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章

第 64 章

軍機處初設, 朝堂內外的折子大部分還是要從內閣通過,但西征的相關折子直接繞過內閣送到軍機處,這讓沒被選進軍機處的閣臣們十分擔憂。

曹大人等希望李光地這位內閣首輔出面去跟皇上商議此事, 內閣乃朝堂之首,這是祖制,祖制不能變。

李光地笑問:“從哪朝開始有內閣的?內閣乃祖制, 是哪朝哪代的祖制?”

“李大人,您是首輔,您難道就不着急?”曹大人急道。

李光地還真不着急。最要緊的軍機大事有皇上領着軍機處的人管了, 雲南、四川、福建等折子也是直接送到軍機處,他這個內閣首輔,每日就看看不太重要的折子,誰彈劾誰, 誰又參奏誰了, 以及各地送來歌功頌德折子, 日子過得十分輕松惬意。

當初陳廷敬打定主意把差事交給馬奇時,應該就是他這般輕松吧。

李光地端起茶抿了一口, 淡淡道:“曹大人,勸你一句, 一朝天子一朝臣, 這話放在什麽時候都适用。皇上既然選了他信重的臣子,咱們呀, 該退就得退。”

“咱們是舊臣, 難道他姚元景就是新臣了?溫達就是新臣了?”曹大人忍不住道:“他們又做了什麽利國利民的大事?皇上就這般捧着他們?”

李光地輕笑一聲,也沒心思跟曹大人争論這些無用之事, 他拿起一道折子,喲, 衍聖公孔傳铎送來的。

衍聖公就這麽閑?隔一日就送一道折子上來,生怕皇上沒看到他送來的折子是吧。

李光地一目十行地看過去,寫的全是內聖外王之學,維護儒家正統對天下讀書人來說是頭一等要緊事,諸如此類種種。

叫李光地看,維護儒家正統對天下讀書人重不重要難說,對孔家來說确實很重要。

“曹大人,忙不忙,若是不忙,勞煩你去養心殿給皇上送幾道奏折。”李光地從櫃子裏拿出三封折子,都是孔傳铎送來的。

孔家人讨伐菁華大學之事曹大人也知道,他拿起折子翻看後說出了幾個字:“不合時宜!”

為官者跟單純治學之人還是不一樣,為官者考慮的皇上,是朝堂,比讀書人更加現實。孔傳铎上書的這些,除了能引來讀書人追捧,朝堂之上的官員有幾個附和他了?

“唐甄、顏元這兩位老先生若是還活着,說不定會親自跑去孔家門口罵人。”

李光地笑道:“曹大人說孔家之事時,倒是個明白人,怎麽說到自己身上,說到內閣上,曹大人就不明白了?”

“哼,那怎麽能一概而論,內閣事關重大,豈能皇上想如何就如何?軍機處撷取內閣的權柄,軍機處就是下一個內閣,皇上貶內閣擡軍機處又有什麽意思。”

還是有所不同的,軍機處皇上想選誰就選誰,選去軍機處的臣子沒有閣臣名正言順的身份,一切都需聽命于皇上,棄內閣選軍機處,皇上手中握有的權力會大許多。

李光地沒有把話說透,曹大人有沒有聽明白,只有他自己知道。

曹大人滿臉不高興,拿着孔傳铎的折子送去養心殿。

雍正瞧見孔傳铎的折子,微微皺眉:“拿出去。”

張廷玉撿起桌上的折子遞給蘇培盛,叫他拿走。

雍正突然問道:“今年開恩科的日子可定下來了?”

新皇登基,按例會開恩科。今年本是會試之年,給會試加恩科不合适,于是就定下了秋日給舉人試加一場恩科。

此事張廷玉不知,姚元景道:“這幾月內閣事忙,加恩科之事還未定下。”

“既然還未定下,恩科就定到九月一日吧,到時候你們記得提醒朕,朕親自給學子出一道題。”

姚元景和張廷玉連忙稱是。

雍正笑道:“你們不想問問朕要出什麽題目?”

