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章

第 23 章

江遠和琅市著名的知性美女主持人洛雅坐在一起,完全沒有緊張生澀的感覺,似乎二者是默契十足的老搭檔。前面幾期節目叫“《詩經》裏的世界”。江遠解釋《詩經》裏的一些名物,并從這些名物來介紹《詩經》中的一些篇章。這些內容該是很專業的,樊凡記得大學時講《詩經》的老師是個夫子,每次上課都是自我陶醉,總說古文的最佳理解之道是要熟背。樊凡常常被裏面那些生僻的字詞攪得心浮氣躁,除了幾章耳熟能詳的名篇,幾乎沒背下什麽。可是江遠的節目她是第一次就聽進去了。

那一次是講《君子偕老》裏的“珈”。

江遠先解釋說,“珈”是一種玉石類的飾品,詩中還有一些與玉石相關的詞,作用卻并不同與“珈”。但詩歌以“副笄六珈”這個配飾開頭是別有深意的,即為了強調主人公的等級地位。

洛雅道:“別的詞不能體現這些嗎,還是說那些詞只是為了體現女子的外貌美,無法表達更深刻的內涵?”

“其它幾個詞有些也是飾物,比如玉、瑱、象等;有的則是形容服飾之美的,比如玼、瑳。表面上看,這種誇飾性的描寫确實能夠烘托人的美貌。大部分人看這首詩,最直接的感覺應該就是:這個與君子偕老的女人真是美貌的貴婦。甚至會有人覺得,外貌是成為君子配偶的最重要的原因。”

“這首詩第一句就是‘君子偕老’,又用這麽多篇幅來強調她的外貌,最後還說她是‘邦之媛’,真的很容易讓人有這樣的感覺。但您認為其實不是這樣的?”

“嗯,我認為這些都是隐喻。很多考證都認同這首詩的主人公是衛夫人宣姜。這個宣姜應該是很美的,因為她本是衛宣公的兒媳,和楊貴妃的命運類似,都是被搶奪的,後來又與衛宣公的小兒子發生了私情,在歷史上算是聲名狼藉,這與第一章的‘子之不淑’确實是吻合的。”

“可這跟最後的‘邦之媛’好像又有點兒矛盾?”

“對,所以我才認為美貌其實不是這首詩的重點。這首詩有兩句不太被人注意的話‘鬒發如雲,不屑髢也’,是說她美貌天成,根本不屑戴假發,後面又說她面色白皙,既然這樣又何必用服飾之美去烘托她的外貌呢?我覺得描繪這些服飾的作用之一反而是想表達,對于真正的美人,無需外在的裝飾;再深入一點思考,其實就是有資格與‘君子偕老’的貴婦人,是要具有玉石一樣高潔品質的女性,而不是單純的美人。”

“《詩經》對女性的描繪有很多與外貌儀态有關,這難道不能說明在那個時候,人們對于女性外貌其實是很看重的?”

“當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封建時代對女性要求的‘四德’之一就是有‘婦容’。但不只是女性,對于男性的外貌其實也是很重視的,明清的時候做官‘身言書判’四項标準中的‘身’考察的就是外貌,科舉考試中甚至有人因為長相不佳而丢了狀元。但在這之前,學問人品必須要達到一定要求才有資格被‘以貌取人’,外貌只是補充條件而不是先決條件。‘芝蘭玉樹’這樣的詞本質上形容的是高尚品質而不是外貌。《詩經》中單純描繪外貌的詩其實很少,基本都是與品德并列,單純的外貌描寫更多反映的也只是‘情人眼裏出西施’。”

“這讓我想到了屈原,一般都說他在詩中‘自比美人’,是為了體現自己的才華德行的高貴,現在我們提到屈原也都只說他是一個愛國大詩人,或者感謝他給了我們一個假期,但幾乎沒人說他長得帥。其實很可能他真的就是一個‘美人’,但因為內在出衆,所以後代根本沒人關心他是不是一個帥哥了。”

