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我殺皇後與國舅17
第52章 我殺皇後與國舅17
事實上,朱晴又哪裏真有選擇的權利?滿殿的人低頭垂目恭敬地站着,不敢稍微擡頭和皇後都目光對上,怕太皇太後以為自己想攀高枝;也不敢表現得退避三舍,你還膽敢嫌棄皇後不成?
張皇後環視一圈,笑道:“就她吧,聲音好聽,讀得流利,祖母可舍得割愛?”
“舍得,舍得,來啊,晴兒,快來拜見皇後。”太皇太後笑得一臉和氣。
朱晴立刻出列,大禮參拜。
張皇後對她就不像對徐尚宮那樣尊敬了,只溫和叫起,寬慰道:“你在祖母身邊受教,懂得定然多,來我宮裏,我也要倚重你呢。”
“不敢當,不敢當,今後一定盡心盡力輔佐娘娘。”朱晴的臺詞只有這一句,表态過後,又退回班列中。
太皇太後和張皇後又說了許多的體己話,兩祖孫當真相處得不錯。
朱晴送走了張皇後,立刻回屋收拾東西,這調令來的太突然,桌子上還放着朱晴繡到一半的荷包。幸好,朱晴的東西一向是有歸置的,她對宮中的環境向來保持高度警惕,東西都分類歸納放好,只花了兩個時辰,就收拾好了,又寫了移交清單,請頂頭上司典衣來簽了交割文書。
看着手上清單,典衣笑道;“你也太仔細了。”
“姐姐知道我,一切按規矩辦,總是好的。”朱晴打開箱子,請典衣翻檢。典衣怎會如此失禮,朱晴是平調,又不是治罪。
朱晴只好自己翻檢給典衣看,笑道;“知道姐姐心疼我,給我留面子,可事無不可對人言,我坦坦蕩蕩,姐姐也落個清淨。我是清寧宮出去的人,可不敢有什麽夾帶,落了清寧宮的臉面。”
典衣無奈,只好看她自己翻檢,的确沒有什麽違規的、來歷不明的東西,利落簽字,幫她上鎖。
沒一會兒,趙女官過來,還帶了太皇太後的賞賜。
“老娘娘聽說你出門還要辦交割,是個利落人兒,你也跟着伺候一場,賜你金銀,風風光光去皇後娘娘宮裏當差,你可要言如其行,不要給清寧宮丢人。”趙女官指指身後一溜兒小宮女捧着的三個托盤。
朱晴立刻面向正殿跪下叩首,恭敬道:“奴婢多謝娘娘恩德,定不敢忘。”
Advertisement
趙女官扶她起來,對着幾個小宮女道;“先下去吧。”
小宮女們魚貫而出,屋子裏只剩兩人,頓時安靜下來。陽光照射在托盤上,金銀珠寶閃現出耀眼的光輝。
一共三個托盤,打頭一個托盤上放着一個金狄髻,兩根金釵,一根上頭是蝴蝶紋樣,一根是海棠紋樣。另一個托盤裏放着十兩銀子,規規矩矩的官銀式樣。第三個托盤上放着羅衣一表裏,正紅的顏色令人炫目,元日穿出去,都叫人高看一眼。真是大手筆!
