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章
第 8 章
曹德等人浩浩蕩蕩抵達兖州時,在距離兖州範縣城外二十裏時,就已經有人前往營寨禀報主公,又走了些路程,還沒進城,衆人就見着駐紮在城外的曹營,曹德瞬間精神一震,連忙探頭從車窗往外看去。
即便是相隔有段距離,也能聽到戰鼓擂動的聲音,數萬的士兵在排兵布陣,曹德一眼望過去,只覺得好多人啊。
曹德感慨出聲,此時距離進城還有些時候,他便将窗簾放下,外面塵土飛揚,不過是看了幾眼的功夫,他就吃了好幾口的土。
然而車輛沒走多遠很快停了下來,曹德一頭疑惑,不等他開口相問,就聽到外面的高聲呼喊,“父親,阿瞞給您見禮了。”
曹德:“!”該不會是他那尚未謀面的大佬親哥吧。
曹德這下也不顧吃不吃土,連忙從車窗裏探出腦袋,就見在車隊前面一段距離的地方跪了烏泱泱一片人,曹德吃驚,恨不得身子都探出車外看個清楚。
他探出頭來,就見外頭跪了烏壓壓一片人,有男有女,還有幾個小孩,曹德估摸着這些人應該是他大哥的妻妾子女,只是在他們旁邊卻還站了不少人,瞧着倒不像是一家人?
從那幾人的衣着來看,其中幾個文士羽扇綸巾,風度翩翩,而另一側幾人卻魁梧非凡,其中一人還臉上帶疤,瞧着十分剛毅勇猛。
這應該是親哥的謀士與武将吧。
曹德嘀咕兩句,而下一刻目光就被人群中一人吸引住,只見此人身長七尺,生得細眼長須,瞧着也似一武将,但又與旁人不同,在一群彪形大漢與文雅儒士當中,此人氣勢淩然。
瞧着便是個英雄人物,不是常人。
那人似乎是察覺到他的目光,一擡頭,目似閃電,直直朝着曹德的方向望來,他下意識就将窗簾放下擋住。
曹德随後懊惱,他幹嘛要心虛,他可是跟着親爹來投靠親哥的,是未來大佬的親弟哎!
緊接着就聽着旁邊車廂裏傳來一聲輕咳,他娘扶着老爹從車上施施然走了下來,路過曹德車窗外時,還不忘瞪他一眼。
曹德:“?”
曹德覺得自己很無辜,但還是趕緊從馬車上下來,快步走到他爹另一側,當個安靜的拐杖。
果然,站在親爹身旁,落在自己身上審判的目光立刻少了大半,曹德內心輕呼一口氣,老老實實跟着親爹望前走,徑直走往其中一人面前停下。
曹德悄悄擡頭,發現眼前這人竟就是方才震懾住他之人,連忙眼觀鼻鼻觀心,再也不随意亂看,一副十足乖巧模樣。
曹太公望着眼前這個數年未見的長子,雖已收斂幾分,但桀骜霸氣卻是更甚,心中嘆氣,竟不知者這究竟是福還是禍。
“何必勞師動衆,快讓他們都下去歇歇吧。”
曹操卻道,“父親與阿瞞多年未見,卞夫人與其子都未曾見過你老人家,是該親自來迎……”至于身後的武将與謀士則是随他一起同往,但曹操并未覺不妥。
他曹孟德只有一個阿父,若是他們不看重,豈不是也在看輕他。
曹太公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女人幼子,發現除了丁夫人外,還多了好些個生面孔,只怕是不止卞夫人一人,他也未多言,并不過問兒子房中事,而是讓曹德上前給親哥見禮。
曹德行了标準的禮,“阿疾見過兄長。”
曹操居高臨下打量了這個從未見過的幼弟幾眼,察覺到這就是方才在馬車中窺探自己之人,眼睛微眯,好半晌才道,“瞧着是個機靈的。”
曹德渾身一激靈,這種感覺仿佛是抓了壞事被教導主任抓住,不,教導主任與他哥相比都已經是和藹可善,而他大哥是大魔王。
曹德連忙擡頭,試圖抱大腿,“兄長,我為府上衆人略備薄禮,可要此刻取來?”
