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蘭塘村7

第7章 蘭塘村7

“那老沈家真是一窩子混蛋玩意,從根兒上都爛了,他姓沈的就沒一個好東西!”屋子裏傳來女人忿忿不平的聲音。連二嬸一邊絮絮的罵着,一邊從自己帶來的籃子中拿出幾個窩頭、一海碗醬菜,擺在這房子裏唯一的一張桌上。轉頭看見坐在一旁的沈青這個姓沈的,頓了頓讪讪把話吞回了肚子裏,招呼自己的小女兒将裝了熱水的瓦罐拿過來,對苗氏道:“我想着你們剛搬過來缺東少西的,一時半刻也開不了火,就給你送過來點先墊墊肚子。方才來的路上遇見燕子姐她們,都說等下晌一塊兒過來看你。”

劉獵戶從老沈家要來了租房錢,便接了獵戶夫郎回下河村。他們兩口子前腳剛走,後腳連二嬸就帶着小女兒,提着吃食和熱水上了門。

苗氏嫁到蘭塘村這麽多年,在村裏還是有幾個交好的婦人、夫郎的。其中關系最親密的就是連二嬸了,只因她也是石渠村人,還是和苗氏從小一起長大的同族姐妹,兩人又差不多時候從石渠村嫁到了蘭塘村。

其他和苗氏交好的婦人、夫郎礙着石渠村這麽些漢子在,不方便過來,只等着他們走了再來探望苗氏,連二嬸卻不必避諱這些。因為她也姓苗,都是同族沾着親呢。

沈青知道連二嬸還是顧忌着他心情的,并沒有計較。不過聽着連二嬸罵姓沈的,沈青心裏其實一點感覺也沒有。雖然他也姓沈,也實實在在身上流着沈家的血,卻覺得他們早就不是一家人了。

苗氏看着桌上摞得高高的一碟子窩頭,局促地捏着衣角:“你咋拿這麽些來,別不是瞞着家裏拿的吧?”連家并沒有分家,現在還是連二嬸的婆母當家。

那籃子裏裝了十幾個窩頭,不僅給了沈青和苗氏,院子裏的苗興苗旺苗童生幾人也一人分了倆。按理說他們是來給苗氏撐腰,該苗氏招待一頓飯食。不過就像連二嬸說的,苗氏和沈青剛搬過來,家夥什兒還沒規整,缺東少西的開不了火。好在都是同族自家人,這種情況下也不會挑理,回去之後苗興和苗旺再還人情就是了。

只不過幾個漢子一大早從石渠村過來,搬了東西還打了沈志高、沈志偉一頓,頗花費了不少力氣,到了這半晌午還肚腹空空。這會兒連二嬸送了窩頭來正好墊墊肚子。

也不怪苗氏擔憂,連二嬸的婆婆和沈老娘有過節,之前一直不樂意連二嬸和苗氏來往,對着沈家人向來沒好臉色。苗氏只怕連二嬸接濟他們再惹怒了婆母。

誰想到聽了這話,連二嬸反而樂了:“正是我婆婆讓我多拿些來的。”她是有心想接濟苗氏,卻也不敢一口氣拿十幾個窩頭,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幹糧,自家都舍不得這麽吃!“我婆婆說,分出來你們就不是沈家人了,她是煩沈家那老婆子,跟你和青哥兒沒關系。從前是礙着沈老太婆才不願意咱們來往,以後就沒事了,還讓我多幫幫你呢。今天咱們石渠村人把沈志高兄弟倆給打了,我婆婆痛快得不得了,親自給我多裝了好些窩頭給幾個兄弟吃。”

