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宮粉梅
第91章 091 宮粉梅
皇帝這聖旨一下,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太子跟八皇子那邊兒早就已經把四皇子和袁春視作眼中釘肉中刺,這回更是摩拳擦掌、恨不得讓他們兩口子直接去死。
事實上,這大半年來,太子和八皇子他們兩派的人馬已經暗中對袁春和四皇子下了好幾次黑手了。
不過對于袁春和四皇子這樣的人來說,是絕對沒可能被同一塊石頭連續絆倒兩次的。
揚州城郊那一次被這兩撥人暗算,算是他們第一次正式的交手,袁春跟四皇子他們倆當時都沒有什麽準備,也的确是面臨着十分兇險的境地,要不是運氣好,差點兒就成同命鴛鴦、共赴黃泉了。
他們倆好不容易撿回來兩條小命,可不能再疏忽大意,被人有機可乘了。
在這一點上,袁春跟四皇子的意見十分統一。
為此袁春甚至都還答應了四皇子那堪稱無禮的要求——每天晚上都同榻而眠,平時也基本上都是同進同出,可以說是朝夕相對、形影不離了。
這大半年下來他們倆的關系是突飛猛進,都從普通合作夥伴,漸漸處成了同居密友了。
當然效果也是非常顯著,至少應付暗殺什麽的,可以合并同類項,叫所有侍衛們集中力量保護他們倆就完事兒。
當然,這同時也讓他們倆感情甚篤這謠言甚嚣塵上——不過這事兒,多半還是跟周福全那大嘴巴有關。
不是這死太監每天擱那兒贊美什麽“我們爺和元主子的完美愛情”,這事兒原本也不會傳的那麽遠。
現在好了,這事兒基本上可以說是人盡皆知。
對于這個事兒,衆人基本上分為兩種态度。
賈敏跟薛姨媽都是屬于樂見其成那一派的。
賈敏自然不必說了,她原本就是個愛情至上的情性中人。她自己跟林如海的婚姻愛情就十分美滿,故此當然也就希望袁春這個她最喜歡的侄女也能夠擁有美滿的愛情了。
而且賈敏跟林如海屬于先婚後愛那一類型,雖然美滿幸福,但是終究還是差了那麽一點兒青梅竹馬的意思。
不像袁春和四皇子,十三歲就相識,十四歲開始朝夕相處培養感情,到十五歲嫁過去的時候,感情就已經很是成熟了。
這才是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的全過程,實在是非常難得的。
故此,賈敏深深地為袁春感到高興。
她甚至連袁春的及笄禮都準備好了,就定在次年的三月三。
三月三是上巳節,原本就是個傳統的女兒節日,賈敏就打算借着這個機會給侄女袁春搞一個盛大的成人禮,然後就可以送她風光大嫁了。
可惜到底還是沒有趕上,因為還沒等到今年過年,袁春和四皇子就被急召回京了。
這明顯就是要他們倆回京大婚的意思了。甚至于這背後會不會伴随着問罪、囚禁之類更加可怕的事兒,那更是不能細想。
總之,賈敏終究還是沒有機會給自己最喜歡的侄女辦及笄禮,心裏多少還是有點兒難過的。
不過比起這點兒難過,她當然更是為袁春高興——袁春跟四皇子的計劃,雖然沒有跟賈敏說過,但是擱不住她聰明啊。
很多事兒,根本不用說賈敏自己都能夠看破,不過她最聰明的是,在不該多說話的時候,從不多言。
看破不說破,是智者的基本素養。賈敏在這上面十分上道,從來不會不分輕重地胡亂開口。
特別是袁春這孩子實在是太得她的心,賈敏愈發是連一點兒可能傷害到她的事兒都不能做了。
要知道袁春在揚州的這大半年來,為着賈敏身體弱這事兒,經常往林府跑,又是給她送花兒又是幫她種草,實在是孝心可嘉。
莫說賈敏原本就是個重感情的,便就是個石頭心腸兒,也早就被融化了。
說來也奇怪,賈敏感動之餘也慢慢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她們林府的小花園子,經過袁春的布置之後,不但花團錦簇、四季都開滿了鮮花,而且還自有一種神奇的功效。
只要每天在那園子去逛一逛,甚至只需要把靠近園子那一邊兒的窗戶開上一會兒,就會覺得心曠神怡,神清氣爽,吃得好,睡得着,實在是非常奇妙。
不只是賈敏自己,連帶着一起生活在林府的林如海跟黛玉,甚至是養女荷玉的身體都一天一天地愈發好起來了。
賈敏驚奇之餘,愈發高看着袁春一眼,直覺得自己這侄女兒是神仙般的人物。
不過越是如此,她越是注意,不會刻意渲染袁春的神奇之處。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袁春本就因着生日那命格兒被各方人馬注意,若是再加上這飼弄花草、助人養生的神奇能力,那簡直是要被架在火上烤了。
這必須不能夠。
身為姑母,她心裏記着袁春的好處就行了,別人可不必知道。
因着這麽一節,賈敏對袁春愈發掏心掏肺。她知道不能在這些地方多說什麽,就在別的地方找補,不管袁春什麽時候去林府,她都盡量看着有沒有什麽能夠幫得上袁春的。
