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密謀反擊
密謀反擊
說劉徹狠的人看看吧, 劉徹也并非不讓其他學派生存!否則按董仲舒的意思,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各家才是真正的沒有活路。
嗯, 推出“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是劉徹不錯, 沒想對各家趕盡殺絕,以令各家得以傳承下去,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劉挽至少為之慶幸。
朝堂上随着董仲舒的出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儒家學士漸漸取代黃老之術在大漢朝堂的地位,縱然有人對此不滿, 亦無力回天。
董仲舒, 大才也,劉徹也不吝啬,把人放到江都王劉非那兒出任國相。劉非是劉徹同父異母的兄長, 此人天生好武,吳楚七國叛亂, 他年十五歲,有勇力。上書自請擊吳, 被任為将軍,吳破, 徙為江都王, 治故吳王所屬之地。
對一個有戰功的兄弟,劉徹一個從來都在思考怎麽才能把所有諸侯王都解決的皇帝來說, 暫時雖然不把劉非當成威脅,也是提防的。
不過, 朝廷中心畢竟人多口雜,各方面對董仲舒并不友好,動彈不得劉徹的人,想方設法企圖解決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以洩心中怨氣。道理都懂,劉徹既不想讓董仲舒折在長安,可不就得把董仲舒放出去。
劉非那兒,僅劉非一人來說,劉非是一個直腸子,把人放到那兒去,不用擔心他會用什麽見不得人的手段要董仲舒的命。
于是,在董仲舒把五經講完之後,董仲舒被放到江都王劉非那兒去了。
朝堂安定,劉徹開始摩拳擦掌的想要對付匈奴,不承想,沒等劉徹尋着機會,匈奴再次進犯!
想想去年大漢才與匈奴和親,才過了一年的時間,匈奴再次進犯,不出意外,劉徹震怒,咬牙切齒的喃咛道:“匈奴,匈奴。”
衛青眼下盡是惱怒,但凡有幾分血性的男兒,豈能不氣不惱?匈奴請和親時說得多好聽,去歲大漢不僅送去公主,又送了不少糧食綢緞鹽等生活用品,不過才一年,匈奴再犯邊境,他們拿大漢當成什麽了?當一個儲物倉?什麽時候想來取糧食等物資就來,他們還不必費心經營!
恥辱啊,莫大的恥辱!
劉徹氣得來回跺步,半響後終于發話道:“把李廣、公孫賀、王恢他們都給朕叫進宮來。”
匈奴,一再欺人太甚,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他們當真以為大漢任人欺壓!
霍去病的消息比劉挽靈通多了,怨恨匈奴的同時,霍去病不忘告訴劉挽道:“匈奴可恨,将來我一定要将他們打得丢盔卸甲。我會帶領我們大漢的軍隊踏平他們的祁連山,叫他們休想再犯我大漢。”
Advertisement
兩年的時間,霍去病長了小半個頭,勤習練武的霍去病自上而下都透着一份張揚傲氣,每每提及匈奴,霍去病恨匈奴之餘,何嘗不是越發勤奮努力的學本事。
劉挽一聽立刻想起了大名鼎鼎的馬邑之謀,那算拉開大漢與匈奴十幾年交戰的序幕,可惜,計劃洩露,以至于埋伏不成,也讓劉徹明白一個道理,他大漢在不斷的強大,并不意味着匈奴原地不動。乖乖的等着大漢去打。他們用計,匈奴也有能人識破他們的計劃。
要說大漢出兵匈奴,得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都得落在她舅舅衛青,眼前尚且年幼的表哥霍去病身上。其他人跟匈奴的交戰,看起來兵馬一樣,架不住他們就是打不過匈奴。
劉挽也不想誇自家舅舅和表哥的,無奈史書記載都擺在眼前,由不得人否認他們二人的功績。
嗯,扯遠了,如今最關鍵的問題難道不是該怎麽樣想辦法讓劉徹的馬邑之謀盡可能成功?
“表哥知道我父皇在準備什麽嗎?”劉挽既然知道馬邑之謀因洩密而以失敗告終,不提醒劉徹完善些他的計劃,那怎麽行。
匈奴欺人太甚,既要占大漢的便宜,又不願意履行兩國定下的約定,實在可恨。
劉挽能夠明白大漢上下無數人內心的那份怨恨,不滿,都是對匈奴的。可是無人能夠忘記多年前,漢高祖劉邦以為匈奴可以輕易滅之,率三十萬大軍抵禦匈奴,卻慘被匈奴所圍,險些回不來的事實。自那以後,大漢對匈奴一直都是和親以望匈奴能夠不進犯大漢。
那時的求和,至今将近七十年。
多年以來大漢的皇帝一直都堅定推行這樣的方針,不和匈奴打,一味的退,一味的讓,為的是給大漢争取休養生息的機會。
大漢自上而下,有太多的人對匈奴充滿了怨恨和不滿,可以說,想要對匈奴動手反擊的想法充斥在不少人的腦子裏,卻也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大漢打得過匈奴嗎?
