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查賬
第53章 查賬
馬六這話一說,薛攀便秒懂,立刻吩咐人趕緊回府。
不得了,原來康師傅居然還真的給他送來了密信了。而且這個信兒到的居然比他這個收信人還早,不得不說,真的是十分緊急了。
也是他在揚州又是辦案又是研究混凝土,耽擱的時間稍微久了一點,故此回來晚了的緣故。
但算算時間,只差了一天,應該也耽誤不了什麽事兒。
薛攀很快就帶着人一路趕回了薛府,薛姨媽和寶釵早在內門等着他。
他只匆匆跟兩人打了個招呼、問了個安,就先去書房找張德輝了。
康師傅的事兒來得緊急,就算他想要跟久別重逢的母親妹妹敘舊閑話,也只好等晚些時間再慢慢來,反正短時間內,他也不會再離開家那麽長時間了。
雖然很快他們舉家都要搬遷到揚州去,但是也算是全家在一起不是,那陪伴家人也就不急于一時了。
薛姨媽和寶釵也知道薛攀去了一趟京城就得了個差事,雖然只是禦前侍衛,但是也是六品的官兒,是正經的吃公糧的人了,那自然是要以差事為重。
故此,對于薛攀久未歸家,一回來打個照面兒就匆匆跑去書房忙公務的事兒,她們倆也接受良好。
不但接受良好,甚至還覺得非常高興。
薛姨媽一手扶着寶釵的胳膊,一手捏着帕子,看着薛攀匆忙離開的背影,眼眶居然有點濕潤,還是寶釵笑着安慰她道:
“眼見着哥哥得了萬歲爺賞識、前途越來越好,媽怎麽反倒還難過起來了,該高興才是。”
薛姨媽紅着眼眶笑道:“怎麽不高興呢,我這就是高興的。想你老爺在世的時候,怎麽打、怎麽罵他都是那麽個樣兒,我想着他年紀小,又是個孤根獨種,也沒忍心多管束,誰成想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頭,他怎麽就跟變了個人兒似的呢……”
“看他現在這個樣兒,可比那些能幹的爺們、哥兒們還能,若是你老爺還在,不一定多高興呢。”
Advertisement
提起早逝的薛老爺,薛姨媽少不得又被觸動傷心事,登時就落下淚來。
寶釵忙攙扶着她,一邊兒軟言安慰,一邊兒岔開話題,說些薛攀帶來哪些禮物回來啦、京城裏的鋪子生意怎樣啦、行李收拾得如何、還有以後去揚州怎麽安排之類,很快就成功轉移了薛姨媽的注意力。
有寶釵在,家裏的事兒根本不用薛攀操心。他這邊兒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外頭的事務了。
首先肯定是要看康師傅給他的信裏寫了些啥內容。
薛攀一到書房,就見到張德輝和老蒼頭早就等在那裏,旁邊兒還站着一個面容冷峻的侍衛小哥兒,想來就是康師傅派來的信使了。
薛攀見自己的書桌上有個小信筒,火漆密封,看着就是頂級保密的機要資料,想來就是那封康師傅要給他的密信了。
見薛攀進來,張德輝和老蒼頭忙上來打千兒見禮:“爺回來了。”
那侍衛小哥兒也一般行禮,卻并不多說話,看着年紀不大,倒是個沉默穩重的性子。
薛攀便也點了點頭,也不廢話,直接坐到桌前,拆開那密信看時,倒是有些愣怔了。
原來信裏康師傅直接就跟他說,江南這邊兒鹽政存在着很大的腐敗,致使國庫虧空,須得派得力的人來催賬。
因為太子大力推薦、加上群臣也支持,所以他這次派了大阿哥和八阿哥來。
嗯?
怎麽是大阿哥和八阿哥?
不應該是四阿哥嗎?
而且還是太子推薦?
這……怎麽感覺,有點不大對勁兒啊!