曹操挑眉,沒想到這幼弟還是個趣人,年齡不大,處事倒是周到。
“不急,我為父親安排了接風宴,先去歇息一二。”
曹德連連點頭,大佬安排妥當,他恭敬從命。
曹操給親父安排的接風宴,不僅曹氏衆人都赴宴,就連曹操在軍中的一些文臣武将也露了面。
夏侯惇與夏侯淵兄弟倆人,曹洪曹純與曹休則是堂兄弟三人,加上去接曹太公來兖州的曹仁,這些都是曹家的姻親、兄弟,關系親厚,而荀彧、樂進、于禁等人雖不是曹家親故,如今也是曹軍得用的大将與文臣,曹德更是在《三國》中見識了衆人的風采,如今則是線下認認人。
不過有點可惜的是,郭嘉、賈诩、許諸、典韋這些人如今都沒出現,曹德本來還想都見見的,不過沒關系,這些人終歸還會到他哥陣營中來。
曹德重新精神抖擻,等從接風宴回去後,就開始整頓行李,然後将為他親哥以及家眷的見面禮拿出來。
兖州對于他們來說人生地不熟,他們又是初來乍到,所以曹老爹決定他們一家三口暫時先住進他大哥家,在抵達兖州之前,他就找曹仁做足了功課,對曹操如今的子女妻妾情況有個初步了解,為了擁有良好和諧的居住環境,曹德特地給曹操及其家眷都各自備了一份禮。
其中為親哥曹操與大侄子曹昂準備的禮物比較特殊,是兩本書。
一本《三十六計》,一本《齊民要術·卷一》。
前者是給曹操的,後者是給大侄子曹昂的,如今曹家就這兩個算是主力,剩下都還是小豆丁。
當然,《三十六計》中一些尚未發生的事件背景與時間都被他改了下,但是不改計謀本身。
畢竟曹德特地将這本書肝出來,就是為了給他哥做個提醒,雖然如今距離“草船借箭”還有些年,但先将書送過去,他哥日夜誦讀,日後必定不會忘記吧。
信心滿滿,曹德抱着兩本書就去找他哥,而等到了曹軍營寨時,卻被攔了下來。
“小郎君,主公正在議事,還請容屬下先去通報一聲。”
“我哥如今在議事?”曹德一愣,轉念一想也多,他哥可是要做未來霸主的人,可不得好好發展事業,他擺擺手,示意小兵不必麻煩,“這兩本書是我特地為兄長與曹昂準備的,你幫我送進去就行。”
曹德将書交給小兵,見他一副小心翼翼模樣,笑了笑,“快些送去吧。”将書交出去後,曹德将手背在身後,心情十分愉悅。
好耶,送禮任務已完成。他果然是最會處理家庭關系的大聰明!
在他走後,小兵捧着兩本書就要送給主公與大公子。
“張大奎,哪來的書?”此人邊說着話,邊要伸手去拿來看看。
“小郎君送來的!”張大奎連忙開口,然後急忙避開同伴們的手。
聽到是小郎君送來的書,來人臉色讪讪,頓時不敢再造次,張大奎松了口氣,趕緊将兩本書收好,立即給主公與大公子送去,可別再出岔子了。
诶等等,方才是哪本書在上頭來着?
張大奎看着手裏的兩本書傻了眼,他可不認字啊,總覺得一開始在上頭的好像不是這本書。
糾結了老半天,張大奎拍板決定,幹脆就将上頭這本送給主公。反正都是書,而且又都是小郎君送的,主公與大公子還是親父子,即便是送錯了,影響應該也不大吧。
當晚,曹操看着放在自己案桌上《齊民要術·卷一》,眼裏十分不解,翻看一頁,只見上面,“耕田: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而種之……”
曹操:“?”