“這……還沒開考,不好透露吧。萬一洩題,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雍正笑道:“養心殿裏只有你們幾個,朕相信你們定會保守秘密,不會洩題。”

姚元景知道皇上真想告訴他們題目,于是都做出願聞其詳的表情。

“罷了,舉試的題目朕不插手,朕只給學子們出一加試題目,這一題答與不答都不影響他們的舉人試。題目嘛,就叫:何為大學。”

“皇上聖明,這個題目出得好。”

姚元景嘴角露出淺淺的一個笑容,皇上這是支持菁華大學了。

雍正也挺滿意,叫伺候筆墨的翰林把題目記下。

曹大人從養心殿退出去,背後的衣裳半濕,他苦笑一聲,笑自己何苦來哉。胳膊擰不過大腿哦,皇上想如何,那就如何吧。

終究,這天下是愛新覺羅的天下。

雍正幾乎在所有的兄弟們擁護中上位,新皇登基,邊疆未起動蕩,朝堂中也沒有成氣候的反對之人,當今的皇位坐得十分穩當。

權臣依附皇權,分享權力,這只在當權者弱勢時能辦到,在雍正這兒,他叫你如何做,你最好乖乖聽話。

張廷玉瞥了眼曹大人倉皇的背影,曹大人以為新皇登基就好拿捏,那他就打錯算盤了。

當今,從當皇子時起,就是個心性堅定之人吶!

衍聖公孔傳铎不知當今所想,他的好幾封折子送去京城沒有收到皇上批複,以為其中哪裏出了問題,叫下人駕馬車,他要親自去京城一趟。

孔傳铎到京城時,唐子歸、孔思、墨家大公子等人剛從海參崴回京,正要去瑞親王府見主子,兩撥人馬在外城碰到了。

這不是巧了麽。

孔思認出孔家的馬車,氣不打一處來,高聲諷刺道:“孔家占百姓土地,以民為仆,卻對天下百姓沒有一點貢獻,朝堂給孔家衍聖公的名號,他們竟然還敢觍着臉受了,簡直不知廉恥!”

“誰敢辱罵我孔家!”

“我,孔思,辱罵你孔家怎麽了,難道你們不該被罵?菁華大學造船、種地那是經世致用之學,你等不擁護,反而罵菁華大學不夠高尚。你孔家食民之膏脂,卻不顧百姓死活,簡直虛僞至極!”

孔傳铎怒道:“無知小兒,孔家乃儒家正統,我孔家存于世對天下學子來說就是恩德,你既然說你也姓孔,瞧你也讀過幾日書的模樣,這點道理都不懂?”

孔思不屑:“我這支孔是教化百姓,與百姓站在一起的孔,跟你曲阜把百姓踩在腳下的孔可不是同一支孔。”

“放肆!孔家豈能容你侮辱,本公定要上奏皇上,治你對孔家不敬之罪。”

“你以為只你會上書?你上書,我也上書,我上書求皇上免去孔家衍聖公的賜封,散了孔廟之奴仆,把孔家私占之田地分給百姓。”

孔傳铎幾欲昏倒:“你究竟是誰!”

孔思站在車轅處居高臨下:“我,孔思,衢州之孔!”

“老爺!”

孔傳铎一個沒站穩,撲通從馬車上滾下去,伺候的奴仆忙跳下馬車救,孔思大笑,對趕車的車夫道:“超過他們,咱們進城!”

南孔和北孔在城門口一場罵戰被許多人瞧見了,上月會試之後還未離開的學子紛紛議論起來,有說南孔是正宗的,也有說曲阜孔家才是衍聖公,才是繼承了孔家傳承的地方。

“各位,你們議論偏了吧,南孔和北孔的罵戰,争的不是哪家是正宗,而是菁華大學呀。”

“從古至今,各朝各代書院難以數計,有膽稱書院為大學的,這還是開天辟地以來頭一遭吧。”

“衍聖公也沒說錯,聽聞菁華大學教授種地、造船這些技藝,稱之為工坊是正理,哪能叫大學呢,朝廷不該因為山長是皇親貴戚就下旨同意了。”

“這位仁兄說得在理,國子監都不配稱之為大學,一個工坊更不配。”

“我不贊同這位仁兄的說法,大學這篇文諸兄都會背,我在這兒就不重複了,我只問諸兄一句,思和行,誰更重要?高談闊論和埋頭苦幹,哪一條才是富民強國之路?”

