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狀元紅
第52章 052 狀元紅
因着林如海是進京述職來的,所以他是有朝廷安排的專門的地方住,并沒有來榮國府借住。
公幹就是公幹,就算是有親屬在京城,那也不能随便去探親,總是得先把正事兒辦完了再說。
而薛蟠也沒有第一時間來榮國府。
他雖然不是公幹,但也算是有正事兒在身。
童子試的考試在學霸賈珠身上已經算是件需要認真對待的大事兒。到了薛蟠這個學渣身上,那簡直就像是一件人生大事。
而且這還是正定書院專門推薦他來的正式考試,比普通的科舉考試更加鄭重其事。
等到成績出來,林如海帶着薛蟠來榮國府“探親”順便報喜之後,袁春才明白,這考試,還的确是有。
不過并不是跟賈珠他們參加的那種科舉考試一樣的童子試,嚴格來說,這應該叫“童子科”。
就是專門針對年紀比較小的考生進行的考試,目的在于給皇子們選伴讀。
這其實也是針對某些大書院的特殊專屬考試,畢竟不是随便什麽人都有這個資格給皇子們做伴讀的。
而且參加這個考試,并不一定是熟讀四書五經、擅長詩詞歌賦的。
只要先生們評估之後,覺得某個學子有資格,就可以推薦到京中一試。
正定書院算是皇帝最喜歡的書院之一,自然是有這個資格的。
而薛蟠被推薦上,也純粹只是因為他走了狗屎運——他的年紀剛剛好合适,而且他雖然不甚聰明,但是可塑性卻很強,這種類型,很适合給皇子們“背鍋”。
畢竟,教導皇子的太傅們,雖然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也都是官居要職的牛人,但是畢竟都是皇家的臣子。
Advertisement
皇子們就是他們的少主子,就算少主子有什麽不對,也不能直接打……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背鍋俠的存在了。
而伴讀們就是這個背鍋俠了。
一般來說,這些伴讀都是選的皇家心腹世家出來的子弟擔任,而且是以京城的優先。
但是偏偏最近京城中沒有适齡的公子哥兒——這當然不是絕對的,就算嫡子們沒有,庶子們也有的。
不過庶子們一般是上不了什麽臺面的。再加上京中很多權貴都心疼自己的兒子,不想讓他們這麽早就服侍人,所以都找了各種各樣的理由躲了。
于是這個“天大的好事兒”就落在薛蟠的腦袋上。
他在正定書院這大半年來,可以說是脫胎換骨。若是跟之前一樣,那可以說就算這考試的門檻兒再低,也沒有他什麽事兒。
但是他學好的時間還不夠長、學的還不夠好,故此,正好适合去參加這個“背鍋俠”的考試。
身家背景都合适,人也算是拿得出手,最關鍵的是,單純好騙,家裏沒有一個能夠管事兒的長輩給他參謀做主,随便一忽悠他就同意了,哪裏還有比這更合适的傻子呢。
正定書院選中了薛蟠參加這個童子科考試,也是報給了林如海的。
林如海雖然知道這考試是做什麽的,但是原本以為薛蟠定然是考不上的——林如海自己也是學霸出身,薛蟠到底有幾斤幾兩,林如海只需要看一眼,跟他說上兩句話就知道了。
故此,他當然知道薛蟠就是個草包。
雖然說努力變得沒有那麽草包,但也最多就是個普通人。走正經科舉的路子,那是絕對沒可能的。
所以說,這給皇子做伴讀的事兒,雖然有些不夠光彩好聽,但是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薛蟠現在已經九歲,皇子們一般十四五歲就被指婚出府,讀書伴讀也就五六年的事兒。
若是薛蟠真的能去,跟着一個省事兒的皇子,也算是個不錯的資歷。
薛家老爺雖然沒了,但是當年薛家在京中也算是有些人脈關系的。好歹也是做過紫薇舍人的,在宮中的關系只怕更多。
就算薛蟠走不了科舉的路子,那麽靠着祖宗蔭庇,混一個皇商做做也是不錯的。
既然要走這條路,那麽做幾年皇子伴讀,至少可以把原來的關系盤活,還能順便結識新的人脈,簡直一舉多得。
當然,這一切也都是建立在薛蟠能夠考過的基礎上。
對于這個,林如海其實根本就不怎麽看好的。但是他以前也算是跟薛蟠的老爹薛老爺同朝為官過,又算是拐了個彎兒的姻親。對于這位早亡的老友唯一的獨子,怎麽也要關照一二的。