薛攀看着那密信裏頭的寥寥數語,一時間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說,這信息量略大。
首先,以他微薄的歷史知識積累看,康師傅派了皇子親自到江南要賬的事兒,似乎的确是有過,但是應該是要晚幾年。得等到黃河又一次決堤,需要大筆銀子赈災的時候的事兒了。
歷史上說大概三四年後,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決堤,江南大水,災民無數,康師傅需要很多銀子來安置災民,這個時候才發現,國庫裏沒有足夠的錢……
但是號稱江南富庶之地的有錢人、特別是鹽商卻個個家財萬貫,富得流油。真正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至于當地的官員,更是悶聲發了不少大財,所謂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說的江南地界的事兒了。
聽說若是做揚州知府,三年下來,可能光收的各項本地商人的“孝敬”都不止這個數,也就難怪,那些人都削尖了頭要來江南做官了。
而且,這還只是些表面的小打小鬧。
最讓人心驚的是,這些官員其實暗地裏都在拉幫結派,分別支持不同的皇子繼位。
那些“虧空”,除了落入富商、貪官口袋裏供他們揮霍之外,還作為支持各個皇子奪嫡活動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向了京中——可以說,只有康師傅和百姓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而且這一切早就已經開始了。
等再過幾年,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這些事兒就會愈演愈烈,全都翻到臺面上來,惹得康師傅震怒不說,還搞得腥風血雨,弄得好幾個本地的大世家都被抄家了。
這其中就包括甄家。
盛怒之下,康師傅是很有些無差別攻擊的意思的。
不管是站隊太子的,還是站隊其他阿哥的,只要存在着拉黨營私的事兒,那就全部查辦,嚴厲處置。
在他自己看來此舉不但可以打擊這總歪風邪氣,還能夠“殺一儆百”、“殺雞儆猴”,簡直是一舉數得。
唯一有點不好的是,這事兒做的有點兒晚了。
早點做,就是可以“以儆效尤”,但是晚了幾年後,就是“逼上梁山”了。
康師傅這麽一操作,不但沒有給皇子和群臣們敲響警鐘,反倒加速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最後導致奪嫡之戰愈演愈烈,無法收場。
但是,現在這事兒已經不一樣了。
不但時間來的早了,更奇怪的是,來的人也給換了。
大阿哥現在應該還沒有失勢,正在跟太子叫板,明争暗鬥。
八阿哥因為自小養在大阿哥生母惠妃宮裏,現在也跟大阿哥是一夥的。
太子居然把這倆人推出來搞國庫的事兒,而且居然還是他主動向康師傅大力推薦的,真的是好一招“借力打力”、“禍水東引”。
原本領這個差事的應該是四大爺,而且他還幹的很不錯的。
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一切都跟說好的不一樣了呢?
難道說……
薛攀心中忽然湧上一個奇怪的猜想,一時間頗有些心跳加速,腦子發懵。
但很快的,他就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開始思考接下來的行動計劃。
現在的情況很明顯已經跟正史有了出入,再跟之前那麽先入為主就行不通了。
如果真的如他猜測那樣,那整個世界恐怕就要天翻地覆了。
不過就算如此,他也自有應對的辦法,只是有些事兒,少不得要更謹慎些了。
康師傅的信裏還說教薛攀和林如海協助兩位皇子查賬事宜,還特別備注“若有任何不妥,只管記下來,回京述報”。
這也就是說,他已經對大阿哥和八阿哥聯手參與黨争的事兒有了不滿甚至防備了。
這中間,是不是又是太子的手筆,那很可能就又要打個問號了。
薛攀回想起自己同太子的初見,那種奇異的違和感又來了——所以說,這個架空雜糅的世界就是麻煩啊。