好怪,再看一眼。
曹操皺着眉盯着書頁,還是種地的。
所以阿疾為什麽要送他本農書?
而另一廂,曹操長子曹昂也從小兵那裏得了一本書,據說是他那個八歲之齡的叔父所贈,想起那個個頭才到自己腰腹的叔父,卻喜歡板着小臉一副小大人模樣,曹昂眼睛彎彎,随手将案桌上的書撈起。
定睛一看,《三十六計》。
嗯,是本兵書,曹昂漫不經心地點點頭,手指一挑,翻開一頁看看。
半個時辰後,曹昂如癡如醉擡起頭,“好書,妙計!”
感動,沒想到叔父贈我如此佳書!
*
曹操并不知原本該給自己的兵書,一不小心就去了長子那裏,不過他的心情依舊頗好,尤其是在見了曹仁押送回來的好幾車土豆。
曹操眼裏冒着精光,“這些都是在琅琊山間種出來的?”
“對。”曹仁此刻也十分激動,“主公,聽小郎君說,此乃土豆,雖是番外之物,卻極高産……”
而這土豆留作種也極其方便,若是他們在兖州種土豆,以其作軍糧,行兵打戰也方便得很。
“好!好!”曹德連聲喝彩,看向這十幾車土豆的眼裏異彩連連,“子孝此番辛苦了。”
聽着主公誇贊自己,曹仁驕傲挺胸,但是卻也知道,他其實主要就是負責押送,“還是小郎君機敏,竟找尋到如此高産之物,是我們曹軍之幸!”
曹操聞之高興,曹德是他幼弟,原先他也只當這是個尋常幼子,雖有幾分機敏,但也不足為奇,沒想到他竟有這般氣運在身,若不然怎會得此良種?
曹德既是他幼弟,那也就是他氣運好,曹操為此高興。
又想到昨夜在案桌上見到的那本農書,也是阿疾贈與他,曹操心底一軟,感嘆一聲,沒想到他這個幼弟竟是喜愛稼牆之人,如此也好,将來有他照看,阿疾可盡情于此,若是有所作為,也是利國利民之事。
曹操父子二人對曹德所贈之書非常滿意,雖然他們并不信年紀不大的弟弟(叔叔)能寫出多有價值的東西,但是這份心意讓他們很受用,所以兩本小冊子,都被各自珍惜收起。
而曹德并不知道,他送給曹操的這本《齊民要術》手抄本,還被帶到曹營中狠狠誇耀。
曹操在見到曹德之前,并未對這個弟弟有多上心,畢竟他們歲數相差太大,阿疾比他長子還小好多歲數,但自從見過曹德後,曹操立馬變了想法,只覺得這個弟弟乖巧又貼心,與他的幾個兒子不一樣。
不僅對自己十分孺慕,還親手寫了書來獻上,而他的幾個兒子,曹昂歲數最大,雖然也孝順,但還是呆板了些。卞夫人生的長子與二子瞧着虎頭虎腦,将來想必也是帶兵打仗的料子,只是都不抵阿疾聰慧。
雖然他幼弟年歲不大,但聽聞極擅治田之事,這農書也寫得非常好,至于書中內側寫的“賈思勰”,曹操選擇性地視而不見,總而言之,直接化身為“弟吹”。
夏侯惇等人表示簡直沒眼看,也沒瞧見主公平時對幾位公子有多看重,怎麽對着幼弟倒是一副慈兄模樣。
若是曹德在此,必然要大喊:只要大腿抱得好,我就是哥哥唯一的寶!