“老童生,老秀才,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一輩子讀書不事生産,讀這許多書于國于民何用?這等人就算日日念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不是更加可笑嗎?”

“在場的諸位仁兄就算沒考上進士,大家也都是舉人了,若是不嫌,去謀個小官也使得。大家想一想,若是去了衙門,你會作詩寫文,你就會治理一方了嗎?”

“咱們皇上當皇子時就十分體察民情,為百姓多艱嘆息,皇上和朝廷下旨讓菁華大學成立,這是否意味着,皇上想改一改八股之風氣,讓天下讀書人學經世致用之學,以國為重,以百姓為重呢?”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咱們讀書,終究是為了有一日能用之于民,用之于國。如此這般,寫一篇規矩工整的八股文,和讀完一本《齊民要術》誰更重要?”

“北孔以儒家正統自居,講究道學、氣節、文章,這都是于國于民無用之空談,不值得天下讀書人效仿,北孔也不配稱之為聖人之後!”

“諸兄,空談誤國啊!”

一番切骨之言讓在場衆學子低頭沉思,有個雲南過來的讀書人木傑問:“那該如何做才好?”

“知行合一,經世致用之學,才是正道!”

這番言論,怎麽聽來如此熟悉呢,其中一位四川來的,名叫費顯的學子試探着問:“這位兄弟,你是否是唐甄老先生的弟子?”

王聞遠是唐甄的女婿,岳父死後他把岳父畢生所著付梓行世,他敬佩岳父為國為民之心,但是,他卻不敢當衆承認他是岳父的弟子,他覺得自己不配。

那學子笑道:“我也讀過唐甄先生的《潛書》,唐甄先生以民為本的富國富民思想,真是醒人之良藥,逆耳之忠言。”

王聞遠拱手道:“慚愧慚愧,我學之不精,每回重讀《潛書》,時常為自己愚鈍感到懊惱。”

費顯大笑:“王兄,咱們真是同道中人,我讀《潛書》也時常有此感。”

木傑道:“小弟我生在雲南,長在雲南,倒是沒讀過兩位兄弟說的《潛書》,不過現在知道也不遲,一會兒我就去書鋪裏買一本。”

王聞遠道:“《潛書》我這裏有多的,一會兒木兄弟跟我去我落腳的客棧,我送你一本。”

“多謝王兄!”

學子們對南孔北孔之争的議論轉到菁華大學配不配稱之為大學,又轉到了什麽才是學子們該尊崇效仿之學。這群學子在文華酒樓裏的讨論被圍觀之人記錄下來,随後又被許多人抄寫傳播,不過一兩日,對北孔的批判,對唐甄的尊崇在學子中形成了風潮。

此情此景,孔傳铎突然想起被剝奪了衍聖公爵位後,郁郁而終的父親,他頓覺不好,必須趕緊見到皇上才行。

西征噶爾丹殘部的大軍送回緊急軍情,雍正沒空閑見孔傳铎,等他忙完軍務大事後,胤禟親自送上一封信。

“四哥你看看。”

雍正看了眼信封:“南孔的信?”

“嗯,除了信,您再看看這幾日京城裏讀書人們對北孔、菁華大學和唐甄的議論。”

雍正放下南孔的信,先看學子們的議論之言,看完後他大笑三聲,連說幾個好字:“朕正在想該如何改變科舉取士的八股風氣,沒想到思變的學子們居然已經想到如何富民強國了。大清能出唐甄這位老先生,真是大清之福。”

“張廷玉,寫道聖旨,賜唐甄功德碑,允唐甄後人進國子監讀書,給兩個名額。”

“皇上,唐甄只有一女,沒有兒子承後。”

雍正覺得有些可惜:“他沒有堂兄侄子給他繼承香火?”

