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趙家
第44章 趙家
姚翠荷給王氏倒了杯水,看着她身邊的漢子,笑着誇道:“這便是喜林小子吧,聽媒人說王家小子長相端正,今日見了果然如此。”
王喜林穿着一身長袍,身板挺得筆直,瞧着精神頭兒十足,再加上生就了一副好皮囊,讓人見了便忍不住心生好感,沈氏看了也覺着眼前一亮。
姚青雲則看得直撇嘴,這人穿得人模狗樣,只是為了做做面子罷了,他可沒錯過這人看向秋哥兒時,眼裏不經意間流露出的算計與嫌棄。
“喜林這孩子長相随了他爹。”王氏看了眼兒子,示意他叫人。
王喜林朝姚翠荷颔首,微弓着身子,喚道:“沈伯母好。”
“哎好。”
姚翠荷對王喜林滿意得不得了,扭頭拉着秋哥兒手道:“這是秋哥兒。”
王喜林聞言擡眸看向沈秋,臉上挂着得體的笑。
沈秋目光與那漢子對上,不知為何心裏一慌,忙垂下腦袋不敢再瞧。
屋內幾人當他是害了羞,皆笑了起來,王氏還想讓兩人去一旁說說話,見沈秋搖頭,又道:“秋哥兒不願意就不聊了,等日後熟悉了再說。”
兩位長輩當傳話的,讓兩個小的互相認識了,王氏便主動提起成親一事。
姚翠荷道:“秋哥兒今年才十五,我們兩口子想把他在家多留兩年,你看這親事往後拖兩年成不?”
“這事兒楊媒婆與我說了,我也答應了,只是喜林他爹走得早,生前最大的心願,就是看着喜林成親生子。”王氏抹着眼淚說,“親事可以兩年後再辦,但得先在當家的牌位前定下,讓他泉下有知才成。”
“應當的。”
姚翠荷知曉王氏當家的去世早,這些年王氏一人将兒子拉扯大不容易,此時見她落了淚,不免生出一絲同情,也沒細想就将事情答應下來。
Advertisement
“成,那改日我去找人合下八字,再定個好日子來家下聘。”
王氏與兒子沒坐多久便回了,臨走前撸下手腕上戴着的玉镯,拉着秋哥兒套在他腕子上。
“這太貴重了,我不能收。”沈秋如同燙手的山芋般,摘下來便要還。
王氏沒接,笑容和藹道:“收着吧,這雖是喜林他奶奶傳給我的,實際上不值幾個錢,只是份念想罷了。”
“大姐,我跟喜林先走了,回頭見。”
王氏拉着兒子匆匆離開,待沈秋反應過來,人早出了院子。
“娘,這镯子我不要。”沈秋将镯子塞給他娘,“大娘,我去竈房幫嫂夫郎燒菜去了。”說完扭身出了堂屋。
“這孩子,親家母給他的,給我作甚。”姚翠荷哭笑不得,怕镯子磕了碰了,用帕子包好收了起來。
“大姐覺得王家小子如何?”
沈氏道:“樣貌不錯,人品瞧不出來,得托人去王家村打聽了才知道。”
“我也是這麽想的,小弟他媳婦兒結識的人多,明兒便去她那讓她幫着打聽打聽。”
姚青雲在沈秋離開堂屋時便走了,回屋裏看不下去書,鋪上紙抄起書來。
往日沈家飯桌上很是熱鬧,今兒兩個小的一個比一個沉默,吃過晚晌飯便各自回了屋。
姚青雲隔窗望着東廂房,擰眉糾結半晌,起身去對面,叩響了東廂房的門。
沈秋聽見叩門聲,還以為是嫂夫郎,剛要下床開門,就聽門外的人,低聲問:“為啥答應定親。”
沈秋頓住腳步,他有些無措地捏緊衣角,聲音細如蚊吶。
“反正早晚都是要成親的,王喜林條件不錯,還念過書考上了童生,今年很有希望考上秀才,我娘說他是個不錯的人選,不想我錯過。”
姚青雲有些生氣,“就因為條件好?姚玉珠嫁去的宋家還有金山銀山呢,你會因為宋家條件好,嫁給他家那個傻兒子嗎?”
沈秋:“……王喜林不是傻子。”
姚青雲嘟囔:“他還不如是個傻子呢。”
沈秋沒聽見,放輕步子往前走了兩小步。
“那你呢,是真心想要嫁給那個姓王的?”
他抿緊唇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沈家村的姑娘跟哥兒,都是這麽嫁出去的,沒有人會問他們是不是真心想嫁。
“我不知道。”沈秋垂下眉眼,小聲說。
姚青雲心裏不舒服,把自己在門後偷瞧見的說了後,扭頭回了房間。
王家算計自己?
沈秋搖頭。他一沒財二沒貌,王家算計他做什麽?
沈秋想不通,興許是被姚青雲一番話影響到,夜裏做夢,夢見自己被王喜林用一根繩子狠狠勒住脖子,瀕死之際,猛然驚醒。
“呼——哈——”
他大口喘着粗氣,瞪着眼睛平複許久,方才冷靜下來。
翌日卯時。
姚沐兒将早食端上桌,見沈秋臉色有些發白,關心道:“秋哥兒咋了,臉色這麽難看,可是病了?”
