裏好好刷一波好感度。

這事兒說起來似乎還挺高大上,但是實際上落實起來十分簡單。

因着薛攀就只建議太子做一件事,那就是——“借花獻佛”。

或者更準确點兒說,是“将計就計”、“表現孝心”。

太子跟康師傅之間的問題,肯定非一日之功,但好在現在還沒有到徹底無法挽救的時候——畢竟,太子現在還沒有被廢過,只要沒有走到那一步,那一切都還有挽回的希望。

雖然若是按照正史來走,這基本上算是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但眼下也只有“死馬當做活馬醫”,先試試再說。

薛攀也想着跳下太子這艘賊船啊!

就算不上四大爺那艘龍舟,也可以誰的船都不上,做一個自由自在、冷血無情、滿心滿眼只有錢的皇商()……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拜薛攀那位早逝的老爹薛老爺、甚至再往前的他爺爺薛老太爺所賜,他們薛家早就已經跟太子綁定了。

畢竟,沒有人會想的到,身份尊貴、一出生就被封為太子的這位殿下,最後居然會無緣帝位。

所以從薛攀的爺爺開始,就已經把寶壓在了皇後那一派,然後他爹也就順理成章地繼續跟着太子混。

原本一切順利的話,薛家肯定會立于不敗之地,運氣好的話,甚至還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為新帝身邊兒的紅人。

誰承想,太子居然被兩立兩廢,皇位最後竟落在了名不見經傳、默默無聞的四皇子手裏頭……這不是玩兒呢麽。

這段著名的史實實在太過戲劇性,來自後世的薛攀倒是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可惜沒有用啊。

薛老爺精心準備了十幾年才得了的上好棺材板子還在他們家鋪子裏放着呢——你說你們薛家不是太子那一黨的?

這是當別人都是傻子是吧?

行吧。

脫身是沒有那麽容易脫身了。

只能想個法子掙紮一下這樣子了。

萬一啊……咱就是說,這個世界裏的太子他聽勸,康師傅也給力,他們這一派還有翻身的可能呢?

薛攀硬着頭皮想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決定讓太子破罐子破摔,直接攤牌,順便試探試探康師傅的底線。

畢竟現今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在江南尋了相熟的薛家皇商在淘換名貴棺木——還是最上等的、只有帝王才配用的樯木。

已經都弄出來這麽大的動靜,那再要掩飾這個事兒,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了。

薛攀給太子出的主意,就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

不但不需要再掩飾這個事兒,反而還要進一步大肆宣揚——因着這棺木,雖然是借着太子的名義淘換的,但是卻不是為他自己準備的。

這麽名貴的棺木,當然是要給最尊貴的人用,這天底下誰最尊貴,那當然是還有十來年活蹦亂跳日子的康師傅。

雖然說,直接送還健健康康的老爸一塊棺木有些刺激,但是也是做兒子的一片孝心不是。

康師傅哪怕表面上裝作不開心,甚至訓斥太子“鋪張”、“胡鬧”,但心裏必定是高興的。

再配合上合适的臺詞和表演,那這種父慈子孝的大戲,絕對不會翻車。

至于什麽是合适的臺詞,那就全看太子的了。

想來他跟康師傅那麽多年的父慈子孝,多少還是有點兒心得的。這個就不用薛攀再費心了。

薛攀本來還擔心這個做法太過冒險,他一說就會惹怒太子。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太子竟欣然同意了薛攀的計劃,并且在一切準備好了之後立刻派他最信任的王公公來找薛攀,為這個事兒提前做好準備。

王公公點頭哈腰地跟薛攀表達了太子的意思,表示他整個人還有帶來的那些人和東西都歸薛攀差遣調配。

薛攀對此表示很滿意。

于是揮了揮手,安排張德輝收了東西和人,又坐下來跟衆人分派了任務,忙活了一天,這才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只等着康師傅親臨了。

