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幹旱2

幹旱2

“是啊, 還不下雨,我們也只能這樣種地了。不能完全不種啊,不然下半年吃啥?”寧柱子道, 他愁的上火,嘴角都張起了燎泡。

“爹,我有辦法, 你去找裏正,讓他組織村裏人, 按照我畫的這些位置, 趕快挖水渠, 我去找木匠做水車, 很快就能灌溉了。”寧啓道。最近他也一直在想辦法, 解決這次的幹旱危機。

好的一點就是石溪村位置其實還算優越,可以從滄河上游開始挖水渠,這樣一部分田地都能直接灌溉,其他的田地, 寧啓也畫了水車的圖紙,等木匠做好水車, 也可以陸續灌溉。

至于寧啓這些天一直沒說, 也是在回憶這水車的做法,想了這幾日,才把水車的圖紙畫好。并且讓和鄭雲一起做了一個微型模型, 确保這水車能用, 才來告訴寧柱子和王桂花。

“好,那我去找裏正。”聽到寧啓有辦法, 寧柱子喜笑顏開,立馬起身, 也不管熱不熱,跑着去找裏正去了。

很快,有田的地方都挖好了水渠,水車也做好了,每隔一段距離放置一個水車,讓水一段一段往高處運送。

“快看,快看,這水還真的從這低處運到了高處!”

“這水車真是好啊,要是沒有水車,我們自己挑水種地,還不到要多少天才能種好呢!”

“是啊,是啊,還省力!”

“啓哥兒這腦子也不知道是怎麽長的,什麽都能想出來。”

“啓哥兒,真是多虧了你!”

“是啊,啓哥兒,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麽報答你了!”

“啓哥兒,這是我家種的黃瓜,我回去摘了一點,你拿着回去吃!”

“啓哥兒,我家的雞蛋。”

……

Advertisement

村裏人都很樸實,對于寧啓解決了他們種地的問題,一個個都感恩戴德。對于村裏人來說,地是一切的根本,要是今年他們種不上地,或者因為幹旱,地裏收成很少,那就意味着他們這一年都要省吃儉用,忍饑挨餓。

誰能解決他們種地的難題,誰就是他的衣食父母。

“大家安靜!”寧啓開口:“這份心意我領了,大家種點東西都不容易,東西都拿回去自己吃吧,我家也不缺!”

“那怎麽行,我們該怎麽感謝你!”寧啓剛開口,就有人開口說道,他們送寧啓東西,都是為了感激寧啓。

“好了,要是想感謝我,以後要是我有需要大家幫忙的地方,希望大家看在這次的面子上,能夠幫幫我。現在灌溉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大家趕快去種地吧。”寧啓道。

“好,一定。”

“只要你開口,我們一定不會拒絕。”

衆人看寧啓什麽都不要,都拎着東西,趕快去種地了。耽擱了這麽久,種子早點種上,就能夠早點成熟。

“鄭雲,走吧,我們也去幫我爹娘種地。”寧啓笑着喊鄭雲。寧啓爹娘知道可以灌溉之後,已經提早到地裏去了。

今天過來裝水車,是鄭雲帶人将水車擡過來裝上的。

“阿啓,你可真厲害!好像你什麽都會!”鄭雲開口誇贊,寧啓在他眼裏就像是一團光,這團光随着鄭雲對寧啓的了解,越來越亮,熠熠生輝。

“哈哈哈,我也不是什麽都會,只是比你們知道的多點而已。”寧啓能知道這麽多,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且,如果不是他大學學的是設計,他也不會這麽知道這麽東西,不會畫圖紙,自然這些東西想要做出來就艱難很多。

“在我心裏,你就是最厲害的!”鄭雲看着寧啓認真道。

“好啦,我知道了,你在我心裏也很厲害!”看着鄭雲認真的表情,寧啓回道。确實作為一個獵戶,鄭雲已經比這時代的大多數人都厲害很多。

張家村就在石溪村旁邊,石溪村有了水車和水渠灌溉農田,他們是最先知道的,于是他們的裏正找到了寧啓。張家村的裏正年紀也不小,有六十多歲,發須皆白。這次來是他兒子扶着他來的。

“夫郎,我是張家村的裏正,我姓張,這位是我的兒子。”張裏正介紹自己和他兒子。他兒子也向寧啓問了聲好。

“兩位請坐,來找我是有什麽事嗎?”寧啓道。

“我這次厚着臉皮過來,是想請夫郎告訴我水車的制作方法,我們村裏的農田,現在許多還沒有種植,我看的心裏也是很焦急。你放心,我已經和村裏人商量過了,不讓你白教,這是我們所有人兌的錢,數量不多,希望您收着!”張裏正說着,拿出十兩銀子。