“嫂夫郎我沒事,就是晚上做夢沒睡好。”
沈氏道:“應當是累着了,這幾日生意好,來鋪子裏吃飯的食客一批接一批,菜窖裏屯的芋頭跟菘菜都要吃完了。”
沈季青端着碗筷進屋,“等下午沒那麽忙了,我回村再跟嫂子他們買些回來。”
姚沐兒點頭,看了眼埋頭扒飯的弟弟,無聲嘆了口氣。
距離府城童試不剩幾日,這幾日姚青雲下學後便回房溫書,一天下來,只有用飯時才能跟秋哥兒見上一面,不過卻是一句話都沒說過。
直到初五這天,沒在飯桌上瞧見秋哥兒,問了自家大哥才知曉王家明日上門提親,秋哥兒一早便回家準備去了。
姚青雲怔住,嘴裏的飯菜頓時沒了滋味。
“明日便要去府城參加考試,東西可都準備好了?”姚沐兒問弟弟。
小漢子捧着碗筷,點點頭。
大元國一年有兩次童生考試,一次是二月縣試,另一次是四月府試。
府試四月初八開考,考生需得提前一日來府城報名。
姚青雲沒去過府城,不過有王鵬三人同行,姚沐兒放心不少,讓夫君尋了個牛車,将四人送去了府城。
酉時鋪子打烊,姚沐兒擦着竈臺,不禁擔憂道:“也不知道青雲他們幾個找沒找到住處。”
“嫂夫郎放心,王鵬跟趙志為去過府城好幾次,對府城也算熟悉,肯定能找到住處的。”沈秋安撫道。
“你說得對。”姚沐兒露出笑容,“把芋頭切切,待會兒給你做芋頭酥吃。”
聽見芋頭酥,沈秋眼睛都亮了起來。
“哎,這就去!”
此時,北州府。
姚青雲一行人在偌大的府城逛了小半日,總算找到一個合适的住處,只是府城物價高,四人商量後決定合定一間房,這時節天兒不冷,打個地鋪也能睡。
收拾好東西,趙志為捂着肚子說:“好餓,咱出去找點吃的吧。這店裏吃食也忒貴,一盤花生米就要二十六文,趕上一斤豬肉了!”
王鵬道:“咱這住的還是小酒樓,大酒樓只怕更貴。”
年紀最小的寧遠,也是頭遭來府城,被府城物價驚得目瞪口呆。
姚青雲望着外頭熱鬧繁華的街巷,道:“要是能把姚記開到府城就好了。”
寧遠點頭,“你哥手藝那麽好,若是把鋪子開在府城,定能賺不少銀子!”
趙志為覺得難,“府城鋪子咱可租不起,尋常百姓辛苦勞作一日,還不夠住一日客棧的銀錢呢。”
寧遠聞言,垂下腦袋,“我爹在碼頭賣一日苦力才給四十個銅板,我一天就花了一多半。”
“都打起精神來。”王鵬見大家情緒不高,拍着手道,“現在不是自責的時候,這最後一次機會不如放手一搏,運氣好考中童生,就能給家裏賺銀錢了!”
“鵬哥說得對!”趙志為從包袱裏掏出《易經》,“方才進城聽幾個本地學子說夫子讓背《易經》,咱們不如也背一背,《易經》夫子都沒怎麽講呢,考到就遭了。”
姚青雲道:“你們背,我出去買點吃的。”
《易經》晦澀難懂,他字兒都沒認全,看了也是白看,還不如出去逛逛,熟悉熟悉環境。
王鵬說道:“成,但別走遠,府城太大萬一迷路,我們幾個都不知道該上哪兒找你。”
“放心吧,我認路還是很行的。”姚青雲拍着胸脯說。
北州府繁花似錦,光是條小巷子,就有嶺水鎮一條主街那麽大,兩側商鋪更是一眼望不到頭,姚青雲走了小半刻鐘才瞧見巷口。
“包子嘞,香噴噴的大包子!”
“小夥子,別往前頭走了!”包子攤老板見他四處張望,不像本地人,便好心提醒,“那是達官貴人住的地兒,不是咱該去的。”
“我只是去瞧瞧,不會沖撞他們的。”
老板将他拉回來,小聲說道:“你是外地人不了解,前頭那條街是趙家的,趙家公子喜怒無常,心情要是不好,就算是從一旁路過也不成。前幾日就有百姓,平白無故被打斷了胳膊呢!”
姚青雲皺眉,“這可是府城,當街行兇知府大人不管嗎?”
“管啥,人家賠了二十兩銀子吶!”
二十兩銀子在府城也不少,老板怕他生出啥心思,忙說道:“小夥子瞧着應當是讀書人,你可別做傻事兒,為了那點銀子錯過童試不值當!”
“老伯放心,我去別處逛。”
“這就對了。小夥子包子來兩個不?我這包子三文一個,這條街上再沒比我這更便宜的咯。”
老板沒扯謊,姚青雲一路走來,确實沒瞧見更便宜的吃食。
“成,您給我撿四個吧。”
回客棧路上,在街邊攤子瞧見一支木簪,姚青雲看着上頭刻着的麥穗,不知為何竟想起秋哥兒來。
他停下步子,猶豫片刻,掏出銀錢将其買了下來。
這銀錢是他給書鋪抄書賺來的,他練字晚,識得字也不多,只能幫人抄抄《三字經》,書鋪老板不缺抄《三字經》的,他磨了好久老板才同意,但一本只給二十文,連別人一半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