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章

第 63 章

葉菁菁寫的折子中不僅涉及到菁華大學的組織架構, 其中還包括未來建鋼鐵廠、船廠需要的鐵礦、木頭等原材料。

目前大清國內開采的礦石等根本不夠用,葉菁菁建議去國外購買,比如在南海之外, 有一處現在被荷蘭人占領的’新荷蘭’,那裏地方寬廣,鐵礦、煤炭資源都十分豐富, 大清的海軍值得一去。

“葉氏商行手裏可有世界地圖?”雍正猜測,或許有。

如今宮中收藏的大清地圖中只涉及到大清南海周邊,雍正不知道九弟妹提到的’新荷蘭’在什麽位置。

“如今還沒有, 畫地圖的人還沒回來,您稍等等。”

葉菁菁說畫地圖的人還沒回來,雍正和胤禟腦子裏自動翻譯成,葉氏商行中能畫地圖的人出海未歸。

唐子歸之前畫的那幅大清地圖就收藏在養心殿, 雍正叫人把地圖拿出來, 葉菁菁的手指落在大清南海的更南邊, 點了點:“就在這兒,這個地方除了煤礦和鐵礦, 其他礦産也很多,我認為, 這裏可成為大清的新南疆, 四哥覺得如何?”

雍正盯着大清疆域圖,思考半晌才道:“待大清內部穩定後, 再考慮向外擴張。”

葉菁菁也是如此認為。

“四哥, 礦産這個東西,千萬年才能形成, 屬于用了之後很難再生的資源,咱們大清底下的礦藏不着急開采, 咱們現在能買就買。”

“九弟妹有遠見,以後礦藏就這般處置吧。”

大清的瓷器、絲綢賣出去,買糧食、礦産回來,雙邊貿易達到一定的平衡,對大清發展才有利。

“從海外買礦産只憑內務府皇商那幾條船肯定不夠消耗,我希望四哥能放開礦産管制,允許民間商行加入其中。”

鐵礦涉及刀槍等武器,徹底放開管制是不行的,雍正只答應給葉氏商行這個特權。

“葉氏商行可以和其他商行合作,但是采買鐵礦的來源用處你必須把握好,若中間出了什麽問題,朕只找你。”

葉菁菁道:“在葉家坡上進行交易的鐵礦我能控制,若是從其他地方偷運進大清,我管不了。”

雍正心裏想了一遍大清的疆域圖:“年羹堯把南疆管得很好,雲南跟東南亞接壤的地方都在大清控制□□有大清海軍節制,商船沒機會夾帶大量鐵礦,東邊嘛,各個海關查得嚴,海參崴那個口子如今也被堵住了,民間想獲得鐵礦難度很大。”

建設大學、建船廠、鋼鐵廠、開放給葉氏商行大量采購鐵礦的資質,雍正都答應,雍正道:“回去重新寫個折子,過些時日,等西征噶爾丹的事安排好了,朕叫內閣大臣來,再仔細商議一回。”

葉菁菁點點頭,就這樣辦吧。

西征噶爾丹殘部是開春後最要緊的事,如今正月還沒過完,兵部、戶部、糧道官都動了起來。

戶部主理如今還是八貝勒胤禩,胤禩不管事,戶部調動糧草的事情主要是戶部尚書在配合。

雍正也不催胤禩當差,反正也沒幾日了,他該去南方了。

胤禟脾氣耿直,但也知道什麽話能說什麽話不能說,四哥提起八哥去海軍的事,他一句都沒多嘴。

葉菁菁倒是說了句:“宗親中有能耐的人本來就少,若是八哥去南方開闊眼界後能放開心胸,就算他不想回京,在南方幫大清盯着東南亞那邊,也能給朝廷減少不少麻煩。”

雍正聽進去了:“九弟妹說的是,八弟若是願意,去紅河港也好。”

雍正去過紅河港,安南國北段被鄭家控制,南段被阮家控制,南北狹長地方不寬,但是海岸線極長,港口頗多,這個地方若是被洋人占了當着跳板,對大清南海是非常大的威脅。

以八弟的本事,若是能把安南國南北控制到大清手中,雍正再不喜八弟,也能立刻封老八當親王。

葉菁菁順嘴提了句:“若是以後蒸汽車鋪到西南腹地,再開一條線路把安南國跟大清西南聯系起來,不僅能加強大清對東南亞藩屬國的控制,東南亞半島的糧食也能用蒸汽車運到大清,比走海運省事多了。”

雍正的目光立刻看向東南半島的位置,他目露贊賞,九弟妹的大局觀無人能比。

“九弟妹,蒸汽車對大清來說十分重要,進度一定要加快。”

葉菁菁點點頭:“四哥去海參崴的船廠看過,我那邊主要是缺人手,等大學建起來了,人手培養出來了,以後就快了。”