于是,薛蟠就這麽上了進京趕考的名單,并且還由林如海親自護送——他反正也要進京述職,正好順路。
因着這麽一段兒前情淵源,薛蟠還以為這事兒是個極好的,便就興致勃勃地告別了母親和妹妹,跟着林如海北上了。
薛姨媽自然還是舍不得兒子,不過見到是林如海親自護送,也放了大半兒的心。
關于這次北上考試,其實中間的內幕,林如海已經讓賈敏稍微跟她透了些底——當然不是那麽直白地說的,只是說,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正好可以讓文龍去試試。
既然上了學,那就得用表字了。
薛蟠,表字文龍。這表字還是薛老爺在世的時候替他取得。林如海和賈敏專門用這個稱呼薛蟠,薛姨媽聽在耳中便就十分欣慰,心情激蕩之下,便也就同意了。
左右就是個嘗試,能不能考上還是個未知數。男子漢大丈夫,總是要勇敢嘗試一番才行。
薛姨媽這幾個月從金陵搬到了揚州,最大的收獲,就是跟賈敏走得愈發近了之後,受到了不少正面的影響。
之前,她整日愁眉苦臉、沉浸在喪夫的悲痛中,除了以淚洗面、思念死去的薛老爺之外,就只知道一味嬌慣子女,根本不知道怎麽樣對他們才是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教育。
也是因着這一點,薛蟠直接就長成了一個熊孩子,而寶釵小小年紀也過于懂事,過早地承擔起了她那個年紀不該承擔的一切。
原本一切就會按照原著裏頭的軌跡這麽發展下去的。
薛姨媽一味的溺愛還有寶釵過早的懂事,讓薛蟠愈發沒個樣子。他們薛家三口人在金陵生活得很是艱難,最後甚至因為争搶被拐子拿出來賣的英蓮打死了人,直接到京城避禍。
其實也是存着個想要把寶釵嫁給寶玉,直接抱着賈家的大腿的想法。
若是尋常的時候,就算是要議親,也不至于如此卑微。
她們那個時候都已經做出這樣的事兒來,想必是已經窮途末路,根本就支撐不下去了。
後來薛蟠娶了夏金桂,那位桂花兒夏家的姑奶奶就曾經罵罵咧咧地說自己被騙了。顯然是知道了薛家的老底兒之後,瞬間感覺虧大了。
那個時候薛老爺去世也不過才十幾年。
到底是怎麽把那麽大一份兒家財敗得那麽精光的,也只能說,薛蟠還真的是個人才。
這個人才現在已經完全更改了命運軌跡。
他不但先離開了土生土長的故鄉金陵,去了揚州讀書。又直接來了京城,準備開始“上班”。
說起來,他這個考試跟袁春之前那個所謂的“進宮參選”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是童子科,但其實并不是童子試。而且可以說,跟科舉沒有一毛錢的關系。不過就是個選拔皇子伴讀的考試。
而袁春當時那個震驚全家的所謂“進宮參選”,也跟進宮沒有一毛錢關系。不過就是個選拔公主伴讀的面試。
這麽一看,她們姐弟倆還挺有緣的。
背鍋俠乘以二。
總之,聽林如海講清楚來龍去脈之後,袁春徹底明白過來了。
合着薛蟠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就像林如海說的那樣“這比科舉更适合文龍”——看看人家,不愧是前科探花郎,連說個話都這麽會,讓人聽了心裏無比舒坦。
要是直接說這孩子腦子不好,還要啥前途,給人當伴讀就已經是最好的前途了……那就完了。
果然薛蟠聽了林如海的肯定,愈發高興。整個人也愈發神采飛揚,跟大半年前在金陵初見之時,完全判若兩人。
到了這個時候,袁春才有時間仔細看看這位薛家兄弟。
大半年沒見,他身高抽長了不少。而且大約是在正定書院封閉苦讀,整個人清減了不少,再也不見那一張黝黑的圓胖臉,反倒是白嫩詳細了許多。
最重要的是,整個人的氣質完全變了。
現在看,居然有幾分眉清目秀的意思。總算是讓袁春看出來,這是寶釵的哥哥了。
是麽,就是說,整個紅樓世界,不管哥哥妹妹、姐姐弟弟,就沒有一個長得難看的。
只有這位薛蟠兄弟是其中的異類。
他所有的關于美的方面恐怕都長在了審美上——這位還是出了名的男女通吃。不過選美人的眼光那是真的好。
