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四月底那場三省聯合的選拔賽只是一個很小的舞臺, 除了特意關注集訓營的那些記者以及本地的一些冰迷們,關注度并不高,甚至當時去現場看的大多數也只是湊個熱鬧, 看過之後興奮勁頭過去也就忘了。
即使在池驚瀾看來, 那一場選拔賽的影響度已經超乎了他的想象,但實際上, 從這一刻開始, 他才算是真正進入全國冰迷的視線中。
畢竟無論花滑這個項目在國內是如何讓冰迷們痛心疾首, 這也依然是國家隊, 人們或許對國內的花滑又愛又恨, 但只要出現一束光, 即使是疑似,也會如飛蛾撲火般集聚而來。
[國家隊直播直通賽, 聽說這一次有不少好苗子,來看嗎?]
[真的假的?鏈接發我看看。]
于是等陳志國非常簡潔地宣布完所有的注意事項,這場直通賽正式開始的時候, 直播間的人數居然已經破千了。
不過這一切花滑館中的衆運動員們并不知曉, 沒有人這時候還在身上揣着手機的。
這一場直通賽是國家隊集訓營裏青年組大獎賽的直通賽, 加上之前已經淘汰了一大部分人, 留到現在的青年組運動員包括原本就在國家隊裏的, 也就三十個左右, 同樣被分成了五組, 池驚瀾依然是在最後一組。
今年的花樣滑冰青年組大獎賽教練組決定派六個人參加,而這六個名額都将在這一次的直通賽中選出,也就是最終排名的前六名, 這些規則是國家隊在官方賬號上都已經公開了的。
而冰迷們在意的更多的卻是另一條規則,即連國家隊都包含進去的末位淘汰規則。
一個是選拔的目的, 一個是考核淘汰的目的,都是參照的最終排名,只是兩個裏面平常積分與比賽成績的占比不太一樣,選拔名額時比賽成績占百分之七十,而淘汰時比賽成績只占百分之五十。
當時這些規則一開始公布的時候冰迷們還不太理解積分是什麽東西,但等他們點進直播間,看到那面巨大的十分惹眼的在比賽安排與積分排名兩者之間跳轉的液晶顯示屏,瞬間就悟了。
那些國家隊裏整日渾噩度日不升組的混子們,都明晃晃地排在積分榜的後排,你說國家隊這一次想做什麽,那可不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嗎!
之前冰迷們就有讨論這件事,沒想到還真是真的,對他們來說,這簡直是天大的喜事。
他們不爽那些人很久了,純純占着茅坑不拉屎,但偏偏在國內比賽時還是矮子裏面拔高個,他們當時進國家隊時冰迷們也是給予過期望的,只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到如今更是恨不得直接眼不見為淨。
Advertisement
國家隊終于幹了件人事了,不少人想,于是一時間,直播間的人數又往上蹦了一截。
此時貼吧裏讨論的熱度也比之前高了很多。
[希望真的有好苗子,不管怎樣,把那些混子搞出去吧,我真是受夠了!]
[但他們好歹是去過大賽場比賽的,心态應該比那些省隊上來的要穩吧,比賽成績還是占了百分之五十的,難。]
[但他們沒幾個人有四周啊,不是說好苗子們好幾個有四周的嗎,有四周分會比那些人高吧。]
[訓練裏能出四周和賽場上也能出四周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哇,心态穩不住,什麽都白搭。]
[……]
他們讨論得風風火火,直通賽的進度也在一點一點推進着。
現在正在進行的比賽是短節目的表演,熱身,上場六分鐘聯系,比賽,完全按照的正式比賽的規格。
短節目的時間短,前幾組的比賽過的也非常快,對于整場比賽來說,前面出場的幾組只能稱得上的開胃菜。
當然,開胃菜裏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
這一場比賽過後淘汰又要過半,而留下來的,就代表着真正進入國家隊了,因此誰都想留下,誰都拼了命。
本來有些人自知實力還不夠,原本只打算走個過場,沒想到國家隊裏的人居然惹了事給他們留出了一線機會。
沒人會想放過這樣的機會,沒人會不想出人頭地,省隊升上來的隊員們還有着最熱血的沖勁,國家隊那些混混度日的“青年”運動員們既然犯了錯,就要做好被狠狠咬下一口肉的準備。
前兩組裏有不少小運動員都爆發了潛力,雖仍有些失誤,但整體發揮都可以說是可圈可點,連在直播屏幕前看比賽的挑剔的冰迷們都眼睛亮了亮。
坐在裁判席主位上的陳志國手上筆不停地記錄着剛才那些小運動員們節目裏暴露出來的一些短板和失誤,表情嚴肅莊嚴,眼裏卻也忍不住透露出了一絲贊許。