“未曾聽聞。唐甄老先生故去後,他的著作皆是由唐甄的女婿王聞遠結書付印。”張廷玉對唐甄知之甚詳。

“既然如此,兩個國子監的讀書的名額,就給唐甄女兒家吧。”

張廷玉寫好聖旨,把聖旨交給皇上過目,雍正點頭後,蘇培盛這才用印。

雍正拆開南孔的書信,南孔繼承人提出奪去孔家衍聖公爵位,以後世上再無衍聖公。

“南孔之人十分魄力,北孔那邊都是些虛頭巴腦的草包。”但草包也有草包的用處。

雍正道:“曲阜孔家可打壓,但不可奪去爵位,他們多少還能有些用處。”

“那四哥想如何辦?”

雍正把南孔的書信遞給姚元景:“拿去內閣,叫內閣好好讨論讨論。另外,今年新進來的翰林們也別閑着,叫他們針對此事寫一篇策論來。”

“是。”

雍正想敲打曲阜孔家,想壓制八股風氣,現在西征的仗剛打起來,他不好在朝堂上大動幹戈,但是通過這些手段,也能叫一些聰明人明白他的用意。

姚元景、張廷玉師兄弟很能領會皇上的意思,他們把皇上有意廢掉衍聖公爵位之事搞得聲勢浩大,從內閣到翰林,從翰林到六部,再到普通學子,所有人都對此事議論紛紛。

這時候,孔傳铎吓得不敢出門,也不敢上書求見皇上,整日只在屋裏寫詩罵南孔不當人!

皇上的态度就是風向标,表明自己支持廢孔就是投名狀,不出三日,廢孔的折子就差點擺滿了內閣桌案。

孔傳铎大呼孔家要完了之時,雍正在朝議之時,公開道:“諸卿須知,孔聖人和孔家不能一概而論。孔家供奉孔聖人,沒有功勞,微許苦勞還是有的。望孔家後人日後日省己身,多思多學,多為民為國考慮。孔家日後若是再與民意,與朝廷背道而馳,再奪衍聖公爵位吧。”

“皇上聖明!”

“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窮則思變,四時之變、家國之變,講究的都是一個合時宜。菁華大學乃朕親自下旨督建,朕盼天下以菁華大學為楷模,以後大清會有越來越多經世致用之學傳播于世。”

李光地上奏:“皇上,傳播經世致用之學自然是好事,但興辦大學也該得朝廷批準。”

雍正颔首:“如首輔大人所言。”

朝議上皇上的話傳到外面,木傑、費顯等學子一聽就知,皇上這是敲打孔家呢,但是孔家還有用,就暫且留着吧。

孔家之事不是重點,重點是皇上後面說的那段話,窮則思變,經世致用之學,以菁華大學為楷模!

每個詞都十分重要啊!

“費顯兄,你說,這菁華大學不就是教造船、種地嗎?雖然于國于家确實有用,但皇上稱之為楷模,是不是其中有什麽咱們不知道的事?”

唐子歸、孔思他們本來要坐蒸汽船到天津港,最後考慮到菁華大學的争議還未解決,怕這時候顯出蒸汽船,會把事情搞得越發複雜,所以,最後他們還是坐葉氏商行的普通船到天津港。

今日,皇上當朝說菁華大學教導的是經世致用之學,是楷模,唐子歸他們就不用藏着蒸汽船了,青天白日地開着蒸汽船在天津附近跑來跑去,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的船比別家船厲害。

這種顯眼包操作十分有效,冒煙兒的大船,跑得特別快的大船,還不用船工劃槳的大船,各種關于蒸汽船的傳言在京城裏瘋傳,當天就有許多看熱鬧之人跑去天津港。

王聞遠、費顯、木傑三人也結伴去天津港。

“參觀菁華大學最新研制的蒸汽船,一兩銀子可乘船半刻鐘,十兩銀子可帶領參觀,一百兩銀子可體驗如何開蒸汽船。”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王聞遠、費顯、木傑三人面面相觑,這新式船允許人參觀,不怕洩漏他們的秘密嗎?

“去不去?”

“去!”