不管是最開始的英蓮,還是後來喜歡的柳湘蓮,兩個都是絕色美人。
至于後來見到林妹妹,直接就酥了骨頭,那就是對美的敏感度還是挺高的了。
現在想來,若不是他自幼缺少管教,長成了個沒有教養的纨绔子弟,搞得氣質呆傻猥瑣,面目可憎。其實他的底子還是挺好的。
這不,不過在人家名校接受了半年多的教育,就變得這麽好看了。
說明教育真的是非常重要了。
仔細看過了薛蟠的變化之後,袁春再一次感嘆教育的神奇力量。然後就客套了幾句,說了幾句恭喜的話。
她原本以為這就結束了,畢竟薛蟠被選中了做伴讀,那也得入宮當差。以薛姨媽對薛蟠的溺愛程度,既然能夠為了他的求學從金陵搬家到揚州,那也可以從揚州再搬家到京城來。
而且搬家到京城比之前搬家到揚州更加方便,畢竟薛家在京中是有房子的。
這都不算事兒。
現在這個時間還這麽早,總不能跟原著裏一樣,這麽早就直接住到榮國府來吧。
袁春想得倒是挺好,也還是沒有把這事兒當一回事。
不過很快地,林如海的一番話就讓她蒙了。
因為這位姑父人真的是太好了,他居然主動請賈政暫時“收留”薛蟠。
理由是,現在薛蟠一個人在京中。這孩子年紀還小,獨自在京中也沒有個照應。總不能讓他一個人去外頭住。
若是住在宮中安排的地方,也不太合适,畢竟這次入宮是陪伴幾個年紀還小的皇子們,根本就還沒有開府。
而且借住在榮國府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跟賈珠多往來。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賈珠那麽優秀,若是薛蟠能夠跟着他多學學,那簡直就是人生一大幸事。
肯定就能夠變成更好的人的。如此,他們也算不辜負死去的薛老爺這麽多年的情誼了。
他這話就說得十分有水平了。
因着說了半天,薛姨媽是王夫人的親妹妹,薛蟠是賈政的親內甥,死去的薛老爺是賈政的妻妹夫。這麽一層關系,可比他林如海近多了。
他林如海都能為孩子着想到這麽一個程度,賈政又怎麽不行呢?
再說了賈政本身也是個爛好人,對于這種親戚家的孩子,也是從來不會嫌煩的。
于是這事兒就這麽定了。
從探親報喜,直接就快進到了借住、代管,簡直不要太可怕。
不過讓袁春沒想到的是,這事兒到這兒還沒完。
林如海那話倒是說得不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都想得是“近朱者赤”,哪裏想得到,這後半截兒才是更要命的。
誰都覺得,若是薛蟠跟賈珠在一起,肯定是賈珠作為學霸和兄長,會給薛蟠正面的引領,帶着他一起走向光明。
但是根本就沒想到,一個單純的學霸跟學渣在一起,也可能會是跟着學渣一起去“見世面”,然後一起被滾滾紅塵淹沒。
很不幸,賈珠和薛蟠就是後者。
賈珠作為榮國府二房的嫡長子,前面有個不成器的伯父一房人做對比組,後面有個親爹賈政沒有機會通過科舉興家的遺憾逼着走,可以說,從小到大,都過着與世隔絕的苦讀人生。
雖然說物質生活極其豐富,但是精神生活那是屬于極度匮乏的。
特別是在風流韻事上,他是毫無經驗可言,連九歲的薛蟠都比不上。
事實上,從七八歲開始,薛蟠就已經去逛過秦樓楚館了。
這完全是因為薛姨媽顧不上管他,家裏的仆人管家們各自有私心,專門有那麽一種人,引着不知世事的小主人往那些地方去,就是為了讓他們食髓知味,以後都記着是自己給他們引的路。
還有些無所事事的小混混、敗家子們迫切需要冤大頭來買單,故此也樂意見到有新的肥羊加入。
薛蟠就是那頭肥羊了。
雖然說年紀小了些。但是一來他自幼就生得壯實高大,二來他有的是錢,就算只是去聽聽小曲兒,看看姑娘們唱歌跳舞,那也是好的。
等他知道這位學霸大表哥賈珠居然連女人的手都沒摸過的時候,整個人都震驚了。
他立刻就表示,等院試成績出來之後,帶他這位大哥去見見世面。
這薛蟠不愧是綽號“呆霸王”的熊孩子。在正定書院呆了那麽長的時間,都好好的,其實也不過就是壓抑了他的頑劣天性。
這回進了京城,沒有人管教了,一下子就放飛了自我。
他年紀雖然不大,但是也已經懂了不少花花腸子。
