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抓藥
第54章 抓藥
“來挖河道的百姓一半以上都得了濕瘡,像姚老二這麽嚴重的只他一個,聽與他熟識的漢子道,姚老二經常在河水裏泡着,旁人提醒也不聽。”
“源陽河連日淘泥沙,河水髒得狠,還有些不講究的漢子往裏頭屙屎屙尿,那姚老二整日往裏鑽便是沒得濕瘡,也得染上啥旁的病。”
“咱兩千來號人,咋就他病成這樣,別不是本身就有啥毛病憋着沒說,就等着爆發,好找縣令老爺領撫恤銀呢!”
姚老二被衙役擡走瞧病,一群漢子長舌婦似的,嚼起舌根。
沈季青隊裏也有說的,他不耐煩聽,面無表情掃過去,幾個漢子頓時縮着脖子不敢再提。
楊武見六子跟老孟衣裳捂得嚴實,放下碗筷道:“六子,老孟,你倆衣裳脫了我瞅瞅。”
年紀小些的六子朝他讨好地笑笑,“不用了吧楊哥,我這沒啥事兒。”
老孟人老實憨厚,一根筋不知道遮掩,只抓着褲腿露出一臉憨笑。
楊武覺得不對勁,讓沈大成幫忙按住二人,掀開衣裳一瞧,六子胳膊跟老孟腿上的濕瘡,都有惡化的跡象。
“都這樣了還不去瞧大夫,你們這胳膊、腿是不打算要了還是咋?!”
六子道:“哪有楊哥說得那麽嚴重,就是有些流膿,忍住不抓過些日子自個兒就能好。”
老孟跟着點頭,“俺去趟茅房。”
六子捂着肚子,“我也去!”
楊武見自己勸不動,扭頭問:“沈頭兒,你能幫着勸勸不?”
“誰勸都一樣。”沈季青起身道,“我去走走。”
Advertisement
徐旺跟幾個衙役在棚子裏喝酒吃肉,見沈季青朝這邊過來,跟哥幾個使了個眼色,幾個人頓時停住話頭兒,扯起別的來。
“沈老弟吃了沒,一起吃點?”
“吃過了。”
“這位就是姚記食肆的沈老板吧,你家冰鎮涼粉味道真不錯,吃着竟比縣裏賣的還爽口筋道。”
“聽徐哥說你們鋪子還有啥竹筒菜,哥幾個在縣裏聽都沒聽過,也不知道是個啥味。”
這是暗示自己呢,沈季青聽了開口道:“明兒讓鋪子夥計做來,給幾位官差大人嘗嘗。”
“那感情好,就先謝過沈老板了。”
“客氣了。”
徐旺道:“沈老弟可是有啥事要說?”
“工人起濕瘡一事,徐大哥跟幾位官差大人可有法子解決?”
徐旺不以為意,“濕瘡而已,沈老弟不必太擔心。”
沈季青道:“姚老二身上的濕瘡已經糜爛病變,六子跟老孟身上的濕瘡也有惡化的跡象,除了他們估計還有不少隐瞞病情的百姓,若是不及時幹預,到時病情爆發恐怕會誤了交工時辰。”
幾人都是家境好的,沒經歷過啥,聞言撇嘴道:“濕瘡也不是啥大病,咋可能那麽嚴重。”
“就是,沈老板多心了。”
沈季青說道:“我在軍營親眼瞧見過,得了濕瘡的士兵症狀惡化,最後不得不截肢保命。”
“這……”
幾個衙役頓時有些沒底,将目光投向徐旺,想讓他拿個主意。
徐旺知曉沈季青在軍營待過八載,還上過戰場殺過敵,原本還有些不在意,聽他這麽說也認真起來。
“沈老弟繼續說。”
“濕瘡病變初期表現便是腹瀉發熱,我方才仔細觀察過,除了八隊,九隊十隊也有不少漢子有了腹瀉症狀,如果沒猜錯這些腹瀉的人同時也伴随着發熱,只是症狀輕微外加天氣炎熱,大家發現了也沒放在心上。”
徐旺聽後眉頭緊緊皺起,“大恒騎馬去各個小隊問一嘴,看有多少腹瀉的百姓。”
“哎!”
名喚大恒的衙役衣裳都忘了穿,打着赤膊跳上馬背,雙腿猛地一夾馬肚子,眨眼便跑沒了影。
“沈老弟稍等片刻,大恒是哥幾個中速度最快的,要不了多久就能回來。”
果然,沈季青等了不到一刻鐘,那年紀不大的小衙役,便騎着馬回來了。
大恒跳下馬,喘着粗氣道:“徐哥,沈老板說得沒錯,其他隊也有不少腹瀉的百姓,人數足足有上百人,濕瘡糜爛膿化的大概十餘人。”
“竟有這麽多!”徐旺表情凝重。
發生這種事算他們失職,若不想辦法即時補救,被姜縣令知曉大家夥都得跟着吃板子。這件事不易鬧大,得在姜縣令得到消息前解決好!
