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漏洞

漏洞

聶壹誠懇的答道:“小人自從道出此計開始就已經想好了。小人是大漢的子民, 雖有些家財,然邊境不寧,民不聊生, 小人看在眼裏, 亦心急如焚。天下興亡, 但為大漢子民, 皆不能忘,若能為大漢略盡微薄之力,實小人之幸也。”

此話落在所有人的耳朵裏,無一不讓他們震撼。

是的, 商人從來在他們所有人的眼裏都是因利而動的人,這樣的人根本不會在意國家的生死存亡。

聶壹卻用行動告訴他們, 誰說商人眼中只有利, 沒有半點家國天下?

以利而誘匈奴,聶壹何嘗不是用命為大漢誘敵?

既以利,也以命, 這樣的人不值得人們肅然起敬嗎?

“朕會記得你的功勞。”劉徹肯定聶壹的付出,聶壹豈敢受之。

霍去病于此時卻冒了出來道:“陛下, 誘敵深入重要,難道将士出擊不重要嗎?陛下, 霍去病願意領兵出擊匈奴。”

劉挽正為聶壹這位傳說中的人物而震驚呢,馬邑之謀最關鍵的人物正是這位聶壹, 可惜馬邑之謀失敗了, 關于聶壹的結局并無記載。她正在感嘆如此血性報國之人不該沒有一個好下場時,得, 霍去病已然控制不住的沖出去,自請出擊匈奴!

啊啊啊!別的不說了, 瞧瞧在背後的華刻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說好的不會引起劉徹的注意,不會暴露他們的位置呢?

“你怎麽在這兒?”劉徹聽到聲音立刻看了過來,瞧着霍去病漲紅了一張臉,握着小拳頭一副要立刻出擊匈奴的架式,劉徹也沒有錯過柱子後面另一個小身影。

“泰永。”劉徹掃到劉挽露出的衣角,劉挽努力的縮在後面,完全沒有自覺出來的意思,行,劉徹喚來。

劉挽瞪了自家的表哥一眼,不得不乖乖走出去,沖劉徹小跑過去,撲入劉徹懷裏喚道:“父皇。”

劉徹沒有抱劉挽,低頭打量劉挽透着不滿的道:“你們兩個......”

“父皇,匈奴進犯,孩兒也想去打匈奴。”劉挽豈不知要如何平息劉徹心中的不滿,握着小拳頭揮動着。劉挽只為證明一點,她也是關心國家的人,聽聞匈奴再次進犯,她的想法跟劉徹是一樣的,出擊匈奴,狠狠的打上匈奴一頓,好讓匈奴記住大漢不可犯!

Advertisement

“陛下,我也是。”霍去病方才聽得激昂,劉挽一個才三歲大的孩子都有一顆出擊匈奴之心,何況他早已以此為畢生目标!

好,劉徹初初能關注到霍去病,正是因為霍去病有一顆滅匈奴的心。

只是劉徹也沒有想到,劉挽也有。

“天下興亡,連聶先生都有為國舍生而謀的志向,何況孩兒可是大漢公主。父皇,孩兒将來也要擊潰匈奴,我要讓匈奴人知道,大漢的公主不僅能和親,也能踏平他們匈奴。”劉挽心裏能沒有怨氣嗎?對,這些年大漢去往匈奴和親的公主們都不是真公主,只是宮女,那也是大漢的子民,大漢的女人。

匈奴欺人太甚,劉挽既想為大漢争,也為天下女子争。

“好!”劉徹最喜歡聽的莫過于人人皆有滅匈奴之心,霍去病如是,劉挽也立下如此宏願,劉徹喜得彎腰抱起劉挽,“雖為女兒身,卻有男兒之意氣,甚好!”

“我大漢上下一心,定能滅匈奴。”有人必須得捉住機會拍馬屁,衆志成城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對吧!

霍去病聽着一個個忙着給劉徹拍馬屁,他依然記得自己的初衷,沖到劉徹的面前道:“陛下,請陛下準我出擊匈奴。”

他聽這麽一小會兒已經知道了,劉徹有出擊匈奴之心,那是好事,大漢求和多年,終于将要迎來對匈奴的反擊了!

如此極具意義的一戰,霍去病想參與,他要參與。

“你有這份心朕很高興,不過你們兩個都太小,大漢還沒有沒落到需要你們兩個稚子出擊匈奴的時候。”劉徹再高興霍去病和劉挽懂他的心,也并不代表他會答應霍去病的請求。

劉挽不過是為了表個态,她一個三歲大的孩子去打匈奴,确定不是送人頭嗎?

送死的事劉挽不幹!

“那等我長大了,父皇答應我,一定讓我打匈奴。”劉挽何許人也,大好的機會,必須捉住機會向劉徹讨一句準話才行,哪怕可能到時候也不一定有用,留個鋪墊在,至少将來能少很多的阻力。

“待你将來長大了,如果你還想,又有本事,父皇一定讓你去。”劉徹答應下,純屬于哄孩子!