朱晴在觀察賞賜,趙女官在觀察她。和入宮前相比,朱晴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身量長高許多,和大她兩三歲的人相比一樣高挑。臉色紅潤,沒有老娘娘最讨厭的纖弱姿态。讀書也讀得好,聽說內書房的老翰林,在上學的宮女中,最看好的就是她。最關鍵是,聰明。
她聽進去了自己說的老娘娘喜歡“活潑”的人,所以在清寧宮該活潑的時候非常活潑,以此入了老娘娘的眼,又沒因為活潑犯過什麽錯,順利補進了女官行列。從宮女到女官,普通人要熬五到十年。
趙女官原本以為,收她做徒弟很容易,時間還長。沒想到老娘娘一竿子把她支到皇後身邊,自己也不好再提舊日打算。
“你是我帶進宮的,又在老娘娘宮裏受調教,若是有什麽難事,可來清寧宮找我。”趙女官輕笑,“不過,依你的聰慧,即便有事,應該也難不倒你。”
朱晴輕笑,不接答話,過去的事情,她從不萦繞于心,人,總是要往前看的。
“我受您大恩,一直記在心中,時時刻刻盼着報答。姑姑在宮中地位穩固,我又想着,沒有機會報答,也是好的。”
趙女官輕嘆,她還不知道自己有收徒的心思呢。唉,白為旁人做嫁衣,如今,能維持一份香火情也是好的。
辭別趙女官,朱晴往皇後宮中求見,她雖已收拾好東西,可也要看這邊做好接收她的準備沒有。
皇後娘娘的掌事女官劉婆婆親自出來見了朱晴,告知她明日再來,今天這邊先給她收拾房間。
朱晴謝過劉婆婆的尊重扶照,回清寧宮先翻出自己之前繡的抹額,又從賞賜裏挑出一塊打磨圓潤的綠翡翠鑲上去,進獻給老娘娘。
“傻丫頭,怎麽又來了,不是說不用來謝恩嗎?”太皇太後靠在軟榻上,小宮女股災地上給她敲腿。
“奴婢蒙老娘娘厚恩,臨行之際,怎能不來辭別。只是奴婢一身有所,皆是娘娘恩賜,只有這手針線活兒是自己的手藝,冒昧獻給娘娘,求您別嫌棄。”朱晴彎腰雙手捧高,奉上自己繡的抹額。
太皇太後拿遠些,仔細瞧了瞧上頭的紋樣,點頭贊譽:“你的花樣向來是最多的,這壽桃紋瞧着就鮮亮,不是一味古板。”
“姑姑姐姐們老成持重,只有我是個猴兒,總愛折騰些新東西。”
“嗯,以後去了皇後那兒,可不能再這樣,也要學着你姑姑姐姐們,端莊穩重,這才是我宮裏出去的做派。”
“是,奴婢聽您教誨,一定好好陪伴皇後。”
太皇太後對她也很滿意,賞賜之前已經給過了,今天就誇了幾句,又叫人拿了個金絲镯子過來賞她“知禮”。
回到值房,自己托內侍弄來的酒菜也準備好了,趙女官、夏女官也賞臉來坐了坐,剩下司衣、司仗、典衣、典仗,還有幾個大宮女都來賀她。喝了幾杯薄酒,聯絡感情,說了許多“日後一定常來往”的話,鬧到熄燈時辰,才各自散去。
朱晴又備了許多手帕,親自送給小宮女們。如此,方方面面都打點好了,第二天一早,朱晴早早起身,在正殿門口給太皇太後叩頭作別,帶上幾個幫忙的小內侍,往皇後宮中而去。
皇後起居在坤寧宮,這可比清寧宮更加寬敞,也更中正端肅。人情裏,太皇太後為尊,立法上,皇後才是一國之母。
朱晴被安排在一間倒座房裏,房間比之前耳房寬敞,采光也好,布置也更上一層樓。
朱晴讓內侍把東西大致放好,自己先去給皇後請安。
在殿外等候片刻,通傳的人就叫她進去。
朱晴進殿見了皇後,依舊是大禮參拜。
“起來吧,起來吧,不要這麽多禮。宮裏對你們一向愛護,不是大節下,不用行這樣大禮。”張皇後還是溫和的。
“是,謝娘娘。”朱晴起身,又行一福禮,道:“頭回給娘娘當差,自然要磕頭表孝心的,日後臣跟着姑姑們學,不敢給娘娘丢臉。”
張皇後聽她自稱臣,也反應過來,她是身上有品階的女官。女官常見,像她這樣年幼的不常見,也來了興趣,讓她坐下細問。
朱晴謝恩,屁股沾了繡墩一個邊兒,恭敬回話。
“你是哪年生的?哪裏人?怎麽入宮來的?”