“對。無論是香草美人還是荷衣芙裳,說到底只是人內在精神品質的外化而已。我聽說現在很多人喜歡用《詩經》裏的玉石取名,‘珈’其實是一個寓意很好的選擇,不僅可以體現美好的外在,也能代表高貴的內在。”

“那我們能不能把‘珈’理解為諷刺性描寫的一個物象呢?畢竟用‘珈’的宣姜德不配位。”

“這是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這首民歌是在反諷宣姜徒有美貌,但品行‘不淑’,不配與‘君子偕老’。”

Advertisement

“宣姜在歷史上的聲名不佳呵,《詩經》裏還有另外一首詩也是諷刺她的吧?”

“是的,還有一首《牆有茨》就是直接諷刺宣姜與繼子通奸,可見鄘國人對女性要求比較嚴苛,倒是邶國人會多一點同情,《邶風新臺》據說就是站在宣姜的角度,諷刺衛宣公搶奪兒媳的醜行,後來還留下了‘新臺之醜’這個典故。”

“所以你認為宣姜其實也是受害者,不應該被諷刺?”

“宣姜後來為了自己的兒子離間衛宣公和太子,使衛國陷入了比較長時間的動蕩,劉向說‘五世不寧,亂由姜起’,所以也許不能說她具有政治大局觀,但這是另外的故事了。如果只是從她的情史來批判她,說她不是‘邦之媛’,就像用外貌來評論一個人是不是‘國之君’一樣荒謬不公正。《詩經》裏其實還有宣姜女兒的詩,應該是沒有争議的‘邦之媛’,我們下次有機會可以說一說。”

江遠聲音清亮,說話條理分明。他在節目中侃侃而談,博古通今,全不似日常生活中沉默少語的形象。

原來江遠上課的時候是這樣的呀,樊凡想,這樣的談吐氣質,再配合他的外形,難怪他的課會那麽受歡迎。

後來樊凡睡不着的時候就會看江遠的節目。很多古老的事物經由江遠的解說演繹都變得有意思了,樊凡才意識到自己讀書時錯過了那麽多有趣的知識。在一起的時候,江遠并不總能安撫她的神經,但現在他的節目卻能讓樊凡從緊張的工作中得到一些放松。

也是從網上她才了解到,江遠上節目的主要動機是想普及一些古代文學文化知識,契機是上次的采訪纾解了研究所的招生困難,這讓他意識到自己也許可以為熱愛的事業做得更多。正好電視臺有這樣的節目,所以他就毛遂自薦去做了一期嘉賓。因為效果很好,後來他就成為固定嘉賓。

樊凡覺得自己跟江遠一起的這些年,還沒有近期她在網上對江遠的了解多。

後來樊凡接到一個文創廣告時,馬上想到了江遠。如果是過去,樊凡斷不會有這樣的念想,但現在的江遠,樊凡覺得可以一試。

品牌方其實已經指定了代言人洛雅,但樊凡極力說服了品牌方——素人便宜,江遠性價比會更高。如果能夠讓兩人都參與這個廣告,也能通過捆綁銷售鎖定他們目前最受歡迎的節目,更好地利用電視節目的影響力。

樊凡已經準備好了一套說辭,但全沒有用到。江遠聽完她對廣告的簡單說明和要求以後,只問了一句樊凡怎麽想到找他的。樊凡說看了他和洛雅主持的節目,覺得他的形象氣質身份都跟産品非常貼合。江遠沒再多問就答應了。

挂電話前,樊凡遲疑了一下還是說:“江遠,你好像變了呢。”

“是嗎?”那邊出現了樊凡熟悉的短暫沉默,“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呢?”

“嗯……現在好,但原來也好。”

樊凡聽到江遠輕輕哼了一聲就挂上了電話,聽不出是高興還是不滿。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