連二嬸是真心高興。她和苗氏關系好,卻礙着上一輩的恩怨,之前來往都得背着婆母偷偷摸摸的。苗氏日子過得苦,她想接濟都不能夠,今後終于能光明正大的來串門子了。

之前苗興苗旺把沈家的花生、白面扛走了,沈老娘哭的震天響,把連家老太太痛快得當即拿了十個雞蛋給自家加餐。連二嬸笑道:“平常我婆婆有多節儉你是知道的,家裏雞蛋都攢着拿去集上換錢,哪能夠給自家吃。”可見是真的很開心。

連二嬸的小女兒連蓉才八歲,聽着大人說話舔了舔嘴,許是想起來雞蛋的滋味,期冀地看着苗興苗旺幾人:“表舅,你們能不能經常來打打志高叔,我奶可高興了。”

幾個漢子都樂得不行,苗旺揉了揉連蓉的腦袋,哈哈大笑道:“成啊,我饒不了那孫子。回頭我找幾個兄弟套了麻袋,狠狠揍他幾頓。然後我偷偷告訴你,你再偷偷告訴你奶,咱們大家夥兒一塊兒偷偷樂呵!”

這逗孩子的話讓大家都笑了起來。然而笑着笑着,苗興就有點笑不出來了。這要是一個村的,打沈志高哪裏還需要遮遮掩掩,一天三頓像吃飯一樣揍人都行。

可現在不是一個村子的,趙有當明面上把事兒辦的也還不錯:讓老沈家給了苗氏母子補償,幫沈青體體面面的斷親,還答應給母子倆弄個獨戶。他們要是再去打沈志高,就有點不給趙有當面子了,也容易引起兩個村子的矛盾。

鄉下地方就是這樣,大家很看重臉面、有沒有被人看不起。也容易因為小事積累矛盾。有時候就是在人家門口吐了幾口痰,最後就可能發展成兩個村子的械鬥。

雖然不怕事兒,但苗興也并不希望發展到那種地步,可不就得偷偷摸摸打人麽。說到底還是嫁到了外村——苗興後來一直很後悔,也很埋怨自己眼拙,把苗氏嫁到沈家。

他們父親去世的早,苗氏的婚事是苗興這個做長兄的和母親一起參詳的。也因為父親去世早,苗母一個寡婦拉扯四個孩子長大,日子過得很是艱難,苗氏出嫁那會兒他們家在石渠村算條件差的,因此只能把苗氏嫁到了比石渠村窮一點的蘭塘村來。

當時只看老沈家還算殷實,沈志高年輕時也長得人模狗樣,誰承想內裏是這樣的玩意兒?

這嫁人還是得嫁的近,嫁知根知底的人家。這麽想着,苗興的目光就落到了沈青的身上。沈青正掰了一個窩頭,就着醬菜和熱水慢慢的吃着,冷不丁就聽到了了大舅的聲音:“春蕾,青哥兒的婚事你打算怎麽弄啊?”

自己妹妹吃過了虧,苗興就想着,青哥兒要是成親,最好還是能嫁回石渠村,都是知根知底,親戚裏道的,不能再遇上沈志高這樣的人。

就算萬一有個什麽變數,都是一個村的,就在眼皮子底下,自己也能放開了收拾。

其實從在沈家院子裏的時候,苗興苗旺有什麽都是問沈青的,這母子兩個明顯沈青在拿主意。只是他再有主意,也沒有直接問小哥兒對自己婚事想法的,還是得講個父母之命!

誰承想苗氏下意識還是去看沈青。苗興就有些不高興了:“你看他幹啥,他還能自己做主啊?”

在老沈家被訓斥多了幾乎是條件反射,大哥的聲音稍微透出了一些不滿,立刻就讓苗氏縮了縮肩膀,頭也低了下來。這樣一來,又讓苗興心疼了:他大妹從前在娘家做姑娘的時候,雖然性子柔些,卻不是這種半點主見都沒有的。在老沈家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才被吓成這樣。

連二嬸看着苗氏的反應,連忙打個圓場:“也是怪老沈家作孽,年底青哥兒就十九了,還沒定下親事,把孩子生生耽擱了。”

她說的也是自己的心裏話。這世道男多女少,加上富貴人家三妻四妾、呼奴喚婢,在鄉間只見過成不了家的老光棍,就沒有嫁不出去的女子和哥兒。青哥兒樣貌差些,嫁不了多好的人家,還嫁不到差一些的人家嗎?在本村沒人敢娶,還不能嫁到外村去嗎?