倒是荀彧在接過這本《齊民要術·卷一》,翻看了幾頁後若有所思,只是并未多言,而是含笑問道,“不知主公可否将這書借我觀之數日。”
曹操眼裏閃着精光,“既然是文若想看,孟德怎會不肯,這就令人謄抄一份送你宅邸。”
至于手頭這份當然是留給自己的啦。
在與諸位将領謀士誇完弟弟之後,曹操則是講起了正事。比起曹德贈送他的小冊子,真正讓他感興趣的其實是曹德一行人帶回來的十來車土豆。
兖州北有并州、冀州,南有徐州、豫州,左側還有一個直隸,被各方勢力包圍夾擊在中間,地盤面積并不大,而在右側還與泰山相接,光是山脈就占據了兖州三分之一的地盤,所以州內的耕地面積并不多,根本沒法與旁邊的徐州、豫州這些好地方相提并論。
曹操如今雖拿下了這塊地盤,但也愁着要如何發展好它,首先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糧食問題,要想在亂世中做大做強,那就必須要有充足的糧草,才能養活更多的百姓、将士與戰馬。
而曹德帶來的土豆無疑是緩解糧草問題的良方,高産耐旱,即使是在山坡上也能種植,太适合兖州之地了。
曹操當即安排人在兖州推廣土豆種植,派人在各個府縣講授種植技巧以及注意事項,這土豆雖食之味善,但發青的卻會讓人中毒,不可小觑。
然而曹操在兖州推廣土豆種植計劃并不順利,兖州雖地盤不大,但有多個世家大族盤踞其中,并在此地經營數百年,勢力龐大,而兖州的多數良田都是被這些大族占據,曹操想要在兖州推行土豆播種,但這些大族卻根本不賣面子。
在曹操進入兖州之前,兖州大事都是由刺史與世家大族共同商讨,甚至很多時候是由世家說了算,在前任兖州刺史劉岱身亡後,曹操被兖州東郡人士陳宮等人迎入兖州,但這只是想曹操代行刺史之事,鎮守兖州,至于兖州真正大權,世家大族卻是無法接受曹操染指。
曹操與這些世家士人不對付,自從靈帝以來朝政被宦官把持,而宦官擅權打壓與其為敵的世家,偏生曹德之父曹嵩還是宦官曹騰養子,所以以曹操的出身,生來就受世家士族階層輕視,如今又怎麽會聽他調令。
曹操拿這些傲慢的世家根本沒有辦法,既氣悶又無可奈何,早晚有一天,他要将這些世家都收拾了!
曹德得知他哥這土豆推行計劃受阻,撓了撓頭,他怎麽記得《三國》裏有提到屯田之事,難道是現在還沒開始?
摸不清時間線的曹德直接跑來問他哥,“咱們沒有屯田嗎?”
屯田?曹操若有所思,昔日漢武帝派人開拓西域,就曾調發戍卒到邊陲,與當地的農民和士兵一起開墾荒地,實行屯田,屯田所得可解決邊陲士兵的用度,既減輕了朝廷的負擔,也避免了長途運糧的損耗,可謂是一舉多得。
聽了曹德的提議,曹操覺得思路一下子打開,當即決定要和将領謀士好好商讨一下屯田的可行性。
曹操如今雖成了兖州之主,但與相鄰的冀州、徐州之主相比,他們曹氏底蘊差了幾分,本就被世家看輕出身,若是再帶着軍民開荒屯田,确實有失體面。
但是自從黃巾起義之後,年年大戰,他每年都要為軍糧發愁,若是這屯田能搞起來,日後将這兖州當作大本營,能源源不斷為軍中提供糧食,到時候只顧行兵打戰,而沒有後顧之憂。
曹操心中其實已經拿定了主意,将這事與幾位謀士和将領一說,果然衆人也紛紛點頭贊同。
“主公,如今咱們雖入駐兖州,但如今境內仍有不少青州黃巾,若不将其剿滅,只怕還是會卷土重來……”
這青州黃巾本是想北上太行上與黑山賊會合,所幸是被幽州公孫瓒所截,後來他們主公又大敗黑山賊,青州黃巾就流入到兖州境地,若不将其剿滅,只怕是會自擾生事。
前兖州刺史就是為了剿滅青州黃巾軍而被殺,此後還有兖州濟北相鮑信同樣是折在這青州黃巾軍手中,如今他們接手了兖州,那必須得把這些黃巾軍解決才得以安生。
荀彧開口,“主公,文若以為,此時正好是出兵黃巾軍的良機……”
幾個月前他們剛剛大敗黑山賊、南匈奴,正是士氣大漲的時候,又入主了兖州,而青州黃巾軍不僅長途跋涉、糧草不濟,先前還遭到公孫瓒的圍追堵截,正是多處受挫人心惶惶之時,他們可以一舉将其拿下。
更重要的是,這些黃巾軍大多數都是農民出生,若是能将其降服收編,屆時他們的實力必然大漲,既多了可以屯田的人力,同樣也向這些兖州士族展示下實力。
這番分析下來,曹操聽得異彩連連,當即握着荀彧的手感嘆,“有文若助我,實是孟德之幸!”
