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假連翹

第92章 092 假連翹

皇帝這話一說,就是有點兒率先發難、興師問罪的意思了。

袁春跟四皇子立刻就伏在地上,什麽話都不敢說——這當然是裝的。也是他們倆早就商量好的對策。

總之還是把握住一個大方向,絕對低調,老實巴交,立穩人設,受了什麽委屈也絕對不說就完事兒。

一句話,将扮豬吃老虎進行到底。

皇帝見他們倆如此,不免更加生氣,正想着繼續發飙,旁邊兒繼皇後等人早就拉住了他,紛紛勸他不要動氣、小心身體。

這倒是真的,畢竟皇帝年紀漸漸大了,保重身體肯定是必須的了,不過繼皇後說出這種話來,其實多少還是有為袁春和四皇子說情解圍的意思。

雖然繼皇後已經盡量做到了委婉,但是在疑神疑鬼到近乎走火入魔的皇帝那裏,不亞于雪上加霜。

而旁邊兒早就忍耐了好久的太子更是趁機直接上前勸解道:

“父皇息怒,老四跟賈氏在揚州的事兒,我們都聽說了,他們兩口子搞的那杏林醫苑經常施藥、義診,做的是好事兒啊。”

他一開口,就是對四皇子和袁春的贊美,袁春心中卻只想冷笑,心道太子怎麽可能會真心給她和四皇子說好話,這肯定是還有後文。

果然太子頓了頓又立刻笑道:“父皇您是不知道,當地老百姓都對老四贊不絕口,聽說老四出行,所到之處,百姓們都會夾道跪拜,連呼‘賢德’、‘聖明’,很是得了不少民心呢。”

太子這話不說則以,一說就愈發點燃了皇帝心中的怒火。

“是啊,朕當然是聽說了。他們倆可真是出息了啊,都知道收買人心了。”

所謂的火上澆油的綠茶行為,就是這樣了。

沒想到啊,一向驕傲狂放的太子殿下居然還會這一招,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

真是每一個點都戳在了皇帝老爺子的肺管子上,可以說是精準命中了。

誰說他們父子倆關系不好了?這不是配合得挺好的麽。

袁春默默在心裏吐槽着這對皇家父子,實在感覺兩個人都有病。

你們倆要不就繼續玩兒父慈子孝的游戲,老爺子別搞這麽多花樣兒試來試去,直接把皇位給太子不就得了?

你們父子倆相愛相殺、彼此折磨不要緊,但別牽扯無辜啊。

哪裏有什麽完美無缺的皇位繼承人呢?

這皇位老爺子是又想給太子又不給他,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搞到最後,不但太子廢了,還讓所有皇子都跟着發瘋,又何苦呢。

反正,不管怎麽樣,趕緊把這事兒搞定了就算完。

袁春繼續垂着頭,做出一副任由皇帝發落的模樣,同時悄悄拉住了四皇子的衣角——這是為了防止他萬一沒有忍住做出什麽辯解的行為。

那樣就算是前功盡棄了。

雖然知道這個可能性很小,但是這說話挑撥的畢竟是太子,是四皇子從小崇拜、也是一起在繼皇後宮裏長大的哥哥,還是不能不引起重視的。

即便四皇子表面上看起來冷面冷心,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但凡他有點兒意難平,心緒起伏之下,一直僞裝成平靜無波的表情露出點兒破綻也是在所難免的。

而只需要一點點破綻,他就會被皇帝抓住馬腳,徹底喪失奪嫡的資格——畢竟他面對的真正對手,其實一直都是皇帝本人。

這位少年登基,中年奮鬥,做了大半輩子明君的皇帝陛下,那可真正是眼睛裏不揉沙子的人。

比起全然的愚鈍,故作聰明更令他厭惡。

太子如此,八皇子也是如此,若是四皇子再這樣,那這位皇帝老爺子發瘋之下,說不定還真的要把繼承大統的人選朝着更小的皇子身上傾斜了。

去年那一次南巡,他專門帶了年紀還小的十二皇子,就多少已經露出了這點兒意思。

這也是為什麽太子和八皇子愈發瘋狂的原因——長大了的幾個老對手之間的勝負尚未分出,小的又已經加入戰鬥,實在是防不勝防。

特別是太子,他承受的壓力最大,甚至已經到了有些無法負擔的程度。

正所謂上帝要使人滅亡,必定先使其瘋狂。太子做了這麽二十多年的太子,眼看着不但繼承皇位遙遙無期,還有被廢掉的危險,整個人都已經不好了。

什麽心性控制,在時間和危機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太子他就是太想做皇帝了,還是越快越好。