三人都是好奇心很重的人,手上都不缺錢財,都選了十兩銀子參觀。

一兩銀子乘船半刻鐘那邊排隊的人已經綿延五六裏了,十兩銀子參觀這邊排隊的人少一點,只等了兩刻鐘就輪到他們三個了。

唐子歸手裏舉着一根細細的木杆,木杆上綁着一個紅色的三角旗幟,他領頭往裏走:“前面就是咱們的貨艙,今日沒有貨可運,都是空的哈。再往前是咱們船員的生活區,桌子板凳都有。大家注意,馬上就要到蒸汽船的動力艙了,大家都跟上我……”

動力艙,之前沒聽說過這種說法,只略想了想,大概也能明白動力的意思。動力艙沒有劃船的,只有燒火的夥夫,一個個光着上半身,身上的肌肉繃起,熟練地往爐子裏加煤炭。

爐子四周鋪設着管道,費顯好奇地湊過去,被唐子歸攔住:“你們別靠近管道,小心被燙傷。”

動力艙只參觀了一會兒,唐子歸帶着游客去甲板,再領着另外一隊游客去參觀。

孔思和幾個船廠的人在甲板上看熱鬧,過一會兒就跑去收銀子的同仁那邊問問,賺多少銀子了?

蒸汽船新奇,加上皇上才剛過菁華大學不久,來參觀的人太多了,收銀子的人忙不過來,立刻就把孔思等人扣下留下來幫忙。

孔思去一百兩銀子那條道幫忙,收銀子收得神清氣爽,看到孔傳铎排隊過來,他輕哼一聲:“承惠,一百兩!”

孔傳铎交完銀子,都不願多看孔思一眼,扭頭就往船上走,他倒要看看,菁華大學憑什麽配叫皇上誇獎。

王聞遠、費顯、木傑三人已經下船,費顯慫恿兩位兄弟:“咱們也去體驗開船?”

王聞遠搖頭,太貴了,舍不得。

木傑想去,手裏又不缺銀子:“費顯,咱們去?”

“去!”

兩位小兄弟要去體驗開船,王聞遠一咬牙,也掏了一百兩銀子上船。

葉菁菁在府裏算賬,正在頭疼缺錢之事,聽孫全說,唐子歸他們昨日憑着兩艘蒸汽船賺了一萬多兩銀子。

“怎麽能賺這麽多?我記得唐子歸定價一兩銀子坐一次船,賺一萬兩,那不得有一萬個人坐船?兩條船不夠吧。”

“除了一兩銀子坐一次船,他們還定了十兩銀子參觀蒸汽船,一百兩銀子體驗開船.。”

“喲,唐子歸他們還挺有商業頭腦的。”

孫全笑道:“他們說,等後日朝廷休沐,定會有許多官員去天津港體驗蒸汽船,他們還能賺一大筆錢。”

葉菁菁放下筆,腦子轉了起來,唐子歸他們賣船票的法子給她提了個醒,只靠做其他生意養活研發團隊,以前研發團隊小,她還能負擔,這菁華大學建起來了,蒸汽火車這個燒錢的項目正式開展起來,她手裏那點銀子根本不夠造的,必須想其他法子了。

葉菁菁一拍腦袋,她這個腦子,怎麽忘了,研發的成果必須投入市場,産研結合才是長久之道!

“孫全,鋼鐵廠、造船廠建得如何了?”

“主力都在建菁華大學,鋼鐵廠和造船廠晚開工半月,如今才開了個頭。”

葉菁菁嗯了聲:“你給四大商行去信,叫他們領幾個做南北貨生意的大商家來天津港,就說我請他們吃飯。”

葉菁菁想了想又道:“粵商地方太遠,等他們收到信再來天津,兩三個月都過去了。你跟唐子歸說,等後日休沐之後,叫他開着蒸汽船去廣州接粵商來天津,走海路去。”

“唐子歸他們沉迷掙銀子,只怕不肯去。”

“你就說是去接投資商,他會去的。”

別人不懂投資商三個字什麽意思,唐子歸肯定懂。

昨日帶領參觀說了一日的話,今兒早上起來嗓子啞了,唐子歸說不了話,就擡了把椅子坐在港口監督夥計收銀子。聽到孫全說去廣州接四大商行的投資商,他立刻站起來,操着他的公鴨嗓問:“什麽時候去?”