在康熙手下搞蒸汽船她都小心翼翼,如今在雍正這兒過了明路,就好辦多了。

商談大清以後的布局,一談就談到了正午時分,雍正留他們夫妻用飯。葉菁菁在,雍正自然喚人把皇後請來一起用飯。

飯桌上,雍正問起海外有沒有發現新的高産作物,适合大清種植。

葉菁菁想了想,玉米、紅薯、土豆這些國外傳來的主要作物大清早就有了,只是如今的産量跟後世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提升産量要靠農學家年複一年地研究種子、肥料、土壤等,這不是一時之功,這必須一代人甚至幾代人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看到一點點成效。

“許耕耘在東北研究種子研究了許多年,花了好多功夫才能在鹽堿度不高的田裏種活了幾棵草,他說他這輩子若是不行,他的弟子們兒孫們若是能在鹽堿地中種出糧食來,他死了也能笑醒。”

由此可見,農學之難。

雍正也知道急不來,但是大清這些年天災不斷,糧食時常捉襟見肘,如若有法子,他真想快點解決這個問題。

“除了他研究的那些,現有的土地上種植糧食産量能提高?”

“少量提高應該可以,他們研究了些提高産量的法子,我農莊裏很多莊頭都懂,四哥若是需要,叫農官去我農莊上學。”

“不如把你的莊頭都請到朝廷當農官吧。”

胤禟嘲笑道:“四哥你忘了葉淮他們了?葉淮他們都不肯來朝廷當官,你以為那些種地的就會來?菁菁手下管種地的那些莊頭,一年得的銀子比你手下三品大員還多,農官一月三四兩銀子能請來他們?您怕不是做夢還沒醒吧。”

雍正瞪老九一眼,朝廷窮,我這個當皇帝的不知道嗎?用你來說。

胤禟為了報仇四哥說自己愣頭青的仇,嘴巴嘚啵嘚啵的不肯停:“四哥你不知道吧,菁菁手下的莊頭,只要研究出新東西,除了賞銀之外,還會把他們的成果寫書上印刷出來,流芳百世。這叫什麽知道不,我福晉說這叫物質精神雙滿足。啧啧,四哥您瞧瞧,來朝廷當官有什麽好的?”

雍正深呼吸,努力運氣,算了,他跟老九這個蠢東西計較什麽。

“四哥,您別不吭聲,您說句話呀。”

葉菁菁瞥了胤禟一眼,你差不多得了。

胤禟輕哼,叫四哥欺負我。

用膳時,皇後只在一旁聽着主子爺跟九弟妹說國家大事,她心裏的震撼難以言表,她從沒想到九弟妹竟然是胸有大乾坤的女子。

皇後沉浸在對九弟妹的崇拜中時,聽到老九故意氣皇上的那些話,她頓時哭笑不得,又嘆了聲,九弟妹怎麽就跟老九這樣的人配一起了。

用了午膳後,胤禟夫妻就先走了,皇後對雍正笑道:“也不知道董鄂氏家如何教的女兒,臣妾今日聽着,九弟妹似比朝臣們還強幾分。”

“何止比朝臣強幾分,就算是內閣中的閣臣,朕看能和九弟妹比肩的也沒幾個。”

董鄂齊世如何教女嘛,雍正原來也好奇,和九弟夫妻關系親近後,他知道許多外人不知道的事,齊世夫妻倆,确實愛女兒,才能放任九弟妹小小年紀就帶着人走南闖北。

要知道,在京城,王公貴族家的女兒,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才是常事。

皇後沒想到主子爺對九弟妹評價如此之高,她道:“難不成,主子爺還想給九弟妹一個內閣閣老的位置?”

“九弟妹辦菁華大學,大學中都是博士、碩士、學士,她是山長,自然是大學士,大學士不就是內閣閣臣?”

內閣而已,雍正如今已經有些嫌棄內閣臃腫,流程太多,辦事效率低,若是可以,他想建個更方便些的機構供他驅使。

“這……朝臣和天下人,只怕不會同意吧。”

雍正打定了主意:“先挂名,一來二去的,只要他們知道九弟妹的本事,自然就會低頭。”

“皇後,女子中聰慧之人多得很,咱們皇家也出了許多聰慧的女子,比如已故的太皇太後,還有四妹妹。”

“主子爺說的是恪靖妹妹?”

雍正颔首:“四妹妹體恤百姓,在蒙古十分得民心,她靠自己的本事參與政事,靠自己本事握住了喀爾喀三部,年後打準噶爾殘部咔爾喀三部是主力,其中有四妹妹的功勞。四妹妹前幾日上折子給朝廷,等噶爾丹事了了後,她打算帶領農人在清水河開墾四萬畝土地,把百姓引往當地定居耕種。”

“四妹妹真是……女中豪傑!”