至于現在的皇帝,他的父皇,早就已經老了,也是到了該退位讓賢的時候了。

這個可怕的想法一經出現,就再也抹不去,成為了太子的心魔——有這麽可怕的心魔在,他當然會愈發癫狂,什麽事兒都要做的出來了。

這不,別的不說,這陰陽怪氣、茶香四溢的發言,他之前是怎麽都不可能說出來的。

但是現在他不但說了,居然還說的挺好、挺熟練的,一看就是沒少用。

看起來在袁春和四皇子不在京中的這半年多裏,太子殿下也沒閑着,想必是跟八皇子沒有少鬥法,這耍嘴皮子的功力都漸長了,實在是日子有功了。

再看八皇子,也毫不示弱,很快就加入了明着勸慰皇帝,實則給太子和四皇子一起上眼藥的陰陽師隊伍——這位八殿下的段位更高,他一臉正氣凜然地說着歌功頌德的話,但是聽在皇帝耳中,卻又像是一把把刀子在精準地戳向他的肺管子。

怎麽得,朕這還沒死呢,你們一個兩個的都開始結黨營私、收買人心,是當朕死了嗎?還是嫌棄朕死的不夠快?

這兩種不管哪一點都挺讓他老人家心堵的。

也很讓人心寒。

不過皇帝當然不會把這種寒心和難受表現出來。或者說,他只會用另外一種情緒表現出來。

那就是憤怒。

皇帝震怒,準備同時處置三個兒子,首當其沖的就是挑起這場怒火的四皇子了。

他稍微醞釀了一點兒情緒,正準備發難,就在這個時候,袁春看着氣氛烘托得差不多了,便忽然開口,開始了她的表演。

四皇子的人設是個沉默的羔羊——反正他就是老實巴交,什麽都不會說、只知道做事兒的傻乎乎的人設。

但是身為準四皇子側妃的袁春,卻可以不用如此。

剛剛進門的時候,被皇帝直接問話,袁春身為臣下又是小輩兒,自然不好當場頂撞、貿然發言。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她發言就很合适了——都要被治罪了還不吭聲,那可真是傻子了。

只是四皇子一貫都是個悶罐子,而且也沒有第一時間回答皇帝的問話,到了這個時候再說,那效果就不好了。必須得繼續保持人設,什麽話都不說才行。

好在他完全具備這個條件。

袁春就是他最好的輔助和補充。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就是袁春要出馬的時候了——還有什麽比實在看不下去未來夫君受委屈,終于決定不顧禮法規矩直言進谏的準四皇子妃說的話,更有力量呢?

如果有,那就是其他靠譜第三方證人的證詞了。

而這,也并不是沒有。

至少說,對皇帝來說,他想要有就有,想什麽時候有,就什麽時候有。

江南可不是只有袁春和四皇子兩個人的江南。那麽多官員都在,他們有沒有結黨營私,是不是在收買人心,只要稍微找幾個人問問就知道。

就算真的有,那這麽短的時間裏,他們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收買了,如果真的是那樣,其實反倒說明四皇子能力卓絕,很會掌控人心——而這,不就正是皇帝夢寐以求的完美皇位繼承人最需要的特質嗎?

那還要什麽自行車!

袁春義憤填膺、慷慨陳詞了一番,替四皇子和自己大喊冤枉之餘,又隐晦提到了這一點,皇帝自然秒懂。

皇帝看着袁春,驚訝于她的思維敏捷、口齒伶俐之餘,不知怎麽又想到這丫頭的身份和心性,忽然就失去了追究這事兒的興致。

他擺了擺手,直接結束了這場鬧劇,表面上看是氣到爆炸,心裏卻已經有了數。

被繼皇後死命勸下來不要當場發作之後,他就直接讓幾個皇子包括太子都滾回自己的地方去,這事兒年後再議。

雖然說這是個不是結果的結果,但是也到底還是個結果。

袁春猜想他可能要修書去揚州問林如海四皇子的情況,甚至也還可能會給金陵的甄應嘉去信——江南那麽重要的地方,不可能只會有一處眼線。

好在,不管多少處眼線,都會得出同一個結論——四皇子和四皇子妃創建了杏林醫苑,是為了解決當地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他們都感覺這并不是出自私心,因着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去過那個占地龐大的醫苑,都看過了現場施舍藥品、免費看病的盛況。