果然,一切都如薛攀預料的一樣,康師傅一行人在三日後離開了姑蘇,到達了金陵。

他們下榻在江寧織造府的行宮裏,是時任金陵體仁院總裁兼江寧織造甄應嘉親自帶人接的駕。

薛攀作為本地大戶,還是皇商,肯定也得列席。

因着這都是康師傅第四次南巡了,每次都是甄應嘉接駕,可以說他早就對這個事兒駕輕就熟了。

但是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把場面安排得很大。

而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接駕的場面一旦開始往奢華裏走,就根本停不下來,只能越搞越鋪張,真是眼看着那白花花的銀子跟雪片兒似得往裏扔。

既然是要隆重地迎接聖駕,那不但要有錢、有東西,還得有人。

康師傅是聖明的天子,可是受到萬民擁戴的,見到他老人家的車駕,那必須得沿途迎接、跪拜。

不但普通百姓要如此,官員、鄉紳們更要如此。

甄應嘉在接駕人選上很是費了些心思,精心挑選了不少本地大戶作為接駕的人選專門下了帖子邀請。

薛攀就是提前一天接到了邀請的帖子的,大意就是讓他代表薛家跟着甄家的人一起到碼頭接駕。

說是邀請,但是肯定沒有人敢不去。

不然,若是被有心人抓住問一個“大不敬”之罪,那可就是無妄之災了。

好在薛攀原本就想着找機會提前跟康師傅會一會,這倒是個送上門來的好機會,焉有放過之理。

故此他高高興興地回複了帖子,道是“必定準時到”。

薛攀原想着就算是接駕,也不過就是幾十人的隊伍就完事兒。誰料等次日他按照帖子抵達指定地點一看,才發現接駕的隊伍居然裏三層外三層,圍了好多圈。

這哪裏是幾十人,幾百、幾千都不只,可真是有夠大手筆的。

薛攀原本還想着去前面跟甄應嘉打個招呼——按照薛姨媽和老蒼頭的說法,他們薛家跟甄家也是有親的。

反正叫世叔總是沒錯,或者也是什麽表叔,姑父,那都不重要,反正自從薛家式微,跟甄家的關系早就已經疏遠了。

對于薛攀來說,這甄家現在看着雖然“鮮花着錦、烈火烹油”,但也早就漸漸到了“大廈将傾”的時候了。

考慮到此行的任務,薛攀想着能夠跟以前一樣不引起注意最好,便沒有專門上前。不想甄應嘉卻早見到了他,笑着招呼道:“這不是蟠哥兒麽?快些上前來,叫表叔好好看看你。”

得,還真是表叔啊,行吧,看起來這事兒是躲不過去了。

也好,站到前排,看得更清楚,也不算啥壞事兒。

薛攀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情,依言上前,同甄應嘉寒暄起來。

這甄應嘉十分健談,絕對可以說是長袖善舞,八面玲珑。別的不說,這交際能力實在厲害,怪不得能夠接駕四次,是康師傅最愛的心腹臣子,原也不算太名不副實。

兩人寒暄了幾句,前面便有飛馬來報,道是“萬歲爺的禦舟就要到了”。

衆人忙肅然整衣,接駕的事兒就得趕緊預備起來了。

薛攀忙借機後退了幾步,跟那一群接駕的本地大戶站在了一起。

他原本以為自己這麽一來算是十分安全不起眼,又能夠在前排不錯的位置好好觀察一番康師傅的深淺,實在是個一舉兩得的好事兒。

萬萬沒想到的是,人算不如天算,這位康師傅居然是一下船,就點名要找他。

聽着前頭甄應嘉命人一疊聲地傳“薛家的蟠哥兒快上前見駕”,薛攀不免有些懵逼。

正不知發生何事時,薛攀就已經被衆人推搡着擠到了最前排。

他好不容易站穩腳跟看時,卻見面前一群人簇擁着一位年紀五十上下、白胖臉兒、大腦門、高鼻梁、面上還帶着好幾顆麻子的中年大叔。

這大叔此刻正一臉慈祥地看着他,端詳片刻之後,就對站在旁邊兒垂手侍立的太子道:“這個就是薛家的兒子麽?”

作者有話要說:

抱歉大家。最近忙翻,明天來多更個肥壯的嗚嗚嗚!捂臉爬走!補充完善了一下細節。康師傅的外貌描寫來自度娘嘿嘿嘿。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