雍正笑道:“若是我大清公主都能如四妹妹一般,何愁邊疆不穩。”

雍正又想到,既然要公主協助大清治理蒙古,擁有實權,只叫女先生教她們後宮那一套肯定行不通。

“皇後,你說,請九弟妹給要嫁去蒙古的宗室女當先生如何?”

“主子爺這個決定自然很好,但,九弟妹手中事物如此之多,只怕騰不出空來。”

“也罷,九弟妹沒空閑,皇後你去尋一尋,看看朝臣或宗親家有沒有合适的女先生。”

“臣妾記下了。”

雍正的态度讓皇後心中産生了和以往不同的想法,主子爺如今這般專注朝廷事務,她這個當皇後的,定要管理好後宮少起紛争,別叫她們因為争風吃醋誤了主子爺的大事。

胤禟和葉菁菁夫妻倆回府已經是半下午了,永樂睡醒午覺起來,跑去看南生她們練武去了。

葉菁菁也不管她,她回房拆了頭飾,換了身舒服的衣裳,斜靠着軟枕不想動彈。

胤禟過來,看她這般累,也沒招惹她,從旁邊櫃子裏拿出個美人錘子,親手伺候福晉。

葉菁菁趴下:“別錘了,給我按按肩。”

“你呀,就知道使喚爺。”

嘴上不情願,手上動作卻不慢,一看就知道經常被使喚,手勁兒輕重、穴位都拿捏得當,按得相當到位。

葉菁菁滿意了,哼哼一聲:“小禟子,伺候得好,賞!”

雙手握住她的腰,一下把福晉翻過來,低頭就親,猛親,葉菁菁的嘴唇都被他嘬紅了。

“你輕點行不行,疼啊!”葉菁菁拍他肩膀。

胤禟捏着她下巴:“以後在外頭,說話要站爺這邊,知道吧。”

葉菁菁哭笑不得:“一點小事,你還記仇呢。”

“記仇,爺就是小氣,別拿什麽男人必須大度的話糊弄我。”

“好,上午是我的錯,當着四哥的面,我該猛誇你才是。”

胤禟翻身躺在她身邊,滿意了。

葉菁菁推他一下:“你說我寫的這個折子,內閣那邊會不會通過?”

“李光地、姚元景、李德明等漢臣肯定站你這邊,只是溫達他們可能會有意見,畢竟以前礦産歸內務府皇商管,葉氏商行去分一杯羹,他們肯定不樂意。不過爺覺得,他們有意見也無妨,反正四哥要辦的事,他們一群奴才還敢明着反對?”

葉菁菁也覺得大概是這樣,既然如此,她就不糾結了。

正月過完,葉菁菁在家斟酌她的折子,朝堂上已經動起來了,兵部、戶部、工部、火藥局等,準備的糧草、火炮等已經運到歸化城,等雪化後,運送糧草的部隊将跟着八旗橫穿草原去西藏打準噶爾殘部。

十四貝勒胤祯二月底出發去草原跟八旗彙合,等到三月雪化了,就要準備西征。十四貝勒要出發了,齊世等人自然要同路。

他們出發前一日,胤禟、葉菁菁帶着永樂回都統府玩兒了一日,住了一晚,隔日早晨去城門口送阿瑪出征後,葉菁菁夫妻這才回瑞親王府。

永樂拉着額娘的手晃來晃去,語氣嬌嬌軟軟:“郭羅瑪法去草原了,十四叔去草原了,葉淮叔叔他們也去草原了,額娘,咱們什麽時候去呀。”

“咱們什麽時候去草原,這要看你唐叔叔他們什麽時候做出車子來。”

“我們坐車去草原嗎?”

“嗯,咱們不僅坐車去草原,還要坐車去新疆、去雲南、去四川。”

“哇哦。”永樂眼睛亮晶晶:“額娘,咱們回家去,我們回去海參崴找唐叔叔,叫他快點。”

永樂有記憶以來,他們一家人就住在海參崴,下意識就覺得她的家在海參崴,京城這裏只是暫住。

胤禟把女兒抱在懷裏:“你個傻閨女,京城這裏也是咱們家,你在京城等着吧,過些時日唐子歸他們也要回來。”

“帶着大船嗎?冒煙兒的那個?”

“嗯,帶着大船回來。”

事情已經過了明路了,蒸汽船也不怕叫人知道。

胤祯出發去草原了,胤褆也要出發去福建了,這時候雍正下旨,叫胤禩去福建,給了個正三品參将的職務。

“主子爺。”八福晉帶着哭腔喚了一句。

本是掌管戶部貝勒爺,如今被發配到沿海,還只給了一個正三品參将的位置。胤禩又不是武将,就算去了估計也掌不了兵,只是被晾在一旁罷了,以後還能有什麽前途。

胤禩苦笑一聲:“罷了,皇上既然叫我去,那我就去,只盼着我這個礙眼的走了,皇上能待額娘好一些。”

額娘在宮裏煎熬多年,才被封妃不久如今連自己的宮殿都沒了,還要去屈居在貴妃的側殿,跟那些答應甚至官女子擠在同一個屋檐下,他都不忍進宮探望額娘,生怕母子倆見了讓額娘難堪。

八福晉抹掉眼淚,努力振作起來:“不就是去福建嘛,那地方總比苦寒的海參崴好吧。大嫂都能去福建住這麽些年,咱們也能。”

“福晉,我去就行了,你不用去,你就在京城住着吧,等爺回來。”

八福晉繃不住,又哭了起來:“我怎麽能讓爺一個人去那地方,離了你我可怎麽活。我娘家靠不上,又無兒無女,爺把我丢在京城,這是不要妾身了嗎?”