若真是只為了沽名釣譽,那四皇子根本犯不上做到這個份上。

這杏林醫苑占地極廣,雖然開始動工建設也不過就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但是看這規模,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錢。

有這個實力,哪個皇子不悄悄招兵買馬,擴張自己的實力。偏偏就這個四皇子,真的是一門心思搞建設。

基本上所有到過揚州的人都看到過四皇子心無旁骛地對着設計圖紙查看新修建的藥樓,或者是新栽種的草藥的模樣。錢的問題暫時不說,那至少這時間上的投入是足夠了的。

四皇子每日花那麽長的時間在這草藥園子裏,不說謀反了,那是得連吃飯睡覺都得擠時間做了。

每個暗探彙報的情況都差不多,也都是如出一轍地沒有發現異常。再加上皇帝老爺子現在雖然年紀大了,時不時地有些發瘋行為,但是清醒的時候畢竟居多。

這種時候,他還是很明白的。

老四本來就沒有什麽野心,也未必有這個心眼兒主動幹收買民心的事兒。那個賈家的丫頭倒是有可能,不過這原本也是皇帝把袁春指婚給四皇子的原因。

在他看來,夫妻之間,從來都是互補比相似更好,更般配。

這老四兩口子恐怕就正是如此了。

若真是如此,那倒也不算白瞎了他親自給他們倆指婚。

皇帝收集了一番信息之後,對四皇子和袁春的懷疑大大減輕——或者并不是什麽收買人心,只是普通做點兒好事兒呢。

老四這孩子真是宅心仁厚,堪當大任啊……

皇帝愈發感覺老懷欣慰,然後他就立刻借着快要過年的機會安排了幾個皇子攜家眷入宮參加宮宴。

雖然說只是個例行的年節活動,但也算是個和平信號了——表示四皇子那私自結黨營私的罪名,這才算暫時完事兒。

如果說到了這個時候,皇帝對四皇子還心存些疑慮。那等年後巡鹽禦史林如海到了京城,将四皇子的這些事兒如實上達天聽的時候,皇帝心裏最後那點兒芥蒂也消失不見了。

林如海年初的時候才進過京述過職,原本不該這麽快又來。

但是凡事總有例外。

這個例外就是皇帝忽如其來的心血來潮了。

就在吃完了年前這頓家宴之後,不知道是不是被衆位皇子和繼皇後們竭力配合做出來的其樂融融的氣氛所感動,老皇帝忽然做了一個決定。

他決定把在揚州呆了十來年的、政績十分出色的巡鹽禦史林如海,調回京中擔任官職。

照舊還在蘭臺寺,不過官職卻升了一級。加上外放京官兒回京的舊歷規則,皇帝特意讓林如海開春暖和了出發,二月十六再正式入職。

這消息一傳出來,最高興的就是賈母了。

老太太當天就高興得多吃了一碗飯,看起來竟似比袁春回來的時候還高興。

不過這也難免,她同賈敏本來就是親生的兩母女,又是這麽十幾年都沒見了,實在是想念非常。

現在知道女兒要跟着升任京官的女婿一道兒回京,也算是個衣錦還鄉的意思,那簡直高興得不知道怎麽辦才好了。

特別是算算時間,她們若是提前幾天到了京城的話,還能趕上給小黛玉過一個周歲生日——這不是趕巧了麽?實在是萬分美好。

聖旨一下,賈敏林如海兩口子也不敢怠慢,一邊兒抓緊交接工作,一邊兒忙活着收拾東西,估計不管怎麽樣,這個年是過不好了。

元宵佳節過去,林家的東西也差不多收拾好了。

按照賈敏給袁春寫的信來看,她們正月十六就啓了程,開始往京城走,一路上也都是順風順水,沒有遇到什麽波折,二月初十便就到達了京城。

作者有話要說:

啊啊啊,太困了,今天晚了,準備明天更新的時候修一下這章。小修了一下,嘿嘿嘿。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