“一言為定。諸位都是見證人。”劉挽喜不自勝。哎喲,本以為要句話沒那麽容易,結果還是挺容易的,她得拉上一幹臣子一道給她作證!

“公主,末将作證,末将作證。”劉徹想哄女兒,一幹将軍也都配合,不就是做個見證罷了,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他們答應了。

霍去病一看劉挽目的都達到了,他還沒呢,往前邁了幾步着急的追問:“陛下,那我呢?”

劉徹注視着霍去病道:“你也一樣。好好學本事,待将來有你出擊匈奴的時候。”

可以說,劉徹是對霍去病寄以厚望的,在劉徹的眼裏,尚且年幼的霍去病有一種旁人所沒有的銳氣,恰好是作為一個将軍所需要的。

在劉徹眼前的将軍們,劉徹看得出他們對匈奴的恐懼,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可以領導大漢的軍隊戰勝匈奴。

劉徹對諸将是不滿的,既因為他們沒有那份戰勝敵人的信心,也是因為他們一個個太過死板。

可是,霍去病太小了,他再看重霍去病也不可能讓只有八歲的霍去病去做些什麽。

霍去病不行,衛青呢?

衛青!劉徹有心要放一放,他需要觀察觀察究竟大漢的将軍們都是什麽樣子。

劉徹不怪罪于劉挽和霍去病,末了還是想把人趕走,霍去病卻理直氣壯的道:“陛下,我雖然還小,不能出擊匈奴,也想跟陛下學習。”

學什麽?

學的對付匈奴呗。擺在明面的上的事就不用再問吧。

劉徹的視線落在劉挽身上,劉挽板起一張臉道:“孩兒也要學!”

開玩笑,有霍去病這個天才表哥在前面開路,她不跟着走,讓劉徹好習慣,等着将來自己開創一條路?純純是瘋了傻了吧!

得,一個兩個都是孩子,架不住他們都有一顆擊潰匈奴之心,劉徹能拒絕?能說不合适?

既然不能,別管是霍去病或者劉挽,素日嘴都挺嚴的,讓他們聽聽如何誘擊匈奴,也并無不可。

于時,劉挽終于有幸參與大漢反擊匈奴之戰的序幕,馬邑之謀。

劉徹和衆人将計劃完善好,聶壹以自身作餌,親到匈奴陣營,向匈奴的軍臣單于詐降,稱自己能斬殺馬邑縣令,迫使馬邑舉城投降,然後匈奴可盡得該城財物。匈奴單于最喜歡的就是搶大漢的財物,馬邑之地不好進犯,搶是不好搶的,倘若有人能為匈奴單于謀,匈奴單于有什麽理由拒絕。

“陛下,誘敵伏擊,計劃再好,也須随機應變。匈奴軍臣單于并不蠢,倘若前往馬邑途中,不見放牧的百姓,不聞人跡,當如何?”霍去病挺安靜的,劉挽也一樣,不過聽完之後,一個将軍都覺得計劃可行時,霍去病指出不可預測的問題。

劉挽默默給霍去病豎起大拇指,她記得馬邑之謀失敗的原因就是匈奴單于有所察覺,至于是怎麽察覺的,她記得沒有那麽細。反正最後馬邑之謀以失敗告終。

霍去病所指出的問題是存在的。也是必須要正視的。

一但匈奴單于有所察覺,他們的計劃一定會失敗。

聶壹作為提出此計的人,聞言補充道:“小人會随機應變,一定會将匈奴引入包圍圈。”

如此承諾,是聶壹以性命賭上的。

霍去病掃過聶壹一眼,沒有再說話。

“行軍打仗,要的就是随機應變,小公子畢竟小,沒有上過戰場,不懂戰場上的事,不為過。”有人也趕緊出聲打圓場,箭在弦上已然是不得不發,劉徹要打一仗,向匈奴宣告大漢不再是從前的大漢,不再任由他們欺壓。

聶壹此人,願意舍生取義,為國而謀,他們很難再遇到同樣的人。此戰,打得!

劉挽感受得到,在場的所有人都帶着一份着急,想跟匈奴打上一仗。

所以,危機是存在的,時機也不可失。

反擊匈奴的序幕必須要拉開,劉徹要試,大漢的将軍們也要試。從前一味堅守的局面是時候要開始逆轉了,他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想辦法推動這些局面。

劉徹道:“朕等着你們帶回好消息。”

此話落下,便是為此次的談話劃上一個句號。劉徹要推行這一次的計劃,無論成功或者失敗,大漢都需要邁出第一步。唯有第一步,才會有第二步,第三步。如果因為害怕失敗就不願意出手,大漢永遠也不可能真正扭轉和匈奴的關系。恰好,那是劉徹所無法容忍的。

劉挽長長一嘆,再次感受到那份無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