胤禩眼眶泛紅,摟緊她。一個高門孤女,一個出身低微不被皇阿瑪喜歡的皇子,他們夫妻倆都是在荊棘裏掙紮的同林鳥。

夫妻倆緊緊抱在一起,八福晉越哭越大聲,蒼天吶,為何對他們夫妻如此不公。

永樂在前院新得的樹屋裏睡午覺,被哭聲吵醒,她趕緊問樹下的人:“你們誰哭啦?”

樹下沒人哭,葉南生利落地上樹,越過樹屋的屋頂,她瞧到隔壁八貝勒府的前院裏,八貝勒和八福晉摟一起哭。

“南生,你看到什麽啦。”

葉南生不好說,只跟小主子說外面有人在哭。

永樂在樹屋裏滾來滾去,不高興:“我不喜歡這裏,我喜歡海參崴,這裏人太多了,吵得很,在家裏都能聽到街上人哭。”

“小主子,咱們去後花園做個樹屋,那裏安靜,沒人吵您。”

永樂不答應,她就喜歡前院這棵樹。

葉南生想去給主子禀報八貝勒府的事,于是哄着小主子下樹,開始永樂不想下去,直到聽到樹下的人說,今兒廚房做了烤雞,這才被南生抱下樹。

王嬷嬷帶小主子去廚房吃烤雞,南生趕緊去主院見主子。

葉菁菁聽聞八福晉哭得悲慘,她只道:“八嫂太在乎體面、名聲這些東西了,等她去了南方,身邊沒了我們這些妯娌還有皇室宗親們的比較,她若是能活出自己的精氣神來,回頭說不定還要感謝皇上。”

人越是求不得就越上心,八福晉的出身顯赫但只有一個空名頭,她嫁皇子,一心想撐起皇子福晉的體面,所以才把自己活得這般累。

葉菁菁不管八貝勒府,她正在看信,懷玉姐姐寫信告訴她,守孝已經守完了,他們原本想在麻溪住到四月再回京,但皇上召張廷玉回京任工部侍郎,所以他們很快就要回京,估計三月中旬就會到京城。

放下書信,葉菁菁心裏十分快活,雍正對她的承諾落實的不錯。

姚元景工部侍郎升工部尚書,張廷玉補任工部左侍郎,工部的主理是十貝勒胤俄,船政、火藥局等都在他們師兄弟管轄之下,雍正這般安排,幾乎是盡最大努力給她政策支持了。

雍正若是能一直保持這種程度的支持,葉菁菁可以毫不猶豫地把他列為最好的合作夥伴。

收到懷玉姐姐的信後,葉菁菁也猜到了,雍正大概要等張廷玉回京之後才會再召她進宮,頓時也不急着修改折子了。

葉菁菁放下書信出門散步:“永樂在廚房?”

慧心跟上主子的步伐:“這會兒應該還在。”

葉菁菁去廚房找閨女,沒找到人,她捧着半只烤雞爬樹屋去了。葉菁菁轉去樹屋:“永樂,在不在?”

永樂趴在樹屋窗邊往下看,笑嘻嘻:“額娘,你快上來。”

“好嘞,你等着額娘。”

葉菁菁不顧形象撩起旗袍的下擺就往樹上爬,慧心趕緊把圍在樹屋附近的侍衛、下人能趕走。

葉菁菁身段還算靈活,上樹屋一點壓力都沒有。

永樂塞給額娘一塊肉:“嫩嫩香香的,可好吃了,額娘吃一口。”

烤雞挺好吃,就是這油乎乎的小手,葉菁菁不忍多看,正要叫慧心送塊熱帕子給閨女擦手,誰知道這丫頭把髒手往自己肚子上一抹,好麽,一件衣裳廢了。

“額娘你快吃,這是永樂給你的喲。”

葉菁菁搖頭躺下:“你吃吧,額娘不吃,怕髒手。”

“額娘我喂你。”

閨女親手投喂,稍微有點潔癖的葉菁菁覺得還能忍受一二。

“額娘,好吃吧。”

葉菁菁點頭:“好吃,楊貴烤得不錯。”