當然這事兒,賈敏也是跟林如海商量過的。
她同林如海少年夫妻,相伴十幾年,早就已經是夫妻一體,同心協力,直接就站在了袁春和四皇子這一邊兒,為了他們的杏林醫苑建設默默出了不少力。
不但如此,這次袁春跟四皇子奉召回京,賈敏還立刻就趕來送行。
她不但人來了,還順便把她自己壓箱底兒的好東西搜羅了一筐一起給袁春送來。
送別的時候賈敏滿眼都是依依不舍,甚至都在安排等來年三月三,帶着黛玉到京城來參加袁春的及笄禮,順便到榮國府探親。
可以說,在揚州的這近一年來,袁春跟賈敏一家子的感情愈發深厚了。
再說薛姨媽那裏,雖然說前頭幾個月,她們家自己的事兒都搞得是焦頭爛額,顧不上袁春這裏,甚至還要袁春出面幫忙。
但是自從袁春出面搞定了那一僧一道,從那癞頭和尚那裏弄來了“冷香丸”的方子和成品藥丸,把寶釵的病穩定下來之後,薛姨媽總算是緩過一口氣來,開始有精力關注其他了。
對于薛姨媽來說,兒子薛蟠和女兒寶釵就是全世界。
她沒有姐姐王夫人那樣的能力和運氣,卻還是遇到了賈敏和袁春這兩個貴人。
有了賈敏和袁春的幫助,薛姨媽在最艱難的時候也不至于走投無路,這麽堅持着堅持着,居然也成功度過了難關。
薛蟠原本看着就是要往不成器的纨绔之路上面走的,沒想到機緣巧合遇到林如海這個良師,還進了最好的書院,學了這麽兩年,最後還進了京城,入了宮給皇子做了伴讀,可以說是出乎薛姨媽意料地出息了。
雖然說一開始薛姨媽很不适應跟兒子兩地分居的生活,但是她先是因着寶釵的病走不開,後來則是她也終于接受了賈敏和袁春的建議,漸漸學會了放手。
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就應該放養,這樣才能長成獨當一面的男子漢。你看看,讓蟠兒自己一個人在京城,不也混得好好的麽。
當然,薛蟠跟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忽悠賈珠去逛青樓的事兒,袁春是一點兒都沒有跟薛姨媽透露的,她也叮囑了王夫人不能說。所以,在薛姨媽這兒,薛蟠還是個完美無缺的兒子,除了大有長進,沒有別的話說。
這雖然是報喜不報憂,但是勝在效果不錯,成功穩住了薛姨媽不說,也讓寶釵有個安穩的環境可以養病——至于這病,那當然也是可以調理的。
在袁春的“懇求”下,系統哭唧唧地獻上了一套适合薛家的園藝方案。什麽冷香丸,說到底還是用的花兒草兒,雪兒霜兒,這完全可以用一個小花園子實現。
寶釵年紀還不大,在小花園子裏走走玩玩兒,順便把病給治了,豈不是很好。
正巧袁春跟四皇子本就在行宮外頭折騰那杏林醫苑,本來也是在四處搜羅各色藥材,順便給林家和薛家的宅子裏布置一番,也就是順手的事兒。
這樣一來,袁春的這行為根本就不會引發什麽過多的關注,最多也就是感嘆一句,她真是有孝心,對姑母和姨母都一視同仁,都給安排了好看的花園子盡孝罷了。
至于這花園子的奧秘,不是內行的人根本看不出來。
而內行的人,就算是看出來了,也沒有誰會多嘴。
張友士就是其中的典型。
因着他醫術高超,被袁春先後請過去給林如海賈敏一家子還有薛姨媽和寶釵都診過平安脈,故此也就見到了袁春給她們兩家的布置。
張友士一看之下,就明白了袁春的用意,嘆為觀止之餘,甚至還提出了一點兒修改意見。這麽一來,這兩處園子愈發成為了家庭療養的活樣本,讓他感嘆之餘,為此還專門寫了個教程。
可惜這種園子的建設,耗時耗力不說,也十分講究巧思,實在不具備全面推廣的條件。張友士自己嘗試了一回,發現難度實在太大,只好放棄了。
他感嘆了一番可惜之後,也只能把這個教程自己收藏了,沒辦法公開講授,為此也唏噓了好久。
總之,袁春在揚州的生活,可以說充實又豐富多彩,雖然有驚但無險,已經算是很好的結局了。
不過進京之後,那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皇命難為,接到了聖旨之後,袁春跟着四皇子按期啓程,緊趕慢趕終于在臘月十五日,趕回了京城。
因着是奉旨回京,第一件事兒還是得先進宮面聖。
袁春連榮國府都來不及去,就跟着四皇子直接進宮了。剛一進宮,他們兩個人就被領着去面見了皇帝。見面第一句話,客套寒暄還沒完,這位老爺子就劈頭蓋臉地問了他們倆一句:
“聽說你們在揚州的這大半年,不但沒有靜思己過,反倒還頗有些樂不思蜀之意,可是真的?”
作者有話要說:
皇帝:老四兩口子知道錯了嗎?衆人:沒有,他們倆在行宮外頭開荒種地都大半年了,玩兒得可開心了……哈哈哈,今天有點兒短小。明天周末,争取多寫一點兒,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