“後日吧,明兒你們不是還要接待休沐的官員嗎?”

唐子歸一屁股坐回去:“行,叫主子放心,我們肯定把投資商伺候好了,保準他們高高興興地掏錢。”

孫全遞給他三封信:“一封給粵商領頭人林敬,一封是給大公子董鄂長吉,一封給小公子董鄂嘉年。”

“知道了。”

唐子歸把信往胸前一揣,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才道:“菁華大學什麽時候能建好?”

“快了,這幾日從山東過來做工的百姓多了一倍,咱們磚石木頭都能跟得上,根據主子的規劃,六月中旬大學和鋼鐵廠、船廠就能基本完工。”

“那就好。”唐子歸道:“我們的鐵船要做第二艘了,天津這邊船廠建好我們才好動手。”

按照唐子歸和墨家兩兄弟的規劃,今年他們要把鋼鐵造的蒸汽船生産出來,若是沒有大問題就進行量産。後頭他們就要一心搞蒸汽火車研發。

唐子歸有好多事情要做,他嘚啵嘚啵地說個不停,聽到孫全耳朵裏,是無數的銀子扔火爐裏被熔化的咕嘟聲。

葉家坡的生意今年比去年更好,本來賬本上的銀子堆成山,但是自從主子開始建菁華大學後,銀子花得太快,照這樣下去,不用等到年底,賬上的銀子就要花幹淨了。

孫全交代唐子歸:“務必早日把粵商請過來,粵商做南北貨生意的大商家非常多,他們肯定也最需要快船。”

“哈哈哈,我辦事,你放心。”

孫全還真不太放心,但是他要幫主子盯着天津港這邊,如若不然,他恨不得親自去廣州一趟。

隔日,朝臣休沐,天才微微亮,一輛一輛的馬車出京趕去天津港。

“張大人,您也在呀。”

“李大人,幸會。”

張廷玉夫妻帶着兩個兒子來天津港,剛才下馬車就碰到李德明帶着他的大孫子李陽過來。李陽客氣地跟張廷玉行禮。

“小李大人不必如此客氣,你在翰林院當差,咱們也算同僚。”

李陽前兩月考中二榜進士,又考中庶吉士,如今在翰林院修史,十分得掌院看重。至于這份看重是因為李陽的學識,還是因為李陽有個當閣臣的祖父,這都不重要。

張廷玉跟李德明正在說話,姚元景夫妻到了,姚懷玉忙上前問好,姚元景夫人笑道:“早知道你們也要來,咱們就一塊兒走了。”

刑部尚書王掞,刑部郎中王進也到了,他們倆沒帶家人,同乘一輛馬車過來,一看便知私交不錯。

李光地、溫達、穆和倫等內閣大臣随後到了,他們中間走着一位身穿藍色錦袍的青年男子,張廷玉微微側頭,跟妻子做了個皇上的口型。

雍正來了,他帶着皇後和大阿哥弘晖前來,身後還跟着幾位親王,瑞親王夫妻也到了。

弘晖跟在他皇阿瑪身邊,卻不停扭頭跟九叔九嬸說話,語帶埋怨:“九嬸,你們有這個船居然不跟我說,皇阿瑪說他都試過了。”

胤禟口無遮攔道:“那會兒你瑪法還沒中風,若是叫他知道我們搞出蒸汽船還得了?你阿瑪試蒸汽船也是偷偷去的海參崴,怎麽可能叫你知道。”

弘晖看他皇阿瑪一眼,扭頭對九嬸撒嬌:“我不管,船就算了,等到那個車做好了,我要第一個試。九嬸,好不好嘛。”

“好好好,等車做好了就叫你行了吧。”

“九弟妹不叫我們?”

“九嫂不叫弟弟我?”