在海參崴的時候,有一回唐子歸突然說想吃烤魚,廚房裏做出來的烤魚他覺得缺點意思,就自己用磚頭壘了一個烤爐,後頭楊貴他們也學會了。自從學會壘烤爐後,家裏各種烤魚、烤雞、烤點心等慢慢多了起來。

母女倆在樹屋裏享受親子時光,胤禟回來了,他也爬了上來,加上他後,樹屋裏不夠躺了。

葉菁菁嫌閨女小手油呼呼的,胤禟不嫌,抱起閨女放自己身上:“喲,怎麽沒給阿瑪留一口。”

“哈哈哈,都給額娘了,我喂額娘吃,額娘可喜歡啦,吃得飽飽的啦。”

小丫頭嘴巴說還不夠,伸手拍拍額娘的肚子,留下一個小小的油手印。葉菁菁無語,胤禟大笑。

“身上都髒了,咱們一家三口誰也別嫌棄誰。”

永樂爬到阿瑪額娘中間,小短腿一條壓額娘腿上,一條壓阿瑪腿上。地方本來就窄,被她這一壓,葉菁菁更是動彈不得。

索性也不動了,葉菁菁關心胤禟:“今兒頭一天去戶部感覺如何?”

“怕爺呗!爺一踏進戶部衙門的大門,戶部尚書和侍郎就過來迎接爺,一張口就說賬冊他們已經在清理了,以前的說不清楚,從前年四哥追繳國庫欠銀之後的賬冊保準一點問題都沒有。”

戶部上下官員的态度讓胤禟十分不滿:“若說他們沒本事,賬冊如今也能做得明明白白。若說他們有本事,以前皇阿瑪當皇帝的時候,他們故意糊弄皇阿瑪的?”

戶部的官員對他越是恭敬,差事辦得越好,胤禟就越生氣。

“皇阿瑪是天子,下面的人還不是想糊弄他就糊弄他,偏偏皇阿瑪還不敢挑明了說。”

“也不能這樣說,以前戶部的主理是太子,戶部官員只要依附太子就能吃香喝辣,太子還能保住他們,他們自然不會用心幫差。如今不同了,四哥是個眼裏不揉沙子的人,你又是戶部主理,他們敢不認真?”

“爺瞧着,他們的官當得太容易了。”

“你想如何?”

“我想把葉氏商行做賬的法子引入戶部,然後再推行到整個大清。漢字記錄數據還是太麻煩了,爺覺得還是數字好用,又簡單好寫。漢字做記錄,最後寫整數就行了。”

“那你跟四哥商量去,若是有什麽不懂的,我叫手下掌櫃教你們。”

戶部改革的事要往後排一排,天氣轉暖,康熙和後宮妃子們這幾日要挪到暢春園去居住。

康熙不高興,雖然說不了話,胤禛早上去乾清宮請安時,康熙先是瞪他,随後又無視他。

開始時雍正不知道為何,去了幾次後他才揣摩出皇阿瑪的意思,皇阿瑪不知道從哪兒知道他重用九弟妹和她手下的人,他為這個生氣。

雍正猜到了皇阿瑪內心所想後,他心裏想到的不是該不該重用九弟妹,他想的是,在這宮裏眼睛太多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該好好整頓整頓紫禁城了,皇阿瑪的眼線,廢太子留下的舊人,都必須清理出來,要不然,這宮裏他都住不安穩。

“皇阿瑪,您搬去暢春園安心養病吧,朝堂之事兒子知道該如何處理,您不用操心。”

胤禛沒心思跟皇阿瑪繞圈子,言盡于此,隔日就讓伺候的人把皇阿瑪擡去暢春園。皇阿瑪搬去後,随後,皇阿瑪的妃嫔也都搬去了暢春園,只有慈寧宮的皇太後留了下來。

後宮一下空了下來,皇後也覺得松了口氣,以後再不用一群女人擠在永壽宮了。

皇後打發貼身伺候的嬷嬷去問皇上,各宮安置是不是有什麽章程。

雍正叫皇後別急,這幾日宮裏不安穩,叫她管好妃嫔和伺候的奴才等人,先在永壽宮再住幾日。

皇後開始還沒明白主子爺的意思,第二日才明白皇上要做什麽。

新上任的內務府總管大臣醇親王,以及總管大太監蘇培盛,兩人帶着侍衛把紫禁城各宮都排查了一遍,不該存在宮裏的髒東西被清出去,身份牽扯複雜的宮女太監被送去慎刑司拷問,忙活了七八日,醇親王和蘇培盛去養心殿回話。

“七弟,查得如何?”

“都在這兒,四哥您自己看吧。”醇親王把查出來有問題的宮女太監名單,以及他們的供詞都遞上去。

雍正心裏早有準備,看到這些供詞時,還是忍不住皺眉:“宮裏竟然還有朱三太子安插的探子?皇阿瑪如何管的後宮?明朝後裔的探子就在宮裏藏着,他也睡得着?”