一個個的都不是很省事兒的樣子。
天知道,他只是想要做一條富貴鹹魚而已,為什麽感覺,他現在距離這個目标好像越來越遙遠了一樣……
幸好錢還是很多的,而且可以預見會越來越多,這就……行了吧。
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
難得糊塗,反正這日子還能不過了咋地。
薛攀迅速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态,然後開始思索接下來怎麽做性價比最高。
首先,沒有什麽意外的話,康師傅至少還能堅持十幾年的時間,那麽對他來說第一重要的是,不能瞎站隊。
可惜他之前已經被他的便宜老爹薛老爺帶到了溝裏,成了太子的人。
好在現在太子跟康師傅的感情還沒有消耗完,跟太子一夥兒,并不會惹怒康師傅——現在這個時間點反倒是抛棄太子選擇別人更危險。
畢竟,康師傅的心态非常微妙。太子,是他的真愛小孩兒,他自己可以寵溺,寵溺大過勁兒了之後也可以嫌棄,但是別人不行。
大阿哥和八阿哥就就是沒有看透這一點才會翻車了的。
當然也可能是看透了但是仍然心存僥幸,想要再争取一下——畢竟那個位置實在是太誘人了,沒有人能夠抗拒。
可惜他們的對手太優秀了,而且他們算計的人也太厲害——敢不自量力算計康師傅的,那肯定沒有什麽好果汁吃。
而四大爺顯然是腦子最清醒的一個,他就是看透了康師傅的這個心理,才做出了韬光養晦、悶聲發大財的正确選擇,最後撿了漏。
對付康師傅這種強勢的皇阿瑪,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不争”才是最好的争。
四大爺深谙此道,也就難怪他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但若是太子也一樣選擇了這個道路呢?
那麽鹿死誰手,還真的是個未知數了。
不過不管如何,對于他們做臣子的來說,還是做個冷靜的旁觀者最安全——純臣,永不落空。只盯住了康師傅就完事兒。
薛攀再次将自己穿過來之後的事兒都捋了一遍,重新确定了今後的行動方針,然後又想到這樣的密信康師傅肯定也給了林如海一份兒。
那麽等到了揚州,還是有必要跟這位林姑父好好商議一下,今後的行動方向了——根據之前的交流,薛攀基本可以确定他這位林姑父也跟他一樣,是個人間清醒,那問題就不大了。
至于大阿哥和八阿哥來查賬的事兒麽,來就來呗,咱們該協助協助,只要這兩位主子爺需要,他肯定随叫随到,甚至可以面面俱到——多大點兒事兒,無腦工具人罷了,他表示非常OK,随時可以演,咳咳,幹。
看完了之後,肯定得給人康師傅一個回信,沒看人家送信的小哥兒都在這裏等着了呢麽。
薛攀立刻要來筆墨,提筆就給康師傅寫了封回信。考慮到路途遙遠,又有洩露機密的風險,他也是沒有多說,只是很簡單地表明了忠心,說些保證完成任務的話,就交給那信使帶回去。
這位看着也像是大內侍衛的小哥兒又給他行了個禮,就拿着回信默默告退了。一看就是訓練有素的,康師傅親自調\理出來的人了。
薛攀命老蒼伯給那小哥拿了厚厚的盤纏,又教他跟張德輝親自送了那小哥出門,這才又坐回桌旁準備寫個帖子遞到甄應嘉府上。
用的理由也不是什麽皇子來訪查賬之類,而是“辭行”。
因着他接了康師傅的皇命,要舉家搬遷到揚州城,輔助新上任的巡鹽禦史林如海稽查鹽政,那臨走前,肯定要跟他這位世叔甄應嘉打個招呼,好好告別的。
畢竟,上次康師傅過來南巡,薛攀得以混入金陵城頂級圈子,這位甄家叔叔還是很照顧他的。不管真心還是假意,這個情薛攀不能不領——至少表面兒的功夫得做好了,不能落人口實。
至于在辭行的時候,“順便”遇到了奉了皇命來查賬、追繳國庫欠款的大阿哥和八阿哥兩位爺,那可不就是趕巧了不是?
薛攀盤算得十分得當,正打算奮筆疾書,搞一個帖子來做一場大戲,卻忽然見到老蒼伯從門外送客回來,一臉的無奈,手裏頭卻是拿着一張拜帖。
見薛攀擡眼看過來,老蒼伯打了個千兒道:“爺,甄府管事剛剛過來送來了他們家老爺的拜帖兒,現在門口等着,說請爺這就去甄府一趟,有京城裏來的貴人主子要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