當年的漢高祖劉邦,大漢的開國皇帝率領三十萬大軍出擊匈奴,敗了,如今他們的皇帝比之漢高祖劉邦如何?
須知當年的劉邦打下了大漢的天下,劉徹這個皇帝從來沒有上過戰場,讓人相信他比得過開國的皇帝劉邦,難道以為只憑劉徹有滅匈奴之心?
劉徹明白,他須得證明給天下人看,匈奴不是不可戰勝的!
因此,馬邑之謀對于劉徹的意義十分重大,不僅是大漢需要證明匈奴并非不可戰勝。作為大漢的皇帝,劉徹也要證明自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先祖無法對付的人,他能對付!
“出擊匈奴。”霍去病沒管劉挽為何有此一問,肯定的告訴劉挽,眼下的劉徹到底想幹什麽!
“如何出擊?”劉挽好奇繼續追問,霍去病一滞,為難的捉了捉頭道:“不知。陛下不讓我去聽。泰永你去?你去聽了告訴我,我想知道。”
聽聽,一說起出擊匈奴的事,霍去病比誰都有精神,劉徹和大将們讨論如何出擊匈奴,霍去病沒能靠過去聽上一聽,很是引以為憾,因而将主意打到劉挽身上!
劉挽!!!她還想讓霍去病去呢!
霍去病立刻哄起劉挽道:“泰永,去吧去吧。”
“一起?”劉挽一看霍去病真不知道點內情,好說,他們一道偷聽去。
這個事霍去病沒有不同意的道理,忙不疊的點頭,兩人一道前去。
未央宮裏的人早就熟悉霍去病和劉挽兩人了,見着兩人進來,無人敢攔。不過等劉挽和霍去病要進宣室時,門前的華刻連忙攔下人道:“小公主,霍公子,進不得進不得,陛下和大臣正在議事。”
“我知道,我不吵,我就聽聽。”劉挽俏皮的沖華刻眨眨眼睛接話,華刻......
“父皇有吩咐我們不許進?”劉挽瞅着華刻一臉為難的樣子,立刻問上,華刻如實點頭,并沒有!
劉挽高興了,“我們就在邊上安靜的聽,保證不會打擾父皇。”
華刻是不想的,雖說劉徹沒有吩咐不許劉挽和霍去病進去,也沒說他們可以進去。
“你要是不讓我進,我鬧了哈。”像是知道華刻打什麽主意,劉挽半點沒有不好意思的出言威脅,提醒華刻千萬想好,她要是鬧起來動靜可就大了,她自問有把握不讓劉徹怪罪,華刻呢?
好的呢!華刻瞅着一臉古靈精怪,勢在必得的劉挽,不得不退了一步道:“我的小公主,霍公子,你們聽歸聽,千萬別發出聲音,若是驚擾了陛下,奴擔當不起。”
“一定一定。”劉挽連連附和,如何安人心,必須得學!
霍去病給了劉挽一個贊許的表情,瞅瞅他的小表妹,再小也是公主,既是公主,又得聖寵,伺候在劉徹身邊的人能不懂這個道理,客客氣氣的放人進去呗。
兩人無二話,掂手掂腳的走進去,室內傳來一陣讨論聲,“誘敵深入,兵出而殲之,何人能誘敵而來?”
“小人願意誘之。”
劉挽和霍去病都不大,躲在柱子後頭既能看見他們每一個人,又不會被人發現。
“這是誰?”劉挽看了那人身上的衣裳,身着白衣,并無紋飾,一看就不是官場中人。
自請誘敵,那不就是誘匈奴嗎?什麽人那麽大的口氣?
“陛下,這位是雁門馬邑一帶的豪商聶壹。正是他向臣提議的誘敵匈奴以滅之。”有人站起來算是為劉挽解惑。
豪商,不是富商,而是豪商!
劉挽腦補着這一位到底有多富。
劉徹已然問:“你要怎麽取信于匈奴,才能将他們誘進包圍圈?”
背對着劉挽的聶壹叫劉挽看不清他的模樣,只聽見他沉着的答道:“小人與匈奴也有生意往來,此去匈奴,小人可以送上金銀珠寶糧食,再告訴他們,大漢和小人有生意上的往來,一大批的糧食和日常用物正往邊境用來,就在馬邑。去歲大漢與匈奴和親之後,大漢朝已經取信于匈奴,只要誘之以利,必定能将之擊潰。匈奴一再進犯大漢,正是沖大漢的糧食和一應用物。”
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商人最是了解何為利。因利而動的何止是一人,一國也是難逃利益的誘/惑。
“你,想好了?”劉徹突然那麽一問,在場的人都明白劉徹話中何意。以利誘之,無論成功或者失敗,聶壹都可能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