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竹筍
竹筍
于是高華便來到了石溪村, 找到寧啓,商談之後,寧啓給他開的工錢比鎮上還高一點, 并且還提供宿舍和一日三餐,高華便立即決定來酒廠做賬房。
而寧啓在和談了之後,覺得他還比較合眼緣, 也當即決定就讓他來試試。
招到高華之後,寧啓先是教給他這裏的記賬方法, 等他熟練學會了之後, 才讓他去幫春哥兒。
高華第一次見到春哥兒的時候, 覺得東家在開玩笑, 讓自己跟着一個沒成年的小娃娃, 自己做了賬房那麽多年,怎麽也不應該,很不服氣。
寧啓也沒有和他争論,只是跟他說讓他不要小瞧任何人, 在這裏幹幾天再來提意見,要是幾天之後還不服氣, 大可以離去。
春哥兒知道高華對他不服氣, 也沒有多說什麽,只是讓寧啓不用管,他自然能讓這賬房服氣。寧啓看春哥兒這麽自信, 便将人交給他就走了。
果然, 沒幾天,寧啓再次到酒廠去看他們的時候, 高華已經完全改變了對春哥兒的态度,對着寧啓差點把春哥兒誇出一朵花兒來。
寧啓看他們這樣, 便也不擔心了。
有了另一個賬房,雖說寧啓還是需要時常去酒廠查看酒廠的情況,但比以前輕松多了。
酒廠的情況徹底穩定之後,連翹也快要成熟了,寧啓便寫信給宋寒,讓他派人來收連翹。宋寒收到信後,很快便給寧啓了回信,約定九月上旬來石溪村收連翹。
在收到宋寒的回信之後,寧啓和鄭雲便開始請人摘連翹,以便宋寒來的時候直接能把連翹拉走。
今年連翹一共摘了四千五百二十三斤,賣了一百六十八兩銀子。
宋寒來收連翹的時候,聽說石溪村和其他幾個村子都種植了連翹,很是高興,和寧啓約定以後這些村子的連翹都賣給他。
------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到了第二年春。這已經是寧啓穿越過來的第五個年頭,今年寧啓二十一歲,鄭雲二十二歲,兩人都越來越成熟。
二三月份,是春筍最好吃的時候,這時候春筍剛剛冒頭,吃起來很嫩。
石溪村旁邊的山上有一片很大的竹林,裏面的竹子長成有雞蛋粗細,春筍都是細的那種。村裏人一到這個時候,就會到山上挖春筍,拿回去炒了水之後,切成筍絲直接炒了吃,或者将筍絲曬幹,剛到冬天沒菜的時候吃。
恰逢今天酒廠和學堂都休息,寧啓一家人每個人都背着一個竹筐到竹林去挖春筍,連雲兒他們也一起來了。
竹林裏時常能碰到熟悉的人,大家見了就彼此打個招呼,然後各自尋找春筍。
“娘,娘,快看,這裏好大一個竹筍!”小花指着旁邊的竹筍喊道,他一直都跟在王桂花身邊挖竹筍。
小花今年已經九歲了,放在村裏,這個年紀的孩子也是能幫忙的年紀了,能幫家裏摘點野菜什麽的。
小花從五六歲開始,就一直上學,只有休沐的時候,會在家裏,很少上山來玩耍。要是家裏人不來山裏,她平時休沐也都是找了同齡人在村裏玩耍一下,家人都不會讓他們這些孩子自己上山。
因為上山次數少,小花對來山裏的活動很感興趣,昨天聽說要一起來山裏挖筍子之後,便一直很興奮。
“這筍子太老了,不能吃。”王桂花走過來看了看道。然後指了指旁邊另一個只冒出了一個尖尖的筍子,跟他說這樣的筍子才是最好吃的,完全冒出頭的筍子不能吃,小花聽了,便跟着王桂花教他的挖筍。
家裏每個人都散開挖竹筍,不錯總體都還是離的不遠,并沒有脫離大部隊。
寧啓挖筍子的時候也沒有看路,只顧着盯着地上的春筍,慢慢竹筐裏已經鋪了一層。
寧啓感覺彎腰有些累了,便想休息一下,擡起頭發現周圍除了鄭雲已經沒有其他人。
鄭雲挖筍子的時候是一直跟着寧啓的,寧啓往哪個方向,他就往哪個方向,他也不在乎自己挖的竹筍多少,只在乎寧啓有沒有在他的視線範圍內。
“我們兩個走的好遠。”寧啓看着鄭雲笑道。一邊笑着,一邊詢問鄭雲要不要趕快回去找他們,免得他倆迷路了。這竹林很大一片,看過去到處都長一個樣,在看不到人的時候,寧啓自己是認不得路的。
“沒事,我們休息一會,這兒人少,春筍應該會多些,我們挖一會兒再回去。”鄭雲看寧啓似乎是有些累了,便走到他身邊,将寧啓身上的竹筐拿下來,讓他坐下休息。
鄭雲經常上山打獵,對于認路有自己的辦法,他不怕在這竹林中迷路。
