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幹旱1

幹旱1

他們趕回家, 鐵柱已經拉着第三批櫻桃往縣裏去賣了,地裏的已經基本都紅了,只能摘最後一茬, 寧啓和鄭雲便又讓人摘了兩千斤,拉着往中州郡趕去。這次去往郡城,他們還帶上了王桂花和三花嬸這幾日忙着做出來的櫻桃幹。

“郎君、夫郎, 你們總算來了,我家小姐買的櫻桃吃完了, 每天都讓我來看看你們這櫻桃什麽時候到呢, 讓我趕快再買些。”其中一個丫鬟說道。

“我家少爺也等着呢。”另一個小厮說道。

“各位, 這是我們今年最後一茬櫻桃了, 以後想吃, 就要等到明年了。”周圍都是買櫻桃的人叽叽喳喳的聲音,鄭雲大聲開口,以便大家都能聽到。

“那我多買些,回去放在家裏的冰窖裏。”

“我也多買些。”

“我也要多些。”

……

許多人一聽是最後一茬, 今年再也吃不到,都喊着要多買一些。

“大家不要急, 一個一個來, 雖然我們沒有櫻桃了,但是我們這次來的時候帶了櫻桃幹,這櫻桃幹放在陰涼幹燥的地方, 一兩個月都不會壞, 大家可以放心地買,想買的到那邊嘗一嘗。”鄭雲大聲道。

看着人都過來, 寧啓便給周圍的人群分櫻桃幹。

“好吃,這櫻桃幹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不比新鮮的櫻桃差,怎麽賣?”

“櫻桃幹我們論罐賣,一百文一罐,這次來就帶三百二十罐,賣完就沒有了。”寧啓拿出提前用竹筒裝好的櫻桃幹,給他們看。這竹筒做了密封處理,蓋子蓋起來之後,能很好的保存這櫻桃幹。

“給我來兩罐。”

“我要三罐。”

Advertisement

“我要五罐。

“各位不要擠,一個一個來!”

櫻桃幹一天就賣完了,櫻桃也在兩天內賣完了。

這次櫻桃賣完之後,寧啓和鄭雲便沒有急着回去。寧啓和鄭雲都是第一次到中州郡,打算在這中州郡逛逛,感受一下中州郡的繁華景色。

護衛們對這些不感興趣,趕牛車的車隊也急着回去,寧啓和鄭雲便讓他們一路先回去,并讓護衛們轉告寧柱子和王桂花,他們打算在郡城玩兩天,逛一逛,免得他們擔心。

“鄭雲,我們去買那個餅吃吧。”寧啓和鄭雲在街上慢慢逛着,寧啓看到街邊有賣一種餅,也是用圓圓的平鍋和面糊做出來的,很像雜糧煎餅,寧啓便拉着鄭雲過去嘗一嘗。

“攤主,這是什麽餅?怎麽賣?”走到這攤子前面,寧啓開口問道。

“這是煎餅,我家的這個面糊是用面粉和小米面粉加水混合而成的,做出來後在上面攤上一個雞蛋,很好吃,五文錢一張,兩位要幾張?”攤主看到有人過來詢問,熱情道。

“行,給我來一個。”寧啓道。

煎餅做好之後,寧啓和鄭雲一人分了一半,寧啓嘗了一口,這煎餅吃起來有麥香、米香和雞蛋香。但是比起雜糧煎餅,這煎餅中間什麽菜都沒夾,也沒有刷醬汁,吃起來總覺得差了點味道。

“你覺得怎麽樣,好吃嗎?”寧啓問鄭雲。

“還可以,就是有點少,而且沒有你以前給我做的蔥油餅好吃。”鄭雲道,三兩口就吃完了半張餅。

他還記得以前上山打獵的時候,寧啓給他做的蔥油餅,讓他帶上山裏吃,很好吃。只是自從他沒上山打獵,寧啓便很少做這種餅了。而且後來家裏有了張嬸和鐵玉做飯,寧啓也更少做飯了。

“等會兒我們再買別的吃,要是你想吃蔥油餅,我回去給你做。”寧啓笑道。

“你還是教張嬸做吧,以後想吃了讓她做,我不想你太辛苦。”鄭雲雖然想吃,但是也不想寧啓辛苦一天,回家還給他做飯。

“好,那我回去教給張嬸。”寧啓道。

臨走的時候,寧啓還和這攤主提議,讓他的煎餅裏面夾點東西,并且弄些醬汁,會更好吃。至于這攤主會不會聽他的建議,寧啓倒沒有很關心。

一天的時間,他們看到什麽新鮮的吃食,都會去買些嘗嘗。不得不說,郡城的東西價格就是貴,光是吃的東西一天就花了一兩百文。

下午,寧啓和鄭雲路過說書的,還進去聽了一會兒。講的故事很俗套,是富家千金與書生的故事。但是這說書的人很會調動氣氛,把這故事說的很是生動,寧啓不知不覺就聽了進去。

等這說書人一拍驚木,寧啓才意識到故事講完了。不得不說,茶樓能賺錢,這說書人功不可沒。

第二日,寧啓和鄭雲主要去另一條街上逛,這條街上都是各種商鋪,寧啓打算去看看,給家裏人帶些東西。

這次回到家,杜子越已經辭行了,并給他留了書信,信上說着櫻桃運往京都之後,确實許多都已經壞了,只剩下一些好的,他家裏人都很喜歡櫻桃,吃過以後都想再吃第二次,希望他們可以想辦法早日将櫻桃運往京都。