“這跟皇阿瑪無關,主要是內務府。”醇親王替皇阿瑪說了句公道話。

“呵,內務府都是上三旗包衣在管,上三旗那是皇旗,這都能探子混進宮裏,上三旗管理出了問題,也該皇阿瑪負責。”

雍正翻看完所有的證詞,他道:“內務府積弊頗深,查出問題的這些宮女太監,大半和內務府有牽扯,內務府必須查。”

“是該查,但是現在不是時候。”

十四弟領八旗西征,這時候若是查內務府,上三旗定要鬧騰起來,這對西征不利,所以醇親王就算審問出證據,也暫且按下,等打完噶爾丹再來論內務府之事。

“七弟考慮得周全。”

內務府的事暫且按下,後宮被清幹淨了,雍正安排皇後及後宮妃嫔正式入住後宮。

皇後本來被安排住到長春宮,皇後不願意去,她說這段日子住永壽宮住慣了,她不想搬,就想以後繼續住永壽宮。

雍正也沒反對,他道:“皇後住永壽宮也好,咱們夫妻住近一些,以後有事情商量也便宜。”

皇後臉色微紅,大婚多年,兒子都十二歲了,聽到主子爺說他們是夫妻的話,她竟然忍不住有些羞澀。

雍正握着她的手:“前朝事忙,後宮之事朕顧及不到,就交給皇後了。”

“皇上放心,臣妾一定管好後宮,不給您添麻煩。”

宮裏一番大動作,朝堂之上安靜了幾日,待宮裏事情落定後,張廷玉夫妻帶着兩個兒子回京了。

葉菁菁知道懷玉姐姐回來了,當天下午就帶着永樂去張家。

“懷玉姐姐,好久不見,菁菁好想你呀。”

姚懷玉放下小兒子,跟葉菁菁擁抱。兩人抱了好一會兒才松開,姚懷玉笑道:“聽師兄說你現在不得了了,都能進皇上的養心殿了。”

“哈哈哈,養心殿是什麽好地方麽,進了就進了呗。”葉菁菁心疼地挽着懷玉姐姐的胳膊:“幾年不見,你怎麽瘦了這麽多,生了子安身體沒養回來嗎?”

“不用給我擔心,我身體好得很,只是進京趕路沒睡好,這段時日才瘦下來的。”

張廷玉抱着小兒子站在一邊,對葉菁菁說:“不是要當永安、子安的幹娘麽,永安就算了,子安頭一回見,怎麽也不給個見面禮?”

葉菁菁輕哼,她早有準備,從兜裏掏出兩張京城的商鋪地契遞給去:“永安你拿着,你跟子安一人一個鋪子,以後每年靠商鋪收租也能吃穿不愁。”

永安今年已經八歲了,非常懂事,他見阿娘點頭他才收下:“謝謝幹娘。”

葉菁菁笑眯眯道:“幹娘的好兒子。”

子安才一歲四個月,呆萌得很,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話,葉菁菁伸手要抱他,他乖乖讓抱。

永樂眼饞:“額娘,我抱抱弟弟。”

“額娘先抱,一會兒你抱。”

葉菁菁以為子安不認生,真是個乖孩子,姚懷玉搖搖頭:“認生得很,我們回麻溪守孝住了半年,日日都能見到的叔伯嬸娘都不讓抱,小家夥脾氣倔得很。”

“是麽。”葉菁菁有些驚喜:“不愧是我幹兒子,跟幹娘就是親呀。”

葉菁菁抱着子安坐在椅子上,永樂湊過來,捏捏胳膊握握小手,子安只是對這個姐姐好奇,卻沒有哭。

姚懷玉笑道:“你們母女跟咱們家真是有緣,頭一回見的人,若是碰子安,子安定然哭給人家看。”

永樂學額娘說話:“弟弟跟姐姐就是親呀。”

姚懷玉和葉菁菁頓時笑了起來。

張廷玉嘴角帶笑,他道:“永樂的事情你跟皇上說過沒有?”

“說過了,以後永樂不撫蒙。”

“那就好。”

張廷玉夫妻在老家聽說永樂被封為公主兩人就有些急了,怕皇上這是要永樂以後撫蒙,擔心了好久。

三人聊聊孩子,聊聊家常,等到傍晚胤禟過來了,姚元景夫妻也來了,用了晚飯後,幾人才進書房議事。

葉菁菁寫的最終版的折子給姚元景和張廷玉看了,看後,師兄弟倆人都覺得,皇上既然已經同意,內閣那邊大約不會有阻礙。

“礦産之事會影響到皇商的利益,若是太上皇當政,這事兒肯定成不了。咱們當今麽,本來就厭惡貪腐,這時候刀子還沒落到內務府那群人頭上,正是忐忑的時候,他們定然不會冒出頭反對。”

如若不知道蒸汽機有多重要,朝廷大臣只會覺得這是瑞親王福晉想建個書院當山長過瘾罷了,女人當山長有些離經叛道,但是滿臣應該不怎麽會反對。

“胤禟怕滿臣反對,聽你們師兄弟的意思,你們覺得漢臣會反對得最厲害?”