“九嫂~”

胤祺、胤俄、胤裪他們鬧起來,葉菁菁笑道:“好,到時候把你們都叫上。”

李光地、姚元景、張廷玉、溫達、李德明等人都上前請安。

“見過四爺。”

雍正嗯了聲:“上船吧,咱們一起試試,看看菁華大學當不當得起經世致用四個字。”

葉菁菁微微一笑,雍正不愧是雍正,一句廢話沒有,一張口就在敲打人。

朝臣們也挺無奈的吧,休沐日還要來天津港完成政/治任務,這就不說了,人來了還要被老板敲打,這假期還不如沒有。

蒸汽船一共只有兩艘,交完銀子分別坐兩艘船出發。

胤裪笑道:“九嫂,咱們也要交銀子?”

“都是為了支持菁華大學建設嘛,一百兩銀子也不貴,你若是想多捐一點,九嫂我也不會推辭。”

雍正早有準備,蘇培盛掏出五百兩銀子,笑道:“這是主子爺一家的。”

雍正一家三口,再加上蘇培盛和皇後的貼身宮女,一共五個人,五百兩,多一文錢都沒有。

胤禟笑話道:“四哥,不至于吧,您支持菁華大學就口頭支持?也不說給點銀子。”

“我以為九弟知道我這個當哥哥的囊中羞澀。”

雍正繼位後,各種賞賜散下去不少,本來那點不多的家底都快被掏空了。收到的賀禮都是些只能看看的東西,變不成銀子花。

“啥?四哥用自己的銀子?皇阿瑪的私庫不在你手裏?”

胤祥忙低聲道:“九哥,皇阿瑪還在呢,你都說了,那是皇阿瑪的私庫。”

兄弟們同情地瞅四哥一眼。

弘晖見叔叔們如此,也覺得皇阿瑪這個皇帝當得挺可憐的。

雍正瞪老九一眼:“今兒還走不走?”

“走,咱們現在就走!”

雍正都給銀子了,後頭排隊上船的大臣一個個都給銀子了。排在後面那十幾個家底不厚的大臣正在猶豫上不上去。

他們本來只想花十兩銀子參觀一下新式船,沒想到皇上來了,衆位同僚也跟上去坐一百兩的船,他們想去又囊中羞澀。

“幾位大人,麻煩你們幫個忙,幫我們提幾壺熱水去船上,一會兒給四爺泡茶的任務就交給你們了,就當作抵了你們的船費了。”

唐子歸不容他們拒絕,笑眯眯地把熱水壺塞他們手裏:“咱們走吧,別耽誤時辰了。”

幾位大人半推半就地提着熱水壺上船,費顯和木傑一大早過來,沒想到看到這樣一幕,木傑道:“我以為菁華大學的人死要錢,沒想到還有點人性。”

費顯不這樣看:“菁華大學占地如此之廣,還要建船廠和鋼鐵廠,全是九福晉一人出資,缺銀子很正常。再說了,上船的費用貴确實貴,但是也沒強買強賣。”

兩人剛才沒看到前頭上船的人,船開動起來,雍正領着一衆官員走到甲板上,費顯和木傑都驚了,那幾位不是內閣大臣麽,站在李大人、姚大人中間那個是誰?

費顯和木傑對視一眼,莫不是……

“看來,那位真沒有為了打壓孔家就故意扶持菁華大學,他對菁華大學确實很看重。”

“看重也很正常,這個新式船跟以往都不同,假以時日,新式船的速度肯定會越來越快。新式船無論是用于運輸還是用到海軍上,都是國之利器!”

“這種船,應該不會拿去運貨吧。”

“難說,這船又不是朝廷的,屬于九福晉私有,九福晉若是把船拿去運貨,朝廷會反對?”

蒸汽船開出港口後,船速立刻快了起來,從來坐過海船的人都震驚了,船能跑到如此之快?

李光地出生福建泉州府,他從小就經常乘船,大船小船他都坐過,能跑這麽快的船他也是頭一回見。

溫達聲音都顫抖起來了:“皇上,這船……”該握在朝廷手中啊。

胤禟直勾勾地看向溫達,溫達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

溫達下意識看向曹大人,曹大人最先在養心殿時就講過,要九福晉把蒸汽船捐給朝廷。

曹大人早就學乖了,哪裏肯說話,一個人縮到角落裏看風景,才不管溫達如何想。

何止溫達這樣想,見識過蒸汽船極限速度的大臣都動了心思,只是大家都不說罷了。

“九弟妹,蒸汽車要盡快研制出來,不求更多,只要蒸汽車能有這個速度,朝廷即刻規劃一條從天津港到準噶爾的鐵路。”

除了雍正和胤禟夫妻,其他人都豎起了耳朵,那個大機器還能用到車上?