寧啓看完信,搖搖頭笑了,以現在這個櫻桃來說,運往京都是不太可能了,除非有更耐存放的櫻桃品種。想要培育新的櫻桃品種很艱難,寧啓覺得一時半會也培育不出來。

寧啓今日沒有出門,剛在書房看完杜子越的信,走到院中。

“郎君,今晚要吃些什麽?”張嬸正準備去做飯,見到寧啓笑呵呵的問道,一般寧啓在家的時候,她都會問一嘴。

“張嬸,今天我教你做蔥油餅,還有雜糧煎餅,讓鐵玉煮些小米粥、淹些大頭菜,我們配着吃就行。”寧啓道。

在縣裏的時候,鄭雲就想吃蔥油餅,趁着現在無事,索性就教張嬸做一下。還有雜糧煎餅,寧啓也先到現在的雜糧煎餅,有點饞,剛好家裏也有類似的工具,就一起教張嬸做了,以後想吃的時候就讓張嬸做。

“阿啓,今天你做飯嗎?”鄭雲走到廚房,見到寧啓果真在這裏,便問道。

鄭雲今日是到酒廠去了,現在寧強一個人完全能做管理好酒廠。只是鄭雲這人閑不住,便過去看看有沒有什麽做的夥計,至于寧啓,便在家中躲懶了。

“你不是說想吃蔥油餅嗎,我就教一下張嬸,還有雜糧煎餅,剛做出來的,你試試。”寧啓拿着卷好的雜糧煎餅,遞給鄭雲。

“阿啓,你真好!”鄭雲笑着道,接過雜糧煎餅,嘗了一口:“很好吃,中間還有脆脆的東西,是什麽?”

“那是炸的薄脆,裏面還夾了五花肉和青菜,刷了些醬汁。”寧啓道。

“這就是阿啓年日和我說的煎餅吧,确實比郡城的好吃很多。”鄭雲吃着餅,含糊的說道。

“是雜糧煎餅。”寧啓笑着道。

“郎君、夫郎,剩下的我來做就好,你們去歇會兒,等我做好了就開飯。”張嬸這時開口道,他已經學會了做蔥油餅和雜糧煎餅。

“行,辛苦你了!”寧啓說道,然後便和鄭雲一起走出廚房。

櫻桃賣完,寧啓休息了幾日之後,石溪村的麥子也都成熟了。寧啓家裏雖然沒種麥子,但是寧柱子家裏的十四畝地全都種上了麥子,寧啓和鄭雲緊接着又幫他們收割麥子。對于寧啓爹娘來說,雖然現在家裏有錢了,但是還是覺得自己種些地才有安全感。

因為是忙季,酒廠許多人也要回家收麥子。寧啓看了酒廠的庫存,足夠鎮上和縣裏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需求,寧啓便和寧強商量,給酒廠的工人們都放了五天假,讓他們回家去收割麥子。

酒廠的工人聽到可以回家割麥子,一個個都開心的不得了。有幾個家庭,家裏的主要勞動力都來了酒廠做工,要是不給他們放假,他們還真的不知道家裏的麥子該怎麽收割。

這幾日天氣很好,沒有下雨,麥子順順利利的收割完畢。

收割完麥子,接下來就要種植谷子或者高粱,眼看着到了種植的季節,還一直是大晴天,沒有一天要下雨的跡象,村裏人都開始發愁。

如果現在将種子種下,一直不下雨,時間久了種子不會發芽,要麽種子會死掉,要麽地裏的種子也會被蟲子給啃噬幹淨。

石溪村旁邊就是滄河,滄河也有最寬處有十幾米寬,最窄處也有兩三米,邊上幹枯的河道也有很多,石溪村平時的用水大部分都是取自滄河。

雖然這麽多天沒有下雨,但是滄河的水流量沒有減弱的跡象,只是石溪村現在還沒有灌溉的設施,石溪村的有些田地在高處,落差有幾十米,想要用滄河的水灌溉,也很難。

“今年一直不下雨,這地可要怎麽種啊?”寧柱子最近一直愁眉苦臉,王桂花也在旁邊嘆氣。

“爹,娘,你們往常遇到幹旱是怎麽種地的?”寧啓問道。

“我們往年也都是等雨,實在沒有雨水,就會從河裏挑水或者拉水種地。石溪村還好些,旁邊有滄河,我和你娘以前住的村裏旁邊,只有一條小溪,還遇到了最嚴重的旱災,小溪都斷流了,只能逃荒。”寧柱子道。

“是啊,所以我們才帶着你,逃到了這石溪村。”王桂花道。想到以前逃荒的時候,死了許多人,家裏也只剩他們和寧啓,簡直就是人間煉獄,他們不想再經歷一次。

“我看都有人開始拉水種地了,只是這樣種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種完,而且天氣這麽熱,拉的那點水根本都不頂用。”寧啓道。他這幾天出門,看到已經有人開始從滄河拉水到地裏種地,只是田地那麽多,用水車拉水,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