等曹德得知此事時,曹操已經帶着人出兵好幾日,剿滅了好幾支散兵,一批批降兵被押送回來,同時被押運回來的,還有這些降兵的家眷。
等曹操将這些青州黃巾軍完全消滅時,整整收編了三十萬降卒,而這些降卒的家眷人數達到一百多萬,兖州的人口瞬間大漲。
曹德聽到這個數據時都驚了,怎麽會有這麽多人,要知道他哥如今也不過才幾萬軍馬,黃巾軍光是人數就是他哥的好幾番,結果卻是輕輕松松被收拾了。
為了滿足心中的好奇,曹德特地跑去降兵營裏看了眼,然後心有戚戚地發現,這些人說是作亂的流賊,但大多數都是面黃肌瘦,瞧着就是普通農民,還是沒吃飽的那種,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黃巾軍都有兵器,很多都是拿着木棍防身。
這麽一對比,他哥的軍隊簡直就是精銳,不僅人壯馬肥,還都穿着盔甲拿着鐵器,黃巾軍自然是抵擋不過。
見着曹德過來,好些降卒都是戰戰兢兢,看向他的目光也是小心翼翼,帶着懼意。
他們看着曹德,見他皮膚白皙手指軟嫩,身上衣物也是貴重,便知這小少年身份不同一般,生怕得罪了對方而被處死。
曹昂見曹德臉上似有同情之色,連忙開口,“叔叔,你可別這些人給迷惑了……”
別看着他們如今可憐巴巴的樣子,但基本都是手上見過血的,而且這些人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禍害了不少人。
曹德當然清楚,他與族人還在琅琊時,塢堡不就是被一支黃巾軍流兵給圍擊了嘛,若不是他們塢堡堅固,只怕他的小命早就交代了。
曹德有些好奇,他哥要怎麽安排這些降卒。
曹昂有些無奈,“父親的意思是從中挑出精銳之人,然後組成青州兵。”他父親的意思是,讓這支新組建出來的青州兵去開墾屯田,但是曹昂不太看好這些人,這些人本就是流寇出身,戰鬥力與紀律性都比較差,根本不适合組成軍隊。
曹德在得知這些人就是以後大名鼎鼎的“青州兵”時,眼睛微縮,他有話說!
對青州兵,他可不陌生,不提他已經詳讀《三國》劇情,便是在後世,他也聽聞過這支軍隊的惡名。
一方面他們只聽命于曹操,戰鬥力很強,但是另一方面,在攻城之後就燒殺搶虐無惡不作,而曹操也沒有阻止。
曹德心情複雜,所以後世當中,他哥的名聲有一半是自己造的,另一半就是眼前這些降卒的“功勞”。
曹德嘆氣,這麽多的人口呢,若是将他們全部都殺了也不切實際,但是若就這樣直接收編成兵,那就更不合适。
勞改,必須勞改,這些做過壞事的人不經過勞動改造直接放出來,那就是放出了一群強盜流氓,這種不穩定因素必須解決。
曹德想了想系統最近頒布的任務,打定主意先去找他哥,預定一批勞改犯去當苦工。
【挖煤】、【燒窯】、【修路】,讓他看看究竟哪個任務最辛苦,趕緊給這些人安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