而且就算是他不懂,家裏頭那些仆人也懂。就算家裏的仆人沒帶來,他已經知道了這中間的美妙滋味,也不是輕易就能斷掉的。
特別是,他進宮做了伴讀之後,又認識了新人。
馮家的馮紫英跟他年紀差不多,但是卻是個比他還厲害的風流纨绔——整個京城裏頭好玩兒的地方,就沒有他不知道的。
如此,兩個人幾乎是一拍即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好得跟穿一條褲子的兄弟似得。
有了馮紫英,還有他的那些狐朋狗友,薛蟠簡直是如魚得水。
賈珠開始并沒有參與這些活動。畢竟他一直都很乖,而且一直都是以通過科舉考試為奮鬥目标的。
畢竟,對比隔壁寧國府的堂伯父賈敬,榮國府裏他自己的親大伯父賈赦跟他自己的親爹賈政在科舉考試上都不怎麽樣。
榮國府無端就比寧國府矮了一大截兒。
家族的榮譽感,讓他勵志奮起,一定要做出點兒什麽成績來,才好争回這口氣。
所以,對于這個新來的小表弟說的什麽驚人之語,一開始他也并沒有太在意。
但是偏偏六月份賈珠就去參加了院試,一舉考過,成了生員。搖身一變,成了秀才老爺。這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要知道他不過才十四歲。很多人在這個年紀,連縣試都沒有考過,他卻在幾個月之內連過三關,直接通過了童子試,成了秀才,擁有了考科舉的資格,這是十分厲害的事兒了。
這個年齡,比隔壁寧國府的堂伯父賈敬還早了幾年,簡直可以說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兒了。
如此一來,全家人自然就大肆為他慶祝了一番。
他自己也是十分得意,一來二去,居然就有些飄了。
這種情況之下,薛蟠再說什麽給他慶祝、帶他去見見世面的話,他也就半推半就地應了。
加上薛蟠說這次入京來得急,他的生日都是在半路上過的,正好選個時間補過一回,賈珠就更加不好拒絕了。
于是那天薛蟠、馮紫英等幾個人,就拉着賈珠去了一家著名的青樓。
就是在那一晚。賈珠第一次沒有回府。
跟着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這些當然都是後來袁春才知道的。
等她知道的時候,這事兒已經是紙包不住火了。
她是被王夫人親自派人送信從宮裏頭叫回家的。
上一次有這種情況,還是王夫人生賈寶玉的時候。這一回,卻是賈珠的事兒了。
袁春急匆匆趕回家一看,賈珠已經被扒了外頭見客的褲子,只穿着一條亵褲按在條凳上暴打。
動手的當然是賈政。
旁邊兒王夫人和幾個丫頭婆子相互攙扶着哭求阻攔,但是賈政依然十分強硬地表示:“這個孽畜,才進了學就如此荒廢學業、流連風月之所,那些聖賢之書都是讀到狗肚子裏去了不成!看我今兒不打死他。”
他一面說,一面揮着戒尺往賈珠屁股上打。那上面早就已經斑駁交錯着很多條血痕了。
他卻跟沒有見到似得,繼續往上面打,這可真是不像是父子,倒像是仇人一樣了。
眼看着賈珠被打得夠嗆,袁春趕緊上前拉住了賈政的胳膊,直接跪下道:
“老爺手下留情!再這麽打下去,大哥哥就要被老爺給打死了。”
王夫人也哭着抱住了賈珠,護在他的身上抽噎着道:“正是呢!珠兒有什麽不對的,老爺可以慢慢教,再打下去,可就真的要打死他了。”
賈政正在氣頭上,哪裏肯聽。
不過他也不好直接推開袁春和王夫人,畢竟一個是他的愛女,一個是他的正室夫人。
前者已經是許給皇子,嚴格說已經不算是他們賈家的人了,後者是他朝夕相對了大半輩子的發妻,而且才剛剛給他又生了個嫡子,身子還沒好利索,就披頭散發出來攔着他了。
他就算再混蛋也不能對這倆人動手啊。
但是不繼續打,他心中這口氣卻出不來。
畢竟他對賈珠那真的是寄予了厚望,想着靠這個兒子實現自己沒有能夠實現的科舉夢呢。
誰料道,這逆子居然是個這麽個不争氣的,要他怎麽能夠不生氣呢。
他們幾個正在那裏僵持的時候,卻忽然聽得外頭有人通傳道:“老太太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