說到底就是不上心!

“我看那老沈家是瞧着青哥兒能幹,想留青哥兒在家給他們當牛做馬呢。”苗旺看得更明白些,氣哼哼道:“把哥兒留到快二十,哪個體面人家能幹出這種事兒?也難怪現在和寡婦搞到一起,一家子都不是什麽好玩意!”

苗氏聽弟弟提起李寡婦,心裏還有些不自在。倒是沈青看得很開了:“如今看來,我沒成親倒是件好事。”他要是嫁人後沈志高才鬧休妻,還怎麽帶苗氏出來單過?幫扶都得看夫家的臉色。

作為一個小哥兒,沈青對成親不是沒有過幻想,提起來也是會微微臉紅。尤其在他十三四歲的時候,村裏大部分姑娘和哥兒也是這個年紀開始尋摸親事,沈青也幻想過自己會嫁去什麽樣的人家,嫁給一個什麽樣的人。

村裏也有許多恩愛的夫妻,像連二嬸和連二叔就感情不錯,沈青很羨慕那樣的家庭氛圍。他在沈志高和沈家人身上沒有得到多少家庭的溫暖與關愛,就莫名對成家這件事多了些期盼。

可他卻又對成親的人選卻沒任何想法。村裏姑娘小哥兒讨論哪家漢子長得俊,哪家漢子英武,紅着臉嘀嘀咕咕的,沈青全沒那種感覺。英武能有多英武,都是他的手下敗将……

一想起那些小子曾經在他手底下挨打、求饒的模樣,沈青成親的心思就減淡了幾分,況且現在更不是談親事的好時候。沈青很清楚自己的劣勢,把最後一口窩頭咽下去才道:“舅舅,這件事還是先放一放吧。我要是嫁人,肯定要帶着我娘一起嫁過去,奉養我娘。願意這樣的人家可不多,還不如先踏踏實實攢兩年錢。”

本來就不好嫁,還帶着個身體不好的老娘,哪家會願意?村裏少有女婿、哥婿把丈母娘接過來奉養的,還不如多攢些錢,将來或是有豐厚的嫁妝,或者能招個贅婿,親事上都會順利許多。

見沈青這麽有成算,苗興也不再多說什麽。只在心裏盤算着,等秋收完空閑了,他們兄弟倆可以來幫着沈青開些山地荒地。荒地養肥了,有了正經營生,沈青也不用再冒險進深山砍柴。

村裏人心裏,還是種地才是最正經的營生。這樣先把日子過起來,再說成親的事情。

又多番叮囑了沈青一定小心為上,不可托大往深山去,苗興和苗旺便帶着人回了石渠村。馬上就要秋收了,家家戶戶都忙得很,可以說今天願意抽出時間跟着苗家兄弟走這一趟的都是很仁義的人了。

“等秋收過了我們再來,給你們拿些地瓜土豆,花生也等我們來了再拿去縣城賣。”苗興交代道。雖然沈青長得高壯力氣又大,做舅舅的還是有些心疼孩子,能替沈青多幹些也好。沈青答應下來,一路把人送到了村口。

兩村之間全是綿延的莊稼地,遠眺滿目都是豐收的金色。

今年秋收,沈青再也不用在地裏一紮一整天,像老黃牛一樣幹活卻連碗幹飯也吃不上。他轉頭看了看四周綿高低起伏的青山,計劃着入冬前要多砍一些柴火背去縣城,不愁賣。運氣好了再碰上些小動物,他們娘倆的日子還愁過不起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