他們表現的比平常訓練時還要好上不少,不錯,主教練滿意地點了點頭。
第二組比完,工作人員稍稍補了一下冰,後面三組的比賽就接着開始了,這才是重頭戲。
第三組的幾個運動員上冰練習,陳志國收起了唇邊挂着的淡淡笑意,眼神冷厲了下來。
整個花滑館裏也一下子安靜了許多。
從第三組開始,國家隊的青年組運動員們也開始陸陸續續地出場了,而這一組裏好幾個人,都是之前被陳志國扣了積分的那幾人。
看比賽的觀衆們眼底閃過一絲厭惡,但還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陳志國并沒有完全剝奪那些人繼續留在國家隊的機會,百分之五十的平時基礎分,百分之五十的比賽分,他雖然把他們的積分扣了大半,但比賽發揮好些,倒也不是不能絕地翻盤,全看他們的魄力與實力了。
只可惜,被扣了積分的那幾人看起來并沒有理解陳志國的良苦用心,甚至覺得是他害的自己即将沒法留在國家隊,于是在比賽上進行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擺爛。
也有不想擺爛想掙紮一下的,也是失誤頻出,他們早已在長久混日子的時間裏,失去了一開始的初心與沖勁,以及對比賽,對逆境時的翻盤能力。
陳志國心裏嘆了口氣,打出的分數卻沒有任何手下留情。
從前他還未在國家隊裏站穩跟腳,教練組也并非鐵板一塊,他不可能讓所有的運動員都歸在自己手下,他知道有些運動員不升組是被他們的教練要求的,最後随波逐流,耽誤了自己最好的時光,他很可惜,也很痛心。
所以他如今有了能力,便要一點一點徹底杜絕這種事情,先把毒瘤清除掉,再一點點清除所有殘餘的毒素,他真的不想再看到人才被荒廢這種事情發生。
而為了未來的安定,此刻他就不能手下留情,必須一視同仁。
第三組結束,不少人的分還沒有連兩組的高,前兩組比完的小運動員有幾個眼睛瞬間“咻”地亮了起來。
觀衆們則是差點看麻爪了,好不容易被前面的節目調動起來一點激情,第三組熟悉的混子們瞬間給予了他們一個重擊,要不是還想看後面的節目,早就關掉直播間跑路了。
不過第三組比完有些人的命運也基本注定了,發揮的爛的幾個就算是加上積分也沒法排到前十五,這是唯一讓人欣慰的地方。
誰看了不說一句大快人心?至少忍了好幾年的冰迷們爽了。
而第四組開始就有人開始陸續嘗試四周跳,成功率不高,各種摔,但足周的也不少,至少從分數上來看,和前面可以說是拉開了一大截,隔出了一道非常明顯的分水嶺。
[卧槽,那誰上個賽季還只有三周吧,現在已經能四周跳勉強足周了?這才幾個月!]
[除了那幾個混子,其他人都進步了好多啊,以前集訓營那麽有效果嘛??]
[沒有,絕對沒有。]
[所以這一次怎麽突然那麽牛了!]
[不管了,好事啊!]
如果讓場中的運動員們知道冰迷們在讨論什麽,他們一定會幽幽地回答,是因為集訓營來了一堆魔鬼。
今天這個項目池驚瀾拿個第一,明天那個項目第一又換柯苑澤坐一坐,于是朱承業不甘示弱,第三天也搶了個第一,每天這群人你争我,我争你,硬生生連帶着訓練教練對整個集訓營的要求都上去了一大截。
再加上陳志國和教練組安排的魔鬼訓練,想不進步的快都難。
當然,小運動員們嘴上抱怨着,該練的訓練是一點都沒落下,這樣進步的機會,一年也可能只有這一次,傻子才會不重視。
全集訓營可能也就一個池驚瀾被教練嚴格限制了訓練量。
他不僅被限制了訓練量,還被陳志國限制了跳躍編排,并且依然是那套敢多跳就敢給他多放假的威脅。
畢竟之前池驚瀾在集訓營名額選拔賽上比完就暈倒的事件,陳志國可是牢牢記進了心底。
池驚瀾:。
曾經舉世無雙的花滑傳奇,難得嘗到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滋味。
胳膊拗不過大腿,池驚瀾默默算了算技術分,最後還是同意了陳志國的建議。
雖然被迫休息了好多天,但池驚瀾對自己節目的打磨從未停下過。
只要不失誤,第一應該不成問題。
第四組短節目結束,第五組的運動員上冰練習。
五個坐在一塊的人一起站了起來,全場的目光都投了過去。
是池驚瀾,朱承業,穆子寧,連彥和崔晟睿。
而抽簽決定的出場順序,第一個出場的,正是池驚瀾。
所有人腦海中不由自主地劃過了三個字。
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