張廷玉冷笑一聲:“你不會以為當初漢臣支持建海軍護衛東南沿海,就是支持你本人吧。支持你本人的是四大商行,可不是漢臣,當初你跟漢臣充其量只能說是合作。”

“你瞧瞧你取的名字,菁華大學,裏面有你的閨名,那些拿纏腳布裹過腦子的人不會反對?你一個婦人辦的書院敢自稱大學,他們不會反對?大學不教詩書禮儀,教造船、造車,這也配叫大學?在他們看來,連稱作書院都僭越了。還有你的這些,什麽博士、碩士、學士,也配?”

張廷玉一口氣指出一堆會被漢臣攻擊的地方,葉菁菁咋舌,看來,最懂漢臣的還是漢臣自己。

胤禟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漢臣覺得不好那是他們漢臣的事,我福晉是滿人,別拿漢人那一套跟咱說事。”

“你願意叫外人知道你福晉的閨名?”

“名字罷了,為什麽不能讓人知道,又不是見不得人。我福晉出錢出力,若是以後名垂青史了,總不能叫史官把我媳婦兒的名字寫成董鄂氏吧,我媳婦不配留下真實姓名?”

姚元景和張廷玉對視一眼,都笑了。

“也罷,你們夫妻既然決定好了,那就去做吧,我們師兄弟肯定支持你們。”

姚元景提起一個人:“師弟別忘了,南宗的小兒子孔思,還在菁菁手下幹活。”

張廷玉還真不記得這個人了:“孔思如何?”

葉菁菁:“他十分有天賦,開始跟着墨家大公子造船,墨家大公子誇孔思既有想法又腳踏實地。去年跟着墨家二公子一起設計蒸汽車,也常常被墨家二公子誇獎。”

姚元景贊道:“南宗能養出孔思這樣的子弟,就這一點,南宗比曲阜孔家好出百倍。”

幾人在書房聊了兩個多時辰,預設了所有能想到的困難後,胤禟和葉菁菁覺得,事情不大,蒙頭往前沖就是了。

第二日,張廷玉先去衙門銷假,随後去工部衙門報到,他剛走到自己的桌子前,養心殿來人了,皇上請他去跟內閣閣臣商議朝中大事。

“煩請公公帶路。”

張廷玉走了,工部衙門其他官員羨慕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張廷玉翰林院出身,父親是已故內閣大臣張英,他師兄姚元景是他頂頭上司,眼看着就能當上首輔了,照拂他這個小師弟,那簡直太容易了。

張大人這官途,可真是順啊!

張廷玉到養心殿時,滿漢內閣閣臣們都到了,李光地、溫達等人都在看折子,張廷玉只瞟了一眼就知,這是昨晚他看過的那本。

皇上還在專心批折子,溫達慢慢站起身,皇上卻叫他坐下。

“瑞親王福晉還未到,不着急。”

內閣閣臣們對視一眼,皇上這是什麽意思,他們要跟一個親王福晉商議國事?

李德明溫和道:“折子上說,這蒸汽機是瑞親王福晉用了十幾年的功夫,砸了上千萬兩銀子才研制出來,東西是瑞親王福晉的,請瑞親王福晉前來相商,也是應當。”

一位姓曹的漢臣道:“不合适吧,養心殿是重地,哪能叫婦人踏足。”

姚元景開口問:“曹大人覺得怎麽樣合适?”

“瑞親王福晉是皇室宗親,蒸汽機于國有用,瑞親王福晉應該主動上交才是。”

“曹大人出身景德鎮,家族中都是做瓷器生意的,瓷器是外貿大宗,于國有用,曹大人身為內閣大臣,應該主動把家産上繳國庫才是。”

“姚大人,我只是就事論事,瑞親王福晉和你無關,你這樣針對我,過分了吧。”

“呵,有本事,這話你當着瑞親王當面說,看看瑞親王如何回複你。”

“夠了!”

大臣們都看向坐在上首的皇上。

雍正放下手中朱筆:“朕叫你們來,是來商議國事,不是聽你們如何霸占他人家産。”

曹大人跪下:“臣失言,請皇上恕罪。”

“曹大人也是好意,這次就算了。”

“謝皇上!”

外頭小太監高聲:“瑞親王福晉到!”