張家村有二百多戶人家,能拿出十兩銀子,已經不是小數目。

“教你們是應該的,大家種地都不容易,不過不用這麽錢,剩下的銀子你們拿去做水車吧。而且挖掘水渠,我還要到你們村裏看看,給你規劃水渠的位置。”寧啓意思着收了一點,從張裏正手中接過銀子,拿了一兩,剩下的又還給他。

這水車的技術,寧啓本來也沒打算私藏,這是利民的東西,不應該拿這些來謀取利益,本來就應該共享。

“夫郎大義,我代張家村全村人多謝夫郎!”張裏正說着,顫顫巍巍的給寧啓行了一個大禮。

“張裏正快請起,使不得!”寧啓上前将他扶起。

就這樣,寧啓将水車的圖紙交給了張裏正,讓他帶着兒子去找木匠做這水車。并且親自跑了一趟張家村,給他們規劃水渠。

從張家村回來之後,附近其他的村子聽到風聲,也過來找寧啓,寧啓一視同仁,全部都收了一兩銀子,并且過去給他們規劃水渠。

周圍的村子知道寧啓幾乎是白教他們,都很感激。以前可能不知道石溪村有寧啓這樣一個人,經此一事,都知道了,并且對他很是維護。

好在天公作美,種下的種子發芽長了一些過後,終于下起了雨。這下再也不用擔心谷子會長不好。

這次的幹旱也總算是到了頭,不過這次的事情也給寧啓提了一個醒,得盡早做些準備,不然真的遇到旱災,河道枯竭,到那時平時做飯用水都沒有,更不用說灌溉田地,可能就真的顆粒無收。

雨過天晴,李複言和吳恒也考完院試回來了。吳恒也就是寧啓請的夫子吳度的大兒子。

李複言回來後,到家裏歇了一晚,第二天就先來拜訪寧啓和鄭雲。

“李書生,你和吳恒院試考的如何?”寧啓問道。

“托郎君和夫郎的福,都考上了秀才,成績也還不錯。”李複言道。

“恭喜恭喜,那以後要叫你李秀才了。”寧啓開口道喜,鄭雲也說了聲恭喜。

“兩位還是像以前稱呼我即可,這一切都要感謝你們,請受我一拜!”李複言起身,給他們行了一個大禮。

如果不是寧啓和鄭雲給他那麽高的工錢,他也不能攢到足夠的銀錢到中州郡城參加院試,也就沒有今日。李複言心裏對寧啓和鄭雲感激不盡。

而且這次回來,聽到奶奶說,村裏前段時間幹旱,還是多虧了寧啓和鄭雲,他們才能種上地。并且周圍的村子,只要過來求教,寧啓都盡心教他們,只取一兩銀子,絕不多拿。

李複言對寧啓的敬佩又上了一個臺階。像寧啓這樣的人真的很少見,他這麽多年都沒有見到過一個。

以後如果他為官,也一定要向寧啓夫夫一樣,關心民生。

“李書生不要客氣,都是你自己努力,沒有我們,你一定也可以走到這一步,只是時間問題罷了。”寧啓道。

“是啊,李書生,趕快起來!”鄭雲走過去,扶起李複言。

“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兩位一定要收下!”李複言遞上自己帶的謝禮,是他在縣裏買的一些紅棗和桂圓幹。

“那我們就不客氣了。”鄭雲說道,接下這禮物,放到桌子上。

“李書生以後做何打算?”寧啓接着問道。

“這次成績不錯,前五名可以到郡城的官學去讀書,還可以免除學費,剩下秀才的也可以到縣學去讀書。我剛好排在第五,可以到郡城的官學去讀書。至于吳恒,排在二十多名,只能到縣學讀書。”

“我已經在郡城安排好了,以後邊讀書,邊幫人抄書寫信,賺些銀錢,現在我是秀才,而且字寫的不錯,可以抄些要求嚴格的書,給的銀錢會多上很多,而且這次過去也打算把我奶奶帶過去,她年紀不小了一個人在家我不太放心,也不能一直托你們照顧。”

“其實,這次來,我也是想向夫郎和郎君辭行了。估計這次走了之後,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回來了,會在郡城一直住到下次鄉試。”

李複言一股腦說了自己的以後的打算,如果是別人問,他也不會說這麽多。但是對着寧啓和鄭雲,他向來很坦誠。

“祝你前程似錦,早日金榜題名!”寧啓和鄭雲道。

“也祝你們生意越來越好,日進鬥金!”李複言拱手道。

聊完之後,李複言便起身告辭。臨走的時候,李複言還問了春哥兒、小花和鐵根目前的情況,作為他的第一批學生,他還是很關心他們的。

聽到小花還在學堂,鐵根畫畫比以前更好,春哥兒現在做賬房也做的很好,李複言很欣慰。特別是春哥兒,李複言看他能堅持自己喜歡的事,家裏人也很喜歡,他更是高興。

春哥兒一直很懂事,李複言一直對他都很偏愛,只是男子和哥兒有別,他不能表現出來,容易引人誤會,對春哥兒不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