寧啓坐在地方休息了一會,感覺好多了,便起身繼續挖竹筍,他剛準備拿過竹筐背上,鄭雲先伸手過去,将寧啓竹筐中竹筍都倒進了自己的竹筐中,才把竹筐遞給他讓他背上。
看鄭雲這樣,寧啓也沒有和他搶,笑了笑便背上自己的竹筐繼續挖竹筍。
鄭雲看時間快到中午的時候,便喊寧啓回去,他們走到竹林邊上,便見到了在竹林邊上等着的家人。
“你們可算出來了,我們差點就要去找你們了。”王桂花見他們終于出來便說道。
寧啓和鄭雲對着他們笑了笑,便一起回家了。
走到家門口,他們便看到,家門口停着一輛華麗的馬車,馬車上坐着一個車夫,還要一個小厮在車下一直四處張望。
見他們背着竹筐朝着這兩座宅子走過來,小厮便對着馬車裏面說了什麽,沒一會兒,馬車裏面就下來了一個身穿水藍色華服的年輕男子,約莫二十歲左右。還有一個穿着同色衣服的哥兒,和男子差不多年紀。
兩人走上前,男子先是介紹了自己和那位哥兒,然後詢問他們這裏能否提供住宿。
男子說他們是從江州而來,家裏是做生意的,那位哥兒是他弟弟,他們聽說這裏的櫻桃花很好看,便慕名過來一觀。來了之後,一番詢問才知道寧啓家裏可以借住,但是一直敲門都沒人回應,只能在門外等候。
“今日上山挖筍去了。”今天家裏人除了張叔在看雞鴨,其他人都上山挖竹筍了,他們确實找不到人。
“雲兒,你先安排他們住下!”寧啓将雲兒背上的竹筐拿下來,遞給鄭雲,讓她先去招呼客人。以前來借住的人都是雲兒安排的,寧啓便放心的交給了她安排。
去年石溪村來了那麽多人看花,寧啓便知道今年也一定會有人來的,只是沒想到這兩人這麽積極,現在離櫻桃花開花還要許久。
寧柱子他們看到有客人來,便先回家換了衣服,才一起到寧啓家裏。他們休沐的時候,經常會一起吃飯,有時是在寧啓爹娘家裏,有時是在寧啓家裏。
今天挖筍子的時候,巧哥兒因為要看着孩子,便沒有和他們一起,寧柱子他們回了家之後,才把他們叫過來。
今天既然挖了這麽多筍子,中午必定是要吃筍子的,新鮮的筍子是最好吃的。
中午一家人做了一道竹筍炒肉片,一道竹筍湯,還做了一些其他的菜,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了個午飯。
竹筍一時也吃不完,還剩下一些,寧啓用炒了水之後,用泡菜的壇子裝起來做酸筍。酸筍做起來也很簡單,腌制成後酸酸脆脆的,十分好吃。喜歡吃辣的還可以在裏面放些辣椒,這樣出來之後,酸酸辣辣,味道更好。
至于給那兩位客人的午飯,也是随着寧啓他們一起。每位來家裏的客人,雲兒都會提前告知他們,這裏的飯食是随着家裏一起吃的。
這兩位客人來了之後,雖說櫻桃花和連翹花還沒有開放,但是就像當初李簡和王景樂一樣,自己便在這裏找到了樂趣,整日到處游玩。
石溪村的風景本就不錯,加上兩人在江州郡城長大,對于石溪村的各種東西都很好奇,每天都能找到新的樂趣。
過了十多天之後,杜子越、李簡、王景樂又來了石溪村游玩,這次不止他們來了,他們還帶了京都的兩個好友。
王景樂自從來過石溪村,回道京都之後,便不遺餘力的給石溪村做宣傳,逢人就說石溪村的好,搞的和他認識的人許多都知道石溪村好玩。
杜子越先是介紹了兩位好友,他們兩個也經常和他們一起玩耍,關系很好。接着問了雲兒如何安排。
“幾位公子,實在不好意思,家裏只剩兩間間客房了,其他幾個人安排在寧老爺家裏,你們看如何?”
雲兒說道,她跟他們說了在之前,來了兩位客人,已經占了兩個客房。
寧啓爹娘家裏當時建造房子的時候,也多建了幾個房間,只是并不是作為客房用的,現在空着,倒是可以安排他們住過去。
“那我和表哥一個房間,表哥,你看行嗎?”王景樂問道。
“行。”李簡同意。他們兩個小時候也常常睡一個房間,寧啓家裏的客房床也很大,兩人住一間房間也很寬敞。
雲兒看他們自己同意,便安排他們兩個一個房間,杜子越考慮到那兩個好友都是第一次來游玩,便讓他們兩個一個房間,住在寧啓家客房,自己去寧柱子家裏住。
他來了兩年,已經和寧啓家人混熟了,住在哪裏都無所謂。
“雲兒,鄭郎君和鄭夫郎呢?今日來這麽久怎麽還沒有見到他們?”杜子越問道。他記得鄭郎君雖然每日都很忙,但是鄭夫郎還是會經常在家的,今日沒見到人,有點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