葉菁菁扶着慧心的手進門。

葉菁菁不像平日,臉上時常帶着笑,今日她眉尾微微上揚,清冷的神色配上親王福晉華麗的吉服,給人一種上位者的壓迫感。

葉菁菁的目光掠過剛起身的曹大人,曹大人下意識微微低頭表示自己的臣服。瞬間,曹大人自覺做錯了,又直起了身子。

諷刺的笑一閃而過,葉菁菁從他身前走過,規矩地給雍正行禮。

葉菁菁還沒蹲下就被雍正阻止了:“蘇培盛,你去給瑞親王福晉搬張椅子來。”

“奴才這就去。”

椅子搬過來了,還細心地放上軟和的墊子,葉菁菁沖蘇培盛點頭表示感謝,這才坐下。

“議事吧。”

還沒開始議事,雍正的态度明顯偏向瑞親王福晉,姚元景、張廷玉也偏幫,李光地這個內閣首輔不表示反對,曹大人等就算想反對,也該用腦子想想自己有幾斤幾兩。

漢臣的态度明确了,滿臣這邊,穆和倫、溫達只問了一件事,那就是鐵礦,如何保證鐵礦只用到造船上,不會被有心人盜取用作制造武器。

“溫達大人,所有預防措施折子中都寫上了,你若對那些預防措施不滿意,覺得有漏洞,那肯定是你們這些內閣閣臣的問題。你們把大清治理好了,百姓過得好了,那些叛軍沒有發展的土壤,自然不會農民起義威脅到朝廷。你們若治理不好大清,人若逼急了,菜刀、鋤頭是武器,撿起一塊磚頭也是武器。”

葉菁菁的目光掃視衆閣臣:“衆位大人,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

張廷玉微微低下頭,忍住笑。

雍正輕咳一聲:“還有什麽問題?”

“回皇上,暫時沒有。”

“既然沒有問題,那就趕緊辦吧。張廷玉,你去天津港選塊地交給葉氏商行,後續葉氏商行需要的木材、礦産等,你從中協調,葉氏商行蒸汽船的造船進度你随時彙報給朕。”

“臣,領旨。”

雍正早就寫好了聖旨,當着衆位閣老的面蓋上大印。蘇培盛把聖旨交到葉菁菁手上。

穆和倫、溫達等人面面相觑,皇上這是讓他們來走個過場嗎?

聖旨都不是他們內閣拟的,皇上也不給他們過目,直接蓋印就下發了?他們內閣如此不重要了?

當今跟太上皇行事風格頗有些不同,太上皇講究制衡之術,當今似乎不是如此,當今行事作風更加淩厲,在乎辦事效率,如今甚至連婦人都敢重用了。

曹大人這樣的漢臣心中也有疑慮,皇上是否不再看重內閣了?就像太上皇曾經扶持南書房一般,當今也要扶持自己信得過的人?

李光地不動如山,不管皇上如何想,他一個快要致仕的人了,也管不得這些了。

雍正确實有些嫌棄內閣了,下旨允許瑞親王福晉采購鐵礦、煤礦,興辦菁華大學的聖旨下發第二日,雍正正式組建軍機處,內閣閣臣姚元景、張廷玉、溫達,以及刑部尚書王掞,戶部主理瑞親王、吏部主理十三貝勒胤祥等六人被選入軍機處。

朝臣對皇上給瑞親王福晉的旨意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皇上組建軍機處的旨意打蒙了。

朝廷的格局要變了!

軍機處的消息一出來,朝臣也管不得瑞親王福晉買礦還是建書院那點小事。

朝堂風起雲湧之時,天津港附近圈下一大片土地歸到葉氏商行名下,沒過幾日,葉氏商行的管事們、侍衛們都來到這裏,同時運來了大量的磚石沙土,他們要在三月內建好占地四百畝的菁華大學學舍與宿舍,對港口進行擴建,還要在附近建船廠、鋼鐵廠。

天津港附近忙完春耕的百姓都去菁華大學找活兒幹,這裏需要人手很多,後來山東那邊也有百姓前往天津菁華大學做工。

消息最終還是傳到了曲阜孔家,衍聖公孔傳铎大怒。

“何謂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教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造船算什麽大學?種地算什麽大學?小學都算不上,只能算個技藝,也配叫大學?簡直豈有此理!”

“上書,必須給皇上上書,我身為衍聖公,不能坐視這等毀壞儒家根基之事不管!”

孔傳铎上奏朝廷的不是一封簡單的折子,而是對菁華大學發出的一篇檄文!

唐子歸、墨家大公子、孔思他們正在海參崴收拾行李去天津,結果他們還沒出發就聽說曲阜孔家衍聖公孔傳铎罵他們造船的、種地的不配稱之為大學,頓時就怒了。

孔思摩拳擦掌:“呵,曲阜那幫廢物,爺今兒非得給他們論一論,什麽叫大學!什麽叫糟粕!”

墨家大公子拍着孔思的肩膀道:“別學唐子歸那潑皮無賴,你可是南宗後人,對外還是要講一講體面的。”

“呸,裝模作樣的體面有什麽用?能安民還是能飽民肚子?”

“唐子歸,開上咱們的蒸汽船,出發!”

“去戰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