他看向沈季青,沉聲道:“實話跟沈老弟說吧,這事算哥幾個失職,若是讓姜縣令知曉,挨頓板子是小,嚴重了怕是連差事都保不住。沈老弟若是有啥補救法子還請不要隐瞞,只要能把事情解決了,算哥幾個欠你一個大人情,往後你跟弟夫郎要是有啥事尋我們幫忙,兄弟幾個義不容辭。”
大恒點頭道:“徐哥說得對,沈大哥在軍營待過那麽久,又見過濕瘡病變的,定也知曉補救的法子吧?”
沈季青:“法子是有,但治療濕瘡的藥不便宜,大家是不會買的。”
“我出!”徐旺掏出錢袋子,“我這有五兩。”
大恒:“我只有三兩。”
幾個衙役見狀也将銀子掏出來,六個人湊了二十三兩半。
徐旺道:“大恒再跑一趟,看他們能湊出多少。”
在河道挖泥沙的百姓瞧見衙役騎着馬一趟又一趟,一副焦急模樣,紛紛議論開。
“這是發生啥事了,剛才還讓大家夥脫衣裳查看身子,莫不是有人得了啥傳人的病?”
“要真有人得了那病,官差大人早把人抓起來了。”
“哎,你們隊知道官差大人一趟趟的,是在幹啥不?”有漢子問隔壁小隊的。
“那個騎馬的官差說了個病變啥的,俺也不曉得啥意思。”
衆人一頭霧水,左右不關自己事兒,轉頭又聊起哪家姑娘嬌俏,哪家小哥兒好生養。
這頭馬蹄聲漸近,大恒帶着一大包銀子下了馬。
“一共是五十兩,除了張永明跟劉勝子沒掏銀子,其他兄弟都掏了。”
張永明、劉勝子是一隊監工,兩人來得早,看不慣徐旺個後來的,在衙門裏混得比自個兒好,平日沒少找茬挑事兒,聽大恒說籌銀子的主意是徐旺提出來的,便當沒瞧見似的,把大恒晾在一旁,理都不理。
徐旺聽大恒說了,黑着臉道:“随他倆去,到時出了岔子咱們可背不起這個鍋。”
他把銀子堆在一起,扭頭問沈季青:“沈老弟,你看這些銀子夠不?”
“能撐個三五日,但想根治遠遠不夠。我建議徐大哥不要拖太久,盡快将此事上報給姜縣令才好。”
沈季青見徐旺猶豫不決,給他出主意道:“讓大恒跟我去抓藥,徐大哥回衙門禀報姜縣令,姜縣令是個好官,得知你們自掏腰包為百姓抓藥,定不會怪罪,說不定還能得到嘉獎。”
徐旺搓着雙手躊躇不定,糾結再三,拍着大腿,下定決心道:“那就這麽辦!大恒你跟沈老弟去抓藥,我回衙門一趟,其餘人看好百姓,有腹瀉發熱的,通通給我揪上岸!”
“曉得了!”
縣裏抓藥貴,沈季青想都沒想,騎馬帶大恒直奔嶺水鎮。
“我眼花了?方才騎馬過去那個,瞅着像是沈老板。”
“咋可能是沈老板,沈老板這會兒還在縣裏挖河道呢。”
“是官差,前頭那個穿着公服呢。”
“官差大人來咱嶺水鎮幹啥?也沒聽說哪家有人犯了事。”
“不曉得,瞅着往南街去了,馬蹄子都快甩飛了,估摸着應是出了大事兒。”
出來納涼的百姓紛紛探頭,直到馬屁股都瞧不見了,這才扭回腦袋。
此時,回春堂。
夥計剛把一位老者送出門,擡頭瞧見兩位官差騎着馬疾馳而來,一臉慌張地跑進屋。
“掌櫃的,廖大夫,有官差往咱醫館這頭來了!”
“慌啥。”徐掌櫃瞪夥計一眼,靠回躺椅打算再小憩一會兒,“有廖大夫在呢,我再眯……你說誰,官差?!”
他猛地睜開眼,剛把鞋子穿上,便聽見鋪子裏有人喊:“掌櫃的可在?”
“在呢在呢!”徐掌櫃拎着衣擺跑進前廳,瞧見官差後頭站着的沈季青,詫異道,“季青小子?”
廖義平在後院翻曬草藥,聽到動靜進了屋。
“徐掌櫃,廖伯父。”
沈季青跟二人打過招呼,沒多作寒暄,說明來意後,徐掌櫃面色沉重道:“老廖去開方子吧,藥錢給個成本價就成。”
大恒本以為半價抓到藥便不錯了,不想竟以成本價拿到了藥材,壓不住心底的高興,激動道:“徐掌櫃大義,我代表那些患病的百姓感謝您!”
“應該的,只要河道能如期修好,造福的是咱們整個源陽縣的百姓。”
半刻鐘後,廖義平領夥計配好了藥,他将十大包藥材裝進竹筐,對二人道:“鋪子裏有味藥材存貨不夠,讓季青小子領官差大人去別的藥鋪問問,實在湊不齊,這些也能頂用,只是藥效會慢些。”
大恒道:“多謝廖大夫,我們這就去旁的藥鋪問問。”
嶺水鎮共六個藥鋪,除了南街的回春堂,跟東街的妙仁堂,其餘四個都是小藥鋪,兩人一路過去,問過三個小藥鋪,還沒将藥材湊齊,便将希望寄托在東街的妙仁堂與華壽堂。
兩人率先去了妙仁堂,秦掌櫃不在,只曾有仁跟藥童守在鋪子裏。
大恒進了醫館,拿出藥方問:“曾大夫,這味藥材你們這有多少?”
曾有仁識得廖義平字跡,打眼一瞧便知這藥方是廖義平開的,心裏便有些不舒坦,連帶着臉色也不大好看。
“不多,只能湊出半斤。”
大恒皺眉,旁的小藥鋪都能湊出一斤多,妙仁堂這麽大一個醫館只能湊出半斤,擺明了不想配合。
曾有仁捋着胡子,老神在在。
旁人畏懼衙役他可不怕,說得好聽點叫官差,難聽點就是狗腿子,在這嶺水鎮地主鄉紳都得給他幾分薄面,咋可能懼怕個,連正經官身都沒有的小衙役?
“我們是在替姜縣令辦事,還請曾大夫行個方便。”
路上沈季青便把妙仁堂的情況跟大恒說了,他也不敢把人得罪了,只好搬出姜縣令。
曾有仁道:“可有公文?”
衙門征收藥材都會下發公文,這位若是有,方才進醫館便亮出來了。
公文自是沒有,可藥材還差兩斤多,就這麽走了實在可惜。
大恒道:“事發突然尚未來得及,不過曾大夫放心,這藥是給修建堤壩的百姓用的,絕不會拿去做旁的。”
“那就難辦了,況且鋪子裏确實湊不出那麽些藥材,這位官差兄弟若是要,我便讓藥童把那半斤給你包上。”
沈季青一直未作聲,聞言瞥了曾有仁一眼,“不必了,曾大夫留着自己用吧。”
“姚記沈老板,我說這人瞧着怎麽如此眼熟,竟是他。”曾有仁望着二人離開的背影,眯起眸子。
沈季青與大恒回到縣裏,花了一多倍銀錢在濟世堂把藥材湊齊後,飛快趕回河道。
兩人這趟只用了一個時辰不到,為了不讓縣令大人等,馬肚子都快夾扁了,誰知徐旺竟連姜縣令的面兒都沒見着。
“姜縣令有事外出,不在衙門。”
大恒急道:“主簿大人呢?”
“采石場有百姓被砸傷,主簿大人聽說後往采石場去了,估摸着得明日才能回。”徐旺說道,“我已經讓人去通知主簿大人了,咱們先把這邊安頓好,省得拖太久出岔子。”
一刻鐘後,百姓見河道邊上支起大鍋,抻着脖子好奇張望。
“咋聞着像是在熬草藥?”
“官差大人病了?”
“不像,好幾口大鍋呢,夠上百號人喝了。”
“這藥難不成是熬給咱們的?”
“想啥呢,一服藥恁老貴。”
“也是。”
又過了半炷香,聽見官差大人敲着鑼喊大家夥上岸領湯藥,衆人登時又驚又喜。
“這藥還真是給咱們熬的,感謝縣令老爺!”
“不是縣令老爺,聽說是幾位官差大人自掏腰包抓的藥!”
一群人又紛紛感謝起,負責監工的十幾位官差。
兩日後,待姜縣令知曉此事,以徐旺為首的十幾名衙役,受到了姜縣令稱贊,用來抓藥的銀子不僅如數返還,還提高了半兩月銀,大家夥高興得不得了,跟沈季青稱兄道弟,惹來不少羨慕與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