“臣是成化十六年生人,家在京城西南面兒的菜戶營,成化二十二年采選入宮。”
“菜戶營,我知道,聽說那裏的蘿蔔白菜都比別處的甜些。”張皇後笑笑,想起幼年在宮外随母親學習家務的日子。
“回娘娘,臣家裏正是種菜的,只因父親有個童生的功名,在私塾裏授課。”
“這樣啊,說起來你入宮算上今年也才三年啊。”
“是,臣入宮年限尚短。”
“那你,怎麽……”
皇後不好問,朱晴卻明白,笑道;“蒙老娘娘青眼,宮中女史缺人,臣識得幾個字,擅長插花熏香,老娘娘就指了臣補位置。”
朱晴在清寧宮就是個小透明,但不妨礙她在新上司面前吹噓自己的職場輝煌經歷。
張皇後果然信服,怪不得她這麽年幼,入宮時間這麽短就升了女史。“老娘娘遣你來教我讀書,你學到哪裏了?”
“娘娘過譽了,自有尚宮、翰林教您讀書,老娘娘遣臣不過陪侍,不讓娘娘孤單罷了。娘娘有事只管吩咐,臣定當盡心竭力、不敢怠慢。”
張皇後今年已經十八周歲,青春期的女孩兒,比朱晴大了整整十歲。看她完全是大人看小孩兒,見她這樣恭恭敬敬表忠心,心裏又是欣慰又是好笑,寬容道:“那你讀了多少書?”
“已學了四書,正在學《禮》。”
張皇後吃了一驚,這完全是按照外頭讀書人的順序來讀的啊,她還以為是讀女四書之列的呢。
“果然是家學淵源,你在入宮之前就識字了不成?”
“是,鄉野人家,入宮前跟着父親啓蒙,淺淺讀了些書。入宮後受老翰林教導,通讀了一遍四書,并不精通。”
張皇後更添鄭重,原本以為是太皇太後随手給的伴讀,沒想到讀了這麽多書。時人最看重讀書人,張皇後父親是監生,更知道讀書的艱難。張皇後推翻了之前讓她做一尋常女官的想法,笑道:“既如此,你就繼續讀書,平時陪我處理些宮務就是。老娘娘如此栽培你,我也一樣,這是看重你嘞。”
朱晴連忙應下,皇後新入宮,接連遇到先帝喪禮、宮中選妃這樣的大事,很忙的,能抽出空親自接見朱晴已經是對她的重視了。
朱晴退下,一直站在身邊聽着的皇後掌事女官劉婆婆笑道:“看來是個會讀書的,以後有什麽文書懿旨,倒能叫她學着寫。”
“徐尚宮安排的司言女官來做,一向周全。”張皇後有些為難,若是插個人進去,豈不是顯得不信任徐尚宮。
劉婆婆自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朱女史進宮時間短,娘娘多照看她一些,她就是娘娘的心腹。再說,老娘娘肯送這麽個人來,不就是看中她有本事又沒牽連嗎?也不是現在就引她做心腹事,慢慢看,等過幾年,确定是個不藏奸的實在人,再升一升她的品級,忠心自然就來了。”
張皇後嘆息,她只是一個監生的女兒,入宮選妃的時候,老父都擔心她被人瞧不起,哪知道會被選為皇後,她的掌事女官也是宮裏指派的。父親因國丈身份被升了鴻胪寺卿之後,立刻把劉婆婆的家人都收容在莊子上,又承諾給劉婆婆養老,這才敢放心用人。
張皇後聰慧,也不糾結這些小事,現在最重要的是選妃:“我新入宮,到處都等着看呢,定要把這回選妃辦得漂漂亮亮、面面俱到,讓皇帝滿意,讓老娘娘放心。”