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目标
目标
曾國藩說:“趨時者博無識之喜,損有道之真。”整天趕時髦,你會發現你得到的歡喜,是沒見識的歡喜,重要的那部分自我卻損失掉了。
古今多少豪傑,都會遇上欲望這一關,不只是我跟你是這樣,怎麽辦呢?“稍稍遏抑”,不是全殺掉,全殺掉可能你就沒有動力幹其他事了,要遏制,不能讓它過分強烈。
“古聖所謂窒欲,即降龍也;所謂懲忿,即伏虎也”,這個龍虎,就是欲望以及得不到滿足産生的憤怒。
曾國藩說“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之後“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曾國藩又說“而治事之外,此中卻須有一段豁達沖融氣象”,意思是你在忙碌之中,要有一些豁達沖融的氣象,偶爾緩一緩,當自己是皮筋,稍稍給自己松一下。
曾國藩又說:“如不慣早起,而強之未明即起。”不習慣早起的人,他能夠天不亮就起來,這是自勝。“不慣莊敬,而強之坐屍立齋”,坐沒坐相、站沒站樣,不喜歡穿正裝上班,不喜歡儀式感很強的人,這種人強迫自己穿正裝規規矩矩地坐着談事,這也是自勝。“不慣勞苦,而強之與士卒同甘苦”,平常不愛吃苦、幹活,但是強迫自己跟團隊一塊兒幹活、一塊兒吃苦,這也是自勝。
曾國藩說:“禍機之發,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壞國喪家亡人,皆猜忌之所致。”災禍發起,就是因為妒忌和猜測,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國家壞了,家破了,人亡了,都是因為猜忌。
“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污下”
“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
“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玉汝于成。”你不舒服,身心被壓制了,有很多東西想不清楚,很焦慮,這正是把你磨煉成英雄的時候。
如果是笨拙的讀書人,又勤奮又謹慎,他能夠把風險降到非常低,他會變成一個行走的避雷針。
“凡危急之時,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其他人,“恃之以守,恐其臨危而先亂;恃之以戰,恐其猛進而驟退”
“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總在能堅忍耐煩,勞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
Advertisement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責、後悔、慚愧是負能量等級最高的情緒,“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就落滿了南山”。
古話講:“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
中國古人有成功十要素: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曾國藩說:“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如果你內心是善良的、忠誠的,是有義氣、有血性的,你就可能做到不笨,不怕死,不急急于名利,不惜力。
“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誠,志向就不變,中氣很足,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別人怎麽說,我不改我常度,這樣就總有順的那一天。“心虛則不動客氣,不挾私見,終可為人共亮。”不是幹了壞事心虛,而是說把自己放開,這樣我們就不會帶着太多個人的偏見,帶着太多個人的情緒,我們會堅持以情大于自我為前提,和大家一起把事情做成。最後他說的“終可為人共亮”,就是要帶着誠心、虛心,成事、多成事、持續多成事,和大家共同閃爍。
曾國藩說“惟忘機可以消衆機,惟懵懂可以祓不祥”,只有忘掉心機,才可以消除大家的心機,只有懵懵懂懂,假裝糊塗,或者不去想,才能除去不祥。”
“吾鄉數人,均有薄名,尚在中年,正可聖可狂之際。”
“危險之際,愛而從之者,或有一二;畏而從之者,則無其事也。”
性情中人明白,人生沒有終極意義,如果有意義,就是那些過程中的點滴小時光。
“吾屢教家人崇儉習勞,蓋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也。”
“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
曾國藩說:“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以驟幾,有志有恒,則諸弟勉之而已。”有識,培養見識,開闊視野是需要時間的。但是樹立志向,養成好習慣的毅力,這種有志、有恒是馬上就可以做的。
曾國藩原話說:“詞氣宜和婉,意思宜肫誠,不可誤認簡傲為風骨。風骨者,內足自立,外無所求之謂,非傲慢之謂也。”好好說話,真誠表達,風骨不是外在的傲慢,而是內在的自足自立。
一生有安全感地端莊着。
立德是智慧、慈悲、美感。
智慧是三觀、方法論、進退的分寸,包括對靈、肉,以及情緒的管理,等等。
慈悲是善良、底線、同情心、有所不為和有所必為等等。
美感是對于眼、耳、鼻、舌、身、意,綜合愉悅的感知力和鑒賞力。
從這個理解出發,如果能夠把上述的德傳給後輩,一個家族有可能鼎盛十代以上;把耕讀的習慣,早起、吃苦耐勞、“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等傳給後輩,希望他們能夠簡單守成,有可能騰達六代到十代;把讀書、寫書的能力傳給後輩,希望他們立言,有可能聞達三代;把財富和權勢傳給後代,希望他們立功,就是咱們常聽的一句話——“富不過三代”。
曾國藩說:“逆億命數是一薄德,讀書人犯此弊者最多,聰明而運蹇者,厥弊尤深。凡病在根本者,貴于內外交養。養內之道,第一将此心放在太平地,久久自有功效。
勿意,不要去臆想,事情有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勿必,不要認為必然是怎樣,事情有可能産生變化;勿固,不要認為只能按照某種方法做、事情只能按這個發展,可能有新的方法、手段、力量産生;勿我,不要總想着我怎麽樣、我要怎麽樣。
文以載道
吾輩今日茍有所見,而欲為行遠之計,又可不早具堅車乎哉?”我們先把知、乎、者、也抛開,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今天如果有一些見識,而且想走得遠一點,需要具備堅實有力的“車”。
曾國藩講養生:“養身之道,以‘君逸臣勞’四字為要。省思慮,除煩惱,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謂也。”少操心、少糾結、少煩惱,多走路、多健身、多運動。累身不累心,才能保持精力旺盛。
曾國藩說:“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予人以易窺。”真正成事的、有修煉的人,是有獨立于世界的志向,不能輕易讓別人看到。“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有非常大的勇氣,但是不會輕易把這種勇氣發洩在外。
放字訣,說心要放空,你不放空,你就安不了。那怎麽放空?用曾國藩的話,就是“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