葉菁菁折子裏關于蒸汽車只提了一嘴,其他一句也沒多提,除了見過設計圖的雍正之外,其他朝臣都不知道蒸汽車是個什麽玩意兒。

在馬車上裝上那個大機器?那不是得叫一輛馬車路上帶着煤炭才行?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所有人都想知道這個蒸汽車是個什麽樣的,雍正說了一句後就不說了,葉菁菁自然也不會給朝臣解釋。

蒸汽船以最快速度往前開,胤禟指着海對面若隐若現的陸地:“那就是朝鮮,朝鮮東邊就是倭國。”

“竟這麽近!”

“怪不得倭寇乘條小船就敢去東南沿海搶劫!”

住內陸的官員若不是去南方沿海任官,他們連海都不曾見過,自然對倭寇在東南沿海搶劫屠殺沒有實感,今日親眼見過之後,對倭寇的提防一下就提高了。

胤禟也沒興趣掏出一張地圖給這些大臣講解大清沿海諸國是個什麽情況,他扭頭問四哥:“咱們回?”

“右轉往西南,去東南沿海瞧瞧。”

一天的時日太短,傍晚還要回京,自然跑不了多遠。中午衆位大臣在船上簡單用了午膳,那幾位沒交銀子上船的大人親自給皇上泡茶,還得了雍正一句誇獎,說他們泡茶泡得不錯。可把幾位大人樂開了花。

船往西南方向行駛了一段海路後就看到東南沿海的海岸下。

“四哥,咱們到黃海了。”

有山東的大臣道:“前面是山東登州府吧。”

“沒錯,沿着登州府下去就是江蘇海州府。”

有官員嘆息道:“要不是今日乘新式船,我等還不能見識到大清海疆之遼闊。”

雍正道:“陸地有疆界,大海也有海疆。建八旗、綠營是為了保護陸地疆域的百姓,建海軍是為了保護沿海漁民賴以生存的漁獵之地。”

兵部尚書道:“皇上,臣認為,可适度增加海軍的軍費開支。”

李光地附言:“兵部尚書所言極是。”

溫達、穆和倫等滿臣也贊同:“海疆确實很重要。”

船上的大臣幾乎全員通過給海軍增加軍費,胤禟沒想到,帶大臣來海上轉一圈,會有這樣的效果。

葉菁菁不覺得奇怪,這就叫眼見為實。

雍正滿意地點點頭:“九弟妹,菁華大學好好辦,若是要……土地,朝廷再給你批。”

雍正如今能給的只有土地了。

雍正此言一出,內閣閣臣們都默默挪開眼睛。沒銀子呀,就算是皇上,說話也硬氣不了。

蒸汽船是個好東西,可也真費錢,更需要人才。溫達這會兒腦子不發熱了,只想了想,就覺得還是皇上聰明。只是允瑞親王福晉建菁華大學,給了一些土地罷了,瑞親王福晉出銀子出力,要辦這麽大的事。

傍晚回到天津港,下船後,雍正帶着一衆大臣去看了看才建到一半的菁華大學,看完後他道:“等建好那一日,朕親自來見證菁華大學開門。”

“多謝皇上!”

墨家兩位公子、唐子歸、孔思、許耕耘等人都在,雍正跟他們聊了兩句,表示朝廷對他們的支持,說了許多場面話,這才回京。

等人都走後,唐子歸傻笑起來,哇哇,還得是四大爺呀,當了皇帝後,四大爺真是越來越英俊了,不過,英俊應該是他身上最不值一提的優點吧。

孫全提醒唐子歸:“明兒去廣州府,別忘了!”

“必然忘不了!”

比起圍觀四大爺,還是能給菁華